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0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选题(共40分)
1.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 所有新细胞都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受精卵由精卵细胞结合而来,并非分裂得到,不能得出该结论,A错误;
B、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不能得出该结论,B错误;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所以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C正确;
D、离体的叶绿体并没有细胞结构,但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生命活动,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
故选C。
2.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打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以下关于细胞学说不正确的是( )
A. 应用了显微观察法和归纳法
B. 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为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C. 揭示了动植物细胞之间统一性和差异性
D.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得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并没有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组织进行观察,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应用了显微观察法和归纳法,A正确;
B、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未揭示差异性,C错误;
D、该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D正确。
故选C。
3. 最近,可可西里的一匹野狼因经常被路过游客投喂胖成“二哈”,下列各项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皮组织→小肠→消化系统一狼”的层次一致的是( )
A. 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果实→青稞
B. 蛋白质→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藏羚羊
C. Na+→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鼠兔
D. 心肌细胞→心肌→心脏→血液循环系统→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皮组织→小肠→消化系统→狼”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详解】A、题干信息对应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果实→青稞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器官→个体,即植物的根、果实均属于器官层次,不符合题意:A错误;
B、题干信息对应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且缺少器官层次,不符合题意,B错误;
C、题干信息对应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Na+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且缺少系统层次,不符合题意,C错误;
D、题干信息对应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心肌细胞→心肌→心脏→血液循环系统→人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4. 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7种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DNAB. 没有蛋白质
C. 没有染色体D. 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根据核酸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详解】新冠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没有DNA,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5. 如下图所示,⑤⑥表示物镜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
B.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图中②③⑤组合
C.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时,应先用甲图中④观察
D.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题图分析,①②表示目镜,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⑤⑥表示物镜,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丙的放大倍数大于乙。
【详解】A、①②无螺纹,③④有螺纹,所以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A正确;
B、据图判断,丙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越短,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B正确;
C、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④为低倍物镜,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度或者是宽度的放大倍数,故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4种常见细胞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细胞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生物个体
B. b细胞是可以引起肺炎的支原体细胞
C. c细胞以DNA为遗传物质但没有染色体
D. d细胞可能是我国一级保护生物——发菜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DNA和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为DNA。
【详解】A、a细胞是红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中的一种细胞,A错误;
B、b为神经细胞,有细胞核是真核细胞,B错误;
C、c为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但没有染色体,C正确;
D、d细胞含有叶绿体、大液泡和细胞壁,没有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发菜属于蓝细菌是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7. 下图所示为生物体内的元素含量的关系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I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但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与非生物界大不相同
B. Ⅱ中的K含量虽少,却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 Mn、Zn、Cu、Mg属于Ⅱ,P、S、Ca、Fe属于Ⅲ
