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观百年文学镜像,树民族文化自信 第二单元时代镜像大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观百年文学镜像,树民族文化自信 第二单元时代镜像大单元教学设计,共11页。
观百年文学镜像,树民族文化自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摘要:本单元涵盖四类文体的七篇文章,我以大概念“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关注现当代文学”为指引,先进行文体分组阅读,理解所选作品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再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鉴赏身边的当代文学,最后完成大单元情境任务,实现研习的目标。关键词:大单元,大概念,现当代文学,情境任务,研习单元文本价值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由小说《阿Q正传》《边城》、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和戏剧《茶馆》七篇作品构成,都是我国现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话剧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本单元文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鉴赏和文化两个方面。就鉴赏来讲,继续练习各种文本的鉴赏方法,丰富鉴赏体验,提高鉴赏力;就文化来说,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现当代作家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坚守、创新与发展,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单元素养目标1、积累、品味精彩的词、句、段,探究语言表达的技巧,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进行创作,实现语言积累与建构。2、在对各类文体的鉴赏中,明确现当代作品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继承、反叛与发展 ,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与创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3、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思考所选作品内涵,关注身边的文学,理解现当代文学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意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单元大概念本单元是新教材内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最后一个单元,四种文体学生都不陌生。其中,小说体裁在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等)围绕大概念“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进行过教学,现代诗歌体裁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围绕大概念“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关联”进行过教学,散文体裁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古都的秋》等)围绕大概念“审美旨趣在自然景物上的投射”进行过教学,戏剧体裁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等)围绕大概念“戏剧展开的方式及台词的表现力”进行过教学。另外,选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外国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围绕大概念“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进行过教学,选必修中册第二单元鲁迅的两篇写人记事散文围绕大概念“散文中抒情的隐与显”进行过群文教学,选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三篇小说(《荷花淀》等)围绕大概念“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过群文阅读,选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外国诗歌围绕大概念“语言形式对情感的强化” 进行过教学。可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大概念确定为“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关注现当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让学生钩连已学,在对古代和西方文学作品的比较中,实现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认识的升华。单元情境任务有人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内容上继承了古代“文章合为时而做”的优良传统,形式上则不断地实现着突破与创新,你是否同意?结合你读过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谈一谈。