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文课件ppt,共15页。
(二)解读文本精要 1.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请你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对应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提示: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
2.第2自然段,作者不接着写“北国的秋”而写“江南的秋”的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分析对比的作用] 提示:总括江南之秋的特点,并与北国之秋形成对照,表达了作者对江南之秋的不满足。
二、阅读第3~12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3.第3自然段,试分析“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钟声”这个排比句的作用。[对应考点:分析排比句的作用] 提示: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作者的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4.第4自然段,阅读“像花……柔软的触觉”几句,说说这里的景物描写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感。[对应考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示: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实地,写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5.第6自然段,这一段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语段的作用] 提示:(1)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秋蝉的描写自然过渡到下文对秋雨及“都市闲人”的描写;(2)内容上,南、北国的秋雨对比,突出表现了北国秋雨的奇、有味、像样,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6.第1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选择枣树来写?[对应考点: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提示:是因为它在京城人家的院落中极为普通,几乎处处都有,而它青中带黄的色彩又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足以代表作者心中的故都秋色。
7.第12自然段,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为什么插入一段对写秋诗人的议论?[对应考点: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提示:作者主要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方面表现“故都”的可爱。这一段议论创造了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来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三、阅读第13~1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8.第13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连用四个比喻进行对比,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比大为逊色。那么,这四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这样写有哪些好处?[对应考点: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提示:本体是“南国之秋”和“北国的秋”。这是说理性的语句,但是以具体事物来说明,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说明了南国之秋在气、质、味、形四个方面都差一等。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一)宏观结构把握
(二)整体综合解读 9.作者对于北平秋天那些著名的风景,只是点到为止,而主要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那些景象,原因是什么? [对应考点: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静悲凉,民居秋意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佳日秋枣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授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标题探究,品味故都的秋味,一字一句见情思,青天鸽声,牵牛花,清静苍凉,郁达夫,故都的秋,手法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