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分)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热闹喜庆。下列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切年糕B.剪窗花C.放烟花D.写春联2.(3 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B.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成蒸馏水
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3.(3 分)冬季天气寒冷,流感多发,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12g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奥司他韦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D.奥司他韦中 C、H、N、O 元素的质量比为 16:28:2:4 4.(3 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5.(3 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 C60 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只能是金属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6.(3 分)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7.(3 分)图 1 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 2 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c、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 O2 迅速消耗造成的
8.(3 分)下面有关气体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 可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A
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振荡
B
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C
甲烷和氢气
分别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
D
碳酸钙粉末和氧化钙粉
末
加入适量水,振荡
B.收集 H2
C. 验证 CO2 能溶解于水
D. 只能验证 CO2 不支持燃烧
9.(3 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把氧气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体积变小
教室进行消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C.降低温度使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10.(3 分)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11.(3 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C. D.
12.(3 分)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增大产物质量
该反应中生成的 Z 和 W 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
13.(3 分)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4.(3 分)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液氮是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C2H5OH 是氧化物D.Hg 是化合物二、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0 分)
15.(4 分)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
“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操作 1”、“操作 2”是同一种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副产物中能循环再用的物质是(写名称)。NH4Cl 中 N 的化合价是。
16.(6 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硝酸能与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4HNO3(浓)CO2↑+4X↑+2H2O, 则 X 是(写化学式)。
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画出丙的微观示意图。
Cu 能与空气中的 、 (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
CO 和 CO2 的混合物气体共 36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 4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最简化)。
三、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0 分)
17.(3 分)硒的元素符号是 Se,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硒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工业可以利用反应 Na2SeSO3═Na2SO3+Se 来制备硒单质。硒有抗癌作用,人体缺硒易患肝癌、肺癌等疾病。硒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是最好的抗衰老物质。
根据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填一种即可)。
硒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3)410g Na2SeSO3 理论上能产生g 二氧化硒。
18.(4 分)“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杀菌性能,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臭氧主要存 在于 15000﹣30000 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臭氧是无污染的氧化剂的理由是。
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该说法 表达的观点是(填字母)。
A.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
C.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有学者认为,致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 原子(Cl•),引发以下反应:Cl•+O3═ClO•+O2 Ⅰ
2ClO•═2Cl•+O2 Ⅱ
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 变化,其作用是,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
CO2
O2
N2
Cl2
气体的沸点/℃
﹣252
﹣78
﹣183
﹣196
﹣34
被吸附的体积/mL
4.5
97
35
11
494
19.(3 分)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组成、性质等的关系。
你得出的结论是:
三、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8 分)
20.(13 分)(1)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 A 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中的错误是。棉花的作用是。写出加热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 B 中,a 仪器的名称是。用夹着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
(填“快速”或“缓慢”)插入氧气中。
③实验 C 中,检验二氧化碳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化学令你的生活更美好。
①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在图中补齐废弃物与垃圾桶的连线。
②如图所示(箭头为水流方向),小周设计和制作便携式野外净水器。为达到饮用水标准,小周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甲为②,则滤 料乙、丙分别为(按序填写编号)。
原水进口在下方的原因是。
21.(7 分)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
如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①呼吸时消耗 O2 产生 CO2,该过程能量(填“吸收”或“释放”)。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 b a(填“>”“=”或“<”)。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填“稳定”或“活泼”),在呼吸前后变化小,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 吸入空气的总体积(填“>”“=”或“<”)。
汽车多以汽油为燃料,辛烷(C8H18)是汽油中的一种成分。
①每 114g C8H18 完全燃烧,需要消耗 400g O2 , 生成 mg CO2 和 162g H2O, 则 m= g。
②与完全燃烧相比,等质量的 C8H18 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消耗 O2 的质量 (填
滤料编号
用途
①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②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③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偏大”“相等”或“偏小”),除污染环境外,燃料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的问题是 (写出一种)。
22.(8 分)科学探究
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拓展】
同学们认为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
①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 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 360mL 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mL(取整数)。
②观察并记录现象,列入下表:
结论:当氧气浓度达到%左右时,带火星的木条即可复燃。用这种方法检验集气 瓶中是否集满氧气是 (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 1:取直径 0.20mm,含碳 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四射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0.20mm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实验 2 : 取直径 0.20mm , 含碳
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实验 3 : 取直径 0.20mm , 含碳
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①
集气瓶号
1
2
3
4
5
收集 O2 的体积分数
(%)
31
33
35
37
39
空气的体积分数(%)
69
67
65
63
61
总 O2 体积分数(%)
45.5
47.1
48.7
