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课标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同步教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pptx
    • 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教案.doc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1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2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3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4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5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6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7页
    【新课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课件第8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教案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 核舟记 第2课时 教案第2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新课标第11课核舟记第2课时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核舟之奇。2.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核舟记》,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
    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感受文本语言简洁、严密和生动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划分文章段落,理清文章层次。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
    2.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3.表现原料小而题材广的句子: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第1段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奇巧”二字? 集中说明了什么?
    “奇巧”二字是文眼,后文从原材料体积小、雕刻物品种类繁多、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等方面展开,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以具体的数字说明核舟体积之小,既照应上文的“径寸”二字,又衬托出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1.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核舟,表现出雕刻者怎样的特点?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表明窗户是可以活动的,表现雕刻技艺的“奇巧”。
    2.作者具体描写核舟上对联的内容有何作用?
    作者具体描写核舟上刻的对联内容,表明其字迹清晰可见,表现了雕工的精细。同时,对联的内容与“大苏泛赤壁”的情景相契合,暗示了核舟的内容主题,足见雕刻者构思的巧妙,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情趣。
    3.作者在介绍船头时,用了一系列方位词,请找出来,想一想这些方位词有何作用?
    用“中”“右”“左”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后用“左”“右”描绘苏、黄的姿态、神情和动作,表现二人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时的神情,进一步显示了王叔远雕刻刀法的奇巧。这些词表明了作者观察之细腻、描写之逼真。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的超脱尘世之态栩栩如生,他的洒脱神态反映出雕刻技术的高超。
    突出了雕刻者雕工的精细。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4.作者在刻画两个舟子时,采用了什么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细节描写。写右边的舟子,突出他“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和“若啸呼状”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突出他专心烧茶的平静神态。这些细节描写使两舟子的形象栩栩如生,进一步反映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作者描述的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这样写?
    ①两个“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专注听“茶声”。但营造了一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②再加上舟楫的“横卧”,更加展现出一种有楫等同无楫、有舟子等同无舟子的放任自流的情形。 ③这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景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通过写字体的小、笔画的细、色彩的协调,意在突出核舟的精妙纤巧,以及雕刻者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6.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核舟,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
    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念珠
    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1.第6段连用了9个“为”字,你怎样理解?
    “通计一舟……”,连续用了9个“为”字进行细致的罗列,用形象、简洁而又带有立体感的描述把核舟再现在读者面前。以显示核舟所刻容量之大,艺人技艺之高。
    2.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有什么作用?
    总括全文,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雕刻的容量之大和所刻景物甚多。“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对比呼应“八分有奇”,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作结,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揭示中心,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赞叹。
    1.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主体”既明,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很清晰了。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
    2.作者围绕“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介绍核舟,但对看似与苏轼游赤壁主题无关的两个舟子却也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是否属详略不当?
    从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看,作者具备描绘川味的舟子并非多余。如果船上无舟子,势必使观者顿生疑窦,使这件艺术品失去应有的真实感。左右舟子的悠闲、平静的神奇正好衬托了苏轼游赤壁时的怡然自得。正因为舟子闲适,船桨“横卧”才说明苏轼等人是泛舟江上,呈现出漫游赤壁的诗情画意。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本文介绍核舟在于赞叹雕刻者的精湛技艺,对于舟子的细致描绘也反映出雕刻者刀法的精巧细腻,将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体现了“技艺灵怪矣哉”。
    本文的题目有一个“记”字,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呢?
    (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
    (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
    3.品一品,行文之巧妙
    总——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船体设计大小和格局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船背雕刻者的题款和着色
    总——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1.按照空间顺序说明说明事物采用空间顺序,可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局部时,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船头——船身——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船身部分的次序加以颠倒。这样写既能引起读者兴趣,又能激发读者想象。
    2.细致生动的描写作者对核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的人、物雕刻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弄清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而且刻画传神,细致入微。如:“隐卷底衣褶中”的两膝,足见颇为细致。更为传神的是对人物肖像的描摹,做到了形神飞动、各具情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左手倚一衡木( )诎右臂支船( )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高可二黍许( )神情与苏、黄不属(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其两膝相比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古义:大约 今义:可能、可是
    古义:类似 今义:属于
    古义:零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的
    古义:相互靠近 今义:比较
    古义:长 今义:修理
    (读“qí”,形容词,奇妙)
    (读“jī”,名词,零数、余数)
    (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卧右膝( )箬篷覆之( )石青糁之( )石青糁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居右者椎髻仰面(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名词做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做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 )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倒装句: 其两膝相比者( ) 细若蚊足( )
    “其”前省略介词“于”
    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两膝者”
    状语后置,应为“若蚊足细”
    课后小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一工艺品,作简要介绍,写成一篇短小说明文。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走近作者,背景资料,字词梳理,整体感知,句末语气词,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做这里指雕刻,无不全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简介,学习目标,第六段翻译,文章思路,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一词多义,文化知识积累,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堂教学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答疑解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常用词语积累,无不全都,yí赠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