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1.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能由小长大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排除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例如:人出汗、植物落叶,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生物能进行呼吸的特征,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能由小长大,是指生物的生长,例如:蘑菇能从小长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描写的是因为有人来,所以犬吠声声,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烈士公园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为了更好的对公园进行规划,工作人员想了解周边居民每周逛公园的情况,他应该采用(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推测法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调查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来确定。
【详解】A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A不符合题意。
B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为了更好的对公园进行规划,工作人员想了解周边居民每周逛公园的情况,通常应该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B符合题意。
C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C不符合题意。
D.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温度B. 阳光C. 水分D. 空气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这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A. 岳麓山上所有的树B. 湘江里所有的鱼
C. 长沙的土壤和空气D. 橘子洲风景区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B.“岳麓山上所有的树”、“湘江里所有的鱼”、“长沙的土壤和空气”,都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AB不符合题意。
C.“长沙的土壤和空气” 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橘子洲风景区”,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5. 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呼吁全球携起手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共享地球绿色空间。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B.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C.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
D. 湿地中沼泽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礁,还包括生态功能有限的人工湿地等。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特别功能,人们称其为“地球之肾”。但地球上有7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释放出来的,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植物。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 “南橘北枳”——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D. “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C
【分析】(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草与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类之间在获取养分、阳光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南橘北枳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映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不是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雨露滋润禾苗壮,是环境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D正确。
故选C。
7.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用食物链来表示,正确的是
A. 大鱼→小鱼→虾B. 阳光→水藻→虾→小鱼→大鱼
C. 虾→小鱼→大鱼D. 水藻→虾→小鱼→大鱼
【答案】D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大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并把大鱼、小鱼、与虾米的捕食关系弄反了,故A错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故B错误;虾米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水藻与大鱼、小鱼、虾米它们之间捕食的关系,故D正确。故选D。
8.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如下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应选择( )
A. 目镜10X、物镜10XB. 目镜16X、物镜10X
C. 目镜10X、物镜40XD. 目镜16X、物镜40X
【答案】A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四个选项,A10×10═100倍,B16×10═160倍,C10×44═400倍,D16×40═640倍;A放大倍数最小,所以其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A。
9. 若要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应把它制成下列哪种玻片标本( )
A. 涂片B. 装片C. 切片D. 载玻片
【答案】C
【分析】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材料要薄而透明,根据制作制作方法不同,玻片标本可以分成装片、涂片、切片三种。
【详解】A.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装片是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切片是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C符合题意。
D.载玻片是放置标本的玻璃片,不能直接用于观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细胞中那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的是( )
A. 蛋白质和糖类B. 蛋白质和无机盐
C 脱氧核糖核酸和脂质D. DNA和蛋白质
【答案】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做染色体,每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一定的。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其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其中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质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则其实际移动的方向是( )
A. 逆时针方向B. 顺时针方向
C. 没有移动D. 无法判断
【答案】B
【分析】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详解】视野中草履虫在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它实际的运动方向依然为顺时针。
故选B。
12. 近些年来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相关试验,发现通过干细胞来治疗帕金森,或许能够很好地实现可逆的治疗。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 )
A. 分裂能力B. 分化能力
C. 增殖能力D. 免疫能力
【答案】B
【分析】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
【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例如,2018年5月,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的是细胞的分化能力。
故选B。
13. 2022年北京冬奥顶流“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吉祥物。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形成的子细胞数目和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2个,21条B. 2个,21对
C. 4个,21条D. 4个,21对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详解】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大熊猫体细胞在细胞分裂3次后形成的新细胞数目是22个,即4个。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所以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经过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对,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美西螈属于两栖动物,有黑白两种体色,科学家用美西螈做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图分析,由重组卵细胞发育来的美西螈的体色是( )
A. 黑色B. 白色
C. 黑白相间D. 无法判断
【答案】A
【分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2)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所以最后产下的美西螈的细胞核来自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具有黑色美西螈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后产下的美西螈的体色是黑色,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下图是动物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过程中,细胞膜的变化最明显
B. b过程产生的细胞群,功能各不相同
C. ③细胞能感受刺激,传递神经冲动
D. ①②③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答案】A
【分析】题图中: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a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A错误。
B.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成了功能不同的组织,B正确。
C.③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C正确。