50.2
51.8
木条火星的状况
很亮
很亮
很亮
复燃
③
2020-2021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3 分)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热闹喜庆。下列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切年糕B.剪窗花C.放烟花D.写春联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 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切年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剪窗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写春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 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 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B.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成蒸馏水
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分析】A、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所有物质;
C、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 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解答】解:A、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所有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C、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 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3 分)冬季天气寒冷,流感多发,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12g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奥司他韦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D.奥司他韦中 C、H、N、O 元素的质量比为 16:28:2:4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进行分析; B、根据奥司他韦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奥司他韦分子中个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式来计算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 A 错误;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含有一个氮分子,故 B 错误;
C、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1×28):(14×2):(16×4)
=48:7:7:16,所以奥司他韦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 正确;
D、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1×28):(14×2):(16×4)
=48:7:7:16,故 D 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 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属于结论,不是现象,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 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3 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 C60 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只能是金属
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能导电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含有一种 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 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60 属于碳单质,C60 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推理正确。
C、金属单质能导电,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 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 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3 分)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分析】A、根据是否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催化剂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与软水中不同现象回答此题; C、根据气体燃烧产物分析回答此题;
D、根据物质溶解度及溶解是否放热回答此题。
【解答】解:A、炭粉不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看不到气泡,二氧化锰可以加快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区分两种物质,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浮渣增多,泡沫减少,加入软水中,浮渣减少,泡沫增多,肥皂水 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甲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烧杯内壁都有水滴,无法区分两种气体,选项 C 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且放出大量热,可以根据加水是否溶解放热,区 分两种物质,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7.(3 分)图 1 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 2 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c、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 O2 迅速消耗造成的
【分析】A.根据图 2 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 b、c、d 点时压强不同是由于自然冷却造成的进行分析;
根据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A.a 点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在 a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红磷要过量,故选项 说法错误;
C.在 a 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 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8.(3 分)下面有关气体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 可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 H2
C. 验证 CO2 能溶解于水
D. 只能验证 CO2 不支持燃烧
【分析】A、根据实验室中常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中常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 操作正确。
B、氢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氢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 所示装置错误。
C、图中实验,二氧化碳、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先喷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 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 CO2 能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 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 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 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把氧气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体积变小
教室进行消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C.降低温度使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解答】解:A.把氧气压缩进钢瓶,说明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体积变 小,选项说法错误;
教室进行消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不是分子间间隔 增大,选项说法错误;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难度不大。
10.(3 分)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
【分析】A、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 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 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
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 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 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3 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C. D.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导管连接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 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 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 示装置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3 分)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增大产物质量
该反应中生成的 Z 和 W 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
【分析】A、氨气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大产物质量,但是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C、一定条件下,碳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
D、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是因为反应前后只有 Y 和 Z
中含有氮元素。
