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B. 水稻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
C. 草盛则稻苗稀——生物有应激性D. 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水稻的茎中空,便于根进行有氧呼吸,这是与水稻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可见,水稻的茎中空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
B.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植物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可见,水稻季末落叶,体现了植物能排出代谢废物,B正确。
C.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草盛稻苗稀”描述的是稻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体现“生物有应激性”,C错误。
D.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芽分为花芽、枝芽和混合芽。可见,腋芽来年再生,体现了植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C。
2. 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 调查法B. 实验法C. 测量法D. 观察法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探究等。
【详解】A.调查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测量法是指根据某一规则给测量对象的某些特性分配数值(数值化)的研究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3. 秋天,天气骤冷,松鼠忙着为自己贮藏过冬的“粮食”。影响一只松鼠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是指( )
A. 除松鼠外的其他生物
B. 非生物因素和除这只松鼠外的其他生物
C. 森林中松鼠粮食的量
D. 空气、土壤、光等非生物因素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指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除生物外的其他生物,仅有生物因素,还缺少非生物因素,故A错误。
B.非生物因素和除这只松鼠外的其他生物,既有非生物因素又有生物因素,故B正确。
C.松鼠的粮食主要是一些植物,因此属于生物因素,缺少非生物因素,故C错误。
D.空气、土壤、光等指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缺少生物因素,故D错误。
故选B。
4. 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D.指的是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的各种影响。在这个问题中,植树造林和扩大绿化面积属于环境因素的改变,这些改变会直接影响到生物,如提供栖息地、改善空气质量等,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生物因素通常指的是生物体之间或生物体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树造林是对生物的影响,而并非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树造林和扩大绿化面积作为环境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为只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模式图,其中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ACD选项中,只有甲一种生产者,一旦甲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而B选项具有甲和乙两种生产者,彼此具有替代性。所以该生态系统最稳定。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选项正确的是( )
A. 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B. 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
C. 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D. 左右两侧黄粉虫数量可以不同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解答时结合题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是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光照这个变量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而表格中不仅是变量光照不同,而且湿度、黄粉虫的数量也不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把纸盒右半侧干燥修改为适宜,使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潮湿环境,黄粉虫的数量都放20只,保证只有变量光照不同,B正确。
故选B。
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甲~丁代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B. 丁是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C. 若丙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甲和乙的数量也增多
D. 乙和丙之间的生物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答案】D
【分析】由于生产者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甲与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故甲表示生产者;由此可以分别确定乙和丙是消费者,甲、乙、丙三者都有箭头指向丁,故丁是分解者。
【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丁是分解者,不能写在食物链中,A错误。
B.甲是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丁是分解者,B错误。
C.甲→乙→丙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若丙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会减少,C错误。
D.该生态系统有两条食物链:甲→乙→丙;甲→丙。丙捕食乙,丙和乙有共同的食物甲,所以乙和丙之间的生物关系有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8.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A.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 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角色组成的
【答案】D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是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D.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所以,草原上的牛群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角色组成的,B错误、D正确。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包含了各种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整体,C错误。
故选D。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细胞在失重环境下的收缩过程。根据所学知识来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B. 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C. 心肌细胞与干细胞的形态、生理功能相同
D. 失重环境下,活的心肌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10. 心肌细胞与叶肉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⑦线粒体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⑦
C. ②③④D. ②③④⑤
【答案】9. A 10. B
【分析】(1)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2)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9题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故A正确。
B.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一样,故B错误。
C.心肌细胞和干细胞的形态、生理功能都不相同,故C错误。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10题详解】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心肌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和⑦线粒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如图表示某动物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a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
