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决(jué) 窜向(cuàn) 勋章(xūn) 花团紧簇(jǐn)
    B. 炫耀(xuàn) 着落(zhá) 殉职(xùn) 惊慌失错(cuò)
    C. 潜逃(qián) 嘹亮(liá) 帐篷(peng) 混为一谈(hùn)
    D. 禁锢(jìn) 羞怯(qiè) 微薄(bé) 迫不急待(jí)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
    B.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是清代文学家。
    C. “寒舍”用以称自己的家,“敝校”用以称自己的学校,“拙作”用以称自己的作品,“惠赠”则是指恭敬地赠送,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D.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侧重写人,《五猖会》侧重记事,《二十四孝图》侧重议论。
    3.下面对甲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天净沙•秋思①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甲诗是五言律诗,先写景后抒情,前三联对仗工整;乙是一首散曲,文字精练,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B. 甲诗颔联写晴朗夜晚中的两岸开阔之景;潮平无浪,风顺不猛,其中透露出的春天气息,为颈联作了铺垫。
    C. 乙用白描手法所写景物,虽简练却都带有鲜明个性,有形的深秋萧索暮色,恰与游子心中无形凄苦相通。
    D. 甲诗写客路之中正逢“残夜”“旧年”,乙则写旅途中所见的秋景凄凉,都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愁苦心情。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古诗文默写。
    (1)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2) 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 。(刘禹锡《秋词》)
    (4) ______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 回乐烽前沙似雪, 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同样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5)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用“ ______ , ______ ”,不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5.选择出填在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恰当词语,写序号即可。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① ______ (A.就是 B.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② ______ (A.自尊 B.尊严)。所以,实在不能③ ______ (A.嗔怪 B.嗔怒)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④ ______ (A.怪诞不经 B.荒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6.读了《西游记》以后,同学们对唐僧这个人物褒贬不一。请你根据原著,补全下面的对话。
    甲同学:在“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中,唐僧的主要问题是① ______ ,具体表现为② ______ ,多气人呀。
    乙同学:但唐僧身上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③ ______ ,这是师徒四人最终能够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重要原因。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7.我们知道许多关于雪的名句,比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都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你写一段话,描写雪景,要求也用上比喻的修辞。40字左右。
    六、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8.判断下列各项说法的对错,分别用“√”“×”表示。
    ①岁月更迭。悲欢交织。②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值得宝贝的。③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④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⑤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1) A句②有语病,其中“跌打”应改为“摔打”。 ______
    (2) B句②③中的“宝贝”“里面”,词性相同。 ______
    (3) C“笑容不会因生活贫困失去光芒。”应放在句③后。 ______
    (4) D句⑤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幸福比金子还珍贵”。 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④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⑤“人都到那里去了!”
    ⑥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⑦“读书!”
    ⑧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袖”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⑨“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________;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_______”
    ⑩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⑪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读选文①②段,概括幼年鲁迅对捕鸟这件事的心理变化。
    (2) 从选文②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闰土父亲有怎样的情感?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原因。
    (3) 选文③段中连用了三个“也许是……罢”的句式,你觉得用得好吗?为什么?
    (4) 选文⑨⑩段在写寿镜吾老先生时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5) 选文结尾段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看似平淡,却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你觉得其中有哪些意味呢?概括出来。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 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 说说选文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2) 选文⑥段是从人的哪几个方面的感觉来写春风的?
    (3) 选文⑦段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 概括选文⑧段所写的三个内容。
    (5) 作者在选文⑩段写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用意?