D. 在玉米细胞中干重含量最高的是C,在人体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是O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2、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每种元素在细胞内和无机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详解】A、I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但各元素相对含量与非生物界大不相同,A正确;
B、K是大量元素,B错误;
C、Mg属于大量元素,Fe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
D、I在玉米细胞中干重含量最高的是O,在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C,D错误。
故选A。
8. 苏轼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饴”是指麦芽糖,“酥”是指酥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B. 小饼中的“饴”是谷粒中含量丰富的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C. 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 麦芽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后进入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合成糖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几类。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生物体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如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等。
【详解】A、“饴”是指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该过程要50-65℃水浴加热2min,A正确;
B、麦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B正确;
C、制作酥饼时,细胞已经破裂,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脂肪颗粒,C错误;
D、麦芽糖是二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故需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肝糖原和肌糖原),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9. 下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三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若X是多糖,①~③可以是几丁质、糖原、淀粉
B. 若X是脂质,①~③可以是脂肪、磷酸、胆固醇
C. 若X表示储能物质,则①~③可以是淀粉、糖原、脂肪
D. 若X表示人体细胞内干重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则①~③是C、O、N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脂肪:是由脂肪酸与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详解】A、多糖包括几丁质、糖原、淀粉和纤维素,A正确;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B错误;
C、淀粉、脂肪、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正确;
D、人体细胞内干重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分别是C、O、N,D正确。
故选B。
10. 图所示为水分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这种弱引力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B. 结构②使水分子成为极性分子,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C.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是自由水
D. 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结合水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是:(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详解】A、①是氢键,由于氢键这种弱引力的存在,使得水在常温下具有流动性、具有较高比热容,A正确;
B、②是共价键,氢、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使得水分子具有不对称性,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使水成为良好的溶剂,B正确;
C、细胞中绝大部分水是自由水,水的作用至关重要,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C正确;
D、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D错误。
故选D。
11.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如图为对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在来年春天浸泡后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③为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是小麦种子中的蛋白质
C.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
D. 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全部来自于种子中的脂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②为烘干的种子,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小麦种子燃烧殆尽后的③为无机盐,B错误;
C、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C正确;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是小明同学在校园内看到的几种状况和他做出的处理办法,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 学校内树叶泛黄,他告诉校园管理人员可以尝试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
B. 学校黄桷树过冬,他告诉校园管理人员减少灌溉以抵抗寒冷
C. 同桌最近视力下降了,小明告诉同桌可以多吃点鱼眼,吃什么补什么
D. 足球队队员训练后大汗淋漓,他告诉运动员要喝淡盐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
2、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等。
【详解】A、镁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使叶片发黄,故学校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需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是合理的,A正确;
B、减少灌溉,减少自由水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其抗寒能力,B正确;
C、视力下降了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吃鱼眼不能提供维生素A,C错误;
D、汗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故运动员运动后要喝淡盐水,补充水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13. 西湖龙井闻名天下,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滋味鲜爽甘醇。成品茶封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其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湖龙井茶滋味鲜爽甘醇,是茶叶细胞中含有较甜的果糖但不含葡萄糖