B. 过程b产生的新细胞遗传物质数目不同
C. 过程c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
D. a和b能实现植物生长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是指细胞的一分为二,细胞的分化是指细胞分裂形成的许多的细胞中,细胞之间发生着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的表现。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分化使个体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也就是细胞的分裂只是能使细胞的数目的增多,而细胞的分化才能使细胞形成一个个体。分析图形:图中,a表示细胞的生长,b表示细胞的分裂,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图中,a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细胞体积由小变大,因此a过程表示细胞生长,变化最明显的是体积增大,A错误。
B.图b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误。
C.图c过程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出现了差异,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后形成各种组织,不再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植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分不开的,D正确。
故选D。
1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把我们带入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鹂和柳树的细胞均有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B. 黄鹂的飞行受大脑的控制,大脑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 黄鹂的所有组织中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保护组织
D. 柳树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答案】D
【分析】(1)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动物体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详解】A.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所以黄鹂和柳树的细胞均有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故A错误。
B.黄鹂的飞行受大脑的控制,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故B错误。
C.黄鹂是动物,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上皮组织,故C错误。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柳树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abdc
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②,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②粗准焦螺旋
D. 发现视野中存在污点,移动目镜和装片都不移动,则判断污点在物镜上
【答案】C
【分析】图甲:a滴、b刮(取)、c染和吸、d盖;图乙: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线粒体;图丙: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反光镜。
【详解】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a滴、b刮、涂、d盖、c染和吸,则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abdc,A正确。
B.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等)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则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②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B正确。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外,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因此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③细准焦螺旋,C错误。
D.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因此发现视野中存在污点,移动目镜和装片都不移动,则判断污点在物镜上,D正确。
故选C。
14. 番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新细胞数、一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 2个,12条B. 2个,24条
C. 4个,24条D. 4个,48条
【答案】C
【分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玉米的一个体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会形成4个新细胞。
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番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也是24条,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大约需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约2.2千克被自身利用,其余大部分的水用于玉米的蒸腾作用,下列实例中利用此生理作用原理的是( )
A. 移栽树木时,根部带土移栽B. 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
C. 进行合理施肥和灌溉D. 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答案】D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蒸腾作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与蒸腾作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合理施肥和灌溉,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须的无机盐和水分,与蒸腾作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用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如果用下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观图可知Ⅰ包括Ⅱ、Ⅲ、Ⅳ,Ⅱ、Ⅲ、Ⅳ没有包括关系,是并列关系,Ⅰ的范围最大,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详解】A.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并列关系,故A正确。
B.水稻的基本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的等,Ⅱ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故B错误。
C.水和阳光是影响水稻的非生物因素,Ⅳ杂草是影响生物水稻的生物因素,故C错误。
D.水稻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水稻,没有系统这个层次,Ⅳ系统是动物的结构层次,故D错误。
故选A。
17. 生物兴趣小组将番茄果实的果皮、果肉和其内的“筋络”制成临时装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番茄果皮位于最外面,属于上皮组织
B. 番茄果肉水分多,无线粒体
C. “筋络”如图C,具输导作用
D. 制作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
【答案】C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A.番茄果皮为图B,位于番茄果实的最外面,这层皮主要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因此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A错误。
B .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A是营养组织,番茄果肉有线粒体,B错误。
C.图C属于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所以我们在吃番茄的果实时,发现里面有丝丝“筋络”,这是该果实的输导组织,C正确。
D.番茄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结构有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故只要滴加清水即可,D错误。
故选C。
18.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它不惧怕海水的浸泡,而大多数植物在盐碱地种植时细胞的状态是图中的( )
A. ①——吸水B. ②——失水
C. ①——失水D. ②——吸水
【答案】B
【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图①表示水分由外界进入细胞内,表示细胞吸水;图②表示水分由细胞内出来,表示细胞失水。
