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497/0-17360489733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497/0-1736048973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497/0-17360489734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
1.5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的组成部分,能够说出各个成分的功能或作用。
掌握大气垂直分层,准确说出各个分层的名字。
理解课堂讲解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图表、树状图等绘制大气的组成成分。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大气的分层特点。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讨论,加深知识的理解与使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能够将地理原理与生活实际联系,树立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观念。
能够体会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认识,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讲授新知+1课时作业
教学方法:
问答法
情景塑造法
小组合作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媒体:
视频、图片等媒体素材
课本等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新课讲授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程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课程内容,按照板书合理复习
课程作业
【教师活动】完成配套习题。
教学反思
主要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关注学生课堂反映状况,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可以适当的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把握,为更好的教学互动做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与雾霾的故事
这就是韦玮的工作宣传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它战斗在防治大气污染的第一线,那什么是大气污染?什么是雾霾?雾霾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吗?
下面我就带着今天的问题进入到课程学习之中。
观看#我与雾霾的故事#
简单互动
1.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传递爱岗敬业的精神。
3.丰富学生的职业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经历,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股刺鼻的气味,那这是什么味道呢?
这就是臭氧的气味。
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福射就增加2%,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
与教师互动
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臭氧主要分布在哪里吗?臭氧由有什么作用呢?
有人认为,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举出一个关于大气组成成分的例子,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再准备一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案例。
提问:它们与大气中的哪些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相关?
通过问答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那么低层大气中有哪些成分呢?
预习课本回答
提纲挈领的归纳出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
干洁空气:
概念讲解
干洁空气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以及少量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关于各个气体、元素的功能,在课堂上进行问答活动。
氧气: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氮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无色无味气体,它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化合物可用肥料。
臭氧: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提问活动:
Q1:能够阻挡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伤害的气体是?
Q2:一般燃烧离不开的气体是?
Q3: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元素?
Q4:能够充进气球,使得气球悬浮的气体?
通过问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形式。
利用好书本阅读材料:
向学生进行二氧化碳排放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水汽与杂质
水汽含量:
总体分布:水汽含量空间、时间分布不均,简单来说水汽因时因地而异。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水的地理意义: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含量:
总体分布:随时空、天气条件变化
空间变化: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
时间变化:冬季多于夏季
杂质的地理意义: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雾霾——天气污染
结合导入视频
使学生理解雾霾天气,以及固体杂质在大气中的分布情况。
做到与导入相互呼应
雾与霾的区别
大气中因悬浮的饱和水汽凝结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
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千米
指导学生探究雾霾(空气污染)的影响
雾霾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如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
空气质量差,降低大气能见度,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向学生介绍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情况。
可以借助视频、文字阅读材料等内容。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
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简单提问学生,反馈预习情况
Q:大气垂直分层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视频引出
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书中教材图片,使学生掌握一个大概的理解。
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温度变化曲线总结规律。
使学生直观掌握,并且锻炼读图能力。
小组活动:小组总结归纳各个分层的特点
锻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对流层
成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厚度:全球平均12km,纬度越低,对流层大气厚度越厚;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流运动状况为对流运动
人类活动:天气复杂多变,成云致雨,与人类活动密切
平流层
成分:臭氧为主
厚度: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km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气流运动以平流为主。
人类活动: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
成分:少量稀薄的大气
厚度:平流层顶向上至大气上界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流星体大多在高层大气中燃烧。
人类活动:在60~500km,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归纳总结内容。
活动
阅读书本材料,了解南极臭氧空洞,并介绍臭氧的地理意义。
丰富学生的全球保护观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