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1~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细胞外液中的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c分别表示组织液和淋巴液
    B. 在这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c
    C. a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中也存在淋巴细胞
    D. 饥饿时,胰岛B细胞分泌到b中的胰高血糖素增多
    【答案】C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由图可知,a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细胞1为淋巴细胞,细胞2为血细胞,细胞3是组织细胞。
    【详解】A、根据这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为淋巴液,b为血浆,c为组织液,A错误;
    B、在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b血浆,B错误;
    C、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淋巴和b血浆,C正确;
    D、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且胰高血糖素是分泌到b血浆中的,D错误。
    故选C。
    2. 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此时( )
    A. 瞳孔扩张B. 小肠蠕动加快
    C. 支气管收缩D. 血管舒张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芸苔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浓度的BL溶液处理芹菜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芹菜幼苗的株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施用适量的BL能提高芹菜地上部分的产量
    B. BL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为0.3mg·L-1
    C. 0.3~0.5mg·L-1的BL对芹菜茎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 BL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发挥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
    【答案】B
    【分析】分析柱形图:芸苔素内酯浓度在0 ~ 0.5mg/L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幼苗的平均株高,先升高后降低,但是都比空白对照组的高度高,因此只有促进作用。
    【详解】A、与不施加BL对照组相比,施用适量的BL组幼苗株高均增高,因此施用适量的BL能提高芹菜地上部分的产量,A正确;
    B、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BL最适浓度在0.2~0.4mg·L-1之间,并不能确定0.3mg·L-1就是最适浓度,需要缩小浓度梯度再做实验,B错误;
    C、由图可知施加0.3~0.5mg·L-1的BL,芹菜幼苗株高逐渐降低,因此对芹菜茎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正确;
    D、芸苔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4. 刺激神经纤维后,可检测到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如图。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神经纤维主要开放不同的离子通道,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a~c:Na+通道、c~e:Na+通道B. a~c:Na+通道、c~e:K+通道
    C. a~c:K+通道、c~e:Na+通道D. a~c:K+通道、c~e:K+通道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
    【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c 是动作电位形成过程,因此该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c~e 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钾离子通道开放,K+外流。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ORFV的抗原蛋白会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B. ORFV反复感染与体内的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C. 靶细胞裂解释放的ORFV被细胞毒性工细胞清除
    D. 注射ORFV灭活疫苗能提高羊防御ORFV的能力
    【答案】D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1、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2、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抗原不能刺激浆细胞,A错误;
    B、抗体水平越低,越容易感染ORFV,B错误;
    C、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宿主细胞,释放的ORFV被抗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消灭,C错误;
    D、注射ORFV灭活疫苗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能提高羊防御ORFV的能力,D正确。
    故选D。
    6. 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引发过敏反应的机制如图所示。抗组胺药物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能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
    B. 再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C. 过敏反应发作迅速主要与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有关
    D. 抗组胺药物可能通过竞争性地阻断组胺受体来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原作为抗原,初次进入机体能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A正确;
    B、同一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与吸附在肥大细胞等表面的抗体结合,引发过敏反应,B正确;
    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主要与先前存在的抗体有关,C错误;
    D、由于过敏反应与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有关,故抗组胺药物可能通过竞争性地阻断组胺受体来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7. ①作用于细胞a表面的受体,促进细胞a分泌②,如图。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与细胞的对应关系,与图示模型相符合的是( )
    【答案】C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能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白细胞介素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乙酰胆碱的分泌,C正确;
    D、胰岛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不能使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8. 下丘脑的PO/AH区域存在的体温调定点,能使正常机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37℃左右。病毒入侵后,机体释放的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PO/AH区域,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体温调定点维持稳定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体温调定点升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可能收缩以减少散热
    C. 持续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防御反应,对机体生长发育有利
    D. PO/AH区域细胞的同一受体可与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
    【答案】B
    【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以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
    【详解】A、体温调定点维持稳定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稳定,A错误;
    B、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的产热量增加,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体温会升高,B正确;
    C、病原体入侵后,会引起机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发热,该过程有利于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但若是持续发热,可能会造成器官损伤,对生长发育不利,C错误;
    D、受体与信息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可与PO/AH区域细胞的不同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B。
    9. 某同学用拟南芥幼苗进行向光性的研究,对拟南芥幼苗的分组、处理及相应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拟南芥幼苗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拟南芥幼苗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结构Ⅰ、Ⅱ
    B. 单侧光使结构Ⅱ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背光侧的
    C. 切断②或切断③导致生长素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D. 生长素合成量的大小关系可能为结构Ⅰ>结构Ⅱ>结构Ⅲ
    【答案】D
    【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快,因而向光弯曲。
    【详解】A、该实验能证明拟南芥幼苗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结构Ⅱ,A错误;
    B、拟南芥幼苗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单侧光使结构Ⅱ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的,从而出现向光生长,B错误;
    C、切断②或切断③幼苗都不能生长,说明切断②或切断③导致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C错误;