【详解】AB.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盐碱地土壤溶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大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会导致细胞失水,即图②状态。可见,A错误,B正确。
CD.由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吸水,②表示细胞失水,CD错误。
故选B。
19. 如图所示根尖各部分结构,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D. ①④③②
【答案】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详解】①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 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②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③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 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 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据分析知,根尖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是①根冠、④分生区、③伸长区、②成熟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大部分的氧气来自海洋中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B. 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由一层细胞,可当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藻类、苔藓、蕨类属于孢子植物,它们比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
D. 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逐渐变成了煤
【答案】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A.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释放,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的叶只由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不符合题意。
C.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而种子植物则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种子植物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 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 )
A. 种子成熟不了B. 萌发的外界条件不适宜
C. 种子的胚被蛀坏D. 种皮被破坏
【答案】C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被虫蛀咬过的种子胚已经被破坏,所以被虫蛀咬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命力。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关于如图所示枝芽和枝条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由2发育来的B. c是由4发育来的
C. 混合芽能发育成叶和花D. d是由5发育来的
【答案】A
【分析】图中1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2是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3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4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5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a是顶芽,b是叶,c是茎,d是侧芽,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1生长点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使芽轴不断伸长)。a顶芽是1生长点发育来的,A错误。
B.c是茎,由4芽轴发育而来,B正确。
C.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混合芽是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C正确。
D.分析图可知,5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d侧芽,D正确。
故选A。
23. 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2粒种子,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胚珠和最少的花粉粒的个数分别是( )
A. 2,2,4B. 1,1,4C. 1,2,2D. 1,2,4
【答案】C
【分析】花的子房在传粉、受精后发育果实,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
【详解】花生是被子植物,具有果实,果实中每个种子由一个胚珠发育而来,因此2粒种子需要2个胚珠。同时,花生果实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所以需要1个子房。每个胚珠需要至少1个花粉粒完成授粉和受精,两个胚珠需要两粒花粉。因此,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2粒种子,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胚珠和最少的花粉粒的个数分别是1、2、2。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是叶脉与茎的输导组织相连,实现叶片营养物质的运输
B. 白天,⑦所示结构吸水膨胀,使⑧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C. 制作菠菜叶的临时切片时要迅速切割,多切几次
D. ①和④表示表皮,是保护组织并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分析】图一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图二中,⑥是表皮细胞,⑦是保卫细胞,⑧是气孔。
【详解】A.③是叶脉,包括导管和筛管,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故A正确。
B.气孔是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白天,⑦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⑧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故B正确。
C.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更薄,故C正确。
D.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合称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但表皮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25.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正确的是( )
A. 1——有根、茎、叶的分化
B. 2——有输导组织
C. 3——种子外有果皮
D. 4——都是双子叶植物
【答案】B
【分析】1是小麦和苔藓的共同特点,2是肾蕨和大豆的共同特点,3是苔藓和肾蕨的共同特点,4是小麦和大豆的共同特点。
【详解】A.苔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小麦是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故1不能表示有根、茎、叶,A错误。
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大豆属于被子植物,都有输导组织,故2可以表示有输导组织,B正确。
C.苔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都无种子,C错误。
D.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D错误。
故选B。
26. 图示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①②⑤
C. 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在本实验中,遮光区域和未遮光区域构成的唯一的不同条件是光。因此,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暗处理,②叶片遮光处理,④叶片酒精脱色,①碘液染色,⑤观察实验现象,B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C正确。
D.⑤叶片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而叶片遮光部分缺少光照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⑤的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正确。
故选B。
27. 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实验,一棵柳树5年后他发现这棵柳树的质量增加了80多k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A.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B. 土壤中的水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D. 土壤中的无机盐