D.①②③④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遗传物质都相同,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器官和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脏、心脏、根和叶都属于器官
B. 绿色开花植物具有系统这一层次
C. 系统由不同器官按照一定次序形成
D. 人体不同系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
【答案】B
【分析】(1)组织是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细胞群,人体的组织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几种。
(2)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3)多个器官,按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是系统,人体是由消化、神经、运动、循环、呼吸、内分泌、生殖、泌尿八大系统构成的。
(4)人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A.肝脏、心脏、根和叶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形成的,都属于器官,故A正确。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故B错误。
C.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故C正确。
D.人体不同系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故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细胞中,可以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生命活动的是( )
A. 植物的叶肉细胞B. 人的红细胞C. 人的神经细胞D. 草履虫
【答案】D
【分析】单细胞生物就是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
【详解】ABD.人的成熟红细胞、植物的叶肉细胞、人的神经细胞都只是整个生命体中分化出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呼吸、排泄、生殖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BC错误。
D.尽管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也能独立完成呼吸、排泄、消化等各种复杂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18. 关于藻类、苔藓、蕨类三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 苔藓植物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D. 苔藓、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有器官分化且具有导管
【答案】D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了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只有假根,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出现了输导组织。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细胞内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A正确。
B.苔藓植物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可见,苔藓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B正确。
C.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故C正确。
D.苔藓、蕨类植物有器官分化,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有等器官的分化;蕨类植物具有导管等输导组织,而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没有导管等输导组织,故D错误。
故选D。
19. 大豆、小麦、西瓜的主要食用部分分别是 ( )
A. 子叶、胚乳、果皮B. 子叶、子叶、种皮
C. 胚乳、子叶、种皮D. 胚乳、子叶、胚乳
【答案】A
【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子叶贮存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详解】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种子胚的子叶中;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西瓜属于果实,食用部分食用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因此,大豆、小麦、西瓜的主要食用部分依次是子叶、胚乳、果皮。
故选A。
20.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中国宇航员开启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生活。假如宇航员们想要在空间站种菜,他们不必为蔬菜种子的萌发提供( )
A. 适量的土壤B. 适宜的温度
C. 一定的水分D. 充足的空气
【答案】A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的具有生活力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详解】我们知道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还可以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要定期更换营养液或向营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由此可以看出适量的土壤不是蔬菜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故选A。
2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
B.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C.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应沿着与主叶脉垂直的方向迅速切割
D. 观察草履虫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答案】A
【分析】明确各实验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抽样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作为样本违背随机抽样的要求,A错误。
B.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胚乳,B正确。
C.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应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沿着和主叶脉垂直的方向横向迅速切割叶片;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C正确。
D.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因为培养液的表层氧气多,分布的草履虫密集,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花、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将未成熟的黄瓜雌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
B.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C. 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 玉米的种皮与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答案】A
【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最终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A.一朵花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既有雌蕊,又有雄蕊,是两性花,即可进行自花传粉又可进行异花传粉,黄瓜花属于单性花,雌花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进行异花传粉,所以将未成熟的黄瓜雌花套袋处理,不能接出果实,A错误。
B.玉米果穗顶部缺粒现象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来解决,B正确。
C.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C正确。
D.玉米种皮和果皮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D正确。
故选A。
23. 下列叶芽结构与其发育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芽轴→茎B. 侧芽→侧枝
C. 幼叶→新芽D. 芽原基→芽
【答案】C
【分析】叶芽的结构:①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②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③幼叶将来发育成叶;④芽轴将来发育成茎;⑤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详解】A.芽轴:是芽的一部分,发育成植物的茎,A正确。
B.侧芽:是生长在植物茎节上的芽,能够发育成侧枝,B正确。
C.幼叶:是芽内已形成的小叶片,但这部分并不直接发育成新芽,而是展开后成为植物的叶子。新芽指的是即将生长的新叶芽或花芽,C错误。
D.芽原基:是植物体表形成芽的最初结构,会发育成完整的芽,D正确。
故选C。
24. 考古发现的“千年古莲”经过科学家的精心种植终于能开花结果,这“千年古莲”所属的植物类群是( )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D
【分析】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故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故C不符合题意。
D.考古发现的“千年古莲”经过科学家的精心种植终于能开花结果,这“千年古莲”所属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种庄稼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含氮、磷、铁的无机盐B.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 含钙、磷、钾的无机盐D. 含氮、硼、铁的无机盐
【答案】B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详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B正确。
故选B。
26. “人因文明而美,城因文明而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长沙人民为给城市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下列措施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
A. 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B. 剪去部分枝叶移栽——减弱光合作用
C. 盖遮阳网——降低蒸腾作用
D. 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详解】A.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总面积。移栽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会导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因此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符合题意。