不少于800字。单元教学流程课前知识储备:回眸现代文学,为学校设计一处现当代文学主题角,分专题设计,如百年小说史、百年散文史、百年诗歌史、百年戏剧史。配图片和解说。班级准备设计以“百年中国文学”为主题的书签,学生们备选的人物有鲁迅、沈从文、冯至、徐志摩、老舍,请从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设计一下该人物书签的内容。群文阅读:《阿Q正传》与《边城》(4课时)课上独立深入地阅读小说,随时记录阅读感受,写批注。根据阅读感受和文体特点,确立研讨任务。具体做法:让学生把读完作品的初感受,疑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及原因,写纸上交上来。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出发,来设计研讨问题。(1课时)课下自己研读,写在带有任务的文档上;课上小组交流、研讨,丰富自己的答案;(2课时)文学评论展示。(1课时)( 王老师,请教您!圆桌回议时,有老师问我学生自己不会批注怎么办。我参照上海师大的博导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从高一时就给学生各类文体阅读的方法如下: 小说:梳理情节,关照环境,感受人物,分析主旨;散文:梳理文脉,感受作者在对景、物、人、事的描写中所传达的情与理;诗歌:在对意象的分析中梳理作者情感的轨迹;话剧:分析话剧的台词与舞台提示,感受戏剧冲突、人物形象与创作主旨。议论文:把握作者观点与论证逻辑,感受论证方法。通讯:梳理脉络,聚焦典型事例,提炼精神品质。各文体共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语言形式对主旨表达的作用。学生在掌握了各文体阅读方法后,又有单元大情境任务的引导,都会批注。您看这样可以吗?标黄的部分可不可以算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下应该还能关联出很多小概念,对吧?像意象可以引出意象的类别、意境、意象的隐喻等。《课程标准》中指的“大概念“主要就是对核心概念间关系的表述,对吗?环节一:梳理情节任务一:所节选的两篇小说在结构上迥然不同,分别梳理一下。鲁迅为什么要选看似散乱的“纪传体”写阿Q?沈从文使用环环相扣的倒叙结构又有什么效果? 答:纪传体能全方位地表现阿Q的多重矛盾的性格;《边城》情节比较简单,环环相扣的倒叙结构能吸引读者读下去。环节二:关照环境,鉴赏人物任务一:你从两篇小说中分别看到了农村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环境跟主人公性格有什么关系? 答:《阿Q正传》的农村是等级分明的、恃强凌弱、封建保守的,造就了阿Q自相矛盾的人格;《边城》的农村是祥和安定、民风淳朴的,造就了翠翠的淳朴可爱,任务二:找出文中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揣摩品味,在头脑中再现人物形象 ,交流分享。答: 阿Q自尊自大,争强好胜,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愚昧无知,欺软怕硬,蛮横霸道,封建卫道。翠翠:淳朴自然,单纯,羞涩;傩送:热情,真诚。任务三:各小组挑选一个主要人物的经典镜头进行表演,其他小组点评。环节三:品味结局,探究主旨任务一:预测一下阿Q的命运,从文中找一下你预测的根据。《阿Q正传》中,心态这么“好”的阿Q,最后竟然被无辜杀头了,泛读整篇小说,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你认为鲁迅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结合《祝福》《社戏》《风波》,了解鲁迅乡土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答:揭示辛亥革命并未解决农村的问题,人民贫困、愚昧,社会黑暗,鲁迅希望能引起疗救的注意。任务二:你怎么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今天有人说,困境无处不在,精神胜利法给处于绝境中的人提供一种摆脱痛苦的方法。你怎么看?答:阿Q自欺欺人,应该摒弃这种做法,联合同阶层的劳苦大众进行抗争。年代不同,遭遇的困境不同,有时需要精神胜利,有时需要奋起抗争。任务三: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一直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和对社会的独特价值。结合历史知识思考1934年发表的《边城》在当时有什么独特的社会价值?答:给人们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引起人们向善的心。“边城”的“边”,可能不仅指边境,还只遗世独立、边缘化、不入主流的意思。任务四:预测小说的结局。沈从文先生给小说一个充满了不测感的悲凉结局:翠翠接受了傩送的爱情,天保负气出走,被淹死。傩送念及兄弟情,也离家外出。“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也许明天回来”,泛读整篇小说,谈谈这个结尾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背道而驰吗?答:也许这个悲凉的结局正是作者内心的凄凉感的投射,作者可能也预感到了在那个乱世,自己的理想很难实现。环节四:语言鉴赏任务一:比较两篇小说,作者在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有何不同?答:《阿Q正传》多心理描写,受了西方小说(如《复活》)的影响;《边城》多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任务二:摘录你欣赏的语句,进行语言的积累。对比两篇小说的语言风格。答:《阿Q》用词浅近,凝练,幽默,多反讽手法(同《纪念刘和珍君》),《边城》用词具有绘画美,句式参差错落,语调柔和、活泼。任务三:对比《阿Q正传》,钩连已学的《百合花》《香雪》《荷花淀》,再次明确散文化小说的特点。