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典型例题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典型例题 讲义,共6页。
《古诗词诵读》典型例题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情况。2.补充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和常用术语,这样学生才可以做到有理可依、有话可说。3.引导学生精读一些古典诗歌鉴赏类的文章,以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4.带领学生研究高考真题参考答案,学习参考答案的写法,总结答题技巧,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以实现考场提分。考情分析本单元属于学考与高考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判定诗歌理解性选择题设误选项、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思想内容。题型1 名篇名句默写(积累与语感)典例1 [观察记忆能力]请补充下列诗句。1.《静女》中,用细节描写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十分焦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有炜”的彤管,男主人公“__________”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搔首踟蹰 说怿女美2.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题型2 判定诗歌理解性选择题设误选项(整合与语理)典例2 [解释推断能力]下面对《静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C.该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解析:男主人公更喜欢荑草。答案:B题型3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整合与语理、欣赏与评价)典例3 [领会理解能力、批判赏析能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临江仙①李 煜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C.下阕中的“寂寥”承上阕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D.上阕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阕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答案及解析:1.解析:D项,上阕、下阕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答案:D2.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阅读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全词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答案: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同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一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港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全词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对标学考(2021·山东烟台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晚秋陪严郑公①摩诃池泛舟杜 甫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②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注释 ①严郑公:指杜甫好友严武,曾封郑国公,时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作此诗时,杜甫在其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有倦怠之意。②翡翠:鸟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入题,写泛舟之情状。“湍驶”写出了水流之急与船行速之快,故风大致酒醒。B.颈联写池中所见。船行之处,或见鸳鸯飞起,或见翡翠低翔,呈现一派怡人的景象。C.尾联意在表达诗人对白鹭的关爱,希望不会惊扰到它们,得以与之相伴,安宿清溪。D.整首诗起承转合,结构圆融,上下相应,对仗工稳,用笔极其讲究,足见杜律之精。2.本诗写晚秋之景语出皆奇,于起笔落笔间前后相承,彼此回应。请结合这一特点对领联进行赏析。答案及解析:1.解析:尾联意在借白鹭言自身之清高娴雅,向严武表明乞归之志。答案:C2.解析:略。答案:①“落”回应“高”,拓展了空间;②“迷”回应“杂”,突出了时间变化而带来的景物特点。③“秋自落”承接上联之“风”(答“与下联之‘鸳鸯起’相呼应”,可酌情给分),写出动态之感,化秋的无形为有形;④“晚相迷”承接上联之“雾”(答“与下联之‘翡翠低’”,可酌情给分),写出景物的朦胧之美。对接高考(2020·海南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赠赵伯鱼(节选)韩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释 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二)名篇名句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________,________”,本来就不在于战争。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B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答案:B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的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答案: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3.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袍、坼、乾坤、侯。答案:(1)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2)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3)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1.领会理解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2.分析概括内容1.了解诗词的体式流变等基础知识2.能从情感、创意、表现等多维度把控诗歌的诵读3.能独立解读古诗词丰厚的意蕴,理解作品承载的古人的精神追求4.能够鉴赏古诗词,体验诗歌艺术的魅力把握诗歌形象和语言,领会诗歌思想感情与表达技巧,提升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欣赏与评价的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