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64131/0-17377353244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64131/0-17377353244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64131/0-17377353244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生命现象的描述的是( )
A. 春草明年绿B.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神斧天工筑溶洞,钟乳倒立练神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春草年年绿”意为春草明年再绿,反映了生物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意为春天河水碧绿、树木茂盛的美好景象,反映了生物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神斧天工筑溶洞,钟乳倒立练神功”,描写的是钟乳石的生长,不具有生物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 有诗云“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在池塘的水面上,蜻蜓飞得很低,它们不时地把尾巴往水里沾一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这是蜻蜓在( )
A. 饮水B. 跳舞C. 清洁D. 产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详解】繁殖行为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农民伯伯常会把田间的杂草清除掉,这是因为杂草会和农作物之间( )
A. 争夺资源B. 相互攻击C. 互惠互利D. 互相捕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据此答题。
【详解】农作物与农作物旁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4.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是不太完善下列对其修改的观点,错误的是( )
A. 左右两侧鼠妇都应多只且数量相同B. 左右两侧沙土的干湿度应该保持一致
C. 左右两侧温度都应适宜且保持一致D.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进行对照,以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因此,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设计时,应以光照为变量,其他条件(如鼠妇的数量、生活状况;温度;土壤湿度等)都要相同且适宜,D错误。
故选D。
5. 生活中,不同的地方对马铃薯有不同的叫法,有叫洋芋的、有叫土豆的,这给生物专业研究带来了不便,所以给生物进行统一命名就非常有必要,下列科学家中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是( )
A. 钟南山B. 达尔文C. 林奈D. 袁隆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每个物种的名字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属名须大写种加词则不能,在印刷时使用斜体,手写时一般要加双下划线。
【详解】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即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C符合题意。
故选C。
6. 2022年9月,有的地方因新冠疫情再次进入静态管理模式,同学们也进入了上网课的学习状态,那么导致本次疫情的生物属于( )
A. 真菌B. 病毒C. 细菌D. 变形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新冠疫情是指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新冠肺炎。
【详解】结合分析,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2019冠状病毒,其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符合题意。
故选B。
7.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左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是小麦根尖某部位细胞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左图中的①
B. 观察完毕后,应先提升镜筒,然后取下玻片
C. 图中的⑤控制着细胞生命活动
D. 图中的细胞都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细胞核。
【详解】A.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④物镜,防止玻片被压破,A错误。
B.观察完毕后,应先提升镜筒,然后取下玻片,B正确。
C.图中的⑤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生命活动,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分生组织,图中的细胞都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而来,D正确。
故选A。
8. 我们在清洗豌豆尖时,清水中一般不会出现绿色物质;但把豌豆尖放入沸水中一会儿,水就逐渐变成绿色了。这个生活现象说明( )
A. 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细胞B. 清水中细胞膜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 沸水中细胞的色素分解成了小分子D. 沸水中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绿色的豌豆尖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绿色物质;若放入沸水中,细胞膜被破坏,里面的叶绿素散出,水立刻变成绿色。这个现象说明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变化的过程是( )
A. 先复制使数量倍增,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B. 遗传物质的量不变,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C. 先复制使数量倍增,然后随机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D. 遗传物质的量不变,然后随机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故选A。
10. 若想要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奥秘,主要研究的组织是( )
A. 营养组织B. 结缔组织C. 保护组织D. 神经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比较:
【详解】人脑属于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科学家要了解人脑的奥秘,主要研究神经组织,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珙桐的结构层次构成的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珙桐B. 珙桐→器官→组织→细胞
C. 系统→珙桐→器官→组织→细胞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珙桐
【答案】A
【解析】
【分析】珙桐,绿色开花植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详解】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受精卵)通过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因此,珙桐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珙桐,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我们常吃的黄豆芽是用黄豆种子在遮光的条件下萌发、生长出来的,呈浅黄色;但在自制黄豆芽的实践活动中,由于遮光不严,导致一小部分黄豆芽是浅绿色的,被同学们戏称它是“大绿豆芽”。对于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大绿豆芽”受到了光照,形成了叶绿素
B. “大绿豆芽”不受光照影响,本身也能形成叶绿素
C. 黄豆芽受到了光照,叶绿素消失了
D. 黄豆芽受到了光照也不会形成叶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是叶绿素形成的重要条件,如大白菜心是黄白色,而外面的叶片是绿色。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由于遮光不严,导致一小部分黄豆芽是浅绿色的”可知,“大绿豆芽”的形成是因为受到了光照,形成了叶绿素,故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由于遮光不严,导致一小部分黄豆芽是浅绿色的”可知,“大绿豆芽”受到了光照影响。如果没有光照,植物本身不能形成叶绿素,故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黄豆种子在遮光的条件下萌发、生长出来的,呈浅黄色”可知,黄豆芽是因为没有受到光照,因此没有形成叶绿素,故C错误。
D.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如果黄豆芽受到了光照,也会形成叶绿素,故D错误。
故选A。
13. 如图表示薄荷叶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箭头表示某些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氧气、水蒸气
C. 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D. 若为运输作用示意图,则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 上图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2) 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
(3)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晚上和白天都能进行,错误。
B.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把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②是水蒸气,蒸腾作用和氧气无关,因此,①是氧气错误,错误。
