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2.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上浇油B. 绳锯木断
    C. 刻舟求剑D. 披荆斩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A.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 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D.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故A正确;
    B、燃煤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空气的污染物,所以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故B不正确;
    C、新能源公交车不污染环境,所以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故C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故D正确。故选B。
    3. 小英在用量筒量取某液体时仰视读数为30mL,则实际的体积是( )
    A. 大于30mLB. 小于30mL
    C. 等于30mL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实际体积大于30mL,故选A。
    4. 做实验时突发意外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处理。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安全准则的是( )
    A. 实验产生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 将用剩的试剂装入口袋,带出实验室
    C. 实验结束后,用湿手关闭电源
    D. 实验时,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闻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放入废液缸内经处理后再排放,选项错误;
    B、用剩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防止发生危险,应放入指定容器中,选项错误;
    C、实验结束后,不能用湿手关闭电源,防止触电,选项错误;
    D、实验时,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容器口去闻,选项正确。
    故选D。
    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送入固体
    C. 取用液体试剂D. 转移蒸发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选项正确;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至试管底部,图示操作容易造成试管底部破损,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试管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选项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选项错误。
    故选A。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钨作灯丝B. 铜丝作导线
    C. 酒精用作燃料D. 干冰作制冷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
    【详解】A、用钨作灯丝是因为钨具有导电性且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丝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作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干冰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通过定量实验,验证空气主要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张青莲B. 侯德榜C. 诺贝尔D. 拉瓦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 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错误;
    B、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 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 的发展,故选项错误;
    C、诺贝尔发明了硝化炸药,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 对于危险化学试剂,我们要在其包装上贴警示性标志。如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包装上我们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试剂,需张贴的标志是腐蚀品标志。
    【详解】A、该标志为有毒品标识,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为腐蚀品标识,符合题意;
    C、该标志为易爆物标识,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为易燃液体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D. 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氧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固体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不是发出白光和产生黑色固体,错误;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为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
    故选D。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B. 汽水C. 冰水混合物D. 海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
    B、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12.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而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C.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D. 碳+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和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B.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鱼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是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实际上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占0.03%。正确;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混合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变,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组成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故选B。
    1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abcdfeB. bacdfeC. abcdefD. bacdef
    【答案】B
    【解析】
    【详解】制取高锰酸钾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以免装置漏气浪费药品;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开始收集,所以一定是先加热试管,后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要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避免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
    所以锰酸钾法制氧气时的操作步骤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e熄灭酒精灯。
    顺序为bacdfe,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填名称);工业上常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_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液氧。
    【答案】①. 氧气 ②. 沸点
    【解析】
    【详解】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所以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工业上常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液氧,氮气的沸点低首先沸腾出来,剩下的液体主要就是液氧了。
    16. 老师在实验室给学生做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 ①. 硫+氧气二氧化硫 ②. 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毒性,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7. 某兴趣小组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图所示。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试管内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
    【答案】①. 有气泡产生 ②. 二氧化碳##CO2 ③. 化学
    【解析】
    【详解】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试管内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所以试管内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8. 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可以看到位于火焰_______(填字母)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如图2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__。
    (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一个物理性质是______。
    【答案】(1)a (2)二氧化碳和水 (3)密度比水的小
    【解析】(1)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可以看到位于火焰a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3)石蜡漂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1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时瓶底盛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答案】(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会在瓶中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纱;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20. 小华为探究一瓶无色液体A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请你根据小华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B在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写出A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答案】(1)①. 过氧化氢 ②. 二氧化锰
    (2)①. 催化 ②. 过氧化氢氧气+水
    【解析】
    【分析】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B是反应的催化剂,B为二氧化锰,A为过氧化氢,C为氧气,D为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
    (2)B是二氧化锰,是反应中的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仪器的使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
    (1)小明同学用试管给某固体物质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请分析试管破裂的原因。(至少写出两条)
    (2)实验时,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这时应该用什么将火扑灭?
    【答案】(1)加热前试管未预热、试管加热后立即用冷水清洗等
    (2)湿抹布
    【解析】(1)用试管给某固体物质加热,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可能是①加热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③加热前没有进行预热④加热后试管放入冷水中等,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2)实验时,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这时应该用湿抹布扑灭。
    22.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回答下列有关空气的相关问题。
    (1)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作保护气来防腐,该用途是利用了氮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2)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请写出空气中常见的气体污染物并举出至少一条保护空气的措施。
    【答案】(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解析】(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可以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作保护气来防腐。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PM2.5等,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是气体污染物。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植树造林,利用植物防风固沙及吸收部分有害气体。
    2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2)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2)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4.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②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①.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②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I装置进行实验。
    小强:(如图II)选用实际容积为4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足量的红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1)红磷燃烧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集气瓶内盛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剩余容积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如将燃烧匙中的红磷换成铁丝,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功,原因是_______。
    (4)小强进行图II所示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若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红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5)图II的设计操作与图I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6)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还可推出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
    【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①. 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②. 红磷量不足
    (3)①. 不能 ②.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①. 良好 ②. 活塞往左移动到1mL刻度处
    (5)更环保(或结果更准确)
    (6)①.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②. 不可燃,也不助燃,且难溶于水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2)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有毒固体五氧化二磷,瓶中的水起到吸收热量,调节气压,防止瓶内气体极速膨胀冲开瓶塞,同时起到吸收五氧化二磷固体,防止空气污染的作用;
    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剩余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是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冷却过程中部分空气进入瓶中;
    (3)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用铁丝代替红磷实验不能成功;
    (4)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
    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只是消耗了45mL的试管中空气中的氧气,然后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计算出被消耗氧气的体积为9mL,进而推测出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9m,观察到活塞往左移动到1mL刻度处;
    (5)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它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装置的刻度更清楚,读数更容易,故填:更环保、更准确;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反应结束红磷有剩余,说明剩余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水只进入五分之一就停止,说明剩余气体难溶于水。

    相关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阶段性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附答题卡):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阶段性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附答题卡),共6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评估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评估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天眼”,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史给予人类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