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 )
A. 蜡炬成灰B. 花香四溢
C. 冰雪消融D. 沙里淘金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沙里淘金”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则“蜡炬成灰”区别于其他三种,故选A。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B. 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
C. 钢铁作为建筑材料D. 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是利用煤油热胀冷缩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是利用铜和铝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钢铁作为建筑材料,是利用钢铁硬度大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B. AlC. OD. Fe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4.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非常重要。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A错误;
B、试管用完清洗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故B正确;
C、取完药品后,试剂瓶要立即盖上盖子,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完药品后,要把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是( )
A. 硫、硅B. 氯、钙C. 氖、钠D. 铝、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的元素符号为S,硅的元素符号为Si,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
B、氯的元素符号为Cl,钙的元素符号为Ca,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
C、氖的元素符号为Ne,钠的元素符号为Na,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
D、铝的元素符号为Al,氦的元素符号为He,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氯化钠都含有氯元素
B. 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
C.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D.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氢(HCl)是由氯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氯化钠(NaCl)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氯化氢和氯化钠都含有氯元素,A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氢的化学式为HCl,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H)和1个氯原子(Cl)构成的,B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氢的化学式为HCl,氯化氢是由氢元素(H)和氯元素(Cl)两种元素组成的,C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氢(HCl)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一种纯净物,不是由氢气和氯气这两种气体混合而成的,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 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曾携带1731g月壤样品返回地球。月壤中含量丰富的氦-3可作为核聚变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的,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题目信息,氦-3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的,所以氦-3原子的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也为2,故选:B。
8.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其核外电子数为( )
A. 164B. 115C. 66D. 49
【答案】D
【解析】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49,则铟原子核外电子数49。
故选:D。
9.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 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沸腾顶起壶盖,原因是温度升高后水内能增加,部分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分子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压强增大。
10. 下图为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表示同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反应物分子不可分
B. 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C. 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开,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C符合题意;
D、由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
A. 分子B. 原子C. 阴离子D. 阳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而该微粒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该粒子不是分子,故A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而该微粒有12个质子和10个电子,该粒子不是原子,故B错误;
C、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该微粒有12个质子,10个电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该粒子不是阴离子,故C错误;
D、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该微粒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该微粒是阳离子,故D正确。故选D。
12. 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 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13.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一组是( )
A. 液态空气B. 二氧化锰
C. 四氧化三铁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四氧化三铁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平视是一种最好的观察方式,若俯视,会自大。”某学生量取液体,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 20mLB. 小于20mL
C. 等于 20mL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俯视读数为20mL,俯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故选B。
二. 非选择题 (每空1分,共36分)
大家一定非常喜欢化学,他跟我们的生活最接近。今天我们跟镇镇和平平一起边做实验边思考边回答。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步骤】
15. 空气是无色无臭的看不见的气体。镇镇设想在实验室里把氧气分子用手捡出来但是在实验室无法完成,分子太小了,只能靠想象! 如下图,则黑点表示___________分子。
【答案】氧气
【解析】
【详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在微观角度,氧气分子约占空气中总分子的五分之一,故黑点表示氧气分子。
16. 平平查阅资料知道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可以把它们分开。以上发生的都是___________变化,因为___________。
【答案】①. 物理 ②. 没有生成新物质
【解析】
【详解】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可以把它们分开,该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7. 平平和镇镇尝试通过化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
(1)将氮气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但是也无法进行,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____,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应。食品充氮气防腐。
(2)将氧气除去,通过测量减少的体积来确定氧气的体积。如图一,加热试管中光亮,的红色的碎铜片,发现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停止加热,冷却,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进入试管,测得进入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铜发生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氮气还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填“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他们用铜做了和拉瓦锡一样的实验。
【进一步实验并思考】
(3)镇镇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图二,然后迅速伸入装满氢气 (H₂)的试管中,图三。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黑色又变成红色,同时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请仿照上边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4)平平从以上实验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物质种类变了,但元素种类___________。自然界上亿种物质就是由百十种元素组成,所以学习化学要先了解物质的组成。上述实验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水分子跟氧气分子、氢气分子不同,它们化学性质也不同,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
