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作品牢记于心,罗贯中,字词积累整体感知,细节解析深层探究,细节探究,探究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探究文本分析,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词语的用法。
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分析刘备等人的形象特征,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
《三顾茅庐》——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人文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有删节。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根据预习任务,借助字典和相关工具,阅读下面重点字词的读音,注意写法。
根据预习任务,借助字典和相关工具,结合语境思考词语的含义。
(1)快速阅读全文,结合文章的题目,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东汉末年刘备三次亲自上山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的故事。
(2)思考本文按照故事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备三兄弟欲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细述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包括出发前、见面前和见面后的情景;
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提出对策;
诸葛亮答应出山辅助刘备。
(3)刘备见到诸葛亮以后,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分析了天下形式,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
一论曹操:拥兵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愚昧软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
(1)读1-2自然段,说一说关公、张飞、玄德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2)“既如此,且休通报”刘备得知诸葛亮正在睡觉,为什么不让童子叫醒诸葛亮而要在阶下等候多时?
显示诚意和敬贤:刘备通过在阶下等待,展示了他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意,向诸葛亮展示了他对招揽人才的决心和毅力。
避免打扰: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诸葛亮,可能是为了避免打扰诸葛亮的休息,尊重他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空间。这种尊重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信任关系。
(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结合全文来看,诸葛亮睡醒以后吟诗有什么作用?
①展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胸有成竹的高尚品质②为下文刘备拜访他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做铺垫。
活动: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安排:(1)本文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仔细阅读课文同桌讨论,作者是如何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的。(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人物,并告诉大家原因。
(1)文中是怎么描写刘备的?用了哪些描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的态度:刘备通过引用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例子,表明自己对于贤才的尊重和渴望,也体现了他在团队中的权威和领导力。
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可以说明其求贤若渴,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的诚意。
在拜访过程中,刘备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礼貌对待“仙童”,尊重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这体现了他谦逊有礼的品质。
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
刘备为见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三次拜访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放弃。
在拜访过程中,刘备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诸葛亮的隐居生活。
(2)在文中找到描写诸葛亮的句子,说一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析一下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通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联合孙权、占据荆州和益州的策略,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胸有成竹,在和刘备的交往中可看出他的谦虚谨慎。最后选择出山辅佐刘备提现了他的知恩图报,而嘱咐诸葛均的话可看出他淡泊名利。
隐居隆中,却洞察天下大势,知晓汉室将倾,提出联合孙权、占据荆州和益州的策略。
诸葛亮通过多次外出,拒绝刘备的初次拜访,体现了他的谨慎性。他通过这种方式考察刘备的求贤诚意,表现出谦虚和谨慎的性格。
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若非刘备一片赤诚,他绝不出山。可见其本心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3)思考文中关于诸葛亮的描写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表现诸葛亮的卓尔不群;
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表现诸葛亮处世持守谨慎的特点;
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中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和周文王等典故的引用
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了诸葛亮卓尔不群
(4)找出文中张飞有哪些描述?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5)找出文中关羽有哪些描述?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与张飞一起陪同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尽管关羽对诸葛亮的才能持有怀疑,但他仍然尊重刘备的决定,且性情沉稳,顾全大局。
(1)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的第一段为什么详细描述了张飞和关于等人的反应?
详细叙说张飞的无礼和关羽对刘备此举的不同意见,意在与刘备决意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一想,你觉得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这种诚意打动了诸葛亮;
诸葛亮本身具有安邦定国的才能和建功立业的志向,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刘备认识到诸葛亮才能,这种知遇之恩让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侥幸(jiǎ) 拱立(gǒng) 半晌(shǎng) 倾颓(tuí) B.鹤氅(chǎng) 存恤(xù) 鄙贱(bǐ) 末胄(zhòu) C.教诲(huì) 侍立(shì) 造逆(nì) 疏懒(lǎn) D.纶巾(lún) 愧赧(nǎn) 殷红(yān) 金帛(bó)
解析:纶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uān jīn,指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2)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见识浅薄,身份低微,希望您能放下身份,教给我真知灼见。
先生开导我愚昧的思想,拯救我的困境,我实在是太幸运了!
人生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一点的梦境,谁能够先看穿这个呢?我生平所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亮乃一耕夫耳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 B.先生之言 此非聘大贤之礼 C.而智术浅短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D.挟天子以令诸侯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解析:A.乃:是/就; B.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而:表转折,可是/表顺承; D.以:连词,来/介词,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精品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世奇材,经世奇才,三顾茅庐,走单骑,斩六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罗贯中,诸葛亮张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