B. 茶叶中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C. 成品茶叶中含有多糖,但茶水中不含纤维素
D. 成品茶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纤维素属于多糖,但不容于水。
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详解】A、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葡萄糖,所以西湖龙井茶滋味鲜爽甘醇,是茶叶细胞中含有较甜的果糖也含葡萄糖,A错误;
B、茶叶中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是脂肪,B错误;
C、成品茶叶中含有多糖,例如纤维素,纤维素不溶于水,所以茶水中不含纤维素,C正确;
D、成品茶叶中的氨基酸既有必需氨基酸也有非必需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14. 正常的生鸡蛋的蛋白呈液体凝胶状态,但经煮沸后的蛋白却呈固体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导致了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 高温导致了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C. 高温煮熟后的鸡蛋不能被双缩脲试剂染色
D. 高温煮熟后的鸡蛋比生鸡蛋更不易被消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温、过酸、过碱以及重金属盐均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变性。
【详解】AB、依据题意“正常的生鸡蛋的蛋白呈液体凝胶状态,但经煮沸后的蛋白却呈固体状态”,是因为高温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其变性,但不会使其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A正确,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肽键,高温不会破坏肽键,高温煮熟后的鸡蛋能被双缩脲染色,C错误;
D、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吃熟鸡蛋容易消化使肽键暴露更容易被消化,D错误。
故选A。
15. 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该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故该酶失去了活性
B. 牛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C.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影响其功能
D. 牛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及题图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详解】A、由题意知,由于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才使酶失去了活性,但并没有破坏肽键,A错误;
B、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肽链或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故牛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B正确;
C、题中显示,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改变了牛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变性;用透析法除去尿素和巯基乙醇并将失去活性的牛胰核糖核酸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该过程是通过去除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因素进而恢复其功能,因此,该实验能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C正确;
D、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而氨基酸的结构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D正确。
故选A。
16. 已知某链状多肽(自身无二硫键)的分子式为CwHxOyNzS5,且该多肽内的R基上均不含O和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中的O和N位于游离羧基和氨基上
B. 该多肽中共含有z个氨基和y-1个羧基
C. 该多肽链合成过程中失去z-1个水
D. 该多肽链中R基上含S的氨基酸不止有5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该多肽中的O和N分别位于羧基和氨基上,同时肽键上还含有O和N,A错误;
B、已知该多肽为链状,该多肽内的R基均不含O和N,所以R基中不含有氨基和羧基,在多肽的两端,一端含有一个氨基,另一端含有一个羧基,B错误;
C、因为R基中不含有N元素,所以该多肽中的N元素全都是在氨基中,所以该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等于z,产生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减肽链数,即z-1,C正确;
D、根据氨基酸的结构可知,该多肽的R基上均不含O和N,含有5个硫元素,故S位于R基上,该多肽链中R基上含S的氨基酸最多有5个,D错误。
故选C。
17. 某种蛋白酶可作用于丝氨酸(C3H7NO7)氨基端的肽键,某环八十肽分子经该蛋白酶处理后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该多肽分子过程中,相对分子含量减少了1440
B. 环八十肽经该蛋白酶处理后形成的短肽中氧原子相比之前增加3个,氮原子减少1个
C. 若15号位末端是游离的羧基,则该环八十肽中共有6个丝氨酸
D. 若1号位末端是游离的氨基,则63号位末端是游离的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合成该多肽分子过程中,共合成了80个肽键,失去80分子的H2O,形成两个二硫键,失去4个H,相对分子含量减少了18×80+2×2=1444,A错误;
B、经蛋白酶处理后形成了5条短肽,共加入了5分子的H2O,增加了5个氧原子,16号位的丝氨酸被切除减少了3个氧原子,所以总共增加了2个O,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该环八十肽中丝氨酸分别位于1、16、17、32、63、71共6个,C正确;
D、因为该蛋白酶可作用于丝氨酸氨基端的肽键,1号位接着游离的氨基,则断开的肽键后一位为丝氨酸,则63号位为丝氨酸,也接着游离的氨基,D错误。
故选C。
18. 吖啶橙是一种荧光色素,主要用作荧光指示剂,与细胞中的DNA和RNA的结合量不同,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与DNA结合发出绿色荧光,与RNA结合发出橘红色荧光,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用吖啶橙染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桔红色荧光多的区域为细胞核
B. 在细胞质的区域存在绿色荧光
C. DNA和RNA的差异只在于碱基不完全相同
D. 该实验也可用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RNA则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DNA和RNA各含4种碱基,但是组成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所含的五碳糖也不相同。
【详解】A、桔红色荧光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A错误;
B、绿色荧光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分布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故在细胞质的区域存在绿色荧光,B正确;