【解答】解:A、Y 是氨气,氨气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大产物质量,但是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 一 定 条 件 下 , 碳 和 氨 气 反 应 生 成 氮 气 和 甲 烷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3C+4NH3 2N2+3CH4,该反应中生成的 Z(氮气)和 W(甲烷)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是因为反应前后只有 Y 和 Z 中含有氮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3.(3 分)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分析】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不同; B、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C、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 80℃;
D、红磷是可燃物。
【解答】解: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 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 A 错误;
B、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 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 B 错误;
C、温水是 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 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 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 C 正确;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4.(3 分)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液氮是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C2H5OH 是氧化物D.Hg 是化合物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 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
A、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A 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B 正确;
C、C2H5OH 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 C 错误;
D、Hg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D 错误。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 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中。
二、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0 分)
15.(4 分)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
“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
“操作 1”、“操作 2”是同一种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副产物中能循环再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写名称)。NH4Cl 中 N 的化合价是 ﹣
3。
【分析】(1)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副产物中能循环再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故填: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操作 1”、“操作 2”是同一种操作(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漏斗。
副产物中能循环再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NH4Cl 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 的化合价是﹣3。
故填:二氧化碳;﹣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6 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硝酸能与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4HNO3(浓)CO2↑+4X↑+2H2O, 则 X 是 NO2 (写化学式)。
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画出丙的微观示意图。
Cu 能与空气中的 CO2、 H2O(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
CO 和 CO2 的混合物气体共 36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 4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最简化)。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4 个氮原子、 12 个氧原子,反应后,有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故 4X 中应该有 4 个氮原子和 8 个氧原子,故 X 为 NO2;故填:NO2;
根据微观模型图,可以推测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CH4+2O2CO2+2H2O,所以丙处填写 2 个水分子的结构模型,每个水分子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构成的,故填:;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Cu 能与空气中的氧
气、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故填:
CO2;H2O(合理即可);
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可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就是 44gCO2 气体中的碳元素,即 m(C)=44g××100%=12g,所以 m(C):m(O)=12g:(36g﹣12g)=1:
2;故填:1:2。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好质量守恒定律,44 克 CO2 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 36 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这样计算起来就简便了。
三、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0 分)
17.(3 分)硒的元素符号是 Se,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硒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工业可以利用反应 Na2SeSO3═Na2SO3+Se 来制备硒单质。硒有抗癌作用,人体缺硒易患肝癌、肺癌等疾病。硒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是最好的抗衰老物质。
根据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硒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合理即可)
(填一种即可)。
硒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Se2﹣ 。
(3)410g Na2SeSO3 理论上能产生 222g 二氧化硒。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1)由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电子层数为 4;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填:硒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合理即可);
由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硒离子﹣﹣Se2﹣;故填:Se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10g Na2SeSO3 理论上能产生二氧化硒的质量为:410g×
÷ =222g;故填:22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
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4 分)“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杀菌性能,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臭氧主要存 在于 15000﹣30000 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臭氧是无污染的氧化剂的理由是 反应后产物为氧气,不造成污染 。
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该说法 表达的观点是 B(填字母)。
A.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
C.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有学者认为,致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 原子(Cl•),引发以下反应:Cl•+O3═ClO•+O2 Ⅰ
2ClO•═2Cl•+O2 Ⅱ
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 催化作用 ,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O33O2。
【分析】(1)根据臭氧反应后产物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催化剂性质回答此题;臭氧在氯原子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据此书写化 学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臭氧反应后产物为氧气,氧气不是污染物,因此臭氧是污染的氧化剂;
故答案为:反应后产物为氧气,不造成污染。
A、分子不停运动与原子的产生没有关系,选项 A 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不会产物也不会消失,因此吸入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 能来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说明其身体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分子变为原子,进入大 气中,形成氧气,选项 B 正确;
C、原子结构与原子来于没有关系,选项 C 错误; 故答案为:B。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氯原子符合催化剂的性质,起到催化作用;臭氧在氯原子催化
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2O33O2;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2O3 3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H2
CO2
O2
N2
Cl2
气体的沸点/℃
﹣252
﹣78
﹣183
﹣196
﹣34
被吸附的体积/mL
4.5
97
35
11
494
19.(3 分)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组成、性质等的关系。