    D、生长素主要在结构Ⅰ合成,结构Ⅱ和结构Ⅲ的生长素的合成量依次减少,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选项叙述的内容,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 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
    B.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C. 祁连山地区监测面积1.58万平方公里,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D.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
    【答案】D
    【分析】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决定因素,所有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详解】A、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体现的是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占比,能反应种群数量特征中的性别比例,A正确;
    B、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能体现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数据,死率和出生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B正确;
    C、祁连山地区监测面积1.58万平方公里,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据此可以计算出雪豹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正确;
    D、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结婚登记数据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关于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B. 狭长的地块适合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C. 样本数量较少时,可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D. 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株数,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
    【答案】B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同样道理也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反映的是即刻的种群数量,而不是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应该用年龄组成结合性别比例等种群特征进行预测。
    【详解】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
    B、狭长的地块适合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B错误;
    C、样本数量较少时,可适当增大样方面积,使得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
    D、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株数,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D正确。
    故选B。
    12. 鸟类产卵受环境温度和光照的影响。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Kp可调节下丘脑的代谢活动。研究人员通过调节鹌鹑体内雌激素水平来调控其生殖活动,相关作用机制如图。鹌鹑在幼年期维持较低的雌激素水平,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Kp神经元调节雌激素分泌的机制为神经调节
    B. 鹌鹑排卵期之前,在饲料中添加Kp能提高产蛋量
    C. GnRH神经元分泌的GnRH定向运输后作用于细胞A
    D. 途径①能维持低雌激素水平,途径②主要在排卵期起作用
    【答案】D
    【分析】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组织胺、CO2、H+等),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详解】A、据图可知,Kp神经元能促进GnRH神经元分泌GnRH作用到细胞A,使其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并分泌雌激素,这一过程为体液调节,A错误;
    B、Kp是肽类激素,添加在饲料中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效,B错误;
    C、GnRH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而非定向运输到细胞A,C错误;
    D、途径②对雌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途径①则是抑制作用,途径①能维持鹌鹑幼年期的低雌激素水平,途径②在排卵期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13.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选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已知实验小鼠体内不存在甲~丁这四种抗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初次注射抗原后,A组和B组小鼠产生的特定抗体不同
    B. 初次注射抗原后,C组和D组小鼠产生的记忆细胞不同
    C. 再次注射抗原后,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是B组和D组小鼠
    D. 再次注射抗原后,将两种抗原注入C组小鼠体内,抗原可被抗体结合
    【答案】D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AB、初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和B组注射抗原相同,C组和D组抗原相同,故A组和B组小鼠产生的特定抗体相同,C组和D组小鼠产生的记忆细胞相同, AB错误;
    C、A、D组小鼠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会发生再次免疫,产生抗原甲或抗原乙的抗体,B、C组小鼠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再次免疫,C错误;
    D、C组小鼠先后两次注射的时抗原乙和抗原甲,C组小鼠的血浆中有抗原甲的抗体和抗原乙的抗体,能与抗原甲、乙结合出现凝集反应,即再次注射抗原后,将两种抗原注入C组小鼠体内,抗原可被抗体结合,D正确。
    故选D。
    14. 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和盐酸均能促进动物胰导管细胞同时分泌HCO3-、和H+,过程如图胰导管细胞是一种外分泌细胞,分泌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是效应器
    B. 分泌的胰蛋白酶进入内环境后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C. 食物和脚步声刺激HCO3-分泌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D. 盐酸调节胰导管细胞分泌HCO3-与ACh和促胰液素有关
    【答案】D
    【分析】图中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迷走神经中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盐酸刺激小肠中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除外,盐酸刺激小肠,可以使小肠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为体液调节。
    【详解】A、迷走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属于效应器,A错误;
    B、消化酶分泌后进入消化道,一般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
    C、食物和脚步声刺激HCO3-分泌的过程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需要的时间较短,C错误;
    D、盐酸调节胰导管细胞分泌HCO3-可通过ACh完成,盐酸刺激小肠,可以使小肠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因此也可以通过促胰液素进行调节,D正确。
    故选D。
    15. 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胃中。
    A. 乙组假手术是为了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的影响
    B. 丁组小鼠的处理是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C. 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Ⅰ来检测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 实验过程中,小鼠耗氧量的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答案】D
    【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表格中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分析表格实验设置可知,丙丁两组属于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丁组应灌入与甲状腺激素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因此表中W为生理盐水灌胃,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
    【详解】A、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所以乙组假手术是为了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分析表格实验设置可知,丙丁两组属于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丁组应灌入与甲状腺激素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因此表中W为生理盐水灌胃,B正确;
    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而且碘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可通过服用放射性元素131I来检测小鼠甲状腺的功能,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组小鼠甲状腺被切除,其体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丙组小鼠用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引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乙组和丁组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实验过程中,小鼠耗氧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D错误。
    故选D。
    16. 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为雌性,产卵后出现性反转现象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Ⅱ和Ⅲ龄的黄鳝个体为幼年个体
    B. 可根据平均体长对黄鳝进行性别鉴定
    C. 黄鳝种群中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有利于提高出生率