C.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氧气,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正确。
D.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所以③是水,④是有机物,错误。
故选C。
14. 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式子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 )
二氧化碳+①③(储存能量)+氧气
A. 水、淀粉、光照B. 光照、水、淀粉
C. 淀粉、水、光照D. 水、光照、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所以①表示水,②表示光能,③表示有机物,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王大妈在家里囤积了大量萝卜,后来发现很多萝卜开始出现空心的现象。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植物生理过程是( )
A. 光合作用B. 吸收作用C. 呼吸作用D. 运输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久存的萝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又无法得到补充,所以就空心了,C符合题意。
D.运输作用是指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及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小李同学在植物园中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与同学盲目攀比谁栽的幼苗长得高,结果导致幼苗大量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 )
A. 幼苗的胚根和幼根B. 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 幼苗的胚根和根毛D. 幼苗的老根和根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
【详解】幼根能够吸水水分和无机盐。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幼苗的幼根和根毛导致的,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取同一桂花树上两支相似枝条,按如图所示进行处理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条件下,几小时后观察到甲装置的塑料袋内表面布满水珠,而乙装置中未见明显水珠。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 叶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B. 茎是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
C. 茎是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D. 叶是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为叶片。
【详解】AD.叶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根据图片中的实验装置可以看出,甲乙的变量是有无叶片,甲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则这一实验现象说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不能说明叶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A错误,D正确。
B.植物体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中,B错误。
C.图中变量是叶片的有无,不是茎,不能说明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茎,C错误。
故选D。
18. 常言道“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下列关于“树怕伤皮”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中,筛管阻断后,根得不到营养
B. 运输水的筛管在树皮中,筛管阻断后,光合作用缺少原料
C. 运输水的导管在树皮中,导管阻断后,光合作用缺少原料
D. 运输有机物的导管在树皮中,导管阻断后,根得不到营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详解】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如果树皮被环剥,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而空心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空了,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仍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仍能运输到枝叶。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他们分别测定了几种植物种子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温度不一定相同
B.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烟草及苋菜种子的萌发,光照是唯一的影响条件
C.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种子的萌发,都要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D.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实际生产中烟农培育烟草种子时,应适当进行光照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A.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在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时,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A错误。
B.通过本实验,只能说明光照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条件,B错误。
C.分析题干表格,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几乎没有变化,故基本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C错误。
D.分析题干表格,在光照的条件下,烟草种子的萌发率明显的高于黑暗条件,故烟农给予烟草种子适当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故选D。
20. 很多人喜欢吃玉米,玉米中的淀粉主要储存在它的( )
A. 胚芽B. 胚乳C. 子叶D. 胚轴
【答案】B
【解析】
【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因此两者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而菜豆种子没有。
【详解】结合分析,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富含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内,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它们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B符合题意。
故选B。
21. 如图是水稻根尖的结构图,它生长得最快、对根尖具有保护作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④、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
【详解】结合分析,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选D。
22. 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都有科学的比例,若一次施肥过多,会引起植物叶片枯死,俗称为“烧苗”,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造成植物体严重失水
B.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造成植物体吸水过多
C.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造成植物体严重失水
D.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造成植物体吸水过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吸水。
【详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即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吸水。给植物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 下列有关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后花内胚珠里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
B. 一朵发育完全的花由花冠、雄蕊、雌蕊组成
C. 花和种子、果实一样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D. 一朵花只要完成了传粉就能发育成果实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朵花是有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雌蕊有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雄蕊有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雌蕊子房里的卵细胞与雄蕊花粉里面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株的幼体。
【详解】A.植物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A错误。
B.一朵完全花是由花萼、花冠、 雄蕊、雌蕊四大部分组成,花萼是由萼片组成的,花冠是由花瓣组成的,花萼与花冠组成了花被;在一朵花中,缺少其中一至三个部分的叫不完全花,B错误。
C.植物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为生殖器官,C正确。
D.一朵花在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D错误。
故选C。