答:①情节:《阿Q》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边城》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节奏较慢,拍成电影一定是文艺片。②环境:《阿Q》没有太多的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也多通过次要人物来表现;《边城》有较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一个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田园牧歌式”意境。③人物:阿Q的人物形象是立体(如林黛玉)和典型(如黄新)的。翠翠的人物形象是写意的、象征性的,是健康善良之化身。④主旨:《阿Q》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边城》为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的作品。 任务四:同样是乡土小说,读《阿Q正传》和《边城》的感受完全不同,请大家课下参考相关资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推荐阅读:《温情还是批判——浅析鲁迅与沈从文对待民俗态度的差异》暴配聪群文阅读:《大叶荷》《再别康桥》(3课时)独立深入地阅读诗歌,随时记录阅读感受,写批注,根据学生阅读感受,确立研讨任务。(1课时)课下自己研读,写在带有任务的文档上;课上小组交流、研讨,丰富自己的答案;(1课时)新诗朗诵会(1课时)环节一、品味意象,感受不同的风格与情感任务一:把握主要意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梳理抒情脉络; 答:大堰河:生活勤俭,宽厚善良;象征旧中国的劳动妇女柳:美丽;谐音“留”,仿佛康桥也在挽留自己;青荇:碧绿柔软;象征被剑桥滋养的自己;潭水:静谧美丽;象征自己在剑桥的岁月;天上虹:美丽;象征着梦想;星辉:斑斓《大堰河》先交待我和大堰河的关系(1、2);想象大堰河死后的寂寞荒凉,引起回忆(3);描写大堰河生前的生活,表达眷恋和感激(4-9);描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表达同情与对社会的诅咒(10-11);直接赞美大堰河(12、13); 《再别康桥》表达惜别之情(1);描写金柳、青荇、潭水、寻梦,表达对康桥的爱(2-6);在此表达离别之情,洒脱(7)。任务二: 由意象选取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诗风;答:《大堰河》:风格质朴;《再别康桥》:风格唯美;环节二、品味语言 任务一:分析诗歌的语言(选词?词、句、段是否有重复?句式长短?每节诗行的多少?各节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给情感的 表达哪些助力?任务二:与中国传统诗歌相比较,这两首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分别有哪些继承或突破?能否看到我们学过的普希金、惠特曼的西方诗歌的影子?答:对传统诗歌的继承:两手诗都有鲜明的意象,用词准确而形象,都有重章叠唱来增加抒情效果;《再别康桥》在新诗中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诗格律化的尝试,使诗歌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对传统诗歌的突破:《大叶荷》受西方诗歌影响,追求诗的散文化,把现代自由体诗推向新高度,内容上对民主、平等的追求也是传统诗中缺少的。 环节三:感受诗人精神境界任务一: 艾青与徐志摩,你更喜欢谁?查找作者相关资料,给大家推介一下你喜欢的作家,不少于400字,组内互相分享、交流,每组推举一篇最好的,宣传板展示。推荐阅读:《论关键性诗人在新诗史上的意义——以徐志摩、艾青、顾城等人为例》肖辉《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骆珉《艾青诗歌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方红梅环节四:诗歌朗诵会任务一:每个人选一首你最喜欢的现当代诗歌,举行朗诵会,并结集《中国现当代诗歌选集》。群文阅读:《一个消逝的山村》《秦腔》(3课时)独立深入地阅读散文,写批注,根据学生阅读感受,确立研讨任务。(1课时)课下自己研读,写在带有任务的文档上;课上小组交流、研讨,丰富自己的答案;(2课时)环节一:梳理脉络,鉴赏意象任务一、《山村》11段说的“这一切,给了我生命许多滋养,我相信他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一切”指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分析五到十段的顺序能调换吗?有何内在逻辑? 答:小溪,鼠麹草,彩菌,狗嗥,麂嘶逻辑顺序:溪水让村庄拥有温暖的人情,这是总写;然后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各种景物——暮春和初秋的鼠麹草象征着村庄和村民的质朴、谦逊;雨季的彩菌让人享受生命的快乐与美好;森林里后来的有加利树反衬了鼠麹草的质朴与谦逊;秋后的狗嗥让人想到人的渺小、无助,柔弱的麂嘶让人想到弱小生命对死亡的恐惧,这两个景物都让人心生悲悯。任务二、《山村》文章主体是说山水对人的滋养,一至三段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答:一个游与看、思互补的整体。历史沧桑,兴衰更替,然而自然永恒,哲理永存。 结构精致。任务三、《秦腔》实则是写唱秦腔、听秦腔的人,作者依次组织了哪些材料?请概述,并分析其内在逻辑。答:秦腔的产生与意义(1、2);唱秦腔的场面:田野里(3)、排演时(4)、搭戏台与争抢看戏的观众(5)、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反应(6、7);秦腔引发的喜、悲故事(8);秦腔对于这块土地的意义(9、10。内在逻辑:首尾呼应;几个场面按由小到大、由略到详、时间进展的顺序排列;环节二:品味情与理任务一、景物本无情,散文中的抒情或说理,都是作者关照生活后主观情感的投射。