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鲁科版上册+下册。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的搭配不相符的是( )
A.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感知各方向的刺激
B.文蛤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C.蛲虫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D.蜘蛛有足和翅,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昆虫
【答案】D
【分析】(1)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活在每一种环境中的生物都有着与该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2)刺胞(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等。
(3)线虫(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营自由或寄生生活。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鱿鱼贝壳已经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等附肢也分节。
【详解】A.海蜇是一种刺胞(腔肠)动物,其身体呈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该对称体型便于海蜇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该结构特征与其功能相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文蛤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是一种软体动物,其运动器官是足,该结构特征与其功能相适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蛲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线虫动物,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体表有角质层,能够抵抗消化液的消化;生殖器官发达,能够产生大量的受精卵,从而增加了侵染宿主的机会,适于寄生生活,该结构特征与其功能相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蜘蛛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有足无翅,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不属于昆虫,该结构特征与其功能不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红树林鳉鱼多生活在地面积水形成的小水池中。天气变化或环境恶劣时,会跳出水坑躲进落叶堆或泥土中,最长可达60天之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鳃是其重要的呼吸器官B.运动主要依靠躯干和尾部摆动
C.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D.跳出水坑是对恶劣环境的适应
【答案】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红树林鳉鱼属于鱼类,鳃是其重要的呼吸器官,A不符合题意。
B.红树林鳉鱼属于鱼类,运动主要依靠躯干和尾部摆动,B不符合题意。
C.鱼类在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的,而不是同时张合。当口张开时,水流入口腔,经过鳃裂,进入鳃腔,此时鳃盖闭合,水流经鳃丝进行气体交换后,由鳃孔排出,C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天气变化或环境恶劣时,会跳出水坑躲进落叶堆或泥土中,最长可达60天之久”的描述可知,红树林鳉鱼跳出水坑是对恶劣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湿润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表都有贝壳保护
【答案】D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详解】A.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A正确。
B.鲫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B正确。
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C正确。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大部分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保护,但乌贼贝壳退化,D错误。
故选D。
4.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B.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C.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D.推门的动作虽然很简单,但也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及其他系统协调配合
【答案】B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详解】A.动物的行为确实是指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觅食、避敌、繁殖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而进行的,A正确。
B.蚯蚓走迷宫实验确实证明了低等动物也有学习行为,但学习行为并不是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的。学习行为需要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强化,学习行为可能会逐渐消退,B错误。
C.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
D.推门的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控制信号,使肌肉产生收缩和舒张,从而完成推门动作,D正确。
故选B。
5.某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发挥特长,展示风采。下列关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身体的平衡主要靠小脑调控
B.需要骨骼、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动作,以免肌肉拉伤
【答案】B
【分析】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组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详解】A.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运动中身体的平衡主要靠小脑调控,故A正确。
B.人体的运动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的,需要它们三者的协调配合,骨和关节合称骨骼,故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C正确。
D.运动前做好热身动作可提升身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与延展性,从而降低肌肉拉伤风险,故D正确。
故选B。
6.下图为长骨结构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来供应
B.骨质中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可以使骨坚硬
C.骨折后骨能愈合,主要依赖于⑦骨松质
D.正常情况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②中
【答案】C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有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①骨密质、②骨松质、③骨髓腔、④骨膜、⑤血管、⑥骨髓、⑦关节软骨。
【详解】A.骨膜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是骨组织营养物质供应的重要来源,A正确。
B.骨质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它们能够赋予骨头坚硬的特性,B正确。
C.骨折后骨能愈合主要依赖于④骨膜,因为骨膜含有丰富的成骨细胞和血管,能够促进骨的修复和再生,C错误。
D.正常情况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②骨松质中,D正确。
故选C。
7.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促进物质循环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题中的叙述没有体现这一含义,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达到抑制白蛾大量生长的目的,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符合题意。
CD.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题中的叙述没有体现这一含义,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以下发明技术的灵感都来源于自然,其中不属于仿生的是( )
A.雷达B.飞行服C.薄壳建筑D.电脑
【答案】D
