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仅如此,在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
②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
④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
⑤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体验。
A. ⑤④②①③B. ④⑤②①③C. ④②⑤①③D. ⑤④①②③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商女不知亡国恨, ______ 。(《泊秦淮》杜牧)
(2) ______ ,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2) 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 ______ ,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龚自珍)
(3) 李商隐《贾生》一诗中,托古讽今,揭示皇帝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4)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3.某校七年级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下面是小文同学做的阅读卡片,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人生,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旅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我们的初中生活已悄然走过三分之一。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huì中,使我们成长了许多。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要聆听并接受。
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①不仅如此,在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②我们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③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④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⑤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的情感体验。
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何惧日月长。在初中这一段美好年华里,我们心怀锐不可当的志气。虽然筋疲力竭,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切忌不要轻薄浮 zà,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贪图享受。努力学习,我们的能力才会潜滋暗长。日薄西山之际,我们定能创造辉煌。
(1) 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及拼音对应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人生,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旅程。
B.我们心怀锐不可当的志气。
C.努力学习,我们的能力才会潜滋暗长。
D.日薄西山之际,我们定能创造辉煌。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
A.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huì中,使我们成长了许多。
B.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要聆听并接受。
C.虽然筋疲力竭,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D.切忌不要轻薄浮zà,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贪图享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
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 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 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被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热”到“湖广热”,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而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材料三】
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______
A.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
B.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
C.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
D.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
(2)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
B.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
C.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
(3)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缺口的馒头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③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④距惠通桥不到 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军官制服的“大胡子”。
⑤两小时前,“大胡子”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坚守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命令是必须再坚守 24小时。
⑥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军官,他明白迟到 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⑦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⑨“大胡子”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⑩就在这时,“大胡子”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的闭上了双眼。【甲】 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
⑪“大胡子”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
⑫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
⑬【乙】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⑭“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无比感激地问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
⑮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⑯“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⑰【丙】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
⑱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⑲一周后,“大胡子”军官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⑳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㉑“大胡子”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㉒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㉓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作者:曹德权)
(1)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如此开篇,扣人心弦。
B.文章第⑥段中“疯狂”“弹跳”“冲”等词语生动表现了路况之差,车速之猛,侧面表现了军情之紧急。
C.对于饥民而言,文章第⑫段中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在了解内情后,无比震惊意外而又无所适从的情状。
D.当大胡子对小女孩说会她吃饱时让,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2) 仔细阅读文章第④至㉒段,将情节补充完整。
①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
② ______ 。
③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④ ______ 。
(3) 请结合文章【甲】【乙】【丙】划线三处对小女孩描写的内容,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4) 文章第⑪段、第㉑段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两次“跪”,请说说“大胡子”少校两次“跪”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5) 文章标题是“缺口的馒头”,但有人认为以“生命”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1分。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②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⑤廷群后⑥,端冕正笏⑦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守仁《君子亭记》)
【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柯:树木的枝干。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虞:虞舜。⑥后:诸侯。⑦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说”和“铭”都是古代文体,前者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B.甲文以莲喻人,句式骈散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C.竹子和莲花都深受古人喜爱,乙文作者以“君子”命名亭子,是因为他从竹子身上概括出了“君子之道”。
D.和甲文一样,乙文也用了托物言志,重在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4) 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B.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C.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D.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②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6) 小语和小文读完甲乙两文后,就究竟谁更能代表君子风范,有不同意见,请您根据文意,补全对话。
小语:莲“出淤泥而不染”,它的高洁代表了我心中的君子。身处社会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小文:我认为竹才是我心中的君子,竹 ______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8.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仲春郊外①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②,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发了归隐的念头。②曙:破晓、天刚亮。