当时作者在西南联大,他曾说“在抗战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共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 知人论世,再读文章,感悟冯至借文章想传达的人生观。答:人生观:团结,质朴,坚强,快乐,悲悯。任务二、我们读文章,不仅要看到作者重点写了什么,还要看作者简单写了什么、甚至没有写的是什么。与这些精神的盛宴相对的是秦地农民物质生活的艰辛,但是作者只在第二段提到了一下,“乐”与“苦”所用笔墨相差很多。如何理解?答:80年代整个中国物质都不富裕,农民尤甚,众所周知,不用浓墨抒写。对比之下,展现了陕北农民的顽强乐观的生命精神。任务三: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伤痕文学当道,文风压抑、充满小资小调,但是贾平凹的散文却与众不同。我们可以由其文看出他有着哪些不一样的情怀。答:将目光投向乡土,投向劳苦大众,也体现了贾平凹对农民精神的人文关怀。环节三:鉴赏语言任务一、《山村》哪一处描写或议论给你印象最深刻?贾平凹围绕秦腔进行的哪一次场面描写给你印象深刻?挑出来,自由朗读,读出情感。品味作者以言逮意的语言功力。答:鉴赏角度提示: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的选用,句式,修辞,描写手法。任务二、比较两课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同:用词丰富,形象,句式整散结合,都用了多种修辞格。不同:《山村》一课用词清新、典雅、(表情)隽永;《秦腔》一课用词质朴、浑厚、奔放。总之,可谓花开两朵,各自芬芳。任务三:阅读冯至的散文集《山水》或贾平凹的其他散文名篇,挑一篇推介给大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推介语。《茶馆》(3课时)自主阅读,拟定研讨话题。(1课时)课上研讨;(1课时)话剧表演与点评(1课时)环节一、梳理脉络:任务一:西方话剧讲究“一人一事”,它指戏剧可以描写许多事件,但是其中必须要有一个贯穿始终并制约其他事件的主要事件,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复仇,然而,《茶馆》采用的是这种结构吗?答:“多人多事”的结构,众多人物和众多事件交错在一起,没有明显的主次,这是老舍独创的戏剧结构。“第一幕描绘了诸多生活场景,马五爷耍威风,常四爷骂洋货,老人命不如鸽,农夫卖女,秦仲义打算实业救国,太监买媳妇等。这些场面,各自独立,精彩纷呈,使整个戏剧的展开显得流畅而多姿多彩。” 任务二、场面精彩纷呈,然而全剧并不像散沙一样,这靠的是什么?答:主题的统一,对旧中国的批判;贯串的人物王利发。环节二:赏析台词,品味人物任务一:用词,句式,风格等方面赏析老舍的语言特色。答:地道的北京市民语言,用词俗白,凝练,还将究节奏与声音,北京味儿。任务二:话剧的台词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老舍是语言大师,其台词更是精彩。就你感兴趣的台词赏析一下。答 :人物性格提示松二爷:懒散,将求体面,讲礼节,温和、厚道,常四爷:懒散,将求体面,讲礼节,耿直,倔强,爱国,反洋,王利发: 精明,油滑,谨小慎微,八面逢迎,二德子:欺软怕硬马五爷:傲慢的洋奴刘麻子:无耻的掮客,两面三刀、冷血无情、秦仲义:财大气粗,爱国,心大志大,不屑管小事,庞太监:守旧,猖狂,黄胖子:假仁义,趋炎附势,环节三 探究主旨任务一:泛读整部话剧,分析20世纪五十年代作者写作《茶馆》意图。答:作者以茶馆为背景,用三幕戏、三万字,展示了三个旧时代:戊戌变法后的晚清社会,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过裕泰茶馆半个世纪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光顾茶馆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命运的变迁,揭示了旧中国人们如磐石般沉重的悲剧命运:每一次改朝换代后政治却更加黑暗,揭示了旧中国已经病入膏肓。从反面的否定,引导观众产生对新中国的认可。作业:围绕主题认真思考,并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认知;任务二:联系《窦娥冤》《玩偶之家》,分析《茶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突破表现在哪里?哪些方面受西方现代戏剧的影响?环节四任务一:话剧表演并点评。单元研习任务(1课时)推荐鲁迅文学奖或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十篇,含各种文体(长篇小说可以节选),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有人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内容上继承了古代“文章合为时而做”的优良传统,形式上则不断地实现着突破与创新,你是否同意?结合你读过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谈一谈。不少于800字。(评价量表:内容上“忧国感时”,关注现实,表达了人文、民主、富强、和谐的追求;形式上对传统有继承有突破,借鉴西方并积极创新。)2(选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借鉴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创作经验,练习创作短篇作品,鼓励自由抒写。编辑《班集文集》3、(选做)思考:如何走出去,在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让世界人民了解现当代中国文学。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外译:困境与出路》张丹丹《鲁迅和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丑”与“美”对比》 刘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