24. 2005年8月,习主席曾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生物圈中其它绝大多数生物提供有机物
B. 维持生物圈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C.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 在生态系统中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④调节气候等。
【详解】A.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其它生物的食物来源,A正确。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正确。
C.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正确。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放出量,不意味着绿色植物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25. 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同时其规模也是世界四大工程之最的是( )
A. “三北”防护林工程B. 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
C.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D. 黄土高原防护林工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详解】A.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兴建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指“三北”防护林工程,A符合题意。
B.长江上游防护林是指为保护长江水资源,政府在长江上游建设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覆盖率提高,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各地区新营造或更新了大片大片河(海)岸、平原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等基干林带,宜林荒山变森林,B不符合题意。
C.沿海防护林工程,为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与环境,在沿海海岸地带建设的防护林工程项目,C不符合题意。
D.黄土高原防护林工程是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多功能防护林构建的工程。目的是减少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输入黄河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延长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工程的效能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也是我们最应当熟练掌握的观察工具。对照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一观察时,若目镜为“15×”,物镜可选“10×”或“60×”,则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倍;若在此放大倍数下的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对象,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准焦螺旋。
(3)若要使图三中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需要将装片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若我们将10×物镜换成60×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图二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顺序是B、D、C、A、E、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操作G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把__________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操作D所滴液体应为__________。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放置标本前,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__________。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三中视野乙的细胞中有明显的泡状结构叫做__________。
【答案】(1)低倍 (2) ①. 900 ②. 细
(3) ①. 左下方 ②. 减少
(4) ①. G、F ②. 细胞核 ③. 清水 ④. 生理盐水 ⑤. 液泡
【解析】
【分析】题图一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通光孔,⑦反光镜。
题图二中,A放,B擦,C取,D滴,E盖,F吸,G染。
【小问1详解】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注视目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小问2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题图一的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5×60=900倍。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小问3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角,要想把物像调整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若我们将10×物镜换成6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所以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减少。
【小问4详解】
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B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D滴是滴加清水,C撕是撕取洋葱表皮,A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E盖是盖上盖玻片,G染是进行染色,F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题图二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顺序是B、D、C、A、E、G、F。
细胞核内有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G染的目的是把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核。
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因此,D滴是只要早载玻片中滴加清水即可。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人属于动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洋葱)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因此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其中液泡是呈泡状的结构。
27. 人体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生长发育的,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细胞__________的过程,②表示细胞__________的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组织,人和高等动物体主要有__________种基本组织,组成运动系统的骨骼肌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__组织构成。
(2)小明的妈妈在使用刀具切菜时,不小心划破了皮肤,导致伤口流血,还感觉很疼,这说明刀具伤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种组织);像皮肤这样,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__________就形成了器官。
(3)与人体组织构成相比,绿色开花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__________、输导组织等。
【答案】(1) ①. 分裂 ②. 分化 ③. 上皮 ④. 四 ⑤. 肌肉
(2) ①. 上皮组织 ②. 神经组织 ③. 结缔组织 ④. 功能
(3)营养组织
【解析】
【分析】图中①为细胞的分裂,②为细胞的分化,③为上皮组织,④为受精卵。
【小问1详解】
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③表示上皮组织,人和高等动物体主要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基本组织,组成运动系统的骨骼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小问2详解】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流出了血,并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像皮肤这样,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小问3详解】
与人体组织构成相比,绿色开花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28. 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数字表示叶片的不同结构。分析回答:
(1)植物体制造有机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__________完成,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图二中的结构[④]__________中进行,因为此类细胞中含有许多绿色颗粒结构的__________。
(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透明密闭的装置中并套在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植物幼苗进行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产生了二氧化碳。