(1)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尾联即景抒情,运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也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2) 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9.按要求作文。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生活,自定立意。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
九、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0.语文实践活动。
读下面材料,谈谈你读后的感想。(答出两点)
材料一:中学生小沈与网络游戏亲密接触后,逐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随之而来的,是迅速下滑的学习成绩,是逐渐变得慵懒的身体,是父母、老师焦虑的眼神……
材料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句子的中心是语文对我们的影响。顺序是从课文中到课堂上。据此分析,④“从课文中”是第一句;从课文中不仅能“看到”还能“学习到”,据此可知,②句承接④句,是第二句;然后在写⑤“在课堂上”,是第三句;①句“不仅如此”承接⑤句的“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体验”,是第四句;③是总结语。排序为:④②⑤①③。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2.【答案】【小题1】隔江犹唱后庭花,政入万山围子里
【小题2】独怆然而涕下,浩荡离愁白日斜
【小题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答案: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政入万山围子里
(3)独怆然而涕下
(4)浩荡离愁白日斜
(5)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村”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尼摩,虎妞,螳螂,《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奇特的想象力令人惊讶,惊险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科学元素让小说真实可信。,《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巨著。是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解析】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小说中的尼摩船长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②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小说中的虎妞泼辣有心计,她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③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品中的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④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代表了凡尔纳丰富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点。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⑤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答案:
①尼摩
②虎妞
③螳螂
④示例:《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奇特的想象力令人惊讶,惊险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科学元素让小说真实可信。
⑤示例:《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巨著。是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这些想象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答案:
(1)A
(2)D
(3)B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悄然”的“悄”应读:qiǎ。
“教huì”的“huì”应写作:诲。
“血肉丰满”的“血”应读:xuè。
“浮zà”的“zà”应写作:躁。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BC.正确;
D.有误,“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该词语不合语境。
故选:D。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有语病,该句成分残缺,应删掉“在”或“使”;
B.正确;
C.有语病,该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虽然”改为“即使”;
D.有语病,该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应删掉“不要”。
故选:B。
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5.【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
【解析】(1)ABC.正确。
D.有误,结合原文“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可知并非是“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此项强加因果。
故选:D。
(2)A.有误,是为了引出“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BCD.正确。
故选:A。
(3)结合材料一“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可得: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结合材料二“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而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可得: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结合材料三中的数据对比可得: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
答案:
(1)D
(2)A
(3)①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②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③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
本题是关于“水稻”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D
【小题2】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
【小题3】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本文主人公是小女孩,以她的故事表达对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大义的牺牲精神和团结精神的赞美。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
第一空,由第⑦至⑪段内容可概括为: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第二空,由第⑩至2段内容可概括为: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
(3)本题考查理解描写的作用。
[甲]处,“十二三岁的女孩”“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半张瘦脸”这是外貌描写;“抓住”“咬着”“啃着”“望着”这是动作描写,“双眼惊恐而哀怜”是神态描写,这些描写,写出了小女孩十分饥饿、极其衰弱、贫困无助的特点。[乙]处,小女孩听到少校“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的话后,“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这是动作描写,这体现了小女孩明事理的特点。“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爱国的特点。
[丙]处,“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是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女孩此时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为下文情节发展小翠的去世埋下伏笔。“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是神态描写,表现出小女孩的纯朴可爱。
(4)本题考查结合重点词语揣摩人物心情。
根据第⑩段“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的闭上了双眼。少校浑身颤粟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你们……”可知,少校的“跪”既有对饥民们生活艰难的同情,也饱含了前线战士急需粮食的焦虑之情。根据下文段“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可知,小翠是饿死的,表现对小翠的痛心,以及前文小翠的心愿“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不起多杀鬼子……好吗”,少校也承诺“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故这里的“跪”也包含了一种负罪的情感。
(5)本题考查文章题目。
根据本文内容和主旨作答即可。本文记叙了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文章表现了小女孩聪明懂事、朴实善良、深明大义。
如:“缺口的馒头”更合适。文章围绕着馒头展开情节,缺口的馒头达到故事的高潮。“缺口的馒头”充分体现了为维护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的精神,突出了这种牺牲精神会不断传承的主旨。
答案:
(1)D
(2)②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
④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
(3)①文中通过“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双眼惊恐而哀怜”“吃力地点点头”等一系列的肖像描写,表明小女孩十分饥饿、极其衰弱、贫困无助;②而带头交还馒头的动作描写,明白事理的语言描写,“稚气的笑”的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女孩聪明懂事、朴实善良、深明大义。③丙句中“吃力地点点头”,为下文情节发展小翠的去世埋下伏笔。
(4)①第一次“跪”,不仅表现了少校对于饥民的理解同情,而且表现了少校祈盼饥民理解前线无粮的极度困境的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②第二次“跪”,深深地表现了少校对小女孩满怀敬意而又歉疚痛心的心情。
(5)示例一:“缺口的馒头”更合适。文章围绕着馒头展开情节,缺口的馒头达到故事的高潮。“缺口的馒头”充分体现了为维护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的精神,突出了这种牺牲精神会不断传承的主旨。
示例二:“生命”最合适。生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翠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换来军人的生命,军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生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小翠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这体现了她生命的伟大,也是对生命的讴歌。用“生命”做标题,更有深意,更耐人寻味。
本文记叙了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文章表现了小女孩聪明懂事、朴实善良、深明大义。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7.【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竹“中虚而静”,意思是竹子具有君子品格,虚心而静默谦恭。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学习的精神,这样才称得上是君子。
