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时训练
展开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长乐王回深父
C.悟言一室之内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D
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惠风和畅 (舒畅)
B.举酒属客 (嘱托)
C.纵一苇之所如 (任)
D.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
答案:B
解析:劝人饮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苏轼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如期而至: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苏轼坦然接受了,他两次游览赤壁,创作了光照千古的“两赋一词”。
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由于行业规范性不强,一些企业只顾炒作概念、抬高产品价格,在生产过程中疏忽质量把控,导致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真假难辨。
D.电动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因部分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广州拟出台叫停电动车的新规,这种以限制来替代监管的做法矫枉过正,再次引发争论。
答案:D
解析:A项,“如期而至” 比喻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灾难不能说“如期而至”;B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唐代散文,______,______。初唐散文,虽然仍以骈体为主,但已经透出新的气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______,______,______;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借古讽今 ③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 ④骈散结合 ⑤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⑥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 ⑦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 ⑧提倡质朴的文风
A.②④⑦⑧③⑥⑤①
B.⑦③⑧⑥①④②⑤
C.⑥⑦③⑤①④②⑧
D.⑥⑧②④⑤⑦③①
答案:B
解析:注意分析三组空格特征。第一组空格主要从整体解说,说明“唐代散文”的整体特征,即“恢复”“形成”,不可能是“提倡”“注重”;第二组空格,主要解说“古文运动”的特点,即“质朴的文风”“反映”和“理论和实践”;第三组空格解说《阿房宫赋》的特点,应该是先形式后思想,即“骈散结合”,再“借古讽今”,最后是“批判精神”。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梅园记
邹浩
岭南多梅,土人薪视之,非极好事,不知赏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阁,后半山间,一株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余杜门不出,不见他植何如。问之土人,咸谓少与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东,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余久为之动心,顾王氏拘阴阳吉凶之说,不敢改作。顷遇花时,但徘徊路侧,徙倚篱旁,与之交乐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
一日,坐阁上,闻山间破竹声,策杖往观焉。则王氏方且遵路增篱,以趋岁月之利。欣然曰:时哉!时哉!喻使辟路而回之,撤篱而远之,视丛篁榛棘而芟夷之,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曾不顷刻,而梅已颙颙昂昂,拔立乎云霄之上,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西归之日,前瞻龙岳。回瞩仙宫,左盼魏坛,右盼佛子,其气象无终穷,悉在梅精神之中矣。
夫天地,昔之天地也;山川,昔之山川也。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果不异耶?梅虽无言,余知之矣。昔之晦,非梅失也,时也;今之显,非梅得也,时也。人以时见梅,而梅则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故虽寿阳之妆,不以为滥,傅说之羹,不以为遭,而况区区管窥之异,又奚足一吷于其前。姑与客饮酒。
(选自《粤西文载》)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土人薪视之 薪:柴火
B.咸谓少与此比 咸:都
C.与之交乐乎天而已 交:一起
D.喻使辟路而回之 喻:说明
答案:A
解析:薪:像柴火,名词作状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园中之梅“失时”和“得时”的一组是(3分)( )
A.eq \b\lc\{\rc\ (\a\vs4\al\c1(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使辟路而回之))
B.eq \b\lc\{\rc\ (\a\vs4\al\c1(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撤篱而远之))
C.eq \b\lc\{\rc\ (\a\vs4\al\c1(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而芟夷之))
D.eq \b\lc\{\rc\ (\a\vs4\al\c1(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前瞻龙岳,回瞩仙宫))
答案:C
解析:A“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写的是王氏园中梅的特点;B两句都是表现其“得时”;D“前瞻龙岳,回瞩仙宫”作者西归之日对梅四周环境的观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姓王人家的屋后半山间的园中之梅,在久翳“丛篁榛棘”之后,终于因“时”而彰,“拔立乎云霄之上”。
B.“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表现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C.“姑与客饮酒”一句,平淡中见激情,写出了作者因梅得时而生,把酒临风的快意心情。
D.作者以“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梅的精神”自况自勉,显现了其宠辱皆忘的豁达胸襟。
答案:B
解析:表现梅因时而彰。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要请客人喝上一杯酒,终找不到铺荆而坐共叙情怀之地。(得分点:延、班草、大意)
(2)而一抬头一低头之间,随着梅的变化而不同。梅果真有什么不同吧?(得分点:俯仰、果、大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0分)
套袖
铁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注】'①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0.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犁老师的不苟言笑与宽容。
B.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C.孙犁老师是大作家,“我”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D.作者说孙犁老师的住处是高墙大院,并特意用了引号,强调了孙犁老师的院落高大,与他的大作家身份相匹配。