【分析】仿生技术是人们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据此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
【详解】A.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后,在超声波接触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时,用双耳接受信号并确定方位。科学家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出了雷达,这属于仿生技术,A不符合题意。
B.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飞行员血压的抗荷飞行服,这属于仿生技术,B不符合题意。
C.薄壳建筑是利用了蛋壳的力学结构原理,由于这种结构的拱形曲面可以抵消外力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坚固。可见,薄壳建筑属于仿生技术,C不符合题意。
D.电脑的发明和应用,没有利用仿生技术,D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表示菜粉蝶发育的四个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育的先后顺序为③④②①B.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C.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成虫、②蛹、③受精卵、④幼虫。有性生殖是指生物通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详解】AC.菜粉蝶的发育经过③受精卵→④幼虫→②蛹→①成虫四个时期,且每个阶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显著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A正确,C错误。
B.菜粉蝶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故B正确。
D.菜粉蝶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10.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22年4月北京动物园建立了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破壳后需进行人工育雏,下列有关青头潜鸭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③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B.受精鸟卵中的①具有分裂能力
C.②将来发育成幼鸭,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③
D.青头潜鸭的雏鸟属于早成雏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
【详解】A.②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③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A正确。
B.受精鸟卵中的①胚盘具有分裂能力,能发育成幼雏,B正确。
C.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②卵黄,①胚盘将来发育成幼鸭,C错误。
D.青头潜鸭的雏鸟属于早成雏,破壳后不需进行育雏,D正确。
故选C。
11.很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也能进行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人们通常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形成生殖细胞
B.嫁接、扦插、种子繁殖均属于无性生殖
C.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D.无性生殖有利于大量繁殖新个体
【答案】D
【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详解】A.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形成生殖细胞,而在于生殖过程中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而无性生殖则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A错误。
B.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而嫁接和扦插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
C.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而不是韧皮部,C错误。
D.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复杂的生殖细胞结合过程,能够快速繁殖出大量与母体遗传性状相同的新个体,例如组织培养,D正确。
故选D。
1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染色体等都会变化,下图表中能够正确表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A.B.
C.
D.
【答案】B
【分析】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详解】细胞包含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因此,正确的层次关系是: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或:细胞包含细胞核、细胞核包含染色体、染色体包含DNA。选项B正确地表示了这种层次关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公安机关常用“亲子鉴定”的方法为群众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亲子鉴定”需要提取鉴定人的DNA进行比对。若以血液为样本,从血液组成的哪种成分中一定能够提取到DNA( )
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
【答案】C
【分析】(1)在细胞核中,有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做亲子鉴定时,要鉴定亲代和子代DNA的相似程度。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的形态、结构等不同,功能也不相同。
【详解】AB.血小板和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没有染色体和DNA,也就无法提取到DNA,不能用它们进行亲子鉴定,故A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中含有细胞核,有染色体和DNA,能够提取到DNA,可以用白细胞进行亲子鉴定,故C符合题意。
D.血浆是一种细胞间质,不具有细胞核等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和DNA,无法提取到DNA,不能用血浆进行亲子鉴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排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人性别为男性
B.1~22对染色体为常染色体
C.此人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
D.此人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为XY
【答案】D
【分析】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的基本相同,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A.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大小不相同,为XY染色体。可见,此人性别为男性,A正确。
B.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上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结合题图可知,1~22对染色体为常染色体,B正确。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Y,其中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而X染色体来自他的母亲,C正确。
D.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要减少一半,即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常染色体+XY,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D错误。
故选D。
1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
A.糖B.蛋白质C.DNAD.蛋白质和DNA
【答案】D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详解】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此可见,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纯种的高茎和矮茎的豌豆杂交,被遗传下来的是( )
A.高茎或矮茎的性状
B.控制高茎的基因
C.控制矮茎的基因
D.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
【答案】D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只出现了高茎豌豆,说明豌豆的高茎是显性性状,高茎的基因一定是纯合体DD(假设控制高茎基因用D表示),矮茎基因是dd,遗传图解如图:
