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4) (2)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630/0-1736055809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4) (2)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630/0-17360558091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4) (2)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630/0-17360558092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2.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师: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我们从图片中是否可以看出他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需要穿着宇航服? 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学习来找到答案。
[新课教学]:
(板书)一、大气的组成
师: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板书)1、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氮是构成氨基酸的基本物质,而氨基酸又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4)臭氧: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板书)2、水汽和杂质: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板书)3、污染物: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雾霾
酸雨
【过渡】我们在前面了解到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各自的作用,下面让我们在垂直方向上来学习一下大气的组成。
(板书)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师:结合上图,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该图的横坐标表示气温,纵坐标表示海拔。
(2)结合气温变化特点认识各层大气的海拔范围。
(3)注意各层大气的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特点,尤其是气温拐点的数值。
(4)根据气温变化特点,推测其热量来源和大气运动状况。
(5)注意各层中主要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如流星、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电离层和运行的人造卫星等也位于高层大气。
学生回答。
(板书)1、对流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板书)2、平流层(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板书)3、高层大气(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 000℃以上。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层,学习到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适合人类生活,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层,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2、水汽和杂质
3、污染物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组成成分
占大气体积百分比
作用
干洁空气
氮
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
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很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极少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因时而异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垂直分层
海拔范围
特征
成因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 ~9千米
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部至50 ~55千米
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升高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水平运动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具有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
以水平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从平流层顶到2 000 ~3000千米的高空
气温随海拔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大气密度极小
底部无臭氧吸收紫外线,其热源主要来自平流层,随后气温随海拔增加而上升是因为氧原子吸收了更短波长的紫外线;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
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