    D. 黄鳝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C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
    【详解】A、Ⅰ、Ⅱ、Ⅲ龄的黄鳝个体包括幼年和成年个体,A错误;
    B、体长30.1~50.0cm的个体包括雌性和雄性,不能依据平均体长对黄鳝进行性别鉴定,B错误;
    C、黄鳝种群中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有利于提高出生率,C正确;
    D、黄鳝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能支配骨骼肌的收缩运动,同时也能通过闰绍细胞对自身的活动进行调控,调节过程见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甘氨酸,“▄”为士的宁。
    (1)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末梢与其支配的骨骼肌共同组成_____。释放的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改变了膜的通透性,使骨骼肌产生兴奋,此时兴奋处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
    (2)分析图可知,闰绍细胞释放的甘氨酸为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闰绍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具有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效应,其原因是_____。
    (3)士的宁是一种有剧毒的植物性生物碱,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甘氨酸受体,但不影响高级运动神经元中心。士的宁中毒后,通常表现为肌肉_____。
    【答案】(1)①. 效应器 ②. 乙酰胆碱受体 ③. 外负内正
    (2)①. 抑制性 ②. 负反馈 ③. 甘氨酸能促进Cl-内流,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3)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
    【分析】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图中涉及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小问2详解】当闰绍细胞的轴突末梢兴奋时,即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时,其突触小体就会释放甘氨酸。结合图示可知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氯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差增大,所以甘氨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脊髓前角神经元兴奋会促进润绍细胞兴奋,润绍细胞兴奋后会释放甘氨酸,甘氨酸能促进Cl-内流,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故闰绍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具有负反馈调节效应。
    【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士的宁会阻碍氯离子通道,使闰绍细胞不能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进行抑制,导致骨骼肌过度兴奋,表现为肌肉持续收缩。
    18.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清晨血糖明显升高或胰岛素需要量显著增加的现象,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血糖浓度变化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通过GLUT2以_____的方式跨膜进入胰岛B细胞。细胞内的葡萄糖及其产物在_____(填细胞结构)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被彻底氧化分解,使ATP/ADP的值变大。ATP敏感钾通道关闭后,细胞内K+度_____,引起电压敏感钙通道开放并运输Ca2+,激活酶的活性进而释放胰岛素。
    (2)在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GLUT2和葡萄糖激酶发挥葡萄糖感受器的作用。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抑制转录,会导致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_____,需要更高浓度的血糖才能刺激胰岛素分泌。
    (3)“黎明现象”主要与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及肝脏内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关。下列生理过程会引起“黎明现象”的是_____。
    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②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③胰岛素分泌减少④肝糖原水解⑤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
    (4)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节律。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_____的特点,因此_____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答案】(1)①. 协助扩散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③. 升高
    (2)降低
    (3)①③④
    (4)①. 昼夜周期性##昼夜节律性 ②. 调节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
    【分析】一、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一方面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氧化分解)葡萄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二者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二、题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经GLUT2以协助扩散进入胰岛B细胞,在胰岛B相比内经过氧化分解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细胞内K+浓度增加,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
    【小问1详解】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此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葡萄糖进入细胞,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还原氢,然后丙酮酸和还原氢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导致细胞内K+浓度升高。
    【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在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GLUT2和葡萄糖激酶发挥葡萄糖感受器的作用。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抑制转录,使得GLUT2和葡萄糖激酶合成减少,因此会导致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降低。
    【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清晨血糖明显升高或胰岛素需要量显著增加的现象,“黎明现象”主要与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及肝脏内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关,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升高血糖的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因此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肝糖原的水解以及其他非糖物质向糖的转化,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其次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清晨胰岛素需要量显著增加,若胰岛素分泌减少也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综上所述,①③④过程会引起“黎明现象”。
    故选①③④。
    【小问4详解】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昼夜周期性,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出现“黎明现象”。据此可推测,设法调节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19.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将肿瘤细胞的mRNA或肿瘤抗原注入树突状细胞,培养后,再将树突状细胞重新输回到患者体内,能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其流程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树突状细胞中,肿瘤细胞的mRNA经过_____过程产生抗原蛋白。树突状细胞向细胞毒性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后,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能促进该过程。
    (2)细胞毒性T细胞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原因是_____。机体能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和突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3)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会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过量表达PD-L1而获得免疫逃逸,如图2所示。科学家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来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这两种抗体作为广谱抗癌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这两种抗体的抗肿瘤机理是_____。
    【答案】(1)①. 翻译 ②.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③. 辅助性T ④. 细胞因子
    (2)①. 肿瘤细胞表面含有肿瘤抗原,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与结合 ②. 免疫监视
    (3)阻断PD-1与PD-L1结合,触发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分析】一、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二、细胞免疫过程:
    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
    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因此在树突状细胞中,肿瘤细胞的mRNA经过翻译过程产生抗原蛋白。树突状细胞向细胞毒性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该过程。