    八、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 有人认为选文中的陈太丘和吴起都是在小事上守信,没有必要,其实不然。请你从陈太丘和吴起的角度,分析他们在小事上守信的意义。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2.作文。
    请你以“下课铃声响过之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花团紧簇”的“紧”应为“锦”;
    B.有误,“着落”的“着”应读“zhuó”,“惊慌失错”的“错”应为“措”;
    C.正确;
    D.有误,“微薄”的“薄”应读“bó”,“迫不急待”的“急”应为“及”。
    故选:C。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惠赠”则是指恭敬地赠送,是受赠者对赠与者在表达尊敬的时候所用的,它是敬辞,不是谦辞。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诗句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所以“写客路之中正逢‘残夜’‘旧年’”有误。
    故选:D。
    《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一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4.【答案】【小题1】险躁则不能治性,我寄愁心与明月
    【小题2】便引诗情到碧霄,河流大野犹嫌束
    【小题3】受降城外月如霜
    【小题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解析】(1)险躁则不能治性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河流大野犹嫌束
    (5)受降城外月如霜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
    (7)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B,B,A,A
    【解析】①“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而是”是连接词,用于连接两个相对的事物,强调后面的部分。这里使用“而是”是因为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故选:B。
    ②“自尊”是指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知和评价,而“尊严”则是指人的尊严和价值。这里是指科学家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时需要放下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应该选择“尊严”。
    故选:B。
    ③“嗔怪”是指责、责备的意思,而“嗔怒”则是指愤怒、生气。这里是指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应该是一种责备或指责的态度,而不是愤怒或生气。因此,应该选择“嗔怪”。
    故选:A。
    ④“怪诞不经”是指荒诞离奇、不合常理的意思,而“荒诞不经”则是指荒诞离奇、不合常理到了极点。这里是指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荒诞离奇、不合常理,但还没有达到极点的程度。因此,应该选择“怪诞不经”。
    故选:A。
    答案:
    ①B ②B ③A ④A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6.【答案】忠奸不分,认不出变化多端的白骨精,反而把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孙悟空赶走,有坚定的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三打白骨精”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冒充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娟,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直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变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程。根据唐僧认不出变化多端的白骨精,反而把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孙悟空赶走可知唐僧忠奸不分。
    在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唐僧遇到过金钱、权力等的诱惑,更有数不清的危险危及生命,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了。西天取经的路上,他多次被妖怪捉去,经常都是命悬一线。除了生死的威胁之外,还有一个难以抗拒的问题,那就是美女美色的诱惑。尤其是那段女儿国的经历。女儿国的国王可以说是众多男子所青睐的理想的对象了。不仅貌美如花,更兼有异国的财富。如果接受了她的追求,就等于一下子拥有了多少人所向往的金钱美女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唐僧不为所动,一心向佛,最终带领团队来到大雷音寺,取得真经。可见唐僧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
    答案:
    ①忠奸不分 ②认不出变化多端的白骨精,反而把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孙悟空赶走。 ③有坚定的信念
    《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答案:
    示例:雪如仙女下凡,优美地从天空的银幕飞出。每一次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题干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雪景。描写时,要抓住雪的特点,如雪花的形状、颜色、感觉,雪花飞舞的状态,雪中大自然的景象变化等。表达要流畅,注意字数要求。如:雪花像翩跹的粉蝶,欣喜地闪耀着她的“翅膀”,好像把晶莹的絮片撒到大地上,让大地在柔软的床幔底下,孕育着新春的生长。
    解答此题,要注意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8.【答案】【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答案:
    (1)√
    (2)✕
    (3)√
    (4)√
    (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句②错在用词不当,“跌打”是跌倒或受伤后进行治疗和修复的意思,用在搭配“命运”不合适,应改为“摔打”。此项表述正确。
    (2)本题考查词性。句②的“宝贝”是动词,句③的“里面”是名词,词性不相同。此项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查语序。句③“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表达只要心中有幸福,简陋和朴素都不重要,和“笑容不会因生活贫困失去光芒”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放在句③后面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此项表述正确。
    (4)本题考查指代内容。句⑤“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中,“幸福比金子还珍贵”是主语,“是”是谓语,“真理”是宾语,“这”在后半句中代替主语。此项表述正确。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7)歧义;(8)句式杂糅。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文章第①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描写得如此细致,可见鲁迅对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由文章第②段“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可以看出此时鲁迅对捕鸟感到遗憾、惋惜、无奈、失望、懊恼。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由文章第②段“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闰土父亲捕鸟技术表示了极高的赞赏和钦佩。当他询问闰土父亲得失的缘由时,闰土父亲以“你太心急,来不及等他走到中间去”来回答,这不仅是一种捕鸟的技巧,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让作者感到深深的敬意。同时,作者羡慕闰土父亲能够如此熟练地掌握捕鸟技巧,同时也遗憾自己不能像闰土父亲那样拥有这样的技能。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第③段中连用了三个“也许是……罢”的句式,我觉得用得非常好。首先,这种句式表现出作者对被送进书塾的原因的不确定和无奈。通过反复使用“也许是”的句式,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离开百草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百草园的留恋和不舍,也有对未知的书塾生活的迷茫和不安;其次,这种句式也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通过反复使用同样的句式,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节奏和韵律,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最后,这种句式还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怀念和不舍,以及对离开百草园的无奈之感。
