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1 氓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1 氓课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解说,文学常识,《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六义,第12章恋爱,第3-5章婚变,第三段,第四段,4章比兴句的作用,结构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选自《诗经·卫风》,它是《诗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类比、比喻。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风雅颂(诗歌内容)赋比兴(表现形式)
【子无良媒】“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齐风•南山》)【秋以为期】“霜降逆女。” (《荀子•大略》) “秋为期兮时已征”(张衡《定情赋》)【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左传》)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六礼,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开篇可见: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的性格?
男主人公:【忠厚老实】“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急躁易怒】“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女主人公:(1)【端庄】遵守婚嫁礼法(2) 【温柔体贴】好言劝慰男子(3)【率真痴情】“乘”“望”表明对美好爱情的期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真情不加掩饰,率真痴情。
本段运用了哪些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树比兴。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同时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如同女主人公和“氓”浓情蜜意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兴。以斑鸠比女子,以桑葚比爱情,用斑鸠贪吃可以酿酒的桑葚,比喻女子沉溺于爱情,不能自拔。
第三章在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连用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下来,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本段运用了哪些手法?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容颜衰老。同时,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的感情已经枯竭。
(1)叙事中插入比兴,使叙事暂时中断,避免平铺直叙(2)起暗示作用,让人意识到女子婚后生活不美满(3)起过渡作用,连接前半部婚前与后半部婚后
(1)唤起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2)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身份切合,富有生活气息,暗示她的勤劳。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的头脑中,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期的封建社会那么强大。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积累和男权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爱情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程度逐渐加深。男权社会使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在她们狭小的生活天地中,生活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因此时有悲剧发生。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用赋的手法叙述女主人公被弃前后的处境,照应上文“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早起晚睡,辛勤劳作。而丈夫却变得凶恶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象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冷落的情景。
氓的态度婚前:忠厚——氓之蚩蚩婚后:变心、凶暴——士贰其行、至于暴矣
女主人公处境婚前:幸福——言笑晏晏、载笑载言婚后: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作用: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当代妇女的悲惨生活
文中反复出现“淇水这一意象,分析其作用。
(1)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淇水是女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见证(2)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3)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热恋(热情、幸福)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沉痛、怨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决裂(清醒、刚强)
这首诗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就是对氓称呼的变化,你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氓:介绍身份恋爱称“子”:“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婚前称“尔”:生活化称谓,更为亲昵婚后称“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更冷静、客观,适合反思和总结被弃称“其”:已心灰意冷,两人仿佛毫无关系
女子自称:“我”——“女”(与“士”对应)——“躬自”(突出孤独)
作用:(1)避免重复,产生错落之美 (2)符合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情感发展
第一章:定情第二章:成婚第三章:劝诫第四章:控告第五章:补叙第六章:今昔
看似忠厚老实,实则暴躁无情,用情不专、始乱终弃、不负责任、背信弃义
作为恋人:端庄、体贴、率真、痴情作为妻子:贤惠、勤劳、重情成为弃妇:清醒、刚烈、坚强
“《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鲍鹏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1 氓授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汉以前被称为,从西周到春秋,《诗》或,《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反复,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六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学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大家知道歌词出处吗,要读的慢重低,要读的轻快高,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敬佩她,重点内容总结,情真意切,委曲求全,清醒刚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评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常识,诵读课文,卫风·氓,于嗟鸠兮,于通“吁”,说通“脱”,隰则有泮,言助词,泮通“畔”,走进课文读懂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