![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11.1《人体的骨骼》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69275/0-17379612658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11.1《人体的骨骼》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69275/0-17379612659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11.1《人体的骨骼》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69275/0-17379612660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6-11章教案全套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的骨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的骨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关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节 人体的骨骼
一、人体的运动系统
二、骨
1.骨的分类
2.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3.骨的成分和特性:水、无机盐、有机物
三、关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阅读、观察图片、活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了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课题
人体的骨骼
授课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运动”这一名词十分熟悉,但对骨这一器官的结构和成分却知之甚少、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仍需详细深入了解。通过生活情境、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熟悉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骨的成分和特性、关节的组成及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课堂阅读并进行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①通过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②通过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态度责任:感悟人体结构的精巧、关爱老年人、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①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②骨的成分和特性。
③关节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
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播放视频】展示运动员的竞技比赛。
【提问】运动员能完成如此复杂运动的基础是什么?
【讲述】运动是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的形成。
【观看视频】
【思考】
新课
展开
活动一 骨
1.骨的形态。
【展示图片】
【讲述】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不同,骨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长骨多呈管状,中间的骨干稍细,两端的骨骺膨大,如肱骨、股骨等;短骨一般为较大的颗粒状,如腕骨、跟骨等;扁骨呈板状,如肩胛骨、顶骨等;不规则骨的形状不规则,如椎骨、蝶骨等。
【过渡】骨的形态多种多样,但作为运动的重要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与运动相适应呢?长骨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2.活动: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材料用具】
哺乳动物的长骨(一端纵向剖开)、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等。
【方法步骤】
(1)取一块新鲜的长骨,放入解剖盘里。用手触摸骨表面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2)用解剖刀剥离骨表面局部的一层膜,观察膜上分布的神经和血管
想一想,这些神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3)观察已经纵向剖开的长骨,比较骨干与骨骺两部分在骨组织的致密程度上的差异。
(4)观察骨干中央空腔中的物质,想一想它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作用。
【提问】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展示图片】
【总结】骨的结构。
3.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提问】请你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
【制订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类成分,现在请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也含有这类成分。
(2)取少量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请思考和讨论:如采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3)制订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实验的必要性?
【实施计划】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并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播放视频】鉴定骨的成分(或展示实验图片:用煅烧法和稀盐酸浸泡的方法鉴定骨的成分),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提问】(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类物质有什么特性?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类物质有什么特性?
【总结】骨的成分。
【提问】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是怎样的比例,才能保证骨适于运动呢?
【总结】骨的成分和特性。
活动二 关节
【展示图片】人体的骨骼。
【提问】人体骨骼由206块骨组成,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阅读】请同学阅读课本P124内容,了解骨骼的组成。
【讲述】人体骨骼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中轴骨位于骨骼的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等。颅骨组成头颅,容纳和保护着脑,支持和保护头部其他的器官。椎骨组成脊柱,成为头颅的支柱和躯干的中轴,脊柱内有椎管,容纳脊髓。胸骨、胸椎和肋骨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心脏、肺等器官,并且适于保持直立。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肠等器官,还可以保护女性的卵巢等生殖器官。
附肢骨位于骨骼的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肢骨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如肱骨和股骨;带骨连接四肢和躯干,如锁骨、肩胛骨、髋骨等。附肢骨主要参与完成四肢运动。人类的上肢骨比较细小,关节灵活,适于做灵巧的互动;下肢骨粗壮,适于支持体重和直立行走。
【拓展】骨和骨骼有什么区别?
【讲解】骨是指单独的一块,而骨骼是多块骨通过一定方式构成的整体结构,如脊柱属于骨骼,而脊椎骨属于骨。
【提问】人体的206块骨是怎样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呢?
【展示图片】关节
【讲述并总结】骨连结的类型
观察图片,描述骨的形态特点。
观察、识别、解释长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说出骨是一个器官,由多种组织
组成。
确认骨膜内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的作用。
确认骨质的组成和作用。
明确红骨髓的部位和作用。
锻炼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回答】
骨在盐酸中浸泡,骨质中的无机盐丢失,骨变得柔软;用火灼烧骨,骨质中水和有机物被烧掉,骨变得硬脆。
观看图片、思考。
听老师讲解。
思考。
观看图片、理解。
课堂
小结
骨的结构决定着骨既坚固又轻便,骨的成分决定着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这些都是与运动相适应的。我们全身的骨又借助骨连结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关节在运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节 人体的骨骼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的分类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