C.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部的成熟区被吸收,经根、茎、叶中的导管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所以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水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 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 蒸腾作用强,大气中湿度大
C. 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水分多
D. 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分多
【答案】B
【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
【详解】A.虽然森林确实能够保持水土并涵养水源,但这并不是导致森林地区降雨量较多的直接原因。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主要影响的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而非直接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在森林地区,由于植物密集,蒸腾作用非常强烈,这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增加了降雨的可能性,B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虽然呼吸作用会产生水,但这些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或通过气孔以少量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对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影响很小,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虽然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但它并不直接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相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大气成分有影响,但与降雨量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它的茎呈绿色、粗壮肥大,具有良好的贮水性。由此推测仙人掌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根B. 茎
C. 叶D. 根和茎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环境。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仙人掌的茎呈绿色、粗壮肥大,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 控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保证农业丰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低温储存蔬菜、水果
B. 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C. 农田及时疏松土壤
D. 向密闭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A.低温可以降低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减缓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晒干,小麦种子内的水分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种子的长期储存,B不符合题意。
C.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以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粮食的储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是( )
A. 生活小区的垃圾及时清理焚烧
B. 植树造林并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C.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步行出行
D. 开发新能源代替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
【答案】A
【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了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详解】A.生活小区的垃圾及时清理焚烧产生大量烟雾、灰尘,甚至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的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还有不少致癌物质,影响空气质量,因此不利于达成目标,A符合题意。
B.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植树造林并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利于实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
C.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步行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开发新能源代替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31. 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乙图是______细胞结构图。
(2)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C]______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3)甲、乙两细胞的[D]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
(4)若乙取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则辛辣物质存在于[E]液泡中,E内液体叫______。
(5)若乙取自植物的绿色部分,则细胞中有绿色的结构名称是______。
【答案】(1)植物 (2)细胞核
(3)线粒体 (4)细胞液
(5)叶绿体
【分析】观图可知: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E是液泡。
【详解】(1)对比甲、乙两图,我们可以发现乙图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这些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而甲图则没有这些结构,因此甲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
(2)在细胞中,C表示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的代谢与遗传都受细胞核的控制。
(3)甲、乙两图的D都表示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它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4)若乙取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则辛辣物质存在于E液泡中。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内含有细胞液,这些细胞液可能包含各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因此E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5)若乙细胞取自植物的绿色部分,那么它应该是一个植物细胞,并且具有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绿色结构,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细胞中有绿色的结构名称是叶绿体。
32. 如图是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核心构建的一个概念图,请在该图下面各序号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以完善这一概念图。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答案】 ①. 胚 ②. 子叶 ③. 受精 ④. 花、果实、种子 ⑤. 叶绿体
【分析】花主要的结构是花蕊,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中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是在光下,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被子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组成。绿色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详解】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组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中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是在光下,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综上分析可知,图中的①胚、②子叶、③受精、④花、果实、种子、⑤叶绿体。
33. 如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属于__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部分是______。
(2)图一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3)图二中丁对应图一中的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
【答案】(1)①. 生产者 ②. 分解者
(2)5 (3)水稻
(4)太阳能(阳光)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4)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1) 根据分析可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2) 图一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鼠→蛇→猫头鹰;水稻→鼠→猫头鹰;水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所以图二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所以丁对应的是图一的水稻。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4. 图一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图二是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二②步骤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______(填“内”或“外”)表皮。
(2)在实验中观察到许多如图三中①所示的气泡,这是由于图二中的步骤______(填数字)操作不当造成的。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
(4)为了进一步观察,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看到的物像变得不够清晰,这时应该调节图一中的[ ]______,使物像更清晰,若想要视野变得亮一些,应调节[⑧]______。