C、DNA和RNA的差异除了碱基不完全相同;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也不相同,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C错误;
D、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使细胞质呈现绿色,会干扰颜色的观察,故该实验不可用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B。
19. 诚诚同学想搭建核酸分子模型,准备了小棍(连接各种塑料片,不包括氢键)若干个,脱氧核糖塑料片50个,核糖塑料片5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5种碱基塑料片共60个(其中10个A、9个C、8个G、17个T,16个U),已知DNA双链中A=T,C=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拼接单链RNA分子,则最多利用碱基塑料片U10个
B. 若搭建双链DNA分子,则最多需要4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
C. 若拼接单链RNA分子,则最多需要43个磷酸塑料片
D. 若搭建单链DNA分子,则该分子最多有50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根据题文信息“5种碱基塑料片共60个(其中10个A、9个C、8个G、17个T,16个U)”推出,利用上述材料共能搭建44个脱氧核糖核苷酸,43个核糖核苷酸;
详解】A、若拼接RNA分子,则碱基塑料片U都可利用,共16个,A错误;
B、若搭建双链DNA分子,因为DNA双链中A=T,C=G,则最多A=T=10个,C=G=8个,共能搭建36个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利用上述材料共能搭建43个核糖核苷酸,需要43个磷酸塑料片,C正确;
D、若搭建单链DNA分子,则该分子最多有44个脱氧核苷酸分子,D错误。
故选C。
20.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为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B. 若m为尿嘧啶,则HIV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C. 在SARS病毒中,m有5种类型
D. 在蓝细菌中,b有8种类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为只能存在于DNA中,则b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若m为尿嘧啶,则b为只能存在于RNA中则HIV中有RNA,B错误;
C、SARS病毒中只有RNA,则m只有4种类型A、U、C、G,C错误;
D、原核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各有四种,共8种,所以在蓝细菌中,b有8种类型,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肺炎相似,但用药不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诊幼儿患者所患肺炎种类,医护人员取患儿痰液进行分离,可在___显微镜下观察致病微生物细胞结构。为进一步了解支原体,研究人员用培养基培养分离得到的支原体,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由一个支原体繁殖形成“荷包蛋”状的菌落(大量同种支原体),菌落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___。
(2)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常因黏液栓堵住支气管,造成影像学上的“白肺”,这与新冠病毒导致的双肺弥散性病变产生的“白肺”是两个概念。导致这两种“白肺”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___。
(3)经化验,患儿确诊患支原体肺炎,若你是医护工作者,根据下表提供的抗菌药物以及抗菌机制,治疗支原体肺炎最不宜选择的药物是___,原因是___。
(4)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存在1-3周的潜伏期。专家建议:对病人接触过的物体,可用含75%的酒精消毒,原理是___。
【答案】21. ①. 电子显微镜 ②. 种群
22. 有无细胞结构23. ①. 青霉素 ②.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24. 酒精可引起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进而失活
【解析】
【分析】分析表中可知,阿奇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增殖;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转录过程,不能合成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1详解】
可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致病微生物细胞结构。培养基上由一个支原体繁殖形成“荷包蛋”状的菌落(大量同种支原体)形成的菌落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种群。
【小问2详解】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
【小问3详解】
据表分析,阿奇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增殖;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转录过程,不能合成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青霉素破病原体的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治疗支原体肺炎最不宜选择青霉素。
【小问4详解】
酒精可引起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进而失活,因此对病人接触过的物体,可用含75%的酒精消毒。
22. 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该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我国北方晚秋及早春时,寒潮入侵,气温骤然下降,会造成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某科研团队对冬小麦在不同时期细胞内水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曲线___(甲、乙、丙)曲线表示小麦植株中结合水的变化情况,依据是___。上述变化增强冬小麦抗寒性的原因是___。
(2)研究发现:植物具有耐逆性,即处于不利环境时,可通过代谢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温环境下植株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盐,它们在细胞中主要以___的形式存在,提高细胞的抗性,体现了无机盐___的功能。
【答案】(1) ①. 甲 ②. 随着温度降低曲线甲的百分比值不断增大 ③. 结合水比例上升代谢放缓,自由水比例下降避免结冰而损害自身
(2) ①. 离子 ②.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的功能包括作为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构成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问1详解】
图中曲线甲表示小麦植株中结合水的变化情况,因为随着温度降低曲线甲的百分比值不断增大,结合水的比例上升从而使得小麦的抗寒性提升,因为结合水比例上升代谢放缓,自由水比例下降避免结冰而损害自身。
【小问2详解】
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提高细胞的抗性,体现了无机盐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3. 种子中储藏着大量淀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这些有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购买了大米(淀粉种子)、菜籽(油料种子)和黄豆(豆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制作成匀浆后编号A(大米)、B(菜籽)、C(黄豆),欲检测其中的有机物。取等量匀浆检测蛋白质时,使用的试剂是___。滴加该试剂后,紫色最深的是___匀浆。