E.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
答案:AD
解析:A项,“不苟言笑与宽容”错;D项,强调的是心理隔阂和敬畏。
11.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欲扬先抑(1分),渲染出孙犁老师很严厉,“我”怕见孙犁(2分);为后文写“我”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作铺垫(1分)。
12.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易近人(有亲切感)(2分),勤劳质朴(热爱工作)(1分),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1分)。
1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与全文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掉吗?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可以删掉。理由:内容上,与前文联系不够紧密,衔接生硬,略显突兀;结构上,前文已经相对完整,结尾实属赘余。
观点二:不可以删掉。理由:文章以赞美春天收束全文,更加生动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孙犁老师勤于耕作的深深敬意,又深化了主旨,升华了情感,余味无穷。(7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①________;“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②________;“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③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品味美食的乐趣
②未来人们的美食
③不要让调节收入成为言论上的空话(共3分)
15.下面是我国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标志由环绕的树叶、文字、“心”形、张开的“手掌”组成。(1分)叶代表植物,象征绿色环境;心代表热心参与,手代表积极行动。手掌又像鸽子,象征创造适宜生存的美好环境。(2分)(意思对即可)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经过十几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 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从材料的类型看,属于寓言类材料,审题时要由物及人。从材料的内容看,故事涉及桥面和桥墩两个角色,二者本为一体,是合作关系,共同构成桥梁,完成桥的使命;但材料中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桥墩却“不止一次”抱怨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而桥面没有任何反驳,最终桥墩发现,在经历车辆碾压、风霜雨雪侵袭后,桥面早已伤痕累累。从感情倾向上看,桥面是应赞赏的一方,桥墩是应批评的一方。
经过以上分析,再联系“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从桥墩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不能只看到成功者表面的风光无限,还应注意到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压力和付出”“在别人得到赞誉时,不要抱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默默奉献者应多一份赞许”等;从桥面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生活中风光无限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等;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成功源于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分工不同,缺一不可,精诚合作是成功的保证”等。总之,材料的核心是桥面和桥墩的矛盾,我们的作文立意要以解决这一矛盾为基础。
【佳作展台】
风光背后有伤痕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站在五彩的灯光之下接受众生的朝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缩在昏暗的角落里,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发光发亮。于是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把羡慕、嫉妒变成了恨。
“凭什么?凭什么他就能风光无限,我就只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是一些老兄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说老兄:别发牢骚了!你可知道,这光鲜背后是遍体鳞伤?
你还别不服气,人跟人真的不一样。譬如一座桥,有桥面就要有桥墩,缺一不可。桥墩羡慕桥面的风光,可知桥面要经受的碾压与侵蚀?桥面风光的背后,是历尽风雨侵蚀后触目惊心的伤痕。桥尚如此,何况人乎?
凭借俊朗的外表,不凡的身手,李连杰成为少数几个登上世界舞台的武打巨星之一。身为同行兼好友的甄子丹在被问及是否嫉妒李连杰在国际上的名望时,他哈哈大笑地说:“我是羡慕连杰的,但更多的是尊敬,尊敬他为事业的付出。”
其实,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我们心有不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被嫉妒的恶魔吞噬了心智,就得了红眼病了。甄子丹一语道破天机:每个人的成功与风光都不是随风飘来的,李连杰成为武打巨星亦是如此。他自幼习武,历经严寒酷暑,终成影坛神话,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为了确保电影的真实与精彩,这位影坛老将基本是不用替身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赢得声声喝彩,这样做的后果是多次严重骨折。
一棵树,一个果,一半甜,一半苦,有甜就必然有苦,要甜的就不可能丢掉苦的,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风光背后有伤痕,唯有自己知道疼。
我问老兄:
你是否如桥墩,只看到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却从未想过它经历过多少碾压与侵蚀?
你是否如燕雀,只看到苍鹰搏击蓝天、翱翔四海,却从未想过它承受了多少风霜与严寒?
你是否艳羡过艺术家才华横溢、备受瞩目,却从未想过在你自由玩乐的时候,他们在疲惫与孤独中练习,再练习?
风光背后有伤痕,或许只有亲尝才会真的懂得疼痛的滋味。你如果能透过令人艳羡的五光十色,深味那背后疼的滋味,你就会懂得那才是生命的真谛。
我劝老兄:请深味那疼的滋味,在艳羡之余怀一份理解之心,一份赞许之心,一份见贤思齐之心。即便你是一个桥墩,亦将是一个称职的桥墩。
【名师点评】 全篇围绕“风光背后有伤痕”写作,立意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选择上,李连杰是人人知晓的武打巨星,却不是学生笔下的熟材料,材料新鲜而典型,分析合理,说理有力。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全文虚拟了发牢骚的对象,并以“老兄”呼之,并用“我说老兄”“我问老兄”“我劝老兄”结构全篇,使文章思路清晰,有建筑美,而且还形成了调侃的语气。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虚实法,非正常人看世界的方法,非人看世界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开头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