【小题6】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命名/出名;
B.不同,间隔/中间;
C.相同,更加;
D.不同,应当/适宜。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B.不同,表转折/表修饰;
C.不同,句末语气词/在其中;
D.相同,把。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乙文重在从竹子身上概括出“君子之道”,而不是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追求。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故断为: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故选:B。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节,竹节;贯,历经。句意为:竹子外面竹节分明而笔直,历经四季(春夏秋冬)而枝叶不变,有君子的节操。
②中重点词语有:以,用;其,它的。句意为: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此题是开放性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竹“中虚而静”,意思是竹子具有君子品格,虚心而静默谦恭。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学习的精神,这样才称得上是君子。
答案:
(1)C
(2)D
(3)D
(4)B
(5)①竹子外面竹节分明而笔直,历经四季(春夏秋冬)而枝叶不变,有君子的节操。
②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
(6)示例:竹“中虚而静”,意思是竹子具有君子品格,虚心而静默谦恭。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学习的精神,这样才称得上是君子。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就着轩的飞檐,竖起柱子,建了一个亭子,亭子的周围种上了竹子,取名为“君子亭”,说:“君子之道,具备四点:虚心而静默谦恭,通达而有节制,有君子的品德。竹节分明而笔直,历经春夏秋冬而枝叶不变,有君子的节操。如同蛰伏的动物一样,应时而出,该潜伏的时候就潜伏起来,风雨冰雪,黑夜白天,什么时候都能适宜,有君子的处事才能(明智)。清风吹来,竹声清脆,在风中俯仰揖让,有如洙、泗群贤相遇;清风过后,万籁俱静,竹子挺立着,不屈不挠,就像朝堂上的众位官员,端端正正地拿着笏板,立于朝堂两侧,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连”表示时间持续不断,“绝”表示分布很广,用词精炼而准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思是: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飞”“戏”二字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由此可见,两句中的动词选用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答案:
(1)B
(2)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参考译文: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答案:
(1)B
(2)示例: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或:“飞”“戏”二字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仲春郊外》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仲春郊外幽美清净的环境,从反面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水田园的情怀,全诗的风格淡雅清新,在清淡的景物描写中,不动声色地抒情。格调清新、语句优雅、属对工整、音韵和谐。
解答诗歌鉴赏一类的题目,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
9.【答案】雨过天会晴 人生,如同四季更迭,总有风雨交加的时刻,也有晴空万里的日子。每当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我们或许会感到迷茫、无助,甚至绝望。但请相信,正如那句老话所说:“雨过天会晴”,每一次的风雨之后,都隐藏着更加绚烂的彩虹。
记得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天空像被厚重的铅块压住,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紧握着那份令人失望的考试成绩单。那一刻,我仿佛被世界遗弃在了无尽的黑暗中,每一步都异常沉重。雨,不知何时悄然落下,打湿了衣裳,也淋湿了我的心。
回到家中,我躲进房间,任由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我反复问自己,为何如此努力却换不来想要的结果?难道我真的不适合这条路吗?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妈妈轻轻推开房门,递给我一杯热茶,温柔地说:“孩子,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风雨。但你要相信,雨过之后,天空会更加清澈,阳光也会更加灿烂。你现在需要的,不是沉溺于失败,而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站起来。”
妈妈的话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阴霾。我开始反思,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我更加专注地听课,更加勤奋地练习,不再害怕失败,而是将每一次挫折视为成长的垫脚石。
终于,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那一刻,我抬头望向窗外,发现雨已经停了,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着,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喜悦。
“雨过天会晴”,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勇于面对,积极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晴天。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如何肆虐,我都会牢记这句话,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雨过之后,总会有更加美好的风景等待着我。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审题立意:“雨过天会晴”这一题目富含哲理,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从字面意义上看,它指的是雨后天空放晴的自然现象;而从深层含义理解,则象征着困境、挫折之后迎来的希望与转机。因此,本文的立意应围绕“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乐观态度,坚信困境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必将到来”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具体事例或情感抒发,展现个人或集体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奋斗,最终迎来光明与希望的过程。选材构思:
个人经历类:可以选取自己或身边人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困境时,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最终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主人公在“雨”中的挣扎与坚持,以及“天晴”后的喜悦与成长。
历史或社会事件类:从历史长河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国家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团结抗争,最终迎来和平与繁荣;或现代社会中某个群体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共同创造奇迹的故事。这类选材能够拓宽文章的视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寓言或象征手法:运用寓言故事或象征手法,通过虚构的角色和情节,寓言式地表达“雨过天会晴”的主题。比如,可以写一个被暴风雨困住的小鸟,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出路后,终于迎来晴朗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故事。这种方式能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深刻传达主题思想。
在构思时,要注意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情感真挚。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对比手法、场景转换等技巧,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篇文章以“雨过天会晴”为题,巧妙地借自然景象喻人生哲理,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从挫折到成长的心路历程。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细节描写生动,如“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等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文章结构清晰,首尾呼应,主题鲜明,让读者在感受作者心路变化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雨过天会晴”的积极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佳作。
10.【答案】答案:
示例:①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②国家法律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③学校、家庭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有教育引导的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由材料一“随之而来的,是迅速下滑的学习成绩,是逐渐变得慵懒的身体,是父母、老师焦虑的眼神”可得出: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由材料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可得出:国家法律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由材料二“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可得出:学校、家庭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有教育引导的义务。意近即可,感想不要少于两点。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作品
《海底两万里》
《骆驼祥子》
《昆虫记》
内容
在① ______ 船长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作品中② ______ 泼辣有心计,她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比如:③ ______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作品特点
④ ______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语言俗白亲切、写人记事平淡质朴、反映的主题让人深思。
⑤ ______
A.qiǎ
诲
xuè
躁
B.qiǎ
诲
xuě
躁
C.qiā
悔
xuě
燥
D.qiā
悔
xuè
燥
种类
种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A.而名之曰“君子”
有仙则名
B.通而有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
C.香远益清
相得益彰
D.宜乎众矣
无所不宜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竹有君子之道四焉
B.濯清涟而不妖
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环植以竹
屠惧,投以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