(2)下图1表示菜籽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油菜籽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可知,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
②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色的脂肪颗粒。
③图2中在7d之前,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与___(填写“CO2”“N2”“H2O”。)有关。
【答案】(1) ①. 双缩脲试剂 ②. C
(2) ①. 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②. 苏丹III ③. 橘黄 ④. H2O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
【小问1详解】
检测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若实验材料中含有蛋白质,反应呈紫色。A(大米)富含淀粉、B(菜籽)富含脂肪、C(黄豆)富含蛋白质,故滴加该试剂后,紫色最深的是C匀浆。
小问2详解】
①据图1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升高,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即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②为了观察种子中脂肪,常用苏丹III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③培养条件为黑暗环境,说明幼苗不能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种子又不能直接吸收N2,所以干重的增加只能与H2O有关。
24.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又称免疫球蛋白它是由两条重链(H链,平面图内侧)和两条轻链(L链,平面图外侧)通过链间二硫键(-S-S-)连接而成的蛋白质,其结构如图所示。
(1)在局部放大图中,能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序号是___,该放大图中有___个肽键。若该抗体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抗体在形成时生成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___。
(2)木瓜蛋白酶可作用于抗体铰链区,水解产生3个片段,其中两个相同片段能与抗原结合,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ab),第三个片段不能和抗原结合,但能形成晶体,称为结晶片段(Fc)。在此过程中S-S键没有断裂,水解后产生的3个片段中相对分子质量与水解前相比增加了___。
(3)抗体种类多样,能与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①③⑤ ②. 2 ③. m-4 ④. 18(m-4)+8
(2)36(3)组成抗体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
【解析】
【分析】1、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功能多样性是由结构多样性决定的。
【小问1详解】
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由图可知①③⑤是R基,所以能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序号是①③⑤。蛋白质中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抗体含m个氨基酸,氨基酸组成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所以含有的肽键数为(m-4)个,抗体的形成过程中产生4个二硫键,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两个H,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m-4)+8。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木瓜蛋白酶可作用于抗体铰链区,水解产生3个片段,在此过程中S-S键没有断裂,断裂了两个肽键消耗2个水即2×18=36,所以水解后产生的3个片段中相对分子质量与水解前相比增加了36。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故形成的抗体结构不同,能与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5.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mRNA技术的两位奠基人KatalinKarik和Drew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剪辑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促使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对抗COVID-19(新冠病毒)。已知mRNA是RNA的一种,呈单链结构,结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RNA与DNA的基本单位区别在于___。将mRNA分子彻底水解可以得到___种小分子物质。
(2)COVID-19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感染人体后,病毒的RNA指导合成了子代病毒,由此体现了RNA具有___的功能。利用RNA测序技术,可鉴别COVID-19、SARS、HIV等RNA病毒,其根本原因在于___。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查科夫分析了多种真核生物的DNA,他发现,不同生物体内每种碱基的百分比不同,但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含量却总是相同的。已知在脱氧核糖核酸中核苷酸分子两条链间的碱基间会发生互补配对,试分析真核细胞内A与T相等,G与C相等的原因是___。结合查科夫的发现,试分析在mRNA中尿嘧啶___(会/不会)与某个碱基的含量总是相同,原因是___。
【答案】25. ①. 五碳糖为核糖、含有尿嘧啶碱基 ②. 6
26. ①. 控制病毒的遗传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或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②. 每种病毒的RNA的核糖核苷酸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27. ①. DNA分子中A与T互补配对,C与G互补配对 ②. 不会 ③. mRNA呈单链,尿嘧啶的碱基不会和其他碱基发生互补配对
【解析】
【分析】RNA与DNA的基本单位区别在于五碳糖为核糖、含有尿嘧啶碱基。
【小问1详解】
RNA与DNA的基本单位区别在于五碳糖为核糖、含有尿嘧啶碱基;将mRNA分子彻底水解可以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分别是磷酸、核糖,四种碱基。
【小问2详解】
COVID-19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感染人体后,病毒的RNA指导合成了子代病毒,由此体现了RNA具有控制病毒的遗传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功能,造成不同的RNA病毒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每种病毒的RNA的核糖核苷酸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小问3详解】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阿奇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病原体的DNA的复制
青霉素
破病原体的细胞壁
利福平
抑制病原体的部分RNA的合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阶段在线粒体中,D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