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菊花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菊花台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剖析歌曲《菊花台》的音乐风格,深入理解其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元素的优美旋律,熟练辨别古筝、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音色,提升流行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
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如细腻的发声、婉转的气息控制,能够深情、柔美地演唱该歌曲,展现古典韵味,通过舞台表演实践增强表现力。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作者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知晓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当代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拓宽音乐文化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储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聆听、哼唱、分析、模仿、表演等多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与文化寓意。
组织小组讨论、歌曲翻唱、诗词配乐创作等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唯美与深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素养。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克服对情感细腻表达、古典韵味展现的畏难情绪,树立积极参与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找到触动心灵、抒发情感的方式,收获自信与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菊花台》所蕴含的凄美、惆怅情感,通过细致的音乐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风流行音乐如何运用独特的旋律、歌词、编曲塑造诗意的情感意境,领略古典与流行融合的魅力。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演唱难点,如高音的轻柔处理、装饰音的细腻演绎,能够精准表现,同时熟知中国风流行音乐相关文化知识,为进一步探索此类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助力八年级学生跨越青春期的敏感与多思,将歌曲中的细腻情感内化为自身对生活、情感的感悟,实现深度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升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协调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思路,尤其是在涉及音乐创意表达、诗词配乐环节,确保小组讨论高效有序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与表演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菊花台》的音频及视频资料(涵盖不同现场演唱版本、MV)、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实物或高清图片、歌曲曲谱、周杰伦音乐资料、小奖品(如中国风书签、明信片等)、表演道具(如古风折扇、手帕等营造古典氛围的饰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古典韵味的服装,如素色旗袍、中式长衫,手持一把雅致的折扇,步伐轻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温婉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在音乐的浩瀚星空中,中国风流行音乐仿若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古韵今香。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古老庭院,细雨纷飞,花瓣飘落,悠扬的丝竹声在空气中流淌,那是怎样一番诗意的场景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享心中浮现的画面与感受,激发学生对中国风流行音乐及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中国风音乐与古典美景融合的视频,画面中有西湖断桥的烟雨朦胧、故宫红墙的庄严肃穆、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背景音乐选用《菊花台》的悠扬前奏片段,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氛围。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们沉醉其中、心驰神往?你们知道这首即将带领我们走进中国风流行音乐奇妙世界的歌曲是什么吗?”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菊花台》。
(二)歌曲及背景介绍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同学们,《菊花台》由周杰伦创作并演唱,他是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音乐人,将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开创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首歌作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尾曲,以其深沉的情感、精美的编曲,为影片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歌词中充满了诗意的意象,如‘菊花’‘霜’‘雨’等,诉说着一段凄美、婉转的故事,仿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古韵悠悠的世界。”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杰伦的音乐历程、代表作品,介绍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以及《菊花台》的创作背景、歌曲内涵等资料,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歌曲诞生的文化土壤,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同时,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速度、旋律走向,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三)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菊花台》的完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动态的、以古代宫廷庭院为背景,一位身着古装的佳人独倚栏杆,望着满园凋零的菊花,月光洒在她身上,画面色调清冷、凄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歌曲的婉转悠扬、情感基调以及所描绘的意境。
听完歌曲后,教师轻轻走到学生中间,蹲下身子,轻声询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被那种如潺潺溪流般的柔情所打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清冷的庭院,与佳人一同感受着思念的惆怅?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初听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赞许的眼神、点头等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四)分段聆听与分析
再次播放歌曲,按照歌曲结构,分段深入聆听。
第一段:愁绪初起
引导:“现在,让我们聚焦歌曲开篇那轻柔舒缓的起调,聆听旋律是如何引出这满心的愁绪。” 播放第一段,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庭院中,秋风乍起,菊花微微颤动,佳人眉头轻蹙,眼中满是落寞。