    (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选文第⑨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是语言描写,第⑩段“微笑”“仰起”“摇着”“拗过去”等词语是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出寿镜吾老先生在读书时的陶醉和享受。这些动作不仅展示了他的个性特征,也暗示了他对经典的崇敬和喜爱。“总是微笑起来”是神态描写,刻画出寿镜吾老先生温和、亲切的形象。这种神态表达出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宽容,也反映出他的人格魅力。通过多种描写方法,成功地塑造出寿镜吾老先生亲切、温和、热爱经典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对先生的敬重之情。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选文结尾段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看似平淡,却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首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早已没有了罢”的语气,暗示着这些美好的记忆已经成为了过去,无法再次重现。这种怀念的情感在文中多次出现,如“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和不舍。其次,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无尽感慨。在文中,作者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展现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限乐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作者对此感到无限的感慨和惋惜。此外,这句话还暗示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涩。在文中,作者通过描述三味书屋的沉闷和乏味,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涩。而“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句话,似乎也在暗示着这种无奈和苦涩的生活状态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作者对此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悲哀。总的来说,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得整篇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答案:
    (1)从“很感兴趣”到“失望、懊恼”。
    (2)作者对闰土的父亲很敬佩,幼年时是因为他捕鸟的本事大,成年后,则是因为回想起的话,能悟出一些生活哲理
    (3)这三个句式强调了幼年的鲁迅对家人送自己去书塾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可见其天真,也可从中感受到他对百草园的不舍(对离开百草园的无奈)。
    (4)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对两个,生动描摹出老先生读书入神的状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敬重。
    (5)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对往昔不在的感慨,甚至还有对现实生活的感喟。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里的景物,泥墙根一带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选文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段落:一是它在整个文章结构中的作用,二是它在表达文章主题和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这一段承接了上文对北方春天风沙的描写,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下乡别样的春天的描写,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通过设问句“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来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随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别样感受,认为北国的春风虽然猛烈,但它也带来了大地的复苏和万物的生机。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2)本题考查描写。本题要求分析文⑥段从人的哪些方面的感觉来写春风。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文⑥段中找出描述人的感觉的词语或句子,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感觉来描绘春风的特点的。视觉上,作者通过描述春风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变化,如草原、沙漠、山梁等地的生机勃勃,以及飞沙走石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强劲和力大无穷。听觉上,作者使用了“呜呜吹号”“哄哄呼啸”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声音,进一步强调了春风的强劲和猛烈。触觉上,作者通过描述春风扑在人脸上的感觉,如“如无数的针扎”,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风的凛冽和刺激。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从拟人的角度赏析,选文⑦段赋予“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人的特性,通过拟人手法,描绘了木头架子响动和晃动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春风的猛烈和力大无穷。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方式,使得春风的形象更加鲜明,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春风的特点和力量。同时,这种描写方式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选文⑧段描述了麦苗和山桃在春风的吹拂下展现出生机。通过“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的描绘,作者生动地展现了春风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其次,选文⑧段描述了人们在春风的帮助下辛勤地劳作。通过“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的描绘,作者形象地展现了人们艰苦的劳作场景,并强调了春风对人们劳作的帮助,进一步体现了春风的力量和作用。最后,选文⑧段描述了春风帮助人们抛撒粪肥,带给人们痛快的感觉。通过“好不痛快人也”的描绘,作者表达了人们对春风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并强调了春风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和喜悦。
    (5)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在选文⑩段中,作者通过描述江南春天的潮湿发霉和阴冷环境,与北国的春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反衬出在北国的春风中,一切都是那么有生气和活力。通过这种反衬手法,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北国春风的赞美之情,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和强烈。同时,这种反衬手法也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北国春风的特点和魅力。
    答案:
    (1)承上启下,用设问句写出作者对于北国的春风有不一样的感受,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2)视觉、听觉和触觉。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木头架子发出声音很大,从而表现北国春风刮得猛烈。
    (4)写植物返青、萌发,人们在春天里辛勤劳作,表达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5)⑩段中写江南春天的潮湿发霉,反衬在北国的春风中一切都是那么有生气;使作者对春风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强烈。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抱怨北国没有春天,怀念江南的春风,然后写人们对北方春天的普遍看法。接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对北国春风开始有了别样的体会。到后来,即使回到江南,也会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了北国春风的令人难以忘怀。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11.【答案】【小题1】A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都是副词,“才”的意思;
    B.动词,吃饭/名词,饭;
    C.动词,像/动词,如;
    D.名词,……的原因/名词,……的人;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引,拉。之,他。顾,回头看。句意: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到家门里去了。
    ②重点词:欲,想要。服,使……服从。非,没有。句意:想要使军队服从命令,没有信用是不行的!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候他。“故人至暮不来”是个完整的句子,“起不食”写吴起的行为,“待之”是吴起的目的。故断为: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甲】文中“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知陈太丘是守信的。陈太丘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可以让朋友知道自己做事的原则,吸取教训。
    【乙】文,根据“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可知,吴起坚守信用。从吴起等老朋友吃饭这件小事,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的性格。根据“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他在小事上守信,在指挥军队的大事上才有威信,做到令行禁止。
    答案:
    (1)A
    (2)①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到家门里去了。
    ②想要使军队服从命令,没有信用是不行的!
