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1月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78243/0-17356545646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1月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78243/0-17356545647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1月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578243/0-17356545647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1月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1月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k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电负性是由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的。下列不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的是
A.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B. 元素形成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正、负
C. 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
D.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
【答案】D
【解析】电负性越大,得到电子能力越强,A正确; 电负性越大,得到电子能力越强,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而电负性小的一般显正价,B正确;电负性相差较大,一般认为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差较小,则不同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C正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与电负性无必然关系,D错误;
故选D。
2.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且对能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制备胶体的能量变化如图中变化D. 电动车的电池在放电时释放能量
【答案】D
【解析】化学键的形成为释放能量的过程,,故A错误;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制备为铁离子的水解过程,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电动车的电池在放电时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释放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3. 向下图所示内筒中加入20mLNaOH溶液和20mLHCl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NaOH溶液时应分三次加入
B. 若用同体积同浓度的醋酸代替,会使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偏低
C. 实验中使用了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使实验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D. 玻璃搅拌器可用铜制搅拌器代替
【答案】B
【解析】分批加入NaOH溶液会导致热量损失,因此应一次性加入,故A错误;醋酸为弱酸,电离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最终放出的热量减少,则反应热数值偏低,故B正确;实验中使用了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利于盐酸充分反应,使所测中和热更准确,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故C错误;铜制搅拌器可以导热,会导致热量损失,不能替换,故D错误;
答案选B。
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溶液中:、、、
B. 中性溶液中:、、、
C. 的溶液中:、、、
D. 由水电离出来的的溶液中:、、、
【答案】A
【解析】该组里离子彼此不反应,且均不与硫酸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在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水电离的,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5. 实验室能用K2Cr2O7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氯碱工业)的方法制备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
B. 氯碱工业中阳极常用铁作电极材料,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
C. 基态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D. 电负性:Cl>O>H
【答案】A
【解析】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核外电子所占据的最高能级为3p,电子云轮廓为哑铃形,故A正确;氯碱工业中阳极为惰性电极,而铁是活性电极,若用铁作阳极,则铁失电子,故B错误;基态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C错误;电负性: O>Cl,故D错误;
故选:A。
6. 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资源和能源短缺、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途径。以为催化剂,可使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与在活化后的催化剂表面发生可逆反应,每生成1ml放热49.3kJ。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 向容器中充入1ml和足量后,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放热49.3kJ
D. 该反应中每消耗1mlCO2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则,故A正确;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B正确;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l不能完全消耗,则放热小于49.3kJ,故C错误;该反应中每消耗1mlCO2,消耗3ml,转移电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实验方案达不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测定稀NaOH溶液和与稀盐酸反应可得热化学方程式:,稀氨水与稀盐酸反应可得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得的=-,故A正确;将溶液逐渐升温,水解程度发生改变,导致溶液pH改变,可通过pH的变化情况确定温度对水解平衡的移动的影响,故B正确;与硫酸发生反应:,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产生沉淀快慢不同,因此可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的离子反应为:,可知K+、Cl-没有参与离子反应,则增加KCl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因此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8. 下图中曲线a、b、c表示的是C、Si、P的逐级电离能,下列物理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c>b>a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a>b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a>c
D. 电负性:b>c>a
【答案】C
【解析】C是6号元素,Si是14号元素,P是15号元素,原子序数:P>Si>C,即原子序数:b>c>a,A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P>C>Si,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b>a>c,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P>C>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b>a>c,C正确;元素的电负性:C是2.5,P是2.1,Si是1.8,可见元素的电负性:C>P>Si,,即a>b>c,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 海水中的闸门易发生腐蚀(如图1),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对闸门进行保护(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a处在海水常在的水位附近
B. 图1中发生析氢腐蚀
C. 图2中,若b、c直接用导线连接,d为锌块,则为牺牲阳极法
D. 图2中,若b、c外接电源,则d为惰性电极
【答案】B
【解析】图1中a处在海水常在的水位附近,此处和氧气、水接触最多,最易被锈蚀,A正确;图1中发生吸氧腐蚀,B错误;图2中,若b、c直接用导线连接,则d可为锌块,锌较铁活泼做负极,可以保护铁,则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图2中,若b、c外接电源,则b接电源负极,则闸门做阴极被保护,d为惰性电极,作阳极,D正确;
故选B。
10. 香港城市大学范战西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硝酸根/乙醇电池,合成醋酸铵,装置如图所示(充电、放电时双极膜反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a电极电势高于b电极
B. 放电时,由双极膜向a极迁移
C. 充电时,a极反应式可能为
D. 放电时,电流从a电极经导线流向b电极
【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放电时,锌在负极失电子,b为负极,a为正极;放电时,a作阳极,b作阴极,据此分析回答;
