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数的产生》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等数的概念基础上,引入分数的学习,是数系的一次重要扩展。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它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更为后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分数的产生,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发展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整数和小数的运算也较为熟悉。然而,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数的形式,其概念相对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分数的实例,但对于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本质含义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准确阐述分数是由于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而产生的,表述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指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如分子、分母、分数线,理解其含义,准确率达到 85% 以上。
能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和具体情境,如分蛋糕、分苹果等,应用准确率达到 80% 以上。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过程,通过观察古人测量的情境、实际分物的操作,以及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分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探究分数产生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多样化练习,包括基础填空、情境应用、拓展思考等题型,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分数产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在分物、表示分数等过程中,注重细节,追求准确,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 “1” 的概念,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准确确定单位 “1”,并正确用分数表示其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教师通过讲授,点明关键知识点和方法;组织学生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讨论,促进思维碰撞;设计多样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古人测量的动画演示、分数产生的历史资料、分物情境的图片、练习题等。动画要生动展示测量过程中出现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情况,练习题要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绳子、水果等实物,用于课堂上的分物操作。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古人用绳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动画场景,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个动画,古人在测量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时,用整数无法准确表示。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情况,如分蛋糕、分苹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观察力。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分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18 分钟)
分数的产生
教师再次展示古人测量的动画,详细讲解当测量长度时,若绳子的长度不能正好量完物体,剩余的部分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产生的原因之一。
进行分物活动,教师拿出 4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2 个同学,提问:“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苹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拿出 1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2 个同学,提问:“现在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个结果。
学生可能会用 “半个” 等表述,教师接着介绍,在数学中,我们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把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认识分数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 4 份的过程,提问:“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回答出 ,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 4 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 1 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自己动手折一折,把它平均分成 3 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表示的分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什么平均分?” 展示把 8 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4 份的图片,提问:“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理解单位 “1” 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
教师总结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可以用分数表示的例子,如把 1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5 段,每段是它的 。
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些例子中,单位‘1’分别是什么?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2 分钟)
基础巩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填空题,如 “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等,让学生快速填空,强化对分数概念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进行 “分数大比拼” 游戏,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分物或图形平均分的图片,各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对应的分数,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准。获胜小组可获得小奖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拓展提升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拓展问题,如 “把 12 个三角形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这些三角形的( ),是( )个三角形;3 份是这些三角形的( ),是( )个三角形”“有一堆糖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这堆糖果的 ,这堆糖果可能有多少颗?(提示学生考虑多种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学生解决拓展性问题的能力。
开展 “创意分数展示” 活动,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图、实物演示等,创造一个能用分数表示的情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对应的分数和说明。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3 分钟)
引导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产生,谁能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总结分数产生的原因、分数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和体会。
教师补充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强调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分数意义的关键要点,提醒学生在确定分数时要准确找到单位 “1” 和平均分的份数。同时,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努力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分物游戏,用分数表示分物的结果,并和家长分享分数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通过生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增进亲子交流。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规范作答,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和家长或同学讨论。教师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如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
八、板书设计
主板书:
分数的产生
产生原因:测量、分物、计算不能得到整数结果
分数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
举例:
把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把 8 个苹果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知识框架图:以直观的图形展示分数产生的原因、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与生活实例的联系。
左侧副板书:
学生探究记录区:张贴学生在课堂上的分物操作记录、表示分数的图形等,标注学生姓名,展示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
易错点提示:总结学生在学习分数产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单位 “1” 确定错误、分数表示不准确等。
右侧副板书:
解题技巧总结:如确定单位 “1” 的方法、根据平均分情况写出分数的方法。
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更多运用分数的场景,如分配家务、分享物品等,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九、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有了较好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然而,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单位 “1” 表示一个整体时仍存在困难,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分数表示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位 “1” 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思维展示,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板书:分数,板书:产生,板书:整体,板书:单位“1”,板书:分数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