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唱响——怒放的生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6/16587434/0-1735947957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随心唱响——怒放的生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6/16587434/0-17359479571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随心唱响——怒放的生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6/16587434/0-17359479571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怒放的生命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怒放的生命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剖析歌曲《怒放的生命》的音乐风格,精准把握其摇滚风格的节奏特点,如强烈的鼓点、激昂的贝斯线条,熟练辨别电吉他、架子鼓等摇滚乐器音色,提升流行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
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包括高音的稳定处理、富有爆发力的发声方法,能够自信、激情地演唱该歌曲,展现摇滚精神,通过舞台表演实践增强表现力。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作者汪峰的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知晓摇滚音乐在当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拓宽音乐文化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储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聆听、哼唱、分析、模仿、表演等多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与文化寓意。
组织小组讨论、摇滚歌曲翻唱、音乐创作分享等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摇滚音乐的激情与力量,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热爱与包容之情,培养学生追求梦想、勇敢拼搏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克服对高音演唱、舞台表演的畏难情绪,树立积极参与音乐表达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找到释放自我、展现个性的舞台,收获自信与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怒放的生命》所蕴含的对自由、梦想的执着追求,通过细致的音乐分析,让学生理解摇滚音乐如何运用独特的节奏、旋律、歌词塑造热血奋进的精神意象,领略摇滚魅力。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演唱难点,如高音区的持续发声、节奏重音的精准把握,能够精准演绎,同时熟知摇滚音乐相关文化知识,为进一步探索摇滚世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助力八年级学生跨越青春期的迷茫与困惑,将歌曲中的激情与力量内化为自身追求梦想的动力,实现深度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升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协调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思路,尤其是在涉及音乐创意表达、舞台表演设计环节,确保小组讨论高效有序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与表演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怒放的生命》的音频及视频资料(涵盖不同现场演唱版本、MV)、电吉他、架子鼓等摇滚乐器实物或高清图片、歌曲曲谱、汪峰音乐资料、小奖品(如摇滚主题徽章、书签等)、表演道具(如墨镜、头巾等营造摇滚氛围的饰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带有摇滚风格元素的服装,如黑色铆钉皮夹克、破洞牛仔裤,脚蹬马丁靴,头戴个性牛仔帽,迈着活力四射的步伐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在音乐的广袤宇宙中,摇滚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以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不羁的态度划破夜空。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万人摇滚音乐节现场,灯光闪烁,人群欢呼,舞台上乐队激情演奏,那是怎样一种热血沸腾的场景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享心中浮现的画面与感受,激发学生对摇滚音乐及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国内外经典摇滚音乐会的精彩混剪视频,画面中有枪花乐队的激情四溢、林肯公园的活力动感、崔健的豪迈奔放,背景音乐选用《怒放的生命》的激昂前奏片段,营造出浓郁的摇滚氛围。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们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你们知道这首即将带领我们走进摇滚奇妙世界的歌曲是什么吗?”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怒放的生命》。
(二)歌曲及背景介绍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同学们,《怒放的生命》由汪峰创作,他是中国摇滚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这首歌诞生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人们怀揣梦想,奋力拼搏。汪峰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音乐才华,将对自由、梦想的渴望融入歌曲之中。歌曲旋律激昂,节奏强烈,歌词充满力量,像是为每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人呐喊助威。”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汪峰的音乐历程、代表作品,介绍摇滚音乐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以及《怒放的生命》的创作背景、歌曲内涵等资料,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歌曲诞生的文化土壤,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同时,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速度、旋律走向,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三)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怒放的生命》的完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动态的、以广袤无垠的旷野为背景,一个孤独却坚毅的身影迎着狂风奔跑,背后是逐渐升起的朝阳,画面色调浓烈、充满希望,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激情澎湃、情感基调以及所描绘的意境。
听完歌曲后,教师轻轻走到学生中间,蹲下身子,轻声询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被那种如火山喷发般的激情所打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旷野,与主人公一同追逐着心中的梦想?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初听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赞许的眼神、点头等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四)分段聆听与分析
再次播放歌曲,按照歌曲结构,分段深入聆听。
第一段:梦想的觉醒