放电时,a电极为正极的电势高于b电极,A正确;放电时,由双极膜向b极迁,B错误;充电时,a为阳极,乙醇在阳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放电时,电流从a电极经导线流向b电极,D正确;
故选B。
11. 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电解质的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
B. 基态W原子最外层有3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C. 基态Z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 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答案】C
【解析】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X为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为O元素;Z形成一个共价键,则Z为F元素;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X最外层电子数为20-4-6-7=3,由结构也可以W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W为B元素,即W、X、Y、Z分别为B、C、O、F元素,据此解答。
W、X、Y分别为B、C、O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22s22p1、1s22s22p2、1s22s22p4,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故A错误;W为B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2s和2p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是不同的,因此,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并不是所有都具有相同的能量,故B错误;Z为F元素,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5,价电子轨道表示式:,故C正确;H2O和HF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但水形成的氢键更多,因此沸点更高,可知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 现有四种弱酸,它们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 向溶液中通入时不会反应生成
C. 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和HCN
D. 常温下,向HCO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所得溶液的,则混合液中
【答案】A
【解析】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则其酸根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弱,依据电离平衡常数得到酸性强弱为:HClO2> HCOOH>HCN>,则同浓度、、、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COO﹣>,A错误;碳酸的远小于的,所以该反应无法发生,B正确;HCN的电离常数介于碳酸的两步电离常数之间,所以少量通入足量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向HCO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所得溶液的,,D正确;
故选A。
13. 甲烷与水蒸气反应可转化为和,每有1ml生成,反应吸收41.3kJ的热量。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l,同时充入水蒸气,使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1∶1、1∶4,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与物料比(x)、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时,当充入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的平衡转化率为25%
C. 平衡常数:
D. 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该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状态,A错误;根据,值越小,甲烷转化率越大,则x1、x2、x3分别对应1∶4、1∶1、1∶4,故时,当充入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的平衡转化率为25%,B正确;温度不变,K值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平衡常数:,C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气体密度为定值,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B。
14. 已知常温下,。常温下,向含、的溶液中滴加氨水,混合溶液中pX[,、或]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代表的负对数与pH的关系
B. 常温下,
C. 溶液中,
D. 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为
【答案】C
【解析】随pH值增大,增大,逐渐减小,则逐渐增大;,随pH值增大,增大,不变,则减小,减小,逐渐增大;,随pH值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减小,则代表;又因,则pH=7时,=,结合图像可知应代表, 代表,据此分析解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代表,故A正确;代表,由N点坐标可知,当pH=9时即,,此时,,故B正确;中,和相互促进水解,导致离子浓度减小,且两者水解程度相同,则,故C错误;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结合M点坐标可知pH=7时,=,,则K= ,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氯气及其某些氧化物均能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
(1)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在加热时,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氯化氢气体制取氯气的方法,同时生成水蒸气。
已知:①
②
写出上述方法制备氯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的强氧化性来去除烟气中的、NO等污染气体,涉及的部分反应如下: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对比添加NO、不添加NO两种情况,测得氧化率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与NO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添加NO后,氧化率明显提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在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8ml、2ml、4ml发生反应:,平衡时其中三个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措施既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移出
②500K条件下,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
③5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答案】(1)
(2)①. ②.添加NO后,反应③可生成较多的ClO,此时有利于反应②将SO2氧化为SO3,所以SO2氧化率明显提高
(3)①. B ②. 0.4ml/L ③.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已知: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
【小问2详解】
①根据反应过程,与NO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②添加NO后,氧化率明显提高,其原因可能是添加NO后,反应③可生成较多的ClO,此时有利于反应②将SO2氧化为SO3,所以SO2氧化率明显提高。
【小问3详解】
①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A不选;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提高,B选;
C.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转化率,C不选;
D.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总浓度减小,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D不选;
故选B。
②500K条件下,平衡时物质的量为4ml,根据,消耗为2ml,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③根据数据,列出三段式为:
5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6. 电解制锰的阳极渣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及铁的氧化物,以阳极渣和黄铁矿为原料可制备,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
(1)基态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Cu的焰色试验为绿色,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加快“酸浸”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两条)。稀酸X为___________(填名称)。“酸浸”时中的铁元素转化为,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加入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如果“净化”所得溶液中的浓度为,则溶液中___________。
(5)溶液中的元素守恒式为___________。加入溶液进行“沉锰”,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合理即可)
(2)①.将阳极渣和黄铁矿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等(答两条,合理即可) ②.硫酸 ③.3:2
(3)
(4)①.或
②.
(5)①.
②.
