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2791/0-17355163670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2791/0-17355163671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2791/0-17355163672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讲义,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点复习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常见题型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答题思路
(1)了解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
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3.答题模板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
考点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
2.答题思路
标题的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修辞或写作方法)
(3)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注】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情况: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引用诗句、成语等;
(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
(3)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考点三:分析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
1.常见题型
(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某几段的顺序能够调换?
(3)本文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说明顺序
(1)特点
①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②空间顺序:从上到下,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
③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如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抽象到具体、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2)辨析说明顺序的方法:
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
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
b.以空间为序的语言标志是“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方位词。
c.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还有的逻辑词语为由内到外、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等。
③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
有的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不能明显地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我们就概括归纳文意,厘清写作思路后,才能把握文章顺序。
【注】段落顺序能否调换:
解答段落或语句能否调换类问题的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表态(能或者不能),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说明段落之间的关系(或各段落讲解的内容),最后说明调换之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3.说明结构
(1)分析文章结构
一般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看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a.总分式:看首尾段落,如果其与中间段落存在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则是总分式,有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三种情况。
b.并列式:如果各段落可以调换顺序且不影响文章意思,就是并列式。
c.递进式:如果各段落的意思是逐渐深入的,调换顺序会影响文意,就是递进式。
d.连贯式:如果各段落之间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的,前后互相承接,存在先后顺序,就是连贯式。
②看说明顺序:
a.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总分式
b.逻辑顺序——递进式
c.空间顺序——并列式
d.时间顺序——连贯式
③看特殊词语:
一般来说,“第一、第二、第三”等表并列式或用在分述部分;“首先、然后、最后”等表连贯式;“由此可知”“综上所述”“因为……,所以……”等多用于总分式或连贯式。
4.答题模板
(1)本文(第X段到第X段)的说明顺序为XX。
(2)不能调换。X段介绍了……,X段介绍了……,前者是……,后者是……,两者是XX关系(或按照XX顺序进行说明),调换后,两段之间会……,所以不能调换。
考点四:分析段落作用
1.常见题型
(1)第1(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下面这段文字介绍“XX”内容,将它放在文字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2.答题思路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查:内容上,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中心的联系;结构上,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与上下文的关系;表达效果上,针对在表达上富有鲜明特色的句子。
(1)从内容上考虑
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什么意思,等等。
(2)从结构上考虑
①开头语段的作用:
a.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交代说明对象的xx特点);
b.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②中间段落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小结前文。
③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3)从效果上考虑
若有具体的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文段作用时,还要看它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其作用。注意段落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考点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题型
(1)第X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引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分析画线句部分的作用。
2.答题思路
(1)先要辨明是哪种说明方法,再把这种说明方法作用的相关术语与句段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连缀起来。
(2)辨别种类关键词、说明方法、作用术语
(3)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3.答题模板
(1)列数字——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举例子——作用: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4)打比方——作用: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5)下定义——常用格式:“××是什么”或“××是怎样的”。作用:××是××,准确揭示了××的本质。
(6)分类别——作用: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7)作诠释——作用:使××(说明对象)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8)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慕状貌——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
(10)列图表——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1)总:这一段(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注】
说明方法的难点是掌握“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1)从特点上看,下定义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2)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3)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4)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完整,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正确)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错误)
例如:
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作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考点六:鉴赏说明语言
1.常见题型
(1)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题型:
①某段画线句加点词(副词/形容词)有何作用?
②某段加点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③某段加点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
④举例谈一谈本文语言的严密性。
(2)判断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题型:
①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②举例谈一谈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2.答题思路
A.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角度
主要从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个角度分析。
(1)准确严密。说明文往往对说明对象进行准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等词语的作用。
(2)生动形象。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语段写得生动优美。
B.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格式
(1)说说“xx”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一要说明这一词语的本义是什么,二要阐释这一词语的语境义,三要分析这一词语对说明该事物特征的作用。
答题格式:用了“xx”一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②说出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说明它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这个词语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④结尾套语。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了"x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xx”一词,可以准确地说明……,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词语“xx”能否替换为“xx”?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②分别说出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③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④结尾套语。如“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原文“xx”(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xx”(词语)只有……的意思,如果换成“xx(替换词语)”一词,就与原文的内容不相符,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注】
(1)熟记常考词汇
①表范围:全都、所有、仅、有的、都、总共、只有、大部分、少数、主要……
②表程度:最、很、非常、格外、相当、尤其、比较、稍微、更加……
③表推测(估计):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④表时间:一向、渐渐、一直、早已、当时……
⑤表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有余、多……
⑥表频率:经常、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有时……
⑦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等。
(2)四步走
①第一步“表态”:能不能删掉或者替换。
②第二步“解释”: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指出它在句子中对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
③第三步“比较”:代入原句,比较删去(替换)这个词和没删掉(替换)的区别。
④第四步“总结”: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考点七:信息提炼与概括
1.常见题型
(1)整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概括说明的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
(2)说说某段(或几段)的内容(或中心句)。
(3)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
(4)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合的是哪一项(或选择不正确项,或选择正确项)。
2.答题思路
(1)简答题
①摘抄缩写法。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
②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落的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③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句或中心段,常为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确。
④提炼重组法。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信息提示的文字,按一定的要求概括出大意。
(2)选择题
这类题所设选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文本原句的转述,一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的转述。
一找。在原文中找与选项相对应的段落、句子,确定答题区域。
二比。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看二者的说法是否有差异。看选项是否存在以下陷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混淆已知和未知。
三判断。注意文中和题干中一些关键的词,这些是判断的关键。如:①表肯定或否定的词:不会、不如等。②表程度:非常、几乎、相当、很等。③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也许等。④表范围:绝大部分、基本上、仅等。⑤表数量:多、有余、不足、极少等。
考点八:开放探究题
A.拓展迁移
1.常见题型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假如……,你认为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3)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几条……的建议。
(4)你认为……的主张,是否适合……请说明理由。
2.答题思路
(1)看题干是否要求结合选文或者针对某一点,切勿信马由缰。
(2)看题干是否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是否要求举例。
(3)注意不同类型题的不同着眼点:①表达感受可从自己了解作者的观点后心理的变化来谈;②启示类则从这个观点带给自己的改变来谈;③举例子需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④建议类则需要根据文章中相关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4)要言之成理。
B.材料探究
1.常见题型
(1)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写出自己的发现或认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2.答題思路
(1)分析题干和材料,一方面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方面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容,研读材料,要注意:
①给材料划分层次,找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意思;
②对比题干和材料,找出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若题干问题为是否可作为本文例子,则需分析材料中主要内容能否作为文章的论据来证明文章所说明的事理,无论是否可以都应该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若问题是应该放在文章哪个位置,则应结合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其应该放在哪个位置,阐述理由时可根据文章的段落作用和材料内容具体说明。
(4)若问题是写出探究结果,则应该找出材料与全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写出它们共同阐述了什么事理。
辨别关键词
说明方法
作用术语
例如、譬如、据说
举例子
具体、真实、说服力
数次、度数、倍数
列数字
科学、准确、具体
比、相对于、较
作比较
有力、突出强调
像、仿佛、如
打比方
形象、生动
某某是什么,“是”两边可互换
下定义
科学、准确、简明
一、二,一类(种)
分类别
条理清楚
图、表
画图表
直观、简单、形象
什么“物”“字”形
摹状貌
具体形象
引用资料、诗词等
引用
准确、趣味、具有说服力
某某是什么,“是”前后不能互换
作诠释
通俗易懂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策略 学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 讲义,共13页。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