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创作背景,生字注音,课文朗读,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河东先生集》传世。代表作有《渔翁》《捕蛇者说》等。
二、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小石潭记》。
三、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四、生字注音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卷(quán)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嵁(kān) 参(cēn)差(cī)披拂 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无人 悄(qiǎ)怆(chuàng)
幽邃(suì ) 龚(gōng )古
五、课文朗读
从小丘 / 西行百二十步,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 /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 取道,下 /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 翠蔓,蒙络 / 摇缀,参差 / 披拂。
潭中鱼 / 可百许头,皆 /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 下澈,影 / 布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 与游者相乐。
潭 / 西南 / 而望,斗折 /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 犬牙差互,不可知 / 其源。 坐潭上,四面 /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以 /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六、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冽,凉。
5.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
6.翠蔓:翠绿的藤蔓。
7.佁然:呆呆的样子。
8.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9.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0.悄怆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11.清:凄清。
(二)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6.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7.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8.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3)游玩。似与游者相乐
9.环(1)玉环。如鸣珮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0.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三)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2.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3.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4.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5.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
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7.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8.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四)词的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5.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7.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8.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9.如鸣珮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0.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1.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随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即作者)(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水”)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 (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2.倒装句
(1)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 好像玉环玉珮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八、课文翻译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我)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九、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对小石潭加以描绘,着意渲染了小石潭静穆、幽美的环境,抒发了自己谪居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十、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2.精细生动地描绘景物。
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个角度描绘小石潭。“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起笔就有声有感。“水尤清冽”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写潭水的清、凉。“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3.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坐潭上……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让读者在领略画卷美的同时,不禁对作者寄予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再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先说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再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给景物染上人的感情色彩,创造了更为鲜明动人的境界。
十一、课文默写背诵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作者发现小石潭经过的句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①隔篁竹 ②四面竹树环合。
4.《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的全貌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了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间接(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又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忽然间游来游去,轻快敏捷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中小鱼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冽。又有侧面描写,如: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8.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形容两岸弯曲、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1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神秘莫测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运用比喻,描写溪身、溪水蜿蜒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边周围树木优美姿态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久坐潭边游人的感受,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游历小石潭后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十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文言文教材课后思考探究中的题目,经常作为考试原题或者母题出现
一、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
这篇游记以行踪为线索:发现小石潭(小丘—篁竹—水声—小潭)—观赏潭中、潭边景物(水、石、树、鱼)—远望潭外溪流(溪身、岸势)—坐潭边,感受小潭的气氛(幽深冷寂) 。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背诵。
二、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由“隔篁竹”听到淙淙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边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情,进而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荒远之地的凄凉心情尽显其中。
三、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示例: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丽幽静。如果我坐在潭边,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看到潭中游鱼怪石、潭边青树翠竹,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幽深之美,并深深地沉醉其中。
1.课文是一篇游记,条理十分清楚,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各段内容,并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思考探究一变形题)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
顺序:游览的行踪
2.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蕴含着作者什么情感?(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蕴含着作者贬谪后初见小石潭的欢愉之情。
3.(2024·湖南怀化·一模)作者在游览小石潭时,一会儿“心乐之”,一会儿又“悄怆幽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起伏?