由图可见:子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可见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都传递给子一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021年9月中国从二氧化碳开始合成人工淀粉又轰动全球,为生命起源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其中,人工合成淀粉对生命起源的某些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①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②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③有机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④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A.①③B.①C.①②D.②③
【答案】C
【分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
【详解】人工合成淀粉从二氧化碳起始,涉及无机分子(如CO2)转化为有机小分子(如糖类单体),这对应生命起源的①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进一步地,将有机小分子(如单糖)合成有机大分子(如淀粉)则对应生命起源的②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阶段。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下图所示是脊椎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关系,据此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②和鸟类都是由远古的①进化而来
B.①和②分别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关系:鱼类→两栖类→①→鸟类→②
D.生物进化的趋势,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答案】C
【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图中①是爬行动物,②是哺乳动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②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由远古的①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故A正确。
B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所以图中①和②分别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故B正确,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D正确。
故选C。
19.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效果很好,但是滥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滥用抗生素,细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
B.青霉素可以治疗流感
C.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D.青霉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治疗作用
【答案】B
【分析】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有的细菌可能具有抗药性。滥用抗生素会使不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死亡,而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青霉素使用前需根据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且注射前要进行皮试防止过敏。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详解】A.滥用抗生素,会使不抗药的细菌死亡,抗药的细菌存活并繁殖,从而使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故A正确。
B.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物质。流感90%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用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所以青霉素不可以治疗流感,故B错误。
C.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故C正确。
D.青霉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而死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20.下列与人类进化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出现的标志是会使用工具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D.根据现有证据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答案】A
【分析】(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详解】A.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而不是会使用工具。直立行走使得人类的前肢得以解放,能够更灵活地使用工具,但直立行走本身才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A错误。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信息,从而推断出人类进化的历程和规律,B正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确实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随着脑容量的增加,人类的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创造文化,C正确。
D.根据现有证据,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确实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这一历程反映了人类从猿到人的逐渐进化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D正确。
故选A。
21.下列有关种子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子叶植物不是种子植物
B.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是种子植物类型的重要区分依据
D.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答案】A
【分析】生物圈中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根据它们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结构最复杂和最高等的植物,其根据种子中子叶的数目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只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是双子叶植物,因此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故A错误。
B.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都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故B正确。
C.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是种子植物类型的重要区分依据,故C正确。
D.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并且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故D正确。
故选A。
2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生物分类进行的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刘冰,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张铁,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C.王鹏,在界、门、纲、目、科、属、种中,同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
D.王利,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故B错误。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故C错误。
D.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故D正确。
故选D。
23.保护动物多样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
C.法制教育D.舆论宣传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易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A符合题意。
B.易地保护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措施的补充,B不符合题意。
