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朗诵、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酒”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
体会李清照不同时期“酒”所承载的不同情感,感知其因时代而脉动的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那么,在《声声慢》的词作中,易安又借酒表达了哪些情感呢?
(二)感知酒之情
请听老师朗读一遍,感受《声声慢》中所蕴含的愁情。
(三)探究酒之因
(四)品尝酒之味
声声叹息声声慢,字字含泪句句愁。李清照一人行走在落叶黄花中时,又为何有这样沉重的愁绪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一生,品其酒中之味。
补充资料
1084年3月13日,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父亲赵挺之,左仆射,官至相)结婚,致力于金石书画研究,生活幸福。
1127年,金灭北宋。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8月18日染病身亡,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流亡到越州,寄存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被金兵焚掠一空。
1131年,又逢盗贼,随身带的五箱文物被盗,重病,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47年,写出《声声慢》,时年64岁。
1151-1156年,凄然一身,在杭州悲苦离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五)小结
国破家亡,孤寂无依,漂泊不定,生命凋零。由此可见,词人的“三杯两盏淡酒”敌的其实并不只是晚来风急,更是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凄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作者笔下的酒,也成为是时代苦难和个人不幸相融合的酒,是一杯是丧夫之酒 飘零之酒 独居之酒 故园之酒 亡国之酒。
酒——愁
丧夫之酒 飘零之酒 独居之酒 故园之酒 亡国之酒
拓展探析
李清照的一生都与酒相关,《李清照诗词选》46首词中,20多首有酒这一审美意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李清照笔下的酒也有着不同的角色。
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易安笔下酒,甘醇甜美清丽明朗,是一杯率真快乐之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如梦令》
而独守空房的少妇时,易安笔下酒细腻绵厚,是寂寞相思之酒。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浣溪沙》
国破家亡孀妇时,易安笔下的酒酸楚苦涩,是一杯凄怆悲凉之酒。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诉衷情》
一杯酒,一曲词,一个灵魂。易安笔下的酒,向我们展现了她丰富深远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缩影。接下,请你结合《醉花阴》词作内容和作者人生背景,对其“酒”意象做出解读。词作
饮酒之因
饮酒之意
饮酒之味
作者之情
《声声慢》
孤寂
寄悲愁
苦楚味淡之酒
凄凉低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教案及反思,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诗眼,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初步感知,意象探究,以愁作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整首词,完成第一次对话,再读整首词,完成第二次对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