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统编版(2025)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统编版(2024)14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14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平”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课件、捡到的橡皮。
一 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放着铅笔、橡皮,你们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出示捡到的橡皮)可是这个小伙伴却被它的小主人弄丢了,它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送它回家吧!
3.齐读题目。(板书:文具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认读生字,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出示课件1)
jù cì diū nǎ xīn měi pínɡ
具 次 丢 哪 新 每 平
tā xiē zǐ suǒ huǒ bàn
她 些 仔 所 伙 伴
指名认读,教师指导、正音:“次、仔、所”是平舌音,“新”是前鼻音,“平”是后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①猜字谜:去字头上一把刀。(丢)
②加一加:亲+斤=新 女+也=她
此+二=些 亻+子=仔
③减一减:海-氵=每 苹-艹=平
④形近字比较:具—真 次—吹 丢—去 她—他 哪—那
⑤组词拓展:
具:文具、工具、家具 新:新年、新手、清新
每:每次、每天、每人 平:平安、平时、平常
些:这些、一些、哪些 所:所有、住所、公共场所
(3)认读新词。(出示课件2)
文具 一次 丢失 哪里 新鲜 每天
平平安安 她们 这些 仔细 所有 伙伴
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1)谁总是丢铅笔、橡皮?(贝贝)
(2)后来她为什么再也不丢文具了?(因为她每天都把文具放在文具盒里)
三 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课件3、4)
文 平 办 让 包 伙 伴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平、包”。
“平”:第四笔横位置居横中线上,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点和撇的方向朝里,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包”:先外后内。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撇的中点偏下的位置,折要稍微靠里;第五笔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写得舒展。
3.学生描红、临摹生字。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书写要求。
(1)看准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写字速度。
(3)严格按笔顺书写。
5.展示学生的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掌握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 总结交流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丢三落四的贝贝,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很大,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1.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识记。采用多种方法教识生字,学生较能配合。
2.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这堂课的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2.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件。
一 猜谜语导入
猜谜语。(出示课件5、6)
1.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2.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
同学们猜出来了吗?谜底分别是什么呢?(铅笔 橡皮)
铅笔和橡皮被小主人贝贝弄丢了,它们找不到家了。但是现在,贝贝改正了错误,她把她的文具都放在了它们的家——文具盒里,文具们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家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贝贝是怎样转变的吧!
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开始贝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铅笔和橡皮的?(开始贝贝并不爱惜自己的文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课文第1、2自然段能看出来)(出示课件7)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这句话说明贝贝没有养成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习惯。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一回”“再”“找不着”说明贝贝真的不会收拾自己的文具,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
(板书:起因——铅笔、橡皮 找不着了)
(2)指导朗读:“再”“就找不着了”重读,突出贝贝的着急。
(3)你有过和贝贝一样的问题吗?你想过是为什么吗?
学生1:有过,以前我也会经常弄丢铅笔和橡皮。
学生2:都是因为自己太粗心了,没有想着要爱惜文具。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学生读好“一……就……”的句式,读出立刻、马上的语气。
(2)图文结合,重点读好贝贝和妈妈的对话。(出示课件8、9)
课文第3自然段的
第2、3句话及插图
①观察插图中妈妈的表情,学生模仿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吃惊、不解、责备的语气。
②圈出描写贝贝说话时的表情的语句“眨着一双大眼睛”,再观察插图,加上贝贝的动作、表情,读好贝贝说的“我也不知道”这句话。
(3)引导学生说说贝贝的文具不见了的原因。
3.学习第4自然段。
(1)面对天天丢文具的贝贝,妈妈是如何教育她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出示课件10)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2)读了贝贝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妈妈用贝贝有一个家,贝贝每天能平平安安地回家打比方,让贝贝给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找一个家,那样就可以让铅笔、橡皮和转笔刀跟贝贝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家了。(板书:经过——给文具找一个家)
(3)借助插图,指导朗读:“想想办法”“自己的家”重读,起到提醒贝贝的作用。这句话是妈妈说的,要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时亲切、和蔼的语气。
4.学习第5、6自然段。
(1)贝贝听懂妈妈的话了吗?她之后是怎样做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出示课件11)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2)为什么从那以后,贝贝每天放学时都会检查这些文具?(板书:结果——仔细检查 带文具回家)
(因为贝贝给这些文具找了一个家,她也要让这些文具每天平平安安地回家,这说明贝贝养成了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板书:整理文具、爱护文具)
设计意图: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图中妈妈和贝贝的表情、动作,了解人物,体验角色,从而读好对话。
三 巩固拓展,总结提升
1.小组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文具呢?
我们应该向贝贝学习,每天放学的时候仔细检查文具、整理文具,看看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2.读一读,背一背。(出示课件12)
文 具 盒
文具盒大嘴巴,不吃鱼不吃虾。保管主人的文具呀!
铅笔排排坐,橡皮角落藏,便签小本躺底下,这是文具幸福的家!
首先通过猜谜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然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边思考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经历,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巩固学习效果。
14 文 具 的 家
起因:铅笔、橡皮 找不着了经过:给文具找一个家结果:仔细检查 带文具回家整理文具、爱护文具教学
要求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平”等7个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难点)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重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链接生活,拓展提升,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文具的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总结, 知识拓展,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