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至情至性》单元研习任务 讲义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至情至性》单元研习任务  讲义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至情至性》单元研习任务  讲义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至情至性》单元研习任务  讲义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共6页。
    (一)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答案示例:
    《陈情表》——孝与忠
    《项脊轩志》——情与志
    《兰亭集序》——生与死
    《归去来兮锌并序》——仕与隐
    《种树郭橐驼传》——官与民
    《石钟山记》——真与伪
    忆古思今论孝道
    ——读《陈情表》有感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我此前从未阅读过它;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表有两篇:一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二是李密的《陈情表》。
    古时文人大多于宦海浮沉,所呈奏的表理应不少,为何只有这两篇为众人所推崇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直推崇的两种品格:忠和孝。
    忠之古义在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候,朝廷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朝廷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内阁学士可不必辞官守孝。可是纵观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李密所处的时代,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芥,人人都自顾不暇,而李密却能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这一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子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圣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肯定是不少的,可他为了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始终将血浓于水的亲情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中,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如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叟。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他们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一千多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如今,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已被钢筋水泥覆盖,但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二)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句子可骈可散,结构可密可疏,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语言、章法等方面都颇有讲究。细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
    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
    答案示例:
    《陈情表》: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重句法整齐,后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替使用。这些特点在《陈情表》中可以窥见,像“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等都是整齐的句式。《陈情表》多以四字句为主,间有其他散句,使得文章节奏既紧凑上口又富于变化。“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四字骈句,语势紧凑、连贯,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另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些句子整散结合,既写出了圣命的“咄咄逼人”,又道出了自己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
    2.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中一篇,理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
    答案示例:
    略。
    3.评点是古人品析诗文的常用方法。学习评点,既能培养细读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达的水平,有助于研习古代诗文。从本单元所选的古代散文中选择一篇,试作评点,并与同学交流。
    答案示例: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历程,通过对别人所不屑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的记叙,表达了人去屋空、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阅读起来,我们似乎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忆了项脊轩的方方面面,又似乎我们也经历了遍祖母、母亲和妻子的细心呵护和温情抚慰,联想到我们小时候读书和享受母爱的彼情彼景,顿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作者借老妪之口介绍母亲的往事,显得十分真实而富有感染力,“某所,而母立于兹”“儿寒乎?欲食乎?”等描写细腻的动作和话语,令读者也感到亲切、温暖、眷恋,还有祖母轻轻关门的动作,喃喃自语的神态,都细致入微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喜悦和对孙儿的殷切期待之情。而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极为悲痛的心情溢满心胸。“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面对亡妻栽植的枇杷树,睹物思人,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黯然销魂!这恰恰又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每个人都有值得纪念的感人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读者在经历亲情、爱情、友情的洗礼和熏陶之后,感情得到渲染和升华,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
    (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我们称为“词类活用”。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标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做一点分类积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参考下列示例,对本单元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梳理总结。
    答案示例:略
    (四)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高考科目、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答案示例:
    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李明:
    你好!上次相聚一别,我们已经一月未见了。你还好吧?
    同为高中生的我们,面临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记得你上次向我倾诉高考选考科目的苦恼,我没有来得及仔细给你分析,只是简单地劝说了你一下,也不知你现在和家人就此事产生的矛盾和困惑解决了没有。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和你说些心里话。不如就从上回你问我想报什么志愿讲起吧,也好借此机会,向你谈谈我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看法和个人畅想。
    还记得你总跟我说,我们这一辈人特别冷漠,每个人都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了。当时我还在想:这或许就能成就个体幸福呢!可是在经历考试失败、生活的挫折后,我才惊觉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紧密,我才真切感受到个体到群体的扩展性力量和群体对个体的包容与关怀。在一次次加油鼓励、一次次拥抱哭泣后,我明白了独与群的互联互通,我明白了群中携手同行的重要性,于此同时,我不愿再做独善其身的“孤举者”,而要成为并步齐驱的“众行者”。因此,我想报考社会学专业,跳出时代认为“00后”难以摆脱的自私窠臼,投身于群众性、服务性、公益性的事业,融入和谐多元的公共空间。
    当然,你或许又要问我:你知道这类工作大都要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吗?你有信心、有能力帮助别人吗?你真的做好准备与他人的命运休戚与共了吗?
    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知道国家正在践行“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号召我们新一代生力军共建乡村,共享扶贫成果,我也知道在地球村的某些角落里,受歧视、受侮辱、挨饿受冻的人们正等待着正义的解救,我正是因为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能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才愿意选择这条守望相助的“羊肠小道”,期待“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向共赢。
    还记得疫情期间你在微信群里转发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深深感动于人们的同理心和社会担当,感动于中外的友好合作和真诚共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全人类的互利共赢和友善互助让共建大同世界的共同信仰再次被构建,让既得利益者和暂时领先者走出粉红泡泡的幻想,让精神困顿和灵魂麻木的个体少一些“关我何事”的冷漠。全球不分国界,社会不分你我,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国家都应担起合作的普遍性责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作为将要投身大学学习和社会建设的青年人,若不抓住时机,将合作互助的弓弦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拉满,又怎能真正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个人之光,燃生命之火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相信你也会认同我的梦想,赞许我践行合作济世之道的。
    愿上进、开心!
    你的朋友:××
    2021年11月20日
    例句
    活用词语
    活用类型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凭借着舟)
    名词作状语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设计,共7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