你得出的结论是: 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或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
被吸附)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比较表中五种气体的数据可知,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故答案为: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或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点评】本题主要分析了气体的分子组成、沸点、相对分子质量等与吸附剂吸附能力之 间的关系。分析时以表格内数据为依据进行一一比较即得结果。
三、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8 分)
20.(13 分)(1)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 A 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中的错误是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写出加热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
②实验 B 中,a 仪器的名称是 酒精灯 。用 坩埚钳 夹着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 (填“快速”或“缓慢”)插入氧气中。
③实验 C 中,检验二氧化碳的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化学令你的生活更美好。
①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在图中补齐废弃物与垃圾桶的连线。
②如图所示(箭头为水流方向),小周设计和制作便携式野外净水器。为达到饮用水标准,小周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甲为②,则滤 料乙、丙分别为 ③、① (按序填写编号)。
原水进口在下方的原因是 使水充分净化 。
【分析】(1)①根据加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②根据仪器的名称与用途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③根据实验装置来分析;
(2)①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②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①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故答案为:试管口未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高
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2KMnO4 K2MnO4+MnO2+O2↑;
②仪器 a 是酒精灯,用坩埚钳夹着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氧气中,这是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故答案为:酒精灯;坩埚钳;缓慢;
③实验 C 中观察到倾倒二氧化碳的一侧纸杯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质的密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物理;
( 2 ) ① 鱼刺、菜叶属于厨余垃圾; 空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
;
②除杂质的顺序是按照杂质颗粒的体积由大到小来进行,所以滤料甲先去除水中的泥 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滤料乙是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滤料 丙是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得到的水的水质即符合饮 用水的标准。原水进口在下方的原因是利用水的重力,使水充分净化;故答案为:③、
①;使水充分净化。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 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 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 问题等。
21.(7 分)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
如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①呼吸时消耗 O2 产生 CO2,该过程 释放 能量(填“吸收”或“释放”)。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 b > a(填“>”“=”或“<”)。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稳定 (填“稳定”或“活泼”),在呼吸前后变化小,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 > 吸入空气的总体积(填“>”“=”或“<”)。
汽车多以汽油为燃料,辛烷(C8H18)是汽油中的一种成分。
①每 114g C8H18 完全燃烧,需要消耗 400g O2,生成 mg CO2 和 162g H2O,则 m= 352 g。
②与完全燃烧相比,等质量的 C8H18 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 CO,消耗 O2 的质量 偏小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除污染环境外,燃料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的问题是 浪
费能源 (写出一种)。
【分析】(1)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原理、燃烧的产 物来分析。
【解答】解:(1)①呼吸时消耗 O2 产生 CO2,该过程释放能量。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 b=1﹣75%﹣16%﹣4%=5%;a=1﹣78%﹣21%﹣ 0.03%=0.97%,所以 b>a;故填:释放;>;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呼吸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呼出气 体中氮气的含量小于吸入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所以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吸入空 气的总体积;故填:稳定;>;
(2)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4g+400g﹣162g=352g;故填:
352;
②与完全燃烧相比,等质量的 C8H18 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 CO,消耗 O2 的质量偏小,除污染环境外,燃料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的问题是浪费能源;故填:偏小;浪费能源。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
烧与不完全燃烧等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适中。
22.(8 分)科学探究
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拓展】
同学们认为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
①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 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 360mL 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270mL(取整数)。
②观察并记录现象,列入下表:
结论:当氧气浓度达到 50.2%左右时,带火星的木条即可复燃。用这种方法检验集气 瓶中是否集满氧气是 不可靠 (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正确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欲收集 80%的氧气,若用排水法,应考虑留在瓶内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再进行计
算,再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结论和木条复燃的氧气最低浓度。
【解答】解:(1)根据表格分析得,0.20mm 的铁丝含碳量越高,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所以直径 0.20mm,含碳 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应该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通过本实验得到的结论
是:0.20mm 的铁丝含碳量越高,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Fe+2O2 Fe3O4;0.20mm 的铁丝含碳量越高,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 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 360mL 的集气瓶中加水,可设加入水的体积为 x;
则有:x+(360mL﹣x)× =360mL×80%,解得:x=270mL;
根据表格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高,带火星木条越容易复燃,当氧气浓度 为 50.2%时,木条已经复燃,则氧气浓度更高时,木条也会复燃;根据表格,氧气浓度达到 50.2%时,带火星木条即可复燃,用这种方法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是不可靠的;
故填:270;复燃;50.2;不可靠。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振荡
B
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C
甲烷和氢气
分别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
D
碳酸钙粉末和氧化钙粉
末
加入适量水,振荡
滤料编号
用途
①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②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③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 1:取直径 0.20mm,含碳 0.1%
零星的火星四射
① 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实验 2 : 取直径 0.20mm, 含碳
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②0.20mm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
实验 3 : 取直径 0.20mm, 含碳
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① 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
关系为 0.20mm 的铁丝含碳
量越高,在氧气中燃烧“火星
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集气瓶号
1
2
3
4
5
收集 O2 的体积分数
(%)
31
33
35
37
39
空气的体积分数(%)
69
67
65
63
61
总 O2 体积分数(%)
45.5
47.1
48.7
50.2
51.8
木条火星的状况
很亮
很亮
很亮
复燃
③ 复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注意,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