CD.法制教育和舆论宣传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松材线虫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重大植物疫情,该病依靠天牛传播,主要危害松科植物,适生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且防治困难、无法根除。下列相关叙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松材线虫入侵对当地的物种没有影响
B.发现松材线虫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C.松材线虫入侵可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应将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松材线虫都消灭
【答案】B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详解】AC.松材线虫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危害松科植物,可能导致森林生态失衡,AC错误。
B.发现松材线虫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防控措施,B正确。
D.消灭全球范围内的松材线虫不现实且可能对自然生态造成其他影响,D错误。
故选B。
25.“月宫一号”是一个可实现宇航员长期在太空生活的“微型生物圈”。宇航员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除了自带的肉类等食物,主要靠舱内养殖的黄粉虫补给。如图是黄粉虫的幼虫和成虫,推测它与下列哪种动物的发育方式相同( )
A.蝗虫B.蝉C.蝼蛄D.蝇
【答案】D
【分析】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详解】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黄粉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蝇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蝉、蝼蛄的发育方式都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5小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26.(12分)各种动物的呼吸
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以上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 。
(2)蚯蚓的呼吸器官是 ,观察缢蛏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 ]。
(3)观察蝗虫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4)为探究鱼的呼吸特点,某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原理: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该结构主要由密布毛细血管的 构成。水流从鱼口进入,完成气体交换后,水中的 (填气体名称)减少,水最终从 流出。BTB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 。
(5)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可能是下图中 ,并且 可以辅助呼吸。
(6)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鸟的呼吸系统的是 ,判断依据是 。
【答案】(1)鱼、青蛙和鸽子
(2)体壁 ④
(3)气门
(4)鳃丝 氧气 鳃盖后缘 由蓝变黄
(5)甲 皮肤
(6) 丙 有气囊与肺相连
【分析】图中①外套膜、②出水管、③入水管、⑤足、④鳃、⑥口器、⑦外骨骼、⑧气门。
【详解】(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图中,鱼、青蛙和鸽子的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缢蛏是一种水生软体动物,它通过鳃来呼吸。鳃是缢蛏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能够有效地从水中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图中,标号④所示的结构为缢蛏的鳃。
(3)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气门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4)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盖后缘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BTB指示剂主要用于检测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观察环境的酸碱变化,故BTB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由蓝色变为黄色。
(5)青蛙的肺不发达,肺泡数量少,为两个大囊泡;观察甲、乙、丙三图,乙的肺泡数量多,丙有气囊与肺相通,都不是青蛙的肺,只有甲符合青蛙肺的特点。因此,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可能是图中甲,并且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6)鸟的肺和气囊相连,图丙有气囊,符合鸟的呼吸系统特点,鸟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为鸟类提供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鸟肺的结构复杂,遍布毛细血管,有利于高效的氧气交换。
27.(9分)2024年7月26日,奥运会在法国巴黎奥体中心举行。这是首个时隔百年再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共设有32个大项329个小项的综合性运动会。请据图回答。
(1)填出各部分名称:① ;③ 。
(2)图乙中标号⑥和⑦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及缓冲震动。
(3)人体完成图甲所示动作时,③⑤分别处于 状态。在此状态时,是以 为杠杆,以肌肉为动力完成的。
(4)乙图中将[⑥]和[⑦]连接起来的是[ ] 以及周围的韧带,它们由结缔组织构成,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其内壁分泌 ,从而使关节更具有灵活性。
(5)要完成图丁投篮时,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肘关节运动,其中肩关节、肘关节等起到了 作用。动作不仅要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协调配合。
【答案】(1) 肌腱 肱二头肌
(2)⑨关节软骨
(3)收缩、舒张 骨
(4) ⑧关节囊 滑液
(5)支点 神经
【分析】图中①肌腱,②肌腹,③肱二头肌,④骨,⑤肱三头肌,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囊,⑨关节软骨。
【详解】(1)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③肱二头肌,⑤肱三头肌。
(2)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腔“里有少量滑液,减少摩擦,是关节运动灵活。因此,图乙中标号是关节头、⑦是关节窝、⑨是关节软骨。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人体完成图甲所示动屈肘作时,③肱二头肌、⑤肱三头肌分别处于收缩、舒张状态。
(4)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层,可分泌少量透明的滑液,滑液在关节腔中起润滑作用,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运动更加具有灵活性。
(5)肘关节的作用是支点作用,该动作的完成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动作不仅要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8.(10分) 如图表示几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示意图,其中图甲和图乙表示不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丙表示鸟卵的结构,图丁是人体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示意图。请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年底,东非爆发了2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蝗灾,对农作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蝗虫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图甲中的 期(填对应标号)。你认为消灭蝗虫的最佳时间是 期(填文字),因为这个时期它的生殖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无翅,活动范围较小。
(2)图乙所示昆虫的发育属于 发育,它与图甲所示昆虫发育过程的主要区别是 。
(3)图丙表示一个鸟卵的结构,不同结构承担相应的功能,使得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其中含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是 。(填序号)
(4)鸟类与图甲、乙中所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相比,相同之处是______。
A.都是变态发育B.都是体外受精