引导:“现在,让我们聚焦歌曲开篇那振聋发聩的起调,聆听旋律是如何唤醒沉睡的梦想。” 播放第一段,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主人公在昏暗的房间中,突然被窗外的曙光刺痛双眼,他猛地坐起,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讲解:“同学们,这段旋律起始便以强有力的鼓点、激昂的电吉他和弦引入,节奏紧凑,音域上扬,如同清晨的第一声号角,打破寂静。听,这里的架子鼓音色,是不是像心跳的加速,催促着我们起身奔跑?” 教师现场用架子鼓打出一段相似节奏,示范音色特点,“大家注意听,这种充满冲击力的演奏方式是不是让歌曲宛如梦想破土而出的瞬间,带着无尽的渴望。感受一下这种振奋、激昂的意境。”
让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教师关注学生反应,对沉浸其中、面露激动之色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不太理解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小声引导其关注旋律特点和乐器音色,比如:“你听,这架子鼓的声音,是不是像战鼓擂动,激发起你内心深处的斗志?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专注于这声音,找到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第二段:困境的挣扎
过渡:“梦想一旦觉醒,前行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主人公开始面临重重困难,进入一段展现坚韧的篇章,我们来看看旋律如何体现。” 播放第二段,画面切换至主人公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汗水湿透衣衫,脚步却未曾停歇,周围是狂风呼啸,环境恶劣。
讲解:“此时,旋律节奏稍有变化,加入了一些切分节奏,使得音乐更具张力,旋律起伏增多,仿佛是主人公在困境中的挣扎。大家注意听,演唱中的嘶吼、假声转换等技巧运用,是不是像他内心的呐喊,不屈不挠?” 教师哼唱示范,展示技巧效果,“体会一下这种坚毅、顽强的氛围,感受歌曲旋律对人物心境的精妙塑造。”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与上一段的旋律变化,每组安排一名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并记录小组成员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解决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或困惑,如:“对比一下梦想的觉醒和困境的挣扎,旋律的节奏、音域走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大家可以结合画面来思考。”
第三段:怒放的豪情
引导:“历经磨难,主人公终于迎来曙光,即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歌曲最后转入一段气冲霄汉的尾声,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份豪迈与决心。” 播放第三段,画面聚焦在主人公站在高山之巅,张开双臂,迎着狂风,身后是绚丽的彩虹,阳光洒在他身上,光芒万丈。
讲解:“在这一段,旋律变得更加高亢激昂,音高起伏达到极致,仿佛是主人公的胜利宣言。高音区的持续爆发,让声音更具穿透力,好似在向天地宣告梦想的实现。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豪迈而又执着的氛围,是不是能体会到摇滚音乐中那份对自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身段动作模仿主人公的姿态,如振臂高呼、握拳、跳跃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有力的拍手、跺脚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行动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雄浑的热情。”
(五)整体演唱与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将三段歌词连贯起来演唱,钢琴伴奏,同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摇滚乐器如电吉他的演奏,增强歌曲的摇滚韵味。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纠正演唱技巧、发声、节奏等方面的问题,提醒学生用富有力量、激情饱满的声音演唱,展现摇滚精神。如果发现学生声音虚弱或缺乏激情,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追逐梦想的勇士,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咱们的声音要像摇滚歌曲一样震撼有力,再试试……”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分为男女声部,引导学生倾听对方声部,配合默契。对于声部配合不默契的小组,教师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相互倾听、调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家别灰心,声部配合需要一点时间磨合,咱们再来一次,注意听旁边同学的声音,一起唱出摇滚的磅礴与激昂……”
开展 “摇滚之星” 评选活动,邀请几组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从旁引导评委从演唱技巧、表演、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每一组上台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在学生演唱后说:“看这组同学,个个激情四射,演唱精湛,配合默契,把《怒放的生命》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为他们鼓掌……”
(六)拓展与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摇滚歌曲片段,如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不同摇滚歌曲如何用独特的艺术手段诠释梦想、青春等主题,拓展音乐视野。
开展 “摇滚与我” 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先分享自己对摇滚音乐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如如何在迷茫时从摇滚歌曲中汲取力量,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怒放的生命》的歌曲结构、旋律特点、创作背景、摇滚文化内涵等,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团队协作以及对摇滚探索的热情,特别提及那些在理解歌曲意境、创意表达上有闪光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怒放的生命》领略了摇滚音乐的无穷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音乐去探寻更多民族文化的瑰宝,用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力量,更要以实际行动传承摇滚这一充满活力的音乐形式,让自己成为音乐世界里的追梦人,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努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导入环节的特色装扮与热情互动,到分段聆听时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再到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分享文化见解,以及课堂总结时的暖心鼓励,都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怒放的生命》的同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需求,让人文关怀在音乐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鸿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歌曲学唱,实践表演,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鸿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课堂,导入课件展示,主题呈现,走进音乐,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音乐7下 随心唱响1 国家 教案,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