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北方各族的内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主要讲授了西晋政权的兴衰以及北方的民族交融,为后面北魏孝文帝改革做好铺垫。整节课都围绕政权的并立和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题,这一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三国政权,下又为东晋和北魏做了铺垫,是本单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体现单元概念的一课。
学科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研读地图,阅读教材,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西晋的统治措施,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这一时期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
西晋短暂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这是西晋王朝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爵印,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不断进入中原,他们与西晋灭亡有何关系?各族的内迁又带来哪些影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与统一
教师:分析下表,三国时期谁的实力最强大?谁的实力又最弱?
展示图片和材料: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户数、人口还是兵力上面,魏国都是三国之中最多的,甚至远远多于蜀国和吴国之和,魏国国力最强盛,蜀国最弱。但是,为什么最终是西晋统一呢?
展示图片:
教师: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国派兵灭蜀汉。曹魏中期,由于皇帝年幼,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展示图片:
教师: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全国,“三国尽归司马氏”。
2.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
展示图片和材料:
“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但是,西晋的统治策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八王之乱——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说一说西晋的统治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材料:
魏武忘经国之宏规,行忌刻之小数,功臣无立锥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实传虚爵,本根无所庇荫,遂乃三叶而亡。有晋思改覆车,复隆盘石,或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
——《晋书·八王传序》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晋武帝给大地主、大贵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很多的优厚待遇,甚至于特权还扩大到他们的子孙。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典型的例子。
展示图片:
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为西晋的统治危机埋下了祸根。
展示图片:
教师:不仅如此,西晋统治者晋武帝还大封同姓诸王。大封同姓王,诸侯王既有行政权力,又拥有数量可观的军队。势力逐渐强大,这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通过前面所学知识可知,封国势力壮大,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晋惠)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材料二 然而付托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恒,赏罚斯滥。或有材而不任,或无罪而见诛,朝为伊、周,夕为莽、卓。机权失于上,祸乱作于下。
——《晋书·八王传序》
教师:加上当时朝政混乱,晋惠帝昏庸至极,更加无力制衡诸侯王。因此他在位时,八个宗室亲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八王之乱——概况
教师:结合地图,说说八王之乱的概况。
学生回答略
展示地图:《八王之乱形势》
教师:从上面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晋被分封的诸侯王都集中在中原一带,这就决定了八王之乱集中在洛阳一带。八王之乱期间,诸侯宗室之间相互混战,势力此消彼长,晋惠帝也变成了傀儡,任其他宗室摆布。八王之乱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
1.八王之乱——影响
教师:那“八王之乱”又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说一说。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社会衰退),至于永嘉,丧乱弥甚……人多相食,饥疫总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
——《晋书 食货志》
材料二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晋书》
材料三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徙戎伦》
材料四 魏晋以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晋书·惠帝纪》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八王之乱历时16年,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场战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西晋灭亡
教师: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汉、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
展示材料:
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 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房玄龄《晋书·载记》
教师:同时,由于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教师: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统一局面仅持续30多年。通过前面所学,大家可以说一说为什么西晋如此短暂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奢侈腐败,追求享乐,金钱至上。分封诸王导致诸王势力膨胀,为西晋埋下隐患。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残酷的剥削压迫导致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这些给我们又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当提升执政者素质;国家治理要以民为本;注重加强廉政建设;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协调各方利益,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民族团结。
过渡:西晋的灭亡,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开始了五胡乱中华的时代。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观察下图,你说说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吗?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
1.内迁概况
展示图片:
教师:观察地图,说说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内迁的方向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氐、羌、匈奴、羯、鲜卑,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蒙古草原的匈奴和羯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鲜卑人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这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至中原呢?
2.内迁原因
展示材料和图片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统治者为扩充兵力和劳动力,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气候变冷、自然灾害、战乱等导致北方游牧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3.内迁的影响
教师: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手工业。汉族也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经营畜牧业。各民族在相互碰撞、交流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后作业】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北方各族的内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