【答案】A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详解】ABC.柳树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只有少部分的水留在体内,所以柳树增加的80多千克,是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变成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在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图2中收集的气体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图3所示实验装置,可形成2组对照
D. 图4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图1在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进行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氧气有助燃的特征,因此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图2中收集的气体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装置,甲与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甲与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所以图3所示实验装置,可形成2组对照实验,C正确。
D.图4用燃烧的蜡烛检验氧气,萌发的种子瓶中蜡烛熄灭,煮熟的种子瓶中蜡烛继续燃烧,所以图4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D错误。
故选D。
29.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呼吸作用实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C.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
D.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场所为线粒体。
【详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B错误;
呼吸作用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正确。
30. 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 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B. 草莓大棚内放养蜜蜂——帮助植物传粉
C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D. 种庄稼时要“正其行,通其风”——为光合作用提供适宜的温度
【答案】D
【分析】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时松土和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同时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外界条件;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能减少土壤的水含量,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A正确。
B.草莓是虫媒花,所以草莓大棚内放养蜜蜂是为了帮助植物传粉,B正确。
C.春季早播覆盖地膜,能提高土壤的温湿度,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C正确。
D.种庄稼时要“正其行,通其风”,能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适宜的光照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31.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境内复杂的地貌,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其中就有全球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图一表示与中华凤头燕鸥有关的部分食物链,其中A~C 表示生物,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1)鸟类飞行消耗大量能量,图一所示,中华凤头燕鸥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浮游植物固定的____,图二中能代表此过程的是____(填序号)。
(2)图一中的食物网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的____(填序号)。若图二包含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甲和乙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二中所示,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此生物与浮游动物之间是____关系。
(3)胶州湾湿地修复时人工补种了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蒲草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
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蒲草,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
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
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
(4)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你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条建议:____。
【答案】(1)①. 太阳能 ②. ②
(2)①. C ②. 滩涂蟹 ③. 捕食和竞争
(3)①. 蒲草 ②. 蒲草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③. 生物能影响环境
(4)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不滥捕滥杀等
【分析】图二中A代表生产者,B代表消费者,甲代表初级消费者,乙代表次级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①③代表呼吸作用,②代表光合作用,④代表分解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从图二可以看出,中华凤头燕鸥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图二中②过程表示生产者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图二中②是光合作用。
(2)图二中C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分解者。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部分又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图一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图二中的C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则图二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是:A→甲→乙。若图二包含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甲和乙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二中所示,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因此,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滩涂蟹。滩涂蟹以浮游动物为食,是捕食关系,滩涂蟹和浮游动物又都以浮游植物为食,是竞争关系。
(3)甲乙两组除了有无蒲草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蒲草是实验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蒲草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由此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4)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的建议可以是: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不滥捕滥杀等)。
32. 显微镜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大门,小明想利用显微镜探索生物王国的小不点——草履虫,请你利用所学知识
(1)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有4×和10×两种,小明想要看到的视野范围更广,要选择____(4×/10×)的物镜,若在此放大倍数下,观察到显微镜下的草履虫长约8毫米,草履虫的实际体长约____毫米。
(2)取草履虫时应该在草履虫培养液的____(表层/中层/低层)吸取,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的目的是____。小明在显微镜镜头中观察到一只草履虫顺时针旋转,而实际草履虫的旋转方向为____(顺时针/逆时针)。
(3)小明若想使视野由图二中的A转换为B,请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____。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 ④向左移动玻片 ⑤向右移动玻片