    【小问2详解】在细胞免疫中,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因此肿瘤细胞表面含有肿瘤抗原,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故细胞毒性T细胞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机体能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和突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和图2分析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会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过量表达PD-L1,使得T细胞表面的PD-1与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结合而获得免疫逃逸,科学家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分别与PD-1、PD-L1结合,从而阻断PD-1与PD-L1结合,触发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20.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因其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等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分泌过程和部分作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机体通过_____轴来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可以放大_____,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
    (2)图中CRH表示的激素是_____,②表示的作用效应为_____。
    (3)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原因是_____。
    (4)某素只有在少量糖皮质激素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糖皮质激素本身并不具有这些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允许作用。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影响能量代谢的允许作用,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合理的实验方案是_____,理由是_____。
    【答案】(1)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②. 激素的调节效应
    (2)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抑制
    (3)长期压力刺激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4)①. 方案二 ②. 方案二破坏了小鼠的肾上腺,可排除自身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通过分级调节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即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
    【小问2详解】图中显示,CRH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作用到垂体使其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CRH表示的激素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并分泌相应激素,因此②表示的作用效应为抑制。
    【小问3详解】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活动受到影响,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免疫能力下降。
    小问4详解】本实验验证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影响能量代谢的允许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合成并分泌的,方案一用正常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小鼠体内本身有糖皮质激素,而方案二破坏了小鼠的肾上腺,可排除小鼠体内原有的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因此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二。
    21. NaC1和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都能引起渗透胁迫,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用NaC1、PEG6000和ABA分别处理水稻种子,检测R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a。用这三种物质处理野生型水稻种子和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检测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稻植株中,合成ABA的部位主要是_____。ABA可促进_____,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响应干旱胁迫。
    (2)在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_____。相比于渗透胁迫,用ABA处理后,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点为_____。
    (3)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会_____水稻种子萌发,依据是_____。
    (4)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或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水稻种子中的,推测R基因可_____ABA的合成。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高,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①.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②. 气孔关闭
    (2)①. 先增加后减少 ②. 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3)①. 抑制 ②. 用这三种物质处理后,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的
    (4)①. 抑制 ②. R基因突变后,R基因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解除
    【分析】一、脱落酸:(1)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2)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二、分析图a,与对照组相比,用NaCl、PEG6000和ABA处理的水稻种子中,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都先增高后减少,说明NaC1、PEG6000和ABA都可促进基因R的表达,且ABA处理的曲线更快达到峰值,因此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小问1详解】在水稻植株中,合成ABA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BA可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响应干旱胁迫。
    【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NaC1和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都能引起渗透胁迫,由图a可知,经过NaC1和PEG6000处理的水稻种子,R基因表达量的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因此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图a中用ABA处理后,与用NaC1和PEG6000处理的水稻种子相比,图中ABA处理的曲线更快达到峰值,因此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小问3详解】分析图b,用NaC1、PEG6000和ABA分别处理野生型水稻种子和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与对照组相比,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使得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的,因此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会抑制水稻种子萌发。
    【小问4详解】在正常条件或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水稻种子的。野生型水稻种子的R基因正常,突变体水稻种子的R基因不能发挥作用,推测R基因抑制了ABA的合成。R基因突变后,R基因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解除,因此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含量高。
    选项

    细胞a

    A
    神经递质
    肾上腺髓质细胞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C
    白细胞介素
    神经元
    乙酰胆碱
    D
    胰岛素
    骨骼肌细胞
    葡萄糖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在①处切断

    弯曲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W
    饲养14天
    饲养14天
    1次/天,共14天
    1次/天,共14天
    生长期
    体长/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尾数
    比例/%
    I龄
    ≤30.0
    656
    633
    96.5
    6
    1.2
    Ⅱ龄
    30.1~50.0
    6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
    4
    100.0
    方案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材料
    正常小鼠
    破坏肾上腺的小鼠
    步骤一
    连续多天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多天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
    连续多天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多天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
    步骤二
    注射一定量的儿茶酚胺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注射一定量的儿茶酚胺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检测
    检测小鼠在处理二前后的能量代谢变化
    检测小鼠在处理二前后的能量代谢变化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高二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