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授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作者的游览过程,理清文章的脉络,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作者的所见。
2.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壮美景色,体会作者感情。
3.品味文中语言特色,理解特殊句子蕴含的意义。
“各拉丹冬”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限定了写作的范围,简洁明了。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
黧黑 棱角 骤然 腈纶酝酿 冻疮 丛莽 砾石 虔诚 蠕动气喘吁吁 接踵而至
2.理解词语虔 诚:懈 怠:川流不息:接踵而至:气喘吁吁:
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复述作者游览的经历。
作者按照时空顺序来结构文章,组织材料。 依据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置身冰窟。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水流声。
1.朗读课文,找出具体写冰塔林景象的段落。
第5段、第6段、第10段、第11段。
文中一共三次写到冰塔林,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前面两次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填写下页表格,欣赏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想象。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天地间浩浩苍苍;奇美令人眩晕
2.品读第12~14段,思考: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感悟:长江一刻不停,奔流不息,是如此伟大;人类生命亦如长江,如此坚强。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冰塔林的景象,是想表达什么情感?
表达了对秀丽奇特的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塑造工艺品的赞叹之情。
4.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
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1)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本文按照作者行踪地点的变化依次描写了各拉丹冬山峰的壮美景色。首先交代了其外观景象,然后描写冰塔林外面的景观,最后详细地描写了冰塔林内部的景观。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描写细致,情景交融。 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生动形象。如“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内冰体的形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模仿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情感的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发挥想象,融情于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pptx、《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类文阅读pdf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砾石堆上四顾,沿冰河靠近冰山,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重返冰河,冰面疏松流水漫溢,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天,第二天再入冰塔林,驶向各拉丹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江之歌》,各拉丹冬雪峰,走进作者,背景链接,字词积累,解释下列词语,多音字,蠕蠕动,嚅嗫嚅,溢漫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