C.都是体内受精D.都是胎生
(5)正常情况下,图丁中[ ] 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卵是在[ ] 中形成的。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 。形成胎儿后,主要通过[ ]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 D 幼虫
(2)完全变态 经历蛹期/有蛹 /甲没有蛹
(3)③
(4)C
(5) 1卵巢 2输卵管 卵黄 4胎盘
【分析】甲图中A是卵,BC是若虫,D是成虫;乙图中a是卵,b是幼虫,c是蛹,d是成虫;丙图中①是气室,②是卵黄,③是胚盘,④是卵白,⑤是系带。丁图中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胎盘,5脐带,6胎儿。
【详解】(1)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因此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D成虫期。消灭蝗虫的最佳时间是若虫期,蝗虫的若虫期生殖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无翅,活动范围较小。我们可以引入蝗虫的天敌(或捕食者)等方法消灭蝗虫。
(2)图乙所示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它与图甲所示昆虫发育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多了蛹这个时期。
(3)在鸟卵的结构中,③胚盘中具有细胞核,是发育成胚胎的位置。
(4)鸟类生殖的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图甲、乙中所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图丁中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在2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形成胎儿后,主要生活在母体的子宫中,通过4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9.(10分)果蝇繁殖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常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甲、乙两只果蝇及其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由X、Y染色体决定。根据图中所示,你判断 (选填“甲”或“乙”)为雌性果蝇,判断的理由是,该果蝇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 。
(2)雄性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称为 ,该生殖细胞含有 条染色体。
(3)果蝇的翅形既有长翅的又有残翅的,像这样的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第二代全是长翅,而第三代出现了残翅个体,这种现象叫 。
(4)如图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隐性性状是 (“长翅”或“残翅”)。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则第一代,残翅果蝇的的基因组成是 ,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第二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第三代,长翅果蝇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率是 。
【答案】(1) 甲 XX
(2) 精子 4/四
(3) 相对性状 变异
(4) 残翅 aa AA Aa 1/3
【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在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详解】(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
“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所示”。图甲中,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是雌果蝇;图乙中,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
所以图一中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甲表示雌果蝇,判断的理由是,该果蝇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
(2)生殖细胞分为精子和卵细胞,雌性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雄性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是精子。
由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少一半。因此雄果蝇有4对染色体,其特殊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因此,果蝇的翅形的长翅与残翅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同一物种内亲子代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做变异。因此第二代全是长翅,而第三代出现了残翅个体,这种现象叫变异。
(4)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在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由题图可以看出,第一代有长翅和残翅两种性状,第二代全部表现为长翅一种性状,则可判断隐性性状是残翅,显性性状是长翅。
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则第一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第二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由题图可以看出,第三代是第二代的长翅果蝇自交繁殖产生的,其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见,第三代,长翅果蝇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率是1/3。
30.(8分)朱鹮曾因栖息环境破坏、非法捕猎、繁殖困难等因素,数量急剧减少。经多年大力保护,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
(1)繁殖季节,朱鹮脸颊部位会分泌一种黑色黏稠液体,并依靠颈将其涂抹到体表,改变羽色,吸引异性注意。从形成过程来看,朱鹮特殊的求偶行为属于 行为,由 决定。而“惊弓之鸟”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学习而获得的。
(2)朱鹮取食时,会频繁抬头扫视周围,一旦天敌进入警戒距离,鸟群就会有报警、惊飞等现象。从行为功能角度分析,该行为属于 (攻击/防御)行为。
(3)朱鹮具有群居现象。科研人员对朱鹮群体大小与其警戒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通过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朱鹮群体数量越大,个体被捕食的概率 。
(4)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合理的结论有 。
a.群居生活可增加个体觅食时间
b.群居生活可增加个体生存机会
c.群居生活可降低传染病的蔓延
d.群体的个体间存在着生物通信
(5)对朱鹮的成功挽救,是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典范。根据题目信息,提出一条保护朱鹮的有效措施 。
【答案】(1)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生活经验/经验
(2)防御
(3)降低
(4)abd
(5)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分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详解】(1)繁殖季节,朱鹮脸颊部位会分泌一种黑色黏稠液体,并依靠颈将其涂抹到体表,改变羽色,吸引异性注意。这种特殊的求偶行为,从形成过程来看,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而“惊弓之鸟”是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朱鹮取食时,发现天敌进入警戒距离,鸟群就会有报警、惊飞等现象。从行为功能角度分析,该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3)分析图2可知,随着朱鹮群体数量的增大,群体发现天敌的概率越高,因此被捕食的概率就会降低。
(4)分析图2可知,随着朱鹮群体数量的增大,个体进行警戒的时间减少,找到食物的机会就增多,从而增加个体生存机会;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群体内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如动作、声音等;但是群居生活会增大传染病的蔓延,可见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八年级(上)期中模拟卷(一)(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八年级(上)期中模拟卷(二)(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卷(解析版)(鲁科版五四学制),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珍珠的形成主要和河蚌的 有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