(4)小明经过观察发现,草履虫靠____在水中螺旋前进,通过____排出食物残渣。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
【答案】(1)①. 4× ②. 0.2
(2)①. 表层 ②. 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③. 顺时针
(3)④③② (4)①. 纤毛 ②. 胞肛
【分析】(1)图一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遮光器、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
(2)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眼虫等,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水域中的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还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但是单细胞生物对人类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危害健康;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详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低,观察的的视野范围广,物镜有4×和10×两种,需要选用4×的物镜。若在此放大倍数下,则草履虫的实际体长约4÷40=0.2毫米。
(2)草履虫为好氧生物,培养液表层含氧量高,取草履虫时应该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含氧多)吸取。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根据题意可知,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物像,左右相反,因此它实际的运动方向依然为顺时针。
(3)图二中草履虫在A图的左侧,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物像,左右相反,那么首先应向左移动玻片,才能使物像的视野的中央,因为B图是放大的物像,应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③②。
(4)草履虫靠体表的纤毛在水中螺旋前进,食物由口沟进入,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33. 光对种子萌发的形态有没有影响?课外兴趣小组以绿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和胚轴的颜色、胚轴的长度和直径、胚根的长度等,用以描述种子萌发的形态。同学们实验过程中记录下测量的实验数据
(1)控制单一变量是对照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该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乙组种子的处理方法①处的设置应为____。
(2)比较甲乙两组种子的发芽率,可以看出光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比较甲组和乙组子叶和胚轴的颜色,可以推测植物体的____只能在光照下合成。
(4)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由实验可知,如果想让幼苗的根较为粗壮,应该将种子置于____环境中进行萌发。
(5)兴趣小组同学实验选用的绿豆种子数为每组100粒,测量每一粒种子萌发的数据后,应对数据做____的处理,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
【答案】(1)①. 光照 ②. 室温22℃
(2)不是 (3)叶绿素
(4)①. 种子萌发过程中,光对胚根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②. 黑暗
(5)①. 取平均值 ②. 可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1)控制单一变量是对照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该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乙组种子的处理方法①处的设置应为室温22℃。
(2)甲乙两组种子在第7天、第9天时的发芽率均为100%,可以看出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叶绿体在光照下合成叶绿素,甲组在光照下,子叶和胚轴的颜色为绿色,而乙组缺少光照,子叶和胚轴的颜色为黄色,比较甲组和乙组子叶和胚轴的颜色,可以推测植物体的叶绿素只能在光照下合成。
(4)甲组和乙组比较,种子发芽率是100%;甲组在光照下,子叶和胚轴的颜色为绿色,而乙组缺少光照,子叶和胚轴的颜色为黄色,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甲组有光,胚轴和胚根的平均长度明显低于乙组有光条件下胚轴和胚根的平均长度,特别是胚根的长度,胚轴的平均直径影响不明显。综上分析可知,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光对胚根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由实验可知,如果想让幼苗的根较为粗壮,应该将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进行萌发。
(5)兴趣小组同学实验选用的绿豆种子数为每组100粒,测量每一粒种子萌发的数据后,应对数据做取平均值的处理,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4. 山东济南富硒西瓜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品种。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探究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方法。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西瓜植株的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西瓜植株生长期间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一中的生理过程____(填图一字母)提供。
(2)图三为研究小组测量的大棚中一昼夜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分析可知,____(填字母)点之后,西瓜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西瓜植株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____运输到西瓜果肉中使西瓜变甜。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是____(填数字)时。
(3)为探究西瓜的生理作用,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二a、b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了实验。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先进行____,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两个装置中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____(填字母)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根据实验的结果,研究小组认为可以采用____的方式提高西瓜的产量。
【答案】(1)a (2)①. b ②. 筛管 ③. 18
(3)①. 暗处理 ②. b ③.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图一中a是蒸腾作用、b是光合作用、c是呼吸作用。图二中a和b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图三曲线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曲线bd段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因此西瓜植株生长期间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一中的生理过程a提供。
(2)b点开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因此b点之后,西瓜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西瓜植株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通过叶脉及茎中的筛管运输到西瓜果肉中使西瓜变甜。曲线bd段二氧化碳含量持续降低,相应的气含量逐渐升高,因此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是18时。
(3)a和b形成以二氧化碳的对照,因此要排除西瓜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先进行暗处理。a装置缺少二氧化碳,装置内的西瓜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b装置内的西瓜植株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b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根据实验的结果,研究小组认为可以采用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方式提高西瓜的产量。
35. 某校同学在学校“种植基地”里种植玉米,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如图是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是种植小组同学纵剖开玉米种子看到的纵切面,其中发育为新的玉米植株的结构是由图一中____组成的。(填序号)