【答案】(1)内 (2)①
(3)生理盐水 (4)①. ③细准焦螺旋 ②. 反光镜
【分析】图一中:①是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遮光器、⑦压片夹、⑧反光镜;图三中:①气泡、②细胞壁、③细胞核、④细胞质。据此答题。
【详解】(1)“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因此图二②步骤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
(2)图三中出现了①气泡,这是由于图二中的步聚①盖上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的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这样可以使口腔上皮细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因失水而皱缩,更容易看清楚细胞的结构。
(4)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焦距多少总有点误差,所以要转动图一中的③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直至成像清晰。由于高倍镜比低倍镜的视野窄,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会变少,并且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所以,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细胞的数目就会变少视野变暗。若要使视野变得亮一些,应调节⑧反光镜和遮光器,换用凹面镜和更大的光圈。
35. 图一为蚕豆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图二植株,图三和图四分别为取自图二蚕豆根尖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蚕豆种子是______。
(2)种子萌发时,图一中最先突破种皮的______(填数字序号),将会发育成图二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3)蚕豆根尖能不断生长依赖于图三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不仅增加了根尖细胞数量,同时又增大了细胞体积。
(4)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的[ ]______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1)器官 (2)①. ② ②. ③
(3)②和③ (4)⑥气孔
【分析】图一种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二中,①是叶,②根茎连接部,③是根;图三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图四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气孔。
【详解】(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蚕豆种子是一个完整的器官,它由多种组织构成,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执行着种子的特定功能,如储存营养物质、保护胚等。
(2)种子萌发过程中,②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即图二中的③根。
(3)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植物的根尖能不断生长,主要依靠图三中③分生区细胞迅速分裂,从而增加细胞数量,同时依靠②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4)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开口,它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在图四中,气孔对应的数字序号和名称是⑥气孔。保卫细胞能够调节气孔的开关,控制水分和气体的进出,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36.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绿色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图中______表示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图中数字______代表氧气。
(2)新鲜的萝卜存放时间长了会空心,这一现象与______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所表示的______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进行该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答案】(1)①. 甲 ②. ①
(2)乙 (3)①. 蒸腾 ②. 叶
【分析】由图可知,甲利用③和②能合成有机物,释放①到大气中,因此甲表示光合作用;乙利用①消耗有机物,产生②和③同时释放能量,因此乙表示呼吸作用;丙通过根不断吸收土壤中的②,一部分用于甲的生理活动另一部分排到大气当中,因此丙表示蒸腾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详解】(1)由图可知,甲利用③和②能合成有机物,释放①到大气中,因此甲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图中数字①代表氧气。
(2)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根据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由于萝卜在贮存时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氧化碳和水,所以萝卜由于体内的有机物减少而会出现空心的现象,这一现象与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所表示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进行该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叶。
37. 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下表是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黄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黄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数日并记录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乙两组实验不能形成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
(2)通过甲、丙两组对照的变量是_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
(3)证明了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有关的是哪两组实验____。
(4)在丙、戊两装置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1)变量不唯一(或有两个变量或未保持单一变量)
(2)①. 水分 ②.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乙和丙 (4)种子的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已经过了休眠期。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由题干可知,甲乙两组实验的温度和水两个实验条件不同,故甲乙两组实验不能形成对照组的原因是:变量不唯一。
(2)由题干可知,甲丙两组实验除水这一实验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且适宜。故甲丙两组对照的变量是水,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要证明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有关,需要选择温度作为变量,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乙和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乙组0℃,丙组25℃),其他条件(如光照、棉花干湿状态)都相同。因此,乙和丙两组实验可以证明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有关。
(4)在丙、戊两装置中,虽然大部分种子都萌发了,但仍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这些没有萌发的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种子的胚已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期。即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这些种子也无法萌发。
38.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如下表)。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质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和乙形成对照组,则X是______,若甲和丙形成对照组,则Y的值是______,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中的有机物都增加了。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原因是甲中______浓度更高。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原因是蒸馏水中缺少______。
(4)经研究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度,也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降低了_____。
【答案】(1)①. 土壤浸出液 ②. 0.06
(2)二氧化碳 (3)无机盐
(4)呼吸作用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详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X是土壤浸出液。甲和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培养液的种类(或有无无机盐),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Y的值是0.06。
(2)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说明甲的光合作用比乙强,制造的有机物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原料充足,光合作用强。
(3)甲和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培养液的种类(或有无无机盐),其他条件都相同,丙的长势弱,是因为蒸馏水中缺少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4)夜晚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场所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黑暗处
温度
25℃
0℃
25℃
25℃
25℃
棉花干湿状态
干燥
潮湿
潮湿
大量水淹没种子
潮湿
种子发芽情况
0粒
0粒
19粒
0粒
18粒
玉米苗
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甲
0.06
土壤浸出液
乙
0.03
X
丙
Y
蒸馏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作答题,探究实践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上)期末模拟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6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