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语言家园》名师单元解读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语言家园》名师单元解读 讲义,共6页。
《第八单元语言家园》名师单元解读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素养是每个不同的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它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又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相加。这种经验和品质必然是综合的,它存于内,是精神层面的因素,却显于外,可以从行为、表现来观测。”(王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主要特点》)这四个方面是综合实现的,是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又各有侧重。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素养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询与语境”(王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主要特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实现的,其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本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两个阶段。1.学习目标与内容(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4)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5)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6)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1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1)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地、持续地进行。积累既是丰富学生词汇、表达方式等的需要,也是为以后的梳理所做的准备。要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持之以恒。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到了高中阶段,“积累”至少涉及三方面的内容: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语言材料;汉字、汉语的有关知识;个人汉字、汉语运用的经验。语言现象主要从阅读与整赏、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其他的任务群中,就要有发现的意识,注意汉语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表达中典型的、独特的语言现象,进行梳理与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语感,并进而上升到语理,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正如王宁先生所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理性的概括对语感有解释作用,也形成了语言运用的自觉性。由语感到语理,在语文教学里应当是学生自己的概括,而不是教师的硬性灌输。(《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例如关于熟语,以前多是随文积累单个的成语、谚语等,了解其含义、用法,到了高中,就要求在以往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对熟语的概念、性质、类别、特点、用法等进行探究,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对汉语中所特有的成语,建议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考察成语中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或者探究成语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等。(2)本任务群的课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可以有两种分配方式:或集中安排,或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如何分配课时,由教材编者设计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本册教材体现了两种分配方式: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穿插安排了一部分“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任务群的任务。比如,本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就有“抓住‘红遍’‘尽染’‘碧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的要求。这涉及文学作品中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入手鉴赏词作。除了单元学习任务,每课的“学习提示”中也提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语言现象。比如第六单元《劝学》和《师说》,提示注意“而”字表现的语义关系;第七单元《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等方面去细细品味”。总之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独具的语言观象,自主探究其中的规律。此外,就是还在必修上册和选择性必修上册各设一个语言单元,围绕某项专题完成任务。(3)本任务群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例如,在既有书面语读写,又有口语活动的学习任务群中,即可探讨语体风格的问题。这一条提示体现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管是分散编排还是集中编排,本任务群要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而不是分散的、割裂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所有的语言现象与语言材料都来自其他的任务群,探究的问题也来自鲜活的言语实践,与学生的语文生活是紧密相关联的。比如,本单元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探究,强调让学生“在言语作品中理解和归纳词义,丰富自己的词汇,提升自己运用和积累词汇的经验,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字典中的条文”(王宁(谈语言建构与运用》,例句都来自学生熟悉的古代作品。关注语言运用,避免词义理解上的以今律古或望文生义,结合具体的言语作品探究作家选择词语的艺术。(4)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边积累,边记录。必修阶段主要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选择性必修阶段可试写短文,整合和解释有关现象。札记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中的有心人,随时关注典型的语言现象,发现语言问题,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心得,形成积累的习惯,之后将这些材料整合起来,形成语言札记。(5)本任务群重在过程的典型性,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切忌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这条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反对单向传递的讲授和机械的训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发现语言材料的深度联系,发现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深度联系,发现语言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联系。(6)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可通过专门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高中阶段语言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自主积累和建构,然而“学生在生活中、在学校里亲自得到的感性认识以及他们自身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固然重要,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主要的还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的武装,所谓的学生的知识只能是片面的零碎的,构不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满足不了学生成长的要求”(刘硕《“重建知识概念”辨》)。强调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要否定、弱化间接知识。间接知识作为人类长期积累的认识成果,能够帮助人类提升现有的认识水平,提升整个建构活动的水平。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源”,有如下几点功能:一是这些文章所论述的主题都与本单元学习任务紧密关联,有助于学生理解任务要求,为写作语言札记等提供了示例;二是这些文章围绕某个问题,列举了大量语言现象和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个人探究、建构的经验引向深入,提升建构的水平;三是所选文章作者均为语言学大家,其讲述深入浅出,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研究某专题必要的知识;四是这些文章所体现的语言学家梳理归纳语言现象,抽丝剥茧,导译语言规律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式,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语理提升提供借鉴。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汉语词语的基本特点,增强积累词语的意识,能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掌握熟语和成语的特点,丰富词语积累。在零散的词语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认识词语“家族”和“系统”来积累词语,提高积累效率。2.在积累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词语特点及其使用规律的认识,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学会通过不同方式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把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词语之间的搭配,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词语,以满足表达需求。3.通过阅读教材及课外文章不断积累、丰富词语。学会运用多种方式积累词语,进一步加深对汉语词语特点的认识;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结合词义特点,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三、单元教学要点学习任务价值导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单元总体提高探究发现汉语规律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1.掌握词语基础知识,了解词语构成的规律,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掌握词语运用的基本规律。2.利用词语知识、遵循词语使用的规律,掌握词语知识和积累、解释的基本方法,科学地进行词语积累、解释与运用,养成积累、梳理语言文字的习惯。3.丰富语言运用的经验,形成正确使用汉语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