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
    1.答卷前,考生要务必填写答题卷上的有关项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
    【答案】C
    【分析】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约占三分之一)和细胞内液(约占三分之二)。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二、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详解】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约2/3的体液属于细胞内液,A错误;
    B、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B错误;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焦虑是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很多学生都经历过考前焦虑,考前焦虑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紧张不安、心跳加速、排尿增加,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焦虑导致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有关
    B.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会抑制胃肠蠕动造成消化不良
    C.焦虑这一烦躁情绪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D.呼吸急促可能是内环境中的CO2刺激相关感受器,进而通过脑干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所致
    【答案】B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故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A正确;
    B、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症状的出现是因为交感神经占优势抑制了胃肠蠕动导致的,B错误;
    C、焦虑属于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况,故这一烦躁情绪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C正确;
    D、脑干是呼吸中枢,二氧化碳可作为体液调节因子起作用,呼吸急促可能是内环境中的CO2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所致,D正确。
    故选B。
    3.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说明细胞膜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由结构①提供能量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详解】A、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说明细胞膜能够进行信息传递,A正确;
    B、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B正确;
    C、结构①线粒体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由结构①提供能量,C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错误。
    故选D。
    4.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肌和伸肌共同构成了效应器,抬腿时两处肌肉共同收缩
    B.刺激结构⑤,能通过结构④向神经中枢传递神经冲动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结构④属于传出神经,结构③不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
    【答案】C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抬腿时屈肌和伸肌一个伸张一个收缩,A错误;
    B、结构④为传出神经,结构⑤为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刺激结构⑤,不能通过结构④向神经中枢传递神经冲动,B错误;
    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因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D、结构④属于传出神经,结构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B.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能明显降血糖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不能恢复公鸡的性征
    D.应用减法原理,给狗结扎输卵管,会使其失去雌性性征
    【答案】A
    【分析】一、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
    二、睾丸可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
    【详解】A、切除胰腺后狗会患上类似糖尿病的疾病,证明抗糖尿病的物质减少,故可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A正确;
    B、将胰脏研磨捣碎,这时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同时破碎,它们分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胰岛素遇到蛋白酶后被分解破坏,故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不能明显降血糖,B错误;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缺少雄性激素,不能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会逐步恢复公鸡的性征,C错误;
    D、第二性征是由生殖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维持的,结扎输卵管,只是防止精子、卵子结合受精,对第二性征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A。
    6.人体受到低血糖和危险等刺激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作出相应反应,以维持人体自身稳态和适应环境。其中肾上腺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制如图,长期较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长期较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B.立即停药可致体内糖皮质激素过量
    C.停药前可适量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逐渐减量用药有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
    【答案】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长期较大剂量用药,体内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很高,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自身激素合成减少,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A正确;
    BC、由于长期较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自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较弱,自身分泌糖皮质激素不足,立即停药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不足,因此停药前可适量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进机体产生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B错误,C正确;
    D、为了避免血中糖皮质激素水平突然降低,逐渐减量用药以促使自身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D正确。
    故选B。
    7.如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P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
    B.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3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细胞内有相应基因,而细胞2没有
    D.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舒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
    【答案】D
    【分析】一、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二、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三、分析题图:图示为过敏反应的过程,ADC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M为相同的过敏原。
    【详解】A、APC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M为相同的过敏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但是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
    B、M为相同的过敏原,故M为柳树花粉,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B错误;
    C、细胞3能分泌抗体而细胞2没有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组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D正确。
    故选D。
    8.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利用自身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单链DNA,再利用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双链DNA,该双链DNA可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IV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其逆转录酶作用的模板是RNA
    B.青霉素等抗生素可抑制HIV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其增殖
    C.HIV侵入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经历了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
    D.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由HIV的RNA控制合成,HIV会使T细胞凋亡
    【答案】C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会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分子,以HIV形成的DNA转录而来的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包括HIV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等,HIV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详解】A、HIV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其逆转录酶作用的模板是RNA,A错误;
    B、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B错误;
    C、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利用自身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单链DNA,再利用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双链DNA,该DNA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后,可以参与DNA复制,后续可参与蛋白质的表达,C正确;
    D、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由T细胞中的DNA控制合成,HIV会使T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9.据统计:2024年1~3月我国百日咳累计发病人数近6万。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的疫苗及该预防措施分别属于( )
    A.抗原、切断传播途径B.抗体、控制传染源
