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精品课件+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解读小序,何谓“黍离之悲”,诗文赏析,初读感知,空城衰败,名都繁荣,精读品味,画作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你要写扬州,就不能只写扬州,你要写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1.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176年,虽然战争已过十五年,但此时的扬州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荠麦青青”的萧条景象,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学校要开展“图画城市变迁”绘画主题展,班级决定以姜夔《扬州慢》为蓝本绘制一组组画,体现扬州城从唐朝到南宋的变化。作为班级一员,需要你仔细阅读诗文,确定色调选择、画作内容、画作名字以及撰写画后感受等。
南宋的扬州城,色调灰白。
任务一:初读感知,明情感色彩(确定画作色调选择)
1.组画由几副画构成?这几幅画的色调选择是否一样?为什么? 组画构成:
唐朝的扬州城,色调彩色。
任务二:精读品味,析意象手法(选择画作内容)
1.分组思考讨论,南宋时期的扬州城画作应该画什么内容(找出意象)?
2.如果要用一个字给这幅画定个名字,你会命名为什么?为什么
“尽”字能看出来野生的荠菜与麦子长满了扬州城,遍地都是。“青青”一般形容泛着绿意、繁茂的样子,可是这里用来形容荠麦长得越来越茂盛,荠菜和麦子越茂盛就越能反衬出扬州此时的荒凉。
“废池”指的是被毁坏的城池,“乔木”是说高大的树木,“犹”仍旧,厌字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反感、痛苦、恐惧、无奈等各种情感全都包含在里面了。“犹”表现出了厌恶程度很深,时间己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仍旧没有办法忘掉这场战争,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补充: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意谓扬州遭兵火后,荒废的池沼、尚存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论战事。“犹厌言兵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寒”字用的极好,不仅指出了天气的寒冷,吹奏的清角的声音让人觉得冰冷,也能让人感到内心涌起的阵阵寒意。可以说一个“寒”字领起了三层悲意,天寒、声寒、心寒,关乎自然、关乎耳目、关乎人心,层层推进。
二十四桥是瘦西湖上的一处盛景,传说唐代有二十四位歌女,体态轻盈,花容月貌,在桥上弄笛吹箫,笑语益盈,游人极盛。而此时桥上则是如此孤单冷清,徒留一轮清冷的圆月倒映湖心。“仍”表现出了物是人非之感。“冷”不仅指月亮的清冷,而重在表达词人看到冷月清辉以后内心的悲凉,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年年”强调的是芍药花每一年都会开放,可是昔日繁华的扬州,引来多人驻足欣赏,而现在的扬州芍药花开也只是徒劳的开,早已无人欣赏,反而增添了几分寂寥和感伤。“年年”二字同时还体现了芍药花见证了扬州城的百姓世世代代的兴衰变化,战争的残酷给子孙们造成的伤害是具有永恒性的,伤口久久无法愈合。
3.唐朝时期的扬州城要画什么内容?请用一个字给这幅画命名,并解释这样命名的原因。
4.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唐朝的扬州城是繁盛热闹的?
盈(盛)(与上一幅画《空》相对)
5.通过两幅组画的对比,你看到了扬州城怎样的变化?词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体现出了这种变化?
任务三:研读,探究主旨
2.你想通过这组组画中两幅图的对比,向参观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美读体悟 升华思想
任务四:美读体悟,升华思想
1.为了营造氛围,组员们计划在画展的时候朗诵《扬州慢》以增强感染效果,请尝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画展之后,会有学生记者采访环节,请你做好准备,结合当今盛世,谈谈从本组组画中的城市变迁,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如今,我们国家国泰民安,扬州早已恢复往日的繁华热闹,但是世界并非一片和平,战乱时有发生,比如与我们邻近的缅甸等,而今我们有如此盛世,国家强大,民族自信,离不开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为了不再出现如《扬州慢》中城市由盛而衰的情景,为了样盛世延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以吾辈之青春, 护卫盛世之中华。
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 诗的颔联。
答: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暮色苍茫之时的“残雪”“断雁”“新月”“潮生”这些景致,营造了一种凄迷悲伤的意境(或渲染了一种凄迷悲伤的气氛),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备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及背景,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疏通字词,了解小序的作用,自度曲,黍离之悲,探究内容情感技巧,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析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背景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请带问题自己读读本词,解读赏析,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