(3)将图三装置置于阳光下(去掉黑色塑料袋),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通过图二中叶片的[⑤]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散发出来的,这个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即为图一中[________]所示的生理过程。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想办法提高图一中的生理过程[__________],以及适当降低生理过程[__________]。
【答案】(1) ①. 光合作用 ②. 叶肉 ③. 叶绿体
(2) ①. 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②. 呼吸作用
(3) ①. 气孔 ②. 蒸腾作用 ③. A
(4) ①. C ②. B
【解析】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图二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下表皮、④下表皮、⑤气孔。图中A为蒸腾作用,B为呼吸作用,C为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图一: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小问2详解】
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⑤气孔散失的。这个生理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即为图一中A所示的生理过程。
【小问4详解】
若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提高C光合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以及适当降低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9. 每年阳春三月,龙泉山的千万株桃花争相开放,这为我们生物学科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某校学生开展了“桃花之旅”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并做出如下图所示研究结果图一为一朵桃花的基本结构图,图二为桃的生殖方式部分图解。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同学们观察图一后了解到,这朵桃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生物学上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花,花的主要结构是图一中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桃树要结出美味的桃子,一般要经历:开花→__________→__________→结实四个过程。
(3)图二中A代表的是____________,若上图所示桃的生殖方式中,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花粉来自于同一朵花的雄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4)自然界的绿色开花植物都能够通过__________繁殖后代,获得新一代植株;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也常常会用到植物的根、茎和__________繁殖后代,这种方式叫做__________繁殖。
【答案】(1) ①. 两性 ②. ⑥雌蕊##⑦雄蕊 ③. ⑦雄蕊##⑥雌蕊
(2) ①. 传粉 ②. 受精
(3) ①. 受精卵 ②. 自花传粉
(4) ①. 种子 ②. 叶 ③. 无性##营养
【解析】
【分析】题图一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柱,④子房,⑤花丝,⑥雌蕊,⑦雄蕊。
题图二中,A受精卵。
【小问1详解】
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的花叫做单性花。在单性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
一朵花是有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雌蕊有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雄蕊有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雌蕊子房里的卵细胞与雄蕊花粉里面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株的幼体,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⑦雄蕊和⑥雌蕊。
【小问2详解】
桃树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开花后,成熟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这个过程称为传粉。经过传粉,花粉在雌蕊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包含的精子通过花粉管进入胚珠,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称为受精作用。受精作用后,雄蕊、花柱、花瓣等凋落,子房继续发育为果实。因此,桃树结果依次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结实四个阶段。
【小问3详解】
结合第(2)小题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A受精卵。
传粉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依靠的外力主要有昆虫和风力。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小问4详解】
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后代,这属于有性生殖。人们还可以通过利用植物的根、茎或者叶等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植物繁殖,属于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繁殖。
30.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日渐稀疏。但人们发现苦豆子这种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中仍顽强地生长着。(注:土壤盐渍化后土壤中的盐分等物质含量过高,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不能生存;mml/L为浓度单位)
(1)如图为苦豆子种子的结构示意图,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__________,该结构继续发育为幼苗的__________。
(2)为探究不同溶液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150粒颗粒饱满、大小一致的苦豆子种子进行种皮软化。将处理后的种子分为三组置于培养皿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a处应为__________。
②b处应为__________,第1组为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3)统计三组苦豆子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与第1组相比,经200mml/L氯化钠溶液处理种子发芽所需时间会__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并且萌发率会__________(填“增高”或“降低”)。而第3组处理后的种子__________。
(4)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
(5)医药研究工作者发现,苦豆子代谢产物中的苦参碱在医疗方面有较大应用价值。研究还发现一定程度的土壤盐渍化和干旱环境有利于增加苦参碱的积累。结合上述实验结果,选择第____________组条件处理苦豆子种子,或作为提供给苦豆子植株的相应生存环境,有可能满足苦豆子生长和医疗应用的双重需求。
【答案】(1) ①. ③胚根 ②. 根
(2) ①. 25℃ ②. 400 ③. 对照组
(3) ①. 延长 ②. 降低 ③. 不发芽
(4)氯化钠溶液能影响苦豆子种子的萌发率,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5)2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苦豆子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膨胀,然后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由此可知,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③胚根,该结构继续发育为幼苗的根。
【小问2详解】
①据表可见:该实验是探究土壤溶液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除土壤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表中的a是25℃,②b处应为400,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第1组没有进行变量处理,所以是对照组。
【小问3详解】
据曲线图可见:第1组种子,发芽时间大概是第1天开始,经200mml/L氯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时间大概是第3天开始,由此可知,与第1组相比,经200mml/L氯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所需时间会延长,并且经200mml/L氯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会降低,第3组即经400 mml/L氯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不萌发,萌发率为0。
【小问4详解】
实验结果说明:氯化钠溶液能影响苦豆子种子的萌发率,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小问5详解】
据曲线图可见:第2组在适当的碱性条件下能萌发,所以选择第2组条件处理苦豆子种子,可以兼顾植物生长和医疗应用需求。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沙土
纸盒左半侧
2只
明亮
5℃
干燥
纸盒右半侧
2只
阴暗
5℃
潮湿
种子类型
萌发条件
小麦种子
烟草种子
苋菜种子
光照
98.2%
99.1%
1.7%
黑暗
98.3%
2.6%
97.2%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温度
25℃
a__________
25℃
处理
用适量清水浸湿种子
用等量200mml/L氯化钠溶液浸湿种子
用等量b__________mml/L氯化钠溶液浸湿种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