讲解:“同学们,这段旋律起始便以悠扬的古筝弹奏引入,节奏缓慢,音域适中,如同秋风的轻吟,撩动人心。听,这里的古筝音色,是不是像月光下的流水,清冷而澄澈?” 教师现场用古筝弹奏一段相似旋律,示范音色特点,“大家注意听,这种空灵的演奏方式是不是让歌曲宛如愁绪的初绽,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感受一下这种静谧、惆怅的意境。”
让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教师关注学生反应,对沉浸其中、面露感伤之色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不太理解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小声引导其关注旋律特点和乐器音色,比如:“你听,这古筝的声音,是不是像露珠滑落花瓣,勾起了你心底的愁思?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专注于这声音,找到那种轻柔的感觉。”
第二段:深情眷恋
过渡:“随着歌曲的推进,佳人心中的眷恋愈发深沉,进入一段饱含深情的篇章,我们来看看旋律如何体现。” 播放第二段,画面切换至佳人拿起一支菊花,轻轻抚摸,眼中泪光闪烁,回忆着往昔的美好时光。
讲解:“此时,旋律节奏稍有加快,音域有所拓宽,音符的起伏变化增多,如同内心澎湃的情感。大家注意听,演唱中的颤音、滑音等技巧运用,是不是像她心底的眷恋,千回百转?” 教师哼唱示范,展示技巧效果,“体会一下这种深情、缠绵的氛围,感受歌曲旋律对人物心境的精妙塑造。”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与上一段的旋律变化,每组安排一名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并记录小组成员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解决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或困惑,如:“对比一下愁绪初起和深情眷恋,旋律的节奏、音域走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大家可以结合画面来思考。”
第三段:凄美决绝
引导:“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佳人最终不得不面对离别,歌曲最后转入一段略带悲怆的尾声,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份凄美与无奈。” 播放第三段,画面聚焦在佳人放下菊花,转身离去,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庭院愈发冷清。
讲解:“在这一段,旋律变得更为缓慢深沉,音高起伏减小,仿佛是佳人的轻声叹息。气息的悠长控制,让这份凄美更显绵长。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凄美而又执着的氛围,是不是能体会到中国风流行音乐中那份对情感的细腻洞察?”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身段动作模仿佳人的姿态,如拂袖、低头、轻移莲步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轻柔的拍手、深呼吸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行动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婉约的情感。”
(五)整体演唱与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将三段歌词连贯起来演唱,钢琴伴奏,同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民族乐器如古筝的演奏,增强歌曲的古典韵味。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纠正演唱技巧、发声、节奏等方面的问题,提醒学生用柔美、细腻、富有韵味的声音演唱,展现古典气质。如果发现学生声音生硬或韵味不足,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温婉多情的佳人,心中满是思念与眷恋,咱们的声音要像歌曲中的旋律一样婉转轻柔,再试试……”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分为男女声部,引导学生倾听对方声部,配合默契。对于声部配合不默契的小组,教师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相互倾听、调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家别灰心,声部配合需要一点时间磨合,咱们再来一次,注意听旁边同学的的声音,一起唱出中国风的典雅与柔美……”
开展 “中国风小唱将” 评选活动,邀请几组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从旁引导评委从演唱技巧、表演、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每一组上台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在学生演唱后说:“看这组同学,个个仪态万方,唱腔纯正,配合默契,把《菊花台》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为他们鼓掌……”
(六)拓展与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其他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片段,如《青花瓷》,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不同歌曲如何用独特的艺术手段诠释古典诗词、历史故事,拓展音乐视野。
开展 “中国风音乐与传统文化” 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先分享自己对一些中国风音乐作品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深入理解,如《东风破》中的古辞赋运用,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菊花台》的歌曲结构、旋律特点、创作背景、中国风文化内涵等,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团队协作以及对中国风音乐探索的热情,特别提及那些在理解歌曲意境、创意表达上有闪光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菊花台》领略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无穷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音乐去探寻更多民族文化的瑰宝,用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力量,更要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国风这一充满韵味的音乐形式,让自己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力军,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努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导入环节的特色装扮与热情互动,到分段聆听时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再到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分享文化见解,以及课堂总结时的暖心鼓励,都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演唱《菊花台》的同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需求,让人文关怀在音乐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鸿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歌曲学唱,实践表演,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鸿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课堂,导入课件展示,主题呈现,走进音乐,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音乐7下 随心唱响1 国家 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