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2025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专题十三 区域发展 第1节 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十三 区域发展 第1节 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1区域及其类型,不同类型的区域,2区域的内涵,区域整体性,4区域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5植被差异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 区域整体与区域发展
特别注意:在地理学中,尺度是指地理事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即空间范围大小和时间间隔长短。研究的时空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研究的时空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当研究对象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
(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区域≠地域 “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加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1& 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与区域面积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空间尺度大的区域,面积不一定大;空间尺度小的区域,面积不一定小;面积大小不能决定空间尺度的大小。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3)同一尺度的区域,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区域:
(1)区域要素构成:自然要素有地质、地貌、气候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有人口、文化、经济等。
(2)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 间接影响。
(3)整体性的形成: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2)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3)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变式1 区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分析
[人教选必2-P7思考变式]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岩画是北方游牧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制作的绵长画卷,记录了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如图示意曼德拉山岩画部分动物图案。据此完成1—2题。
1.通过研究曼德拉山岩画动物类型推知古地理环境特征,是依据地理环境的( )
A.空间临近性B.区域整体性C.空间关联性D.区域差异性
【解析】图示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岩画中有骆驼、马、羊等食草动物,反映了当地干旱半干旱的古地理环境特征,这种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正确。曼德拉山岩画并没有出现周边农耕地区动物类型,因而不能反映该地与周边地区的空间临近性和关联性,A、C错误;岩画中的动物类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能反映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D错误。
2.曼德拉山岩画面临自然损毁,主要是因为( )
①风沙侵蚀②山洪暴发③气候变化④雾霾多发
【解析】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岩画位于内蒙古,当地距海较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风沙天气多,风沙侵蚀作用强,山洪出现概率较小,①正确、②错误;随着气候变化,当地易出现极端灾害天气,会加剧岩石风化,更易损毁岩画,③正确;阿拉善盟主要为荒漠环境,人类活动很少,大气污染较少,雾霾天气很少发生,④错误。故选C。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变式2 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发展
3.[人教选必2-P8案例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京杭运河、东临通榆河,北至苏北灌渠,南至通扬运河,是长江与淮河之间最低洼的地区,湖荡沼泽广布,洪涝多发。 多年来,里下河地区通过建设抽水站、退耕还湖、拓浚入海河道等措施,形成“上抽、中滞、下排”水利工程体系,有效防治了洪涝灾害。
(1)结合区域气候和地形特征,分析“上抽、中滞、下排”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的原因。(6分)
【答案】里下河地区年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河湖众多,汇水量大,排水不畅;建设抽水站可减少进入里下河地区的水量,降低该地区水位;退耕还湖,恢复湖荡滩地,可提高蓄水滞洪能力;拓浚入海河道利于泄洪排水,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等。(任答3点得6分)
里下河地区人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原湖荡沼泽区开挖排水沟,把取出的河泥垒土成垛,垛上种田,每块垛田四面环水,以垛间沟相隔,形成聚落—农田—水利三合一的乡村聚落系统(下图)。
(2)阐述该乡村聚落系统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的表现。(6分)
【答案】聚落分布在地势较高处,可以躲避洪水威胁;垛田垒土成垛,增加耕地面积,建设堤坝和蓄水池,与外河相隔离,减少洪涝威胁;保留内河和垛间沟,便于水运和灌溉。(6分)
【解题思路】根据“聚落—农田—水利”三合一的乡村聚落系统的构成,可从聚落、农田、水利三方面分析。聚落方面,结合上问分析,该地区湖荡沼泽广布,洪涝灾害多发,聚落需要分布在地势较高处,便于躲避洪水威胁。农田方面,在原湖荡沼泽区开挖排水沟,把取出的河泥垒土成垛,垛上种田,增加耕地面积。水利方面,建设堤坝和蓄水池,并与外河相隔离,可减少洪涝威胁;每块垛田四面环水,以垛间沟相隔,保留内河和垛间沟,便于水运和灌溉。
知识点76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3)因地制宜是发展变化的: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的。
区域差异案例分析①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变式1 比较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人教选必2-P9、P11知识变式]近年来,浙江省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重点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等共建平台,成效显著。2021年浙江省成功建设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区,成为共同富裕的探路先锋。据此完成1—2题。
1.与江苏省相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更具有代表性,主要是因为浙江省( )
A.经济区域差异小B.经济发展水平高C.地域单元更复杂D.气候差异更显著
【解析】与以平原为主的江苏省相比,浙江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占比较大,地域单元更复杂,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类型较多,有适合全国不同地域类型的建设模式,建设经验更值得在全国推广,C正确;浙江省地域单元复杂,经济区域差异大,A错误;江苏与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B错误;浙江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江苏省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比浙江更显著,D错误。
2.相对于山区城市,在沿海城市建设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的主要优势是( )
A.利用沿海的生态优势B.便于引进优质产业和人才C.利用便利的海运优势D.便于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
【解析】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且科教发达,因此浙江省在沿海城市建设“飞地”园区便于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引进上下游关联的优质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集群,B正确;一般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人口较少,污染较少,自然环境受破坏程度较沿海城市轻,山区更具有生态优势,A错误;在沿海城市建设的跨行政区“飞地”园区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较小,便利的海运并不是沿海城市建设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的主要优势条件,C错误;沿海地区一般资源比较贫乏,不利于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D错误。
