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代镜像》名师解读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代镜像》名师解读 讲义,共8页。
《第二单元时代镜像》解读第一部分 课标解读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1.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2)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3)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2. 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0.5学分,9课时。 (1)阅读材料可以是单篇作品,包括作家作品专集的选篇,也可以是长篇著作的节选。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其中,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 (2)要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体验;朗诵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诗歌、散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阅读剧本,把握戏剧冲突,并选择片段尝试表演。 (3)要有一定的课时开展研讨活动,交流阅读和写作的体会与感悟。重视学生研读后的交流和评价活动。如为“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做一份文案设计;在读书报告会上,推荐一部现当代作家作品,并说明理由;制作一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读情况”调查问卷。第二部分 单元深度解读——走近学科素养【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单元知能对标】第三部分 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本单元所选作品,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思考作品的内涵,理解现当代文学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意义;探究作品所表现的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方面变动的轨迹,把握现当代文学的成就和意义。2.研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体裁的作品,综合运用多种欣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意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3.尝试分析和评价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可选择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学写文学评论;从语言锤炼的角度,探究作品的语言技巧,并撰写语言鉴赏札记。单元教学要点语文核心素养和单元目标对照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与语感本单元文章的时代特点和语言特色,略读泛览和精细研读的灵活运用整合与语理分析作者的行文特点和创作风格,学会推敲、锤炼语言交流与语境通过比较阅读和读书交流会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现当代文学的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直觉与灵感借助课下注释和现代汉语词典,通读文本,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通过作家介绍和时代背景,解读人物形象,分析作品内涵批判与发现探究作品所表现的近代以来中国人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把握现当代文学的成就和意义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与感悟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力求贴近文本,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欣赏与评价综合运用多种欣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艺术成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表现与创新尝试分析和评价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学写文学评论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与态度培养学生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习惯,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关注与参与通过读书交流会和自主创作等方式,弘扬时代精神语言知识推敲、锤炼语言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语言的新颖、独特和富于艺术性文学知识小说、现当代诗歌、散文、戏剧的文体知识;鲁迅、沈从文、艾青、徐志摩、老舍等文学家、诗人的介绍文化知识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作品创作的特定社会背景单元能力目标分解考点对标学习理解①观察记忆重要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记忆;不同流派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不同句式的把握记忆和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记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现当代诗歌的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中对语言表达的考查②信息提取采取略读泛览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提取文本主旨③分析概括通过文本细读,把握《阿Q正传》和《边城》两篇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通过比较阅读和有感情朗读的方式,体会《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两首诗的差异;围绕“自然地表现个性,自由地抒发情感与思想”这一特点;概括《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主旨;通过精研对话、观看话剧演出等方式,品味《茶馆》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④领会理解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实践应用①应用交际积累精读文学作品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从而大体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赏析语言、提炼主旨②解释推断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特点解读其他的现当代文学作品③解决问题能够解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关于语言和主旨方面的问题④策略运用研究高考真题,以练促教创新迁移①发散创新充分开展课外阅读、自主阅读,组织朗诵会,朗诵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诗歌、散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尝试表演剧本片段,品味《茶馆》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贴合身份、性格和情境的特点阅读、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②批判赏析探讨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边城》中的“矛盾”③内化完善整理阅读札记,撰写作品评论或论文,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内容第5课阿Q正传(节选)/鲁迅边城(节选)/沈从文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现当代小说的阅读与考查是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侧重点2.现当代诗歌的阅读与理解是新高考改革的方向3.现当代散文的阅读与考查也是高考常见题型第6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再别康桥/徐志摩第7课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秦腔/贾平凹第8课茶馆(节选)/老舍价值导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单元总体认识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涌,增强文化自信。1.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2.把握现当代文学的成就和意义。3.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1.以正确的价值观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鉴赏不同流派或作家的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2.运用略读、泛览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3.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4.根据兴趣练习创作短篇作品。《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体会鲁迅作品深刻的启蒙价值;理解沈从文作品的社会理想价值。1.了解“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揭露压迫和不平,批判愚昧和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文学传统;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历史和鲁迅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所认识。2.了解沈从文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艺术追求;了解《边城》这种散文化小说的特点。1.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2.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的艺术独创性。3.从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体会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善良美好,感受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进而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理解艾青对心目中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普通农妇的朴实、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体会徐志摩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1.了解艾青诗歌创作的历程,把握其将现代自由体诗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所作的贡献。2.了解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如何借鉴西方诗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诗格律化的尝试。1.感悟现代自由体诗的特点,分析大堰河形象的意义。2.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情感抒发的作用。3.品味《再别康桥》如何充分体现新月派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三美”主张。4.比较两首诗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并结合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新诗不同流派的特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理解《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理解《秦腔》中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1.了解冯至的生平及创作活动,了解其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及散文创作的成就。2.了解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历程,把握其散文的特点:糅合了“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的传统与古典,民间文化的多种成分,吸收了绘画戏曲和地方文艺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赏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平实细致的描写,品味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之美。2.关注《秦腔》中丰富的细节描写,赏析其与秦腔艺术的韵味融为一体的艺术技巧。3.品味多样化的现当代散文共通的艺术追求,即自然地表现个性,自由地抒发情感与思想。《茶馆》(节选)感受清末到1949年这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的历史沧桑和不同时代人物的命运演变,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1.了解戏剧的起源、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了解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创作概况。2.了解老舍的创作成就,了解其作品通过描写富于北京风俗特点的日常生活、展现市井百态,反映旧时代的社会风貌的特点,感受和理解剧本所体现的历史感,感受当代话剧《茶馆》的典范性。1.通过有条不紊、张弛有度的戏剧冲突阐释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2.品味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3.通过精研对话、观看话剧演出等方式,把握本剧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表达与交流通过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作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与深刻的人性内涵浸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充分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和自由抒写的热情。1.了解作品评论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要求。2.积累本单元四种文学体裁的阅读感受与鉴赏体会,选择感兴趣的点,通过分类整理、查找资料加以充实。3.了解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体裁特点和写作手法。1.以“语言的锤炼”为单元的核心研习任务,从推敲词语、灵活运用不同句式、巧用修辞和让语言兼具情趣、理趣等方面练习锤炼语言,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同时还要讲究新颖、独特、富于艺术性。2.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3.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