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葡萄酿酒
    C.铁丝生锈D.冰块融化
    2.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
    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
    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
    4.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B.量筒C.试管D.燃烧匙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D.取用固体
    6.“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在不断运动
    7.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模型是( )
    A.B.C.D.
    8.人民币一元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
    C.获得结论D.反思
    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10.小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C.化学就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11.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一定伴有能量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不变
    C.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可能发生改变D.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
    13.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

    A.氧分子B.氧原子C.氢分子D.氢原子
    14.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蜡烛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
    16.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B.
    C.D.
    17.用试管给大约2mL的液体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用酒精灯加热; ②向试管中加入大约2mL液体;
    ③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18.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19.《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20.如表所示为氨气的相关信息。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氨分子质量很小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温度升高,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小题)
    2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 生成,这个过程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
    (3)镁条燃烧的现象为 ,该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为 。
    (4)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在上述照明方法中, 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②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③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蜡烛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
    22.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1)如图:水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
    (2)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
    (3)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有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化学”之一)。
    23.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
    (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24.如图是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为手取药品。
    (2)进行步骤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写出一点)。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一处错误: 。
    25.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加热碳酸氢按固体(一种白色粉末)的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该同学将装有试剂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用酒精灯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加热的方法是 。
    (3)班级的其他同学做完此实验后,出现了试管破裂的现象,请你分析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 ; (至少写出2条)。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资料: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能使无色酚试试液变红。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盛有10mL的浓氨水,在B、C中分别盛有20mL的蒸馏水,并向其中分别滴加3滴无色酚试液,振荡,得到无色溶液。再用大烧杯将A、B两个罩在一起。
    (1)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的现象 。
    (2)请用微粒的观点阐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
    (3)有同学认为实验中C烧杯形同虚设,你的看法是 。
    27.下面是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的实验探究;
    (1)请你参与完成。
    (2)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A.石蜡受热熔化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D.棉质芯线烧焦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丝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冰块融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详解】A、发射航天飞机是通过燃料的燃烧提供能量,燃料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符合题意;
    B、水力发电是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
    【详解】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以免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便于查找取用,故说选项法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可放回原瓶,防止药品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详解】A. 烧杯可以作为反应容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此选项符合题意;
    C.试管可以作为反应容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烧匙能作为反应容器,此选项符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详解】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做法,A对,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B错,不符合题意;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错,不符合题意;
    D、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缓慢的竖起来,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详解】
    A、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
    B、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具有一定质量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
    C、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
    D、荷花送香气,是因为荷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荷花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详解】A、该模型中含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表示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该模型表示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该模型表示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该模型表示水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详解】根据题意,人民币一元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在提出问题、猜想、获得结论、反思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故答案为B。
    点睛: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详解】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选项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水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只是运动速度变慢了,选项错误;
    C、一滴水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说明每个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
    D、液态天然气和气态天然气的构成分子相同,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两者均能燃烧,选项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详解】A、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它们都是肉眼看不到及其微小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详解】A、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因为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故A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种类,故B错误;
    C、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可能发生改变,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故D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详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详解】一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所以“○”表示氢原子。
    故选D。
    14.【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干冰受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就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
    B、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受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
    C、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氧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
    D、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B。
    15.【答案】C
    【详解】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大量气泡产生,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D.蜡烛熄灭时有一缕白烟生成,选项正确,故选C。
    16.【答案】C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C。
    17.【答案】B
    【详解】用试管给大约2mL的液体加热,先向试管中加入大约2mL液体,再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然后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用酒精灯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B。
    18.【答案】C
    【详解】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的分子图像,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选项正确;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将品红加入水中后,随着分子的运动,品红逐渐扩散到水中,观察到整杯液体变为红色,选项正确;
    C、分子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选项错误;
    D、分子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分子相互穿插到对方分子的间隔中,最终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选项正确;
    故选C。
    19.【答案】C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不符合题意;
    B、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不符合题意;
    C、此过程中,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不变,符合题意;
    D、水的三态变化,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实现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B
    【详解】A、6.02×1023个氨气分子质量为17g,说明氨分子质量很小,可以说明,正确;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但是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说明氨气有刺激性气味,错误;
    C、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变大是因为氨分子间隔变大,可以说明,正确;
    D、压强变大,气体体积被压缩是因为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可以说明,正确;
    故选B。
    21.【答案】(1)新物质
    (2) 热 光
    (3) 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4) 电灯 石蜡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 石蜡蒸气燃烧 一定 D
    【详解】(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故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蜡烛燃烧,发光放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3)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①在上述照明方法中篝火、油灯、蜡烛燃烧照明,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照明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③A、蜡烛变短,是形状的改变,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放出大量的热,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发出黄光,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成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1)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2个氧原子
    (2) H2O H2 O2
    (3) 数目 大小 间隔 物理
    【详解】(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的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2)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水分子表示为:H2O;氢分子表示为:H2;氧分子表示为:O2;
    (3)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3.【答案】(1) b 胶头滴管
    (2) 药匙 c
    【详解】(1)烧杯底面积较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故选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2)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
    镁条燃烧时,可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故选c。
    24.【答案】(1)不可以
    (2)标签正对手心;瓶塞倒放
    (3)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详解】(1)步骤一为固体药品的取用,不能用手取药品,否则会污染试剂;
    (2)步骤二为液体的取用,取用液体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防止沾的污物腐蚀瓶内的药品,②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洒落;③标签应该朝向手心,防止药品流下会腐蚀标签;
    (3)步骤三为液体的加热,图中的错误操作有:试管中的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液体沸腾溅出易伤人;没有用外焰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
    25.【答案】(1)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先用酒精灯的外焰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外焰正对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3)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没有进行预热(合理即可)
    【详解】(1)该同学将装有试剂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用酒精灯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加热的方法是先用酒精灯的外焰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外焰正对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3)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没有进行预热,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合理即可)。
    26.【答案】(1)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A烧杯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3)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为了对照,不是形同虚设
    【详解】(1)A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几分钟后,观察到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A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几分钟后,观察到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为了对照,不是形同虚设。
    27.【答案】(1) 外焰处温度最高 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蜡烛燃烧产生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尖嘴处的白烟可以燃烧
    (2)A
    【详解】(1)①实验中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内焰及焰心处的火柴梗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外焰处温度最高;
    ②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④将短尖嘴玻璃管插在蜡烛的内焰处,观察到尖嘴处的白烟可以燃烧,则说明尖嘴冒出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
    (2)A.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焰上冒黑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棉质芯线烧焦,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缉毒犬靠辨别气味发现毒品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
    一滴水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分子体积很小
    D
    液态天然气和气态天然气均能燃烧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0℃/202kPa
    17g氨气
    约6.02×1023个
    22.4L
    24.1L
    11.2L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内焰
    及焰心处的火柴梗无明显变化









    尖嘴冒出的白烟是没有燃烧
    的石蜡

    相关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9月份学情调研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