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大豆磨浆B.蛋糕切块C.焙制糕点D.苹果榨汁
    2.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不需要用到的是
    A.B.C.D.
    3.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
    A.受热易熔化B.密度比水小C.较软,硬度不大D.不溶于水
    4.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取用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6.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C.食物多少D.食物种类
    7.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B.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C.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在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
    C.用手直接取药品
    D.闻药品的气味时,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9.化学是在原子、分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物质的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转化⑤应用等方面,其中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只有③④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D.全部
    10.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后,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有:①试管外壁有水;②集中加热前没有预热;③加热过程中,试管伸进灯芯了;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热的试管接触冷水;⑥试管夹未夹在试管中上部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
    12.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铁钉生锈
    13.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
    14.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酒精灯用于加热物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15.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16.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冰花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
    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1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和现象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壶中热水沸腾时壶盖会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变大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C.6000L氧气加压时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液体酒精、酒精蒸气和固体酒精都能燃烧,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9.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坩埚B.蒸发皿C.锥形瓶D.量筒
    2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振荡B.液体药品取用
    C.滴加液体药品D.固体药品取用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
    21.根据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编号分别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用编号填空:不能加热的仪器是 ;常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
    (3)仪器⑤的主要用途是 。
    2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也非常重要,不正确的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请将下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写在横线上:
    (1)加热盛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
    (2)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4)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 。
    (6)将锌粒直接投入口朝上且直立的试管中 。
    (7)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 。
    (8)瓶塞未倒放 。
    (9)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过多 。
    (10)加热完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
    23.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 的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是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厨房里的色拉油用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下同)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该 。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玩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24.请你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 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构成的。
    (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构成的。
    (3)一个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
    (4)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水和甲烷这两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25.某学校八年级(9)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图探究:
    (1)小月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如图②,小亮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现象 。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现象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 和 。
    (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果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成因
    (4)如图③,小芳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黄色火焰,这是由于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大豆磨浆 、蛋糕切块、苹果榨汁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焙制糕点,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C
    2.【答案】C
    【详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需要酒精灯、试管,还需要加持试管的试管夹,不需要石棉网,故选C。
    3.【答案】A
    【详解】A、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蜡烛受热易熔化,符合题意;
    B、小块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不符合题意;
    C、用小刀能切下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较软,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
    D、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说明蜡烛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详解】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C。
    5.【答案】A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温度高食物易腐败,温度低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在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可以保存食品,食品在空气中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氧气含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在生活中我们知道一些食物易腐败,有些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食物种类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B
    【详解】A.量筒只能作为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最为反应容器或配制的容器,错误;
    B、烧杯、烧瓶等玻璃仪器由于底部面积比较大,容易受热不均匀导致仪器破裂,所以在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使之受热均匀,正确;
    C.温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温度,如果用于搅拌可能会打破温度计,错误;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熄灭后要提一提灯帽。若用嘴吹,由于往灯壶内吹入了空气,灯壶内的酒精蒸汽和空气在灯壶内迅速燃烧,形成很大气流往外猛冲,可能造成危险,错误。故选B。
    8.【答案】B
    【详解】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应放入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
    B、在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符合题意;
    C、不能用手直接取药品,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D、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容器口去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故选D。
    10.【答案】D
    【详解】A、剩余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故A错误;
    B、化学药品多数有毒,不能触摸或品尝,故B错误;
    C、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故C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详解】①试管外壁有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
    ②集中加热前没有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
    ③加热过程中,试管伸进灯芯了,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
    ④试管口向上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热的试管接触冷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
    ⑥试管夹未夹在试管中上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故原因可能有:①②③④⑤。
    故选D。
    12.【答案】C
    【详解】A、壶烧水后出现水垢,是因为加热后水中溶解的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一些新的难溶性固体物质即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牛奶变酸是由于牛奶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酸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是由于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水蒸气和水雾是水这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这一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13.【答案】C
    【详解】A、利用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错误;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水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D、利用蜡烛照明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错误。
    故选C。
    14.【答案】A
    【详解】A、玻璃棒用于搅拌,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符合题意;
    B、烧杯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可用作热源,用于加热物质,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详解】A、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正确;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故C正确;
    D、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详解】A、因为冬天天气冷,会使水蒸气凝结成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正确;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由于石墨和金刚石属于两种不同的碳单质,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B正确;
    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是由气体膨胀引起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7.【答案】C
    【详解】A、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说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水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不符合题意;
    B、红墨水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成红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红墨水均匀扩散到了水中,不符合题意;
    C、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但是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速率变慢,符合题意;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扩散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A
    【详解】A、水壶中热水沸腾时壶盖会被顶起,是因为受热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体积增大,故该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就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6000L氧气加压时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的变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酒精、酒精蒸气和固体酒精是酒精的三种不同状态,是同种分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19.【答案】D
    【详解】A、坩埚可以加热,不符合题意;
    B、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C、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可以垫上石棉网加热,不符合题意;
    D、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能加热,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C错误。故选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21.【答案】(1) 试管 酒精灯 漏斗 烧杯 量筒 集气瓶
    (2) ③⑤⑥ ⑥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②的名称是酒精灯,③的名称是漏斗,④的名称是烧杯,⑤的名称是量筒,⑥的名称是集气瓶。
    (2)上述仪器中,不能加热的仪器是漏斗、量筒、集气瓶,故填③⑤⑥;
    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集气瓶来收集气体,故填⑥。
    (3)由图可知,仪器⑤为量筒,其主要用途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填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2.【答案】(1)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引发火灾
    (3)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
    (4)腐蚀标签
    (5)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6)打破试管
    (7)污染其它试剂
    (8)污染、腐蚀桌面,试剂受到污染
    (9)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10)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详解】(1)加热盛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酒精具有可燃性,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会导致液体倒流,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
    (4)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残留的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会导致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6)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将锌粒直接投入口朝上且直立的试管中,容易打破试管;
    (7)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会污染其它试剂;
    (8)取用药品时,瓶塞未倒放,药液会污染、腐蚀桌面或试剂会受到污染;
    (9)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过多,会导致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10)加热完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23.【答案】(1) 倒放 液体药品 物理变化
    (2) 细 广
    (3)使用湿抹布盖灭等
    (4)C
    【详解】(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倒放,以免粘染桌面的杂质,其操作与化学中取取用液体的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无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厨房里的色拉油是液体,使用细口瓶盛装。食盐是固体,使用广口瓶盛装。
    (3)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该使用湿抹布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灭火。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要倒入指定容器中。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不能倒入水池等非指定容器,更不能带回家,以免造成危险。故选C。
    24.【答案】 水分子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原子 氢原子
    【详解】(1)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以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填: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甲烷化学式是CH4。1个甲烷分子也可由化学式表示。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填: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3)1个氧气分子可其化学式O2表示。1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2个氧原子。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比较,水和甲烷这两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可知这两种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故填:原子,氢原子。
    25.【答案】(1) a 外焰
    (2)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 二氧化碳
    (3)C
    (4)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
    【详解】(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即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A、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应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应查找原因,不能不予理睬,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应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成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因蜡烛受热时会发生汽化,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是由于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
    A
    B
    C
    D
    现象
    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
    红墨水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成红色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解释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水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相关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