(1)作者“隔篁竹”听到了水声,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引起了内心之“乐”。
(2)作者看到潭中游鱼自由自在,从自然界中获得了慰藉,进而将快乐的心情也投射到鱼儿之上。
(3)作者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水流曲折,岸势交错,内心幽深不可测度的感受与被贬后忧怨的心境相契合,眼前景色也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进而流露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
4.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
(1)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3)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4)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 “潭西南而望”是远;“下见小潭”“坐潭上”是近,远远近近,多层次展示小潭的景致。
5.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自然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其一,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压抑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故而有此说。
其二,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周遭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同行的五个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也经历了打击和磨难,如吴武陵也是被贬在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夫崔简的儿子,而崔简也经历了流放。因此这几个人内心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
6.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原因是“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离开小石潭,并非游兴已尽,实在是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不得不赶快离开。由此可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心境。
考点一:课文背诵与默写
例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 , 。(柳宗元《小石潭记》)
(5)《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 , 。
【答案】 往来翕忽 皆若空游无所依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解析】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翕、寂、寥、幽、邃、翠、蔓、蒙、摇、缀、拂”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二:正确朗读课文
例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C.句意是: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由句意可知,“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名词作状语,“差互”是形容词作谓语,“不可知”是第二分句的谓语动词,“其源”是“知”的宾语。单句的阅读节奏,按成分不同划分,因此应断句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故选C。
考点三:理解词义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隔篁竹,闻水声 鸡犬相闻
D.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逗乐;
B.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
C.都是动词,听到;
D.名词,玉饰/动词,环绕;
故选C。
考点四:理解课文内容
例4.下面对《小石潭记》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佁然不动”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答案】B
【解析】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辨析。
B.“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有误,《小石潭记》第二段,写的是鱼。“似与游者相乐”的前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主语是鱼,本句承接前文省略主语,意为:(鱼)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故选B。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g) 为坻(chí) 卷石底以出(juàn)
B.翕忽(xī) 幽邃(suì) 佁然不动(yǐ)
C.珮环(pèi) 清冽(liè) 寂寥无人(liá)
D.俶尔(chù) 摇缀(zhuì) 犬牙差互(c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卷石底以出(juàn)——juǎn;
故选A。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披拂(随风飘拂)B.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C.四面竹树环合(环绕着)D.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水中高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故选B。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C.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其岸势”作主语,“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不可知”是谓语,“其源”是宾语。
据此断句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故选C。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
C.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D.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A.“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儿女;
B.“无论”的今义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是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D.“余”的古义是我;
故选C。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清澈/凄清;
B.以……为乐/逗乐,玩乐;
C.都是“能够”的意思;
D.游动/游玩;
故选C。
6.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B.心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B.此处“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故选B。
7.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如鸣珮环
C.全石以为底
D.卷石底以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
A.“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B.正常语序为“如珮环鸣”,是倒装句;
C.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是倒装句;
D.正常语序为“石底卷以出”,是倒装句;
故选A。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有误,文章抓住特征景物,通过“乐”和“忧”字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和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选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D。
9.小石潭记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 ”抓住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
(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
(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既写潭中氛围,又含蓄地表达作者忧伤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 。
【答案】 闻水声 如鸣珮环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珮、潭、皆、游、凄、悄怆幽邃”等字词容易写错。
10.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答案】 “全石以为底”; “下见小潭”; “俶尔远逝”; 鱼; 水
【解析】“全石以为底”是写整个小石潭,所以是“面”;远处即可听到水声,而见到小石潭必须的近处,所以“下见小潭”是近写,“下”即有穿过竹林走到谭边的意思;“俶而远逝”是写水中鱼突出向远处游走,不见踪影,显然是写鱼的动态;水中鱼能数出来,可见水清,所以此句用写鱼来突出水的清。
提升专练
(22-23八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尤:
(2)可:
1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15.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答案】11.格外 大约 1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A 14.D 15.(1)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2)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水尤清冽”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2)“潭中鱼可百许头”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澈,穿透。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
A.句意: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影:名词,指鱼的影子。
B.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C.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D.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故选A。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直抒胸臆”错误,“怨愤”表述不准确;
故选D。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这仿佛是作者的曲折经历的写照,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不知道前路在何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与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
第二问:
结合关键语句“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意思是: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作者被贬此地,内心悲楚,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图解新知)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思维拓展/链接中考)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4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分层演练)
1.初步了解作者及文本常识。
2.掌握本课基础文言知识。
3.尝试思考探究并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4.了解本文在中考中的考点考法。
5.系统训练,突破重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精品学案设计,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创作背景,生字注音,课文朗读,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核舟记精品学案及答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创作背景,生字注音,课文朗读,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社戏优秀学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文题解读,字音字形,词语识记,人物形象,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