【解析】MnO2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FeS2有强还原性,二者在酸浸的时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题图中后续操作后得到的是MnSO4溶液,可知所用的稀酸X为稀硫酸。然后向滤液中加入H2O2可以将杂质离子为Fe2+氧化为Fe3+,再加入CaO调整溶液pH,使Fe3+、Cu2+形成Fe(OH)3、Cu(OH)2沉淀,但是用CaO来调pH又会导致溶液中留下较多的Ca2+,净化阶段加入MnF2的目的就是使Ca2+转化为难溶物CaF2除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含有MnSO4,然后加入碳酸氢钠沉锰,处理得到MnCO3,据此作答。
【小问1详解】
Fe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则排布图为;
Cu的焰色试验为绿色,这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的结果。
【小问2详解】
加快“酸浸”速率的措施有:将阳极渣和黄铁矿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等;
结合题图中后续操作后得到的是MnSO4溶液,可知所用的稀酸X为稀硫酸;
“酸浸”时,FeS2中的铁元素转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则该反应中氧化剂MnO2与还原剂FeS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小问3详解】
然后向滤液中加入H2O2可以将杂质离子为Fe2+氧化为Fe3+,再加入CaO调整溶液pH,使Fe3+、Cu2+形成Fe(OH)3、Cu(OH)2沉淀,同时产生的Ca2+与硫酸根离子形成微溶的CaSO4,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CaSO4、Cu(OH)2、Fe(OH)3,故答案为:Fe(OH)3。
【小问4详解】
加入是转化为氟化钙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浓度为,则溶液中。
【小问5详解】
NaHCO3中钠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1:1,NaH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
在得到的硫酸锰中加入碳酸氢钠使其转化成碳酸锰沉淀,发生反应:。
17. (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常用的氯化剂,也是制造电池的重要原料。
(1)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在水中会剧烈水解。在水解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可得到白色沉淀,水解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①分子中三种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不能表示S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因为违背了___________。
②的水解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加热时得不到,但在加入并加热时可得到无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造心脏起搏器的微型电池。将等物质的量的溶解在中形成电解质溶液,以石墨和锂为电极材料,电池总反应为,硫和二氧化硫溶解在过量的氯化亚砜电解液中。该电池放电时,移向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③. ④.遇水既产生气体抑制铝离子的水解,又能除去水,使氯化铝在缺水环境中无法水解(合理即可)
(2)①.正 ②.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元素非金属性越弱,简单阴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弱,失电子能力越强,对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则简单阴离子还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由轨道表示式的规则可知,同一轨道中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因此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因此违背了洪特规则;
②SOCl2的水解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HCl,则水解方程式为:;
③遇水既产生气体,抑制铝离子的水解,又能除去水,使氯化铝在缺水环境中无法水解。
【小问2详解】
由题中所给电池总反应可知,锂失电子产生锂离子,因此锂作为负极,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移向正极;
由总反应可知,石墨为正极,SOCl2中硫元素得电子产生硫单质,正极反应式:;
充电时阴极反应为负极反应的逆反应,则该电池充电时阴极锂离子得电子生成Li,电极方程式:。
18. 碳中和的目标是减少含碳气体的排放。与都能引起温室效应,将二者联合处理不仅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转化为等高附加值产品。
(1)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Ⅰ.
Ⅱ.
若和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一定时间内和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在时的平衡转化率为在时的平衡转化率几乎为。
①反应Ⅰ在___________下能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
②温度高于时,随温度升高,平衡产物中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下同),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2)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生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转化过程中经历了ⅰ→ⅱ的变化,该变化过程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基态碳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基态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甲醇与氧气形成的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常用的电池。通常以石墨为电极,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写出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___________,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高温 ②.增大 ③ ④.46.7%
(2)① ②.放热 ③. 4 ④.p ⑤.
(3)①.或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反应Ⅰ为,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因此,根据,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
②温度高于700℃时,CH4的转化基本已完全进行,但CO2的转化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Ⅱ正向进行,产物中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③CH4与CO2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CO2在1000℃时的平衡转化率为60%,CH4在1000℃时的平衡转化率几乎为100%,假设充入CH4与CO2分别为1ml、3ml,平衡时,CO2在反应I中消耗1ml,共计消耗1.8ml,即在反应Ⅱ中消耗0.8ml;则达到平衡时CO2为1.2ml、H2为1.2ml、CO为2.8ml,H2O为0.8ml,反应Ⅱ分子总数不变,则平衡常数:;
CO体积分数:。
【小问2详解】
①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生成CH3COOH,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反应历程图,转化过程i→ii的变化为放热反应;
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空间运动状态等于原子轨道数,因此基态碳原子核外有1+1+2=4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氧元素为第8号元素,因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第ⅡA、ⅤA族分别为全充满、半充满状态较为稳定,因此基态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小问3详解】
甲醇与氧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的是碳酸钾,因此甲醇(CH3OH)与氧气形成的碱性燃料电池总反应:或;
该电池放电时,甲烷失电子产生碳酸根,因此负极反应式:。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
A
分别测定稀NaOH溶液和稀氨水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确定的
B
将溶液逐渐升温,用pH传感器测量溶液的pH
探究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C
常温下,向两支盛有5mL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硫酸、5mL硫酸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将5mL溶液和5mLKSCN溶液混合后,再加入KCl固体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弱酸
HCOOH
HCN
电离平衡常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常温下,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