(2)种植小组选出饱满、结构完整的玉米种子,玉米播种前适度松土,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____。
(3)图二是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a结构是由图一中的结构[ ]____发育而来的,种子萌发初期,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____。
(4)经过种植小组的悉心养护,几个月后玉米植株开花了。同学们发现一株玉米上开有两种花,一种在玉米的顶端A,这是玉米的____(雌/雄)花,推测其传粉方式是____(风媒传粉/虫媒传粉);一种着生在植株中部的叶腋内B,垂下的部分俗称玉米须,这个膨大的结构是它的____,将来发育为____。(填写器官名称)
(5)种植小组同学发现成熟后的玉米果穗有的出现缺粒的现象,你可以给他们提怎样的建议?____。
【答案】(1)③④⑤⑥
(2)空气 (3)①. [④]胚芽 ②. [②]胚乳
(4)①. 雄 ②. 风媒传粉 ③. 子房 ④. 果实
(5)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分析】图一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图二中a是芽、A是雄花、B是雌花。
【详解】(1)玉米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图一中发育为新的玉米植株的结构是由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组成的。
(2)适度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有利于种子的呼吸作用和萌发。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因此,图二是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a结构是由图一中的结构④胚芽发育而来的,种子萌发初期,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②胚乳。
(4)两性花的雄蕊花药里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雄蕊花药里的花粉,经过外力(风力,水力,昆虫或人的活动)把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雌蕊的花柱上的过程叫异花传粉。分析可知,玉米是雌雄同株,属于单性花,同学们发现一株玉米上开有两种花,一种在玉米的顶端A,这是玉米的雄花,推测其传粉方式是风媒传粉;一种着生在植株中部的叶腋内B,垂下的部分俗称玉米须,这个膨大的结构是它的子房,将来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壁发育为果皮。
(5)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人工辅助授粉的具体方法,在不同作物不完全一样,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是先从雄蕊上采集花粉,然后应将花粉涂抹在雌蕊柱头上,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是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种植小组同学发现成熟后的玉米果穗有的出现缺粒的现象,给他们提的建议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36. 农业生产离不开我们对植物的生理活动的研究。下面是生物科技小组利用玉米植株所做的有关光合、呼吸作用的实验及结果,图一为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为“水培”植物的示意图,图四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图,②可表示____,则此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____;若图一中表示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科技小组同学想用图二装置验证图一的气体②,那装置中小烧杯内应装的液体是____,该实验装置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请改正:____。
(2)图二培养植物的方式称为“水培”。其培养液中,除了玉米苗所需的水分之外,还应加____。若要验证蒸腾作用,图二装置的不能用的原因是____。
(3)图三表示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质量,通常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分析图三可知,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
(4)由图四可知,与M点相比,N点单株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限制N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因此,田间种植农作物要注意____。
【答案】(1)①. 氧气##O2 ②. 叶绿体 ③. 澄清的石灰水 ④. 将图二装置放入黑暗环境中
(2)①. 无机盐 ②. 小烧杯中有液体,液体蒸发会影响实验结果
(3)25℃ (4)①. 光照、CO2浓度 ②. 合理密植
【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根据图一中箭头可判断,当此图表示光合作用时,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③表示水,④表示有机物;当此图表示呼吸作用时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2)图示二,从实验装置来看,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因小烧杯里的液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实验目的:当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时,是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时,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外,还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图三表示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四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
(4)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详解】(1)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由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 因此①是二氧化碳, ②是氧气,表示向上的③是水,表示向下的④是有机物。则此时进行光合作用生理活动的场所是叶绿体。根据分析可知,如果图一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该同学想研究气体②是二氧化碳,那么应对图二装置做的处理是图二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装置中,不足之处是装置使用的是透明钟罩,如果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后,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会更有说服力。
(2)图二培养植物的方式称为“水培”其培养液中,除了玉米苗所需的水分之外,还应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无机盐,因为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验证蒸腾作用,液体蒸发会影响实验结果。
(3)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分析图三可知,在其他环境因素适宜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是25℃。
(4)由图四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M点比,限制N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浓度。所以图四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位置
黄粉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黑暗
25℃
干燥
选项
Ⅰ
Ⅱ
Ⅲ
Ⅳ
A
水稻细胞
细胞核
细胞壁
细胞质
B
水稻组织
上皮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C
影响水稻的非生物因素
水分
阳光
杂草
D
水稻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系统
组别
第一周(去除率)
第二周(去除率)
第三周(去除率)
甲
0
0
0
乙
52.3%
80.6%
90.2%
组别
甲组
乙组
处理
光照处理,室温22℃
黑暗处理:①
时间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发芽率(%)
0
54
93
100
100
0
43
79
100
100
子叶颜色
﹣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
黄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胚轴颜色
﹣
白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
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胚轴平均长度(mm)
﹣
2.38
6.14
8.37
10.92
﹣
10.36
16.88
18.63
20.13
胚轴平均直径(mm)
﹣
1.48
1.63
1.87
2.18
﹣
1.09
1.41
1.68
1.89
胚根平均长度(mm)
﹣
5.31
10.13
13.86
14.08
﹣
18.71
34.04
53.68
59.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