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之所以留住乡音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普通话,长大以后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其中的对应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练、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兄弟同心,黄土变金”“好天要积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在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是一种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的,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中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追求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拔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上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它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C.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或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或经挑选后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学生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D.如果乡音荡然无存,那么模糊的乡愁必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要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B.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
C.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D.不同方言之间存在共同之处,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不是不可以相互论证的。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论证了留住乡音的必要性,也论证了留住乡音的重要性。
B.父母在家说方言,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相反,让孩子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习一些方言,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C.地方政府可以编写一些方言志、俗语志,这既可传承本地文化,又能唤起乡思乡情。
D.饱含历史文化积淀的戏曲和曲艺首要体现方言的交际作用,其次才是作为艺术形式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
答案解析
1.C 答非所问,C项说的不是“留住乡音”的原因。
2.B。A项,根据原文第7段“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可知该项表述正确。B项,根据原文第4段最后一句可知并没用于教学。C项,根据原文第4段“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其中的对应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可知该项表述正确。D项,根据第6段可知该项表述正确。
3.D。根据第8段“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上的享受”可知,D项不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语言文字运用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课后测评,文件包含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课时作业,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