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 )
    A.侯德榜B.门捷列夫
    C.道尔顿D.拉瓦锡
    3.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美”,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要大力推广使用氢气、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4.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实验室用还原,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6.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扑灭电器火灾时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森林发生火灾时,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7.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过滤
    C.取用粉末试剂D.读取液体体积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B.C.D.
    9.宜宾早茶享誉全国。早茶中的绿茶汤绿明亮,香气四溢,茶汤中的茶氨酸()具有消脂减肥、健脑提神等功效,下列关于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B.由四种元素组成
    C.由26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0.“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B.空气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
    11.为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除杂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C)——隔绝空气加强热
    D.()——通过灼热的炭层
    12.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两份相同的溶液在有无的条件下分解
    B.充分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电解水时生成和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14.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3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5gC.9g
    二、问答题
    15.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16.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化学上研究“水”可从多角度进行。
    (1)如图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请写出图d中水的作用。
    (2)图b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示意图,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相同质量的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快、更剧烈,这是为什么?
    18.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是多少?
    (3)践行“低碳生活”,你应该如何做起?(写一点即可)
    三、填空题
    19.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_________。
    (2)可以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填或)
    (3)3个氨分子_________。
    20.人类巨大的能源需求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氢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它的优点是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1.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22.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实验时不小心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23.在和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写出该过程中依次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4.甲、乙、丙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中均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有如图所示关系(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乙、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乙生成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请解释乙和丙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_________。
    (2)请写出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我国古代书法家用甲制成的液体进行绘画和书写,作品能够长期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
    25.碳及其化合物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请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选用的制取装置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装置A和装置B相比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装置A中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时的操作是_________。可用装置E大致测定收集到的的体积。其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
    (4)为测定某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纯度(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向20g该大理石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故选项错误。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A、倡导市民低碳出行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合题意;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合题意;C、大力推广使用氢气、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合题意;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不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A
    解析: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利用的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错误;B.实验室用还原,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故错误;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故正确;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固体,不能观察出该物质是四氧化三铁,故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A、加油站、煤粉厂等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时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故A说法正确。B、燃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以防发生爆炸,故B说法错误。C、扑灭电器火灾时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发生触电,故C说法正确。D、森林发生火灾时,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利用隔离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故D说法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固体试剂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茶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所以茶氨酸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根据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茶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一个茶氨酸分子是由26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D、茶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4×2):(16×3)=844:14:28:4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石墨能导电,但金刚石不能导电,该选项推理不正确;B、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推理正确;C、燃烧为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灯泡通电也能发光、放热,不属于燃烧,该选项推理不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为二氧化碳,该选项推理不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B、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隔绝空气加强热,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通过灼热的炭层,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以减少因燃煤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二氧化锰只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则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溶液在有无的条件下分解,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不正确;B、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由于有铜生成,固体质量不能为零,故选项不正确;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反应完全后,不再改变,但是不会从零开始,故选项不正确;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正确;故选:D。
    14.答案:C
    解析:3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30g×50%=15g,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15g;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后,氧化钙的质量:,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30g﹣21g=9g。故选:C。
    15.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解析:(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固体变成气体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体积变大。
    16.答案:(1)防止反应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3)
    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黑色固体,图d中水的作用防止反应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图b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示意图,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易燃烧,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不燃烧;
    (3)图a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防止反应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3)。
    17.答案:(1)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1)木炭、硫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故答案为: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相同质量的煤粉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剧烈,这是因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8.答案:(1)
    (2)3:16
    (3)绿色出行
    解析:(1)根据图示,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是(2×3):32=3:16;故答案为:3:16;
    (3)践行“低碳生活”,可以植树造林、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故答案为: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19.答案:(1)
    (2)
    (3)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
    (2)可以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氨分子表示为。
    20.答案:热值高(或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热值高(或无污染,合理即可);。
    21.答案: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从增大氧气的浓度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来考虑。
    故答案为: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答案:;用湿抹布扑灭
    解析: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时不小心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用湿抹布扑灭。故答案为:;用湿抹布扑灭。
    23.答案:15;;
    解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有,,。故答案为:15;;
    24.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
    (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1)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分子构成不同;
    (2)丙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可以作燃料、冶炼金属,故答案为: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由分析可知,甲是碳,我国古代书法家用碳制成的液体书写,作品能够长期保存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5.答案:(1)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①AD或BD;
    ②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50%
    解析:(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4个电子,则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①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发生装置选A或B,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则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选用的制取装置AD或B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A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装置A中反应停止的原理是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验满时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可用装置E大致测定收集到的的体积,其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故答案为:(1);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①AD或BD;Zn+H2SO4=ZnSO4+H2↑;
    ②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50%。

    相关试卷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化学pdf、九三A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