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数学四下PPT课件+教案(含单元教案)整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小数乘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小数乘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7页。
《小数乘法》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小数乘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三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课程标准》教学提示:“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估算教学要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估算的基础上,感悟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小数混合运算(除法外)解决实际问题。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以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为基础的。教材在编排上,借助转化的思想将未知的小数乘法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整数乘法问题,并利用直观图形建立图形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整数乘法的算理,这为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所以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联想到小数乘法的意义,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对于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和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方面,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生动的课件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二、单元目标拟定1.创设具体的情境,并结合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探索算法的经验。2.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和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3.结合具体情境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解释其合理性。4.能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的道理。2.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和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3.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解释其合理性。2.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3.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将各种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问题一:买文具活动二:借助面积模型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活动一:借助先前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活动三:通过多样化的算法,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活动一: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活动二: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问题二:小数点搬家活动三:举例验证上述发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活动四: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与乘除运算之间的联系。活动一:结合实际背景体会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必要性。活动二:借助长度模型和面积模型探索并获得0.3×0.2=0.06。任务一: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问题三:街心广场活动三: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释0.3×0.2=0.06的道理。活动四:通过计算,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活动二: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运算的一般步骤。活动一:结合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估计运算结果性。问题四:包装活动三:独立计算和交流小数乘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小数乘法活动一:用竖式和直观图计算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乘法,掌握方法,理解算理。活动二:探究乘数是整百数的小数乘法笔算方法。问题五:蚕丝活动三:回顾与反思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活动四:探索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的变化规律。任务二:运用小数加、减、乘法解决问题活动一: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感受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问题六:手拉手活动二: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结合情境体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时,教材创设了购物的情境,并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在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数形对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基本方法,即在类比推理中初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利用直观图形建立小数乘法计算的图形模型。3.创设具体的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计算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将数学知识融合与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3单元主题单元名称主要内容课时数与代数小数乘法买文具1小数点搬家2街心广场1包装1蚕丝1手拉手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学习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标准3.1《买文具》目标: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任务一:小数乘法的意义 →任务二: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任务三:探索应用 →1.借助先前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2.借助面积模型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多样化的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3.2《小数点搬家》目标: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与特殊的小数乘法、除法之间的规律与特殊的小数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任务一:小数点向右移动 →任务二:小数点左移动 →任务三:举例说明 →任务四: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与乘除运算之间的联系→1.借助元、角、分的现实模型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通过举例进一步验证上述发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4.借助小数面积模型,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与乘除运算之间的联系。3.3《街心广场》目标:探索简单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小数乘法计算。任务一:获取数学信息,计算面积 →任务二: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任务三:利用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竖式计算→任务四:探索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结合实际背景体会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必要性。2.借助长度模型和面积模型探索并获得0.3×0.2=0.06。3.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释0.3×0.2=0.06的道理。4.通过计算,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3.4《包装》目标: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小数乘法的运算结果。能解决与小数乘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任务一:解决问题“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任务二:解决问题“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任务三:算一算,总结计算方法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选择适当方法估计运算结果。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运算的一般步骤。3.经历独立计算和交流小数乘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5《蚕丝》目标: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理解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任务一:解决问题“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任务二:解决问题“一条丝巾的质量大约多少克?” →任务三:总结计算方法→任务四:探究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1.用竖式和直观图计算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乘法,掌握方法,理解算理。2.探究乘数是整百数的小数乘法计算方法。3.回顾与反思小数乘法计算方法。4.探索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的变化规律。3.6《手拉手》目标:体验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范围仍然适用,并能根据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任务一:解决淘气的问题 →务二:解决笑笑的问题 →1.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感受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2.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结合情境体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