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5区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5区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荒漠化产生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区域认知: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来呈现问题情景,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设问,重点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人地协调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不同,对人类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1、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形式: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 (西南喀斯特区)和次生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大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了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风沙活动多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若多年持续干旱则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主要表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1、导致土地退化,农业生产力下降
2、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而且沙尘暴已影响到其他国家
3、淹没基础设施(如铁路)、聚落、农田等
4、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训练: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2014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020年全国卷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左图所示。右图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左图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凤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特征与区域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4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35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建议,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试题演练,考情分析,穷山恶水篇,青山绿水篇,金山银山篇,谢谢各位聆听和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