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24006/0-17366990753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24006/0-17366990753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24006/0-1736699075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24006/1-17366990776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24006/1-17366990776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24006/1-17366990776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最新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复习精讲精练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精讲精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复习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精讲精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题型5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原卷版docx、题型5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核心知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题型5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细胞呼吸(核心知识)
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定义和实质
(1)定义:细胞在 氧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 酶 的催化作用,把 葡萄糖 等有机物 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 和 水 ,释放 能量 ,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2)实质:细胞在O2的参与下,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有氧呼吸的过程
【微点拨】
细胞呼吸产生的[H]全称是还原性辅酶Ⅰ(NADH),形成过程是NAD+(氧化型辅酶Ⅰ)+H++2e-→NADH。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因为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前两个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
好氧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有线粒体,但细胞膜上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其呼吸作用场所包括细胞膜。
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成熟的蛔虫等。
3、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及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1)各反应物参与的阶段:葡萄糖在 第一阶段 参与,H2O在 第二阶段 参与,O2在 第三阶段 参与。
(2)各生成物产生的阶段:[H]在 第一、二阶段 都产生,CO2在 第二阶段 产生,H2O在 第三阶段 产生。
(3)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H来源于 葡萄糖和水 ,O来自 O2 ;CO2中的O来自 葡萄糖和水 。
【微点拨】
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不消耗氧气,只有第三个阶段消耗氧气。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产生[H],第二阶段产生的[H]远远多于第一阶段。
4、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产能情况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完全释放,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微点拨】
有氧呼吸能量利用特点:释放能量多,转化效率高,能量逐步释放。
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
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有氧呼吸逐级释放能量,这对生物体来说有什么意义?
这种方式可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可以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转移到ATP中;能量缓慢有序地释放,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
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定义和实质
(1)定义:在 没有 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 不完全 分解,释放 少量 能量的过程。
(2)实质:细胞内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无氧呼吸的过程
【微点拨】
无氧呼吸第1阶段与有氧呼吸第1阶段完全相同。
无氧呼吸第2阶段产物不同的原因
(1)(直接)原因:细胞所含的酶不同。
(2)根本原因:(不同个体)基因不同或(同一个体)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产生不同无氧呼吸产物的生物
(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发酵)的生物:酵母菌、大多数植物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发酵)的生物:乳酸菌、动物、少数植物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同一个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发生两种无氧呼吸。但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位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无氧呼吸方式,如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3、无氧呼吸的能量转化
(1)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不彻底,还有大量的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2)无氧呼吸只在第1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内部因素
2、外部因素
(1)温度
(2)O2浓度
(3)CO2浓度
(4)含水量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阶段
场所
反应式
第1阶段
细胞质基质
第2阶段
线粒体基质
第3阶段
线粒体内膜
阶段
场所
反应式
第1阶段
细胞质基质
第2阶段
细胞质基质
或
总反应式
项目
规律
举例
遗传特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通常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生长发育时期不同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通常幼苗期、开花期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呼吸速率较低
器官类型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通常生殖器官的呼吸速率大于营养器官
类型
实例
原理解释
有氧呼吸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进行 无氧 呼吸产生大量 乳酸 。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作物栽培时及时松土
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及时松土能促进根细胞的 有氧 呼吸,促进根部对 水 和 无机盐 的吸收
稻田定期排水
定期排水避免根部因 无氧 呼吸产生大量 酒精 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防止其腐烂
生产醋酸、味精等
利用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的 有氧 呼吸
利用酵母菌发面
在馒头、面包的制作过程中,可利用酵母菌的 有氧 呼吸,使馒头、面包变得松软可口
无氧呼吸
选用“创可贴”、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为伤口创造 有氧 的环境,避免 厌氧病菌 的繁殖,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伤口过深或被生锈的铁钉扎伤,需及时治疗
避免破伤风芽孢杆菌进行 无氧 呼吸而大量繁殖,引发破伤风
制作泡菜、酸奶等
利用乳酸菌 无氧 呼吸产生乳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题型13 伴性遗传的经典题型(核心知识)-【精讲精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题型13伴性遗传的经典题型核心知识原卷版docx、题型13伴性遗传的经典题型核心知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题型7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探究(核心知识)-【精讲精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题型7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探究核心知识原卷版docx、题型7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探究核心知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题型6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题型集训)-【精讲精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题型6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题型集训原卷版docx、题型6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题型集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