(5)大多数金属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是因为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___________电子,而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6个,容易___________电子。有些反应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 ,有些反应则非常剧烈,因此金属、非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铜原子(Cu)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写出一个铜离子_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_意义。原子可以通过相同种类、不同种类、不同数量、按照不同方式直接构成物质,或先构成分子再 构成物质,又或转化为阴阳离子而 构成物质。所以学习化学变化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氧气的用途有___________。
【答案】(1)不活泼
(2)①. ②. ③. 难溶于水
(3)
(4)①.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 不变 ③. 加热后的铜片 ④. 水 ⑤. 氧分子
(5)①. 失去 ②. 得到 ③. Cu2+ ④. 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6)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解析】(1)将氮气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但是也无法进行,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应;
(2)如图一,加热试管中光亮的红色的碎铜片,发现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停止加热,冷却,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进入试管,测得进入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这个实验说明氮气还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
(3)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平从以上实验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物质种类变了,但元素种类不变;上述实验中加热后的铜片含有铜和氧化铜,属于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5)大多数金属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是因为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6个,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原子(Cu)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铜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u2+;其“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18. 为进一步探究氧气,他们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请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
(2)装置A 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一套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作用。
(4)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①. BC或BE或BF ②. ③. 催化
(4)①.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解析】(1)根据仪器特征,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装置A 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填: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排水法收集,装置为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也可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E,也可以万用瓶收集,装置为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BC或BE或BF;;催化。
(4)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故填: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19. 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判断B、C各是什么物质。
【答案】B为氧气,C为二氧化硫
【解析】
【详解】硫是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可判断B为氧气,C为二氧化硫。
20. 下述实验都用到了加热装置。蜡烛也可用于加热。平平和镇镇对蜡烛进行探究。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遇到了二氧化碳)。图一,那么水和二氧化碳是由于点燃后温度升高从石蜡里面逸散出来的吗? 若不是,试加以说明___________。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盛有一定量水的玻璃盘中,火焰上扣一锥形瓶,图二。过一会儿将看到___________现象。
【答案】①. 不,可将蜡烛放入试管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没有水珠,说明蜡烛中没有水;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中没有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 ②. 蜡烛熄灭,玻璃盘内水面上升
【解析】
【详解】水和二氧化碳不是从石蜡里面逸散出来的,可将蜡烛放入试管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没有水珠,说明蜡烛中没有水;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中没有二氧化碳。
锥形瓶中氧气含量有限,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蜡烛熄灭,冷却至室温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锥形瓶,锥形瓶内液面上升。
故填:不是,可将蜡烛放入试管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没有水珠,说明蜡烛中没有水;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中没有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蜡烛熄灭,玻璃盘内水面上升。
21.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 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3)D中x=___________;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40.08 (2)BC (3)8 (4)B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3)质子数=原子序数,18号元素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不易得失电子,故D表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
(4)A、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其实研究的是美丽的微观世界。请从微粒的角度帮助平平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香水要密封保存_____22_____。
(2)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_____23_____。
(3)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钢铁容易生锈 (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因而质量会增大,下图。
为什么却要防锈_____24_____。
【答案】(1)香水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容易向空气中扩散,导致香水的损失 (2)分子间间隔增大
(3)阻止金属的结构和性能被破坏,延长金属使用寿命
【解析】(1)因为香水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容易向空气中扩散,导致香水的损失,所以,香水要密封保存,故填写:香水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容易向空气中扩散,导致香水的损失。
(2)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是因为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增大,从而使乒乓球恢复原状,故填写:分子间间隔增大。
(3)当金属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尤其是存在水分时,金属原子会与氧气分子发生反应,形成金属阳离子,进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最终形成疏松多孔的铁锈。这个过程不仅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变质和破坏,还会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故填写:阻止金属的结构和性能被破坏,延长金属使用寿命。
25. 表达式是化学变化的宏观反映。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
【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解析】(1)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化学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