    (3)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 ∕待之
    (4)太丘在小事上守信,可以让朋友知道自己的做事原则;可以对孩子有好的影响。吴起在小事上守信,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使所属军队服从自己的指挥。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2.【答案】下课铃声响过之后 下课铃早已响过,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讲。这种情况你是不是也会遇到?每逢这时,我心里就会涌起阵阵烦躁,急切地盼望老师赶快讲完,然后说:“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你一定也和我一样希望老师按时下课吧?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老师总是喜欢拖堂,完全不顾及我们的感受。
    每节课后只安排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为的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得以放松,从而以更充沛的精力迎接下一节课;同时,课间10分钟也是让同学上厕所,整理学习用具等的时间,以便做好投入下一节课学习的准备。
    有的老师一拖堂,课间本来就只有10分钟,这样一来,同学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直接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而且,当看到其他班的学生早已在教室外跳绳、嬉闹玩耍时,同学们更是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老师,您说,您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吗?
    有的老师虽然平时不拖堂,但一快到考试,他们似乎就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往往下课了还争分夺秒地讲。我知道,为了同学们的成绩,老师们不得不这样。他们有的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占用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给我们上课,而且往往到放学后半个小时还讲不完。我们应学会理解、体谅老师。老师上课拖堂都是想向学生多传授知识,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拖堂是老师额外付出的劳动,我们应该尊重老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为我们好,可也害苦了我们。老师,您想过吗?我们的精力有限,下课铃一响,我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而且有的同学把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您一拖堂,他们所有的计划就全被打乱了。所以老师拖堂易让我们产生逆反心理,未必能达到老师想多让学生学点东西的初衷。
    我认为老师拖堂的行为应该纠正。我诚恳地向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请不要课间拖堂,让同学们有个愉快的课间10分钟。
    第二,如果一定要拖堂,请放在放学后,但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老师,您能接受我的建议吗?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包涵着“下课铃声”“响过之后”两个主题元素,这是写好这个命题作文需要关注的关键词,构思时,要将二者有机兼顾,不可偏废。“下课铃声”,已经明确故事的背景是在学校,“响过之后”,也许是课间休息,也许是放学回家。那么课间会发生那些事呢?放学回家的路上,你见到了哪些人,又发生过那些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呢?可以有如下立意:(1)下课的铃声响起之后带给人思考,应该珍惜时间,不负青春,(2)下课的铃声响起之后,有同学围住老师七嘴八舌聊天,反映师生关系融洽。( 3)下课的铃声响起之后,走出校门,外面是在雨中等待孩子的家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立意。
    二、选材构思。构思时,要广开思路,将二者在同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则需要精心组合。可以以“响过之后”为纵向经线,将“铃声”响过后的故事或情境一一贯穿;亦可以“响过之后”为横向纬线,把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下课铃声“带给自己的回忆或对与铃声有关的往事回味,编织成五彩缤纷的花环,写出内容充实、情意饱满的记叙文或散文。写作时最好以第一人称来写,更有益于“真情实感”的表达,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描写“铃声”,而应侧重于“下课铃声响过之后”特定时间、情境所发生的事的描摹叙写,切不可过分描写“铃声”响起时的情景,否则会详略不当、喧宾夺主的。写作技巧上,选材“切入口”要小,但要以小见大,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卒章显志,点明感悟抒发真情,则更是锦上添花。要想锦上添花,还应注意在写法上精心“设计”,根据自己的选材和要表达的中心,或欲扬先抑,或插叙,或对比等等。
    文章以“下课拖堂,弊大于利”为中心论点进行写作。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现实生活中大家都遇到的“拖堂”现象,然后从设置课间十分钟的目的来论述“拖堂”的弊端,接着从老师“拖堂”的初衷来论述“拖堂”的适得其反的弊端。既然“弊大于利”,我们就要纠正,小作者还向老师提出了建议,正好符合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A.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狼》)
    B.期返而食
    饭疏食(《<论语>十二章》)
    C.其为信若此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起之不食以俟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者(《<论语>十二章》)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