    C.抗原、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消灭病原体
    【答案】C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详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其本质是抗原,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所以接种疫苗的措施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完成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会使组织液pH升高
    ②稳态只存在于人或动物体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③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④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⑤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A
    【分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外界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使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详解】①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为乳酸,局部组织液pH值降低,①错误;
    ②稳态不仅存在于人或动物体内,还可以存在于其他生命系统层次,如种群和群落等,②错误;
    ③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向组织液渗透,组织液的量会增加,引起组织水肿,③正确;
    ④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④错误;
    ⑤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⑤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③正确,即A正确。
    故选A。
    11.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皮质醇升高血糖的作用不明显,三种激素共同使用升高血糖的作用最明显。
    【详解】A、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
    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l/L),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l/L),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
    D、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故选B。
    12.“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定。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此反射活动的类型及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
    A.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B.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C.非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D.非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答案】A
    【分析】“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这是人出生以后通过学习形成,属于条件反射。
    【详解】“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是人出生以后,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条件反射,必须有视觉中枢参与才能看到绿灯亮起,有语言中枢理解绿灯信号的含义,还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支配躯体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答案】D
    【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否则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否则不同实验材料混合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与自来水相比,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液的情况很接近,因此,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C正确;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故选D。
    14.如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①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
    B.若损伤①②,则不能产生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C.若损伤②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D.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和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传入神经,⑤表示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脏。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故没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依然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A正确;
    B、若损伤①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则不能产生尿意,且大脑皮层不能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控制,因此能完成排尿反射,但不能受意识支配,B正确;
    C、若损伤②就意味着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失去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但可以产生尿意,若损伤③,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
    D、若损伤④(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脊髓的低级中枢,更无法到达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D正确。
    故选C。
    15.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第8年后,随着辅助T细胞的浓度降低,人体三道防线的功能大大降低
    【答案】B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人体感染HIV后,人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变化曲线。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血液中HIV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增强;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血液中的HIV浓度增加,对HIV的免疫反应减弱。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能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繁殖,A错误;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T细胞呈递抗原和产生细胞因子,因此曲线CD段体液免疫功能也大部分丧失,C错误;
    D、HIV主要侵染T细胞,而T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随着辅助T细胞的浓度降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大大降低,D错误。
    故选B。
    16.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巴浦洛夫发现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体液调节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
    D.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答案】C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A正确;
    B、为验证“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到胰腺,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这一假说,斯他林做了如下实验,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此过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进而发现体液调节,B正确;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岛分泌释放,胰岛素不通过导管分泌,导管结扎后胰蛋白酶不能分解胰岛素,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下图甲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图乙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甲中虚线方框代表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它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的区别是__________。
    (2)生病的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__________,其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血浆渗透压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组织液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
    (4)图乙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__________系统处理后,再经过__________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
    (5)O₂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调节网络。
    【答案】(1)①.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②.血浆 ③.蛋白质和无机盐 ④.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分子
    (2)①.乳酸 ②.NaHCO3
    (3)①.减少 ②.低于
    (4)①.消化 ②.循环
    (5)①.12 ②.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分析甲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
    【小问1详解】由图甲分析可知,虚线内A、B、C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总称为内环境。A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组织液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分子。
    【小问2详解】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
    【小问4详解】图乙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消化系统处理后,再经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
    【小问5详解】O2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组织细胞(g)→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膜,至少要穿过(1+2+1+2)×2=12层磷脂分子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
    18.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填字母)。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
    图4状态测得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偏转”“向右偏转”或“不变”)。
