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数学四下PPT课件+教案(含单元教案)整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页。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二学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探索平均数的意义,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合理应用统计图表和平均数,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收集、整理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能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知道用平均数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数,能描述平均数的含义;能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生日”和“栽蒜苗(一)”两课中主要学习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栽蒜苗(二)”主要学习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平均数”主要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意义。(三)学生认知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统计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合分析问题,具有了一定的统计能力与意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平均数都有所接触,只是没有留意,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画出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再加上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所以这为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单元目标拟定1.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收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数据画出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3.借助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移多补少或计算的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二)教学难点1.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3.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数据,其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可以呈现和刻画这些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问题一:生日(认识条形统计图)活动一:经历收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活动二: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活动三:借助统计图的直观,分析数据,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任务一:认识条形统计图活动一: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活动二: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问题二:栽蒜苗(一)(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活动三:借助统计图,解读条形统计图中所蕴含的信息。活动四:寻找如何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画成简单的统计图的有效策略,并根据选择的适当单位与方式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画成统计图。活动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任务二:认识折线统计图问题三: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活动二:根据所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这几天蒜苗生长的情况,并说明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活动三: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蒜苗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活动一:尝试选择一个数来表示淘气对数字的记忆水平。 活动二:探讨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活动三:理解在统计淘气记忆水平所收集的数据中为什么可以没有6这个平均数。任务三:求平均数问题四:平均数(认识平均数)活动四:列举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实例。活动五:借助求平均数,感受到平均数易受极大数或极小数的影响的特点。活动六: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继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将具体的学习内容与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2.结合统计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表示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教材除了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画统计图外,还特别注重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6单元主题单元名称主要内容课时统计与概率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生日1栽蒜苗(一)2栽蒜苗(二)1平均数2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学习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标准6.1《生日》目标: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任务一:调查 → 任务二:认识条形统计图 → 任务三:分析数据 → 1.经历收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2.能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3.能借助统计图的直观,分析数据、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6.2《栽蒜苗(一)》目标: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任务一:讨论如何整理数据 →任务二:绘制条形统计图 →任务三:分析数据 →任务四:绘制统计图 →1.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2.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3.借助统计图,解读条形统计图中所蕴含的信息。4.能够寻找如何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画成简单的统计图的有效策略,并根据选择的适当单位与方式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画成统计图。6.3《栽蒜苗(二)》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任务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任务二:分析观察 →任务三:绘制折线统计图 → 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2.根据所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这几天蒜苗生长的情况,并说明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3.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蒜苗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6.4《平均数》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任务一:说说能记住几个数 →任务二: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任务三: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任务四:生活中的平均数 →任务五:平均数的特点→任务六:平均数的应用 → 1.能尝试选择一个数来表示淘气对数字的记忆水平。2.知道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能理解在统计淘气记忆水平所收集的数据中为什么可以没有6这个平均数。4.列举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实例。5.能借助求平均数,感受到平均数易受极大数或极小数的影响的特点。6.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继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