[人教选必2-P9知识变式,2023江苏卷]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距今4 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解析】由图可知,欧亚“草原之路”沿线没有高大的山脉,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交流,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线,B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似,C错误。
4.距今2 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解析】由图可知,“绿洲之路”与“草原之路”都是欧亚大陆东西方农牧业交流的通道,其主要与通道上农牧业生产方式有关,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不大,A错误;“绿洲之路”贯通,会促进绿洲农业生产方式与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进而使得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模式更多,B正确;中亚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受气候的影响不会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只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且规模较小,D错误。
5.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
【解析】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交流、聚落规模扩大的原因,所以“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正确,C、D错误;交通工具变化不是其主要驱动力,B错误。
变式2 分析区域生活差异
[人教选必2-P12活动变式]嘉绒藏族是位于横断山区的农耕民族,其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该民族有着在农历腊月制作熏肉的传统习惯,当地熏肉故称腊肉,一般可常温储藏至来年的春季。据此完成6—7题。
6.横断山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种比同纬度东部地区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狭小B.水热组合多样C.物种多样性好D.土壤浅薄贫瘠
【解析】第一步,进行区域定位。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同纬度东部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步,调用区域知识,进行区域对比分析。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相比,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山地水热组合多样→气候差异大→适合多种作物生长→作物种类丰富,B正确。地势起伏大会导致耕地面积狭小,土壤易流失,土层浅薄,不利于作物生长,会导致作物品种较少,A、D错误;横断山区气候差异大,地形较封闭,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物种多样性丰富,但物种多样性丰富与作物品种多关系不大,C错误。
7.当地选择特定季节制作腊肉,主要因为该季节( )
①气候干燥②气温较低③劳动力充足④肉类消费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第一步,分析设问材料。由材料可知,当地在农历腊月制作腊肉,制作的腊肉可保存至来年春天,说明此季节适合制作腊肉,腊肉保存时间长。第二步,调用知识,建立联系,得出答案。腊月属于冬季,气候干燥,适合制作腊肉,①正确;该季节气温较低,肉制品不易腐烂变质,腊肉保存时间长,②正确;劳动力充足与制作腊肉的季节并无太大关系,故③错误;该季节为冬季,肉类消费量并不小,故④错误。故选A。
每个区域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分析对比两个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或改进。
问题研究 区域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1.[人教选必2-P14问题研究变式,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为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6分)
【答案】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落差大,可发展水电产业;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风景优美,可发展旅游产业。
【解题思路】从自然资源类型和瑞士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入手,明确瑞士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而确定可以依托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8分)
【答案】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可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技术先进,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价值(附加值),获取更多的利润。
【解题思路】主要从发展高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不利条件和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先进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部门)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两大角度分析。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4分)
【答案】政策支持;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完整;控制人口,提高劳动力素质;人才专业化程度高。
【解题思路】本问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图文信息及瑞士的社会经济特点可知,瑞士发展金融业(经济支柱)的自身优势主要有政策支持、法律和监管体系完善、有专业人才、劳动力素质高(服务水平高)等。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4分)
【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们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解题思路】结合瑞士经济的三大支柱及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技术密集型工业)、建立主导产业(如瑞士的金融业)及开发旅游业等角度进行阐述。
2.[人教选必2-P14问题研究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但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多元,是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务及港口物流中心。同时,新加坡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拥有以电子、能源化工、精密工程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下图示意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1)说明新加坡交通位置的优越性。(6分)
【答案】地处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十字路口”,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是海上航行要道;有机场和海港,利于海陆转运。(每点2分)
【解题思路】由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地处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海上航行要道;有机场和海港,利于海陆转运,对外交通便利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十三 区域发展 第4节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具体措施,流域水资源状况分析,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措施,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黄河的调沙减淤,教材素材变式,变式2流域治理措施,1概况,知识点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三 区域发展 第3节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5城市体系,教材素材变式,地区产业结构,我国三大产业的划分,2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升级,3原因,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问题解读,研究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三 区域发展 第2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2综合治理措施,教材素材变式,1面临的问题,2应对措施,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具体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