    【答案】(1)①.B ②.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③.abc
    (2)①.h ②.协助扩散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①.AB ②.向左偏转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小问1详解】图1中A所连接的是传入神经(上面有神经节),因此B即为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的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小问2详解】图3中,h部位电位状态为外负内正,即呈现动作电位状态,为受刺激部位,该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此时Na+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膜内的。
    【小问3详解】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小问4详解】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会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随后恢复原来状态。
    19.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
    (2)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激素②作用靶细胞所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是________。
    (3)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
    (4)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升高,促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为探究其调节模式,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设计:
    ①选取甲、乙、丙、丁四只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狗。
    ②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乙狗___________;丙狗__________;丁狗不做任何处理。(说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肾上腺)
    ③将四只实验狗置于同一寒冷环境中12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分别记录其变化过程,对比分析。(说明:不考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
    a: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b:___________,其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
    c: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___________。
    【答案】(1)激素发挥完作用就会被灭活
    (2)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升高
    (3)①.a、b ②.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汗腺分泌减少)
    (4)①.①性别、体重、发育状况相同 ②.②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 ③.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脉系统 ④.③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丙>乙=甲 ⑤.其调节模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因此其它变量都为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小问1详解】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小问2详解】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可产生激素②——胰高血糖素,该激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则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使血糖升高。
    【小问3详解】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是a、b,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是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小问4详解】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升高,促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为探究其调节模式,相关的实验设计步骤如下:
    ①取材、分组编号(保证无关变量相同):选取甲、乙、丙、丁四只性别、体重、发育状况相同的实验狗。
    ②针对实验目的做相关单一变量处理,本实验目的为探究肾上腺素增强代谢活动的调节模式,则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可阻碍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或垂体产生的激素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可判断是否为神经-体液调节;乙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可阻碍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肾上腺髓质——可判断是否为神经调节;丙狗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脉系统——可阻碍垂体产生的激素作用于到肾上腺髓质——可判断是否为体液调节;丁狗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③做相同且适宜的培养(无关变量的处理),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
    a:若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应该为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
    b:若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应该为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丙>乙=甲;
    c:若调节模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应该为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
    20.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_____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_____。
    (2)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_____,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3)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_____形成痛觉。该过程中Ca2+的作用有_____。
    (4)药物MNAC13是一种抗NGF受体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该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
    【答案】(1)①.(特异性)受体 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3)①.大脑皮层 ②.促进NGF的释放;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4)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
    【分析】由图可知,NGF与受体结合后,激活激酶,激酶导致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利于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同时可促进吞噬细胞释放NGF。
    【小问1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2详解】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小问3详解】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因此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由图可知,根据图中箭头,NGF与受体结合后,激活激酶,激酶导致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利于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即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同时可促进吞噬细胞释放NGF。
    【小问4详解】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使得NGF不能与NGF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也不能将兴奋传导大大脑皮层,因此感觉不到疼痛。
    21.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
    (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___________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传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___________肿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2)S蛋白在DC中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
    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后,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由图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___________,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
    (3)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__________肿瘤细胞能力。
    【答案】(1)①.摄取 ②.识别、接触并裂解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①.S蛋白不影响DC摄取肿瘤凋亡小体,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 ②.下降
    (3)清除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
    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
    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树突状细胞(DC)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
    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接触并裂解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小问2详解】①题意显示,WT组是野生型小鼠,SKO是S基因敲除鼠,图示结果随时间延长,WT组每个DC中凋亡小体数目减少,而SKO组基本不变,说明S蛋白不影响DC摄取肿瘤凋亡小体,且能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
    ②题意显示,“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摄取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而S蛋白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因而推测,若进一步检测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发现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下降,该实验结果支持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
    【小问3详解】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该结果说明S蛋白与PD-L1抗体联会使用治疗肿瘤效果更好。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