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温州鹿城区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温州鹿城区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六页,考试时间90分钟,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
1.全卷共六页,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案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试卷上作答无效。
3.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设计扉页
班级开展制作《旅行指南》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旅行指南
_______________
旅行,是心灵上的xiǎng shòu( )。没有什么能zǔ dǎng( )我们对远方的向往:踏上zhǎn xīn( )的旅途,饱览美景、品味文化、duàn liàn( )心智、感知自我。来吧,从fán máng( )的工作、学习中抽身,借助《旅行指南》,精心cè huà( )一场旅行吧!
1. 请将“身未动 心已远”端正地写在《旅行指南》扉页的横线上。
2. 根据拼音写汉字,完成《旅行指南》前言。
3. 小鹿把“旅”字写错了。老师告诉她:“‘旅’的本义是‘军旅’,表示两个人(代表许多士兵)集合在旗杆下面,军旗正在迎风飘扬。”老师会指着下面哪个字?( )
A. B. C. D.
【答案】1. 身未动 心已远
2. 享受 阻挡 崭新 锻炼 繁忙 策划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汉字临摹。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汉字是由不同笔形的笔画组成的。所以,了解汉字的笔画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笔形。现在的规范字体是楷书,楷书的基本笔形共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其他笔形都是这八种笔形的变体。注意“身、远”容易写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崭”“锻”“炼”“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
“旅”本意是“军旅”,旗子下有三个人,“三”表示多数。整个字就表示众人聚集在旗下。
故选A。
指南一:确定旅行目的地
推荐线路一:跟着小鹿游家乡
阅读。
温州,以山为屏障,以水为(扭 钮 纽)带,塘河穿城而过,形成独特的城市格局,给人们提供(gòng gōng)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让我们跟着小鹿去看看吧!
4. 读以上句子,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形、字音。( )( )
①A.扭 B.钮 C.纽 ②A.gòng B.gōng
5. 我们游览了设在温州的亚运龙舟赛场馆。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夜幕下,场馆仿佛是柔美的巨型孔明灯,游客情不自禁停下脚步观赏。
B. 场馆旁的舟塔似一支直立的划桨龙舟,一针见血地插入云霄。
C. 远看场馆,它像一条龙在碧波中跃跃欲试,即将腾空而起。
D. 场馆内,我们兴致勃勃地体验了全屏幕实景“划龙舟”项目。
6. 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就是( )
A. 曹操B. 关羽C. 张飞D. 诸葛亮
7. 温州是著名的“棋城”。31岁的丁立人,刚过( )之年就加冕国际象棋世界棋王。
A. 豆蔻B. 弱冠C. 而立D. 不惑
8. 楠溪江被称为“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正如对联写的:两岸青山翠如玉,( )
A. 一江绿水缈若烟B. 滴翠琴山莺对语C. 清绝江山一览中D. 一水中分南北船
9. 这时节来温州,别忘了来“杨梅之乡”——茶山。以下是小鹿借谐音之趣,为杨梅制作的海报。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良辰“梅”景,“杨梅”吐气B. “青梅”竹马,“杨梅”煮酒
C. “梅”开眼笑,“梅”有烦恼D. 才下树梢,喜上“梅”梢
【答案】4. ①. C. 纽 ②. B.gōng 5. B 6. D 7. C 8. A 9.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辨析。
纽带:指起到联系作用的东西,它具有一个“线状”的意义。比喻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提供读tí gōng:供给。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A.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这里指看到夜幕下场馆的样子,游客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停下脚步观赏。故A正确。
B.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这里形容场馆旁的舟塔,描述不恰当。故B错误。
C.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这里将场馆比作龙,写出其似要腾空而起样子,使用正确。故C正确。
D.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这里形容“我们”去体验全屏幕实景“划龙舟”项目的心情,使用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
句子出自《三国演义》: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里是对孔明(诸葛亮)的外貌描写,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可知,31岁是刚过而立之年。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要求字数相等、仄起平收、词性相对等。
据此,“两岸青山”与“一江绿水”相对,“翠如玉”和“缈若烟”相对,且“烟”为一声(即平声),符合对联要求。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谐音的理解运用。
A.良辰“梅”景即“良辰美景”的谐音,指良好的时刻,美丽的景色。“杨梅”吐气,即形容摆脱受压的困境后,高兴、痛快的样子。故A符合要求。
B.青梅竹马,语出李白《长干行》: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没有使用谐音。“杨梅”煮酒使用错误,应为“青梅煮酒”: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故B项使用错误。
C.“梅”开眼笑使用谐音,即眉开眼笑:意思是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梅”有烦恼使用了谐音,即没有烦恼。故C符合要求。
D.才下树梢,喜上“梅”梢,使用了谐音,即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故D符合要求。
故选B。
推荐线路二:跟着诗词游名胜
10. 让我们走上诗人曾漫游的旅途,并完成以下任务。
(1)将古诗词补充完整。
(2)整理古诗时,小鹿联系上下文知道“小人长戚戚”中的“戚”指( )
A.亲戚 B.皇亲国戚 C.悲戚 D.戚家军
(3)旅行中小鹿感叹大好河山之余,又读了不少爱国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要读得高昂有力。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杜甫欣喜之情。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塞将士立志报国的豪壮誓言。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突出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答案】(1)青海长云暗雪山
君子坦荡荡
五千仞岳上摩天
烟花三月下扬州
夜静春山空
(2)C
(3)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和理解。
(1)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要注意“暗、雪、仞、摩”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小人长戚戚”指小人经常忧愁。“戚”指悲戚。
故选C。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北地遗民的苦望,自己心头失望的思想感情,应读出失望、悲痛的预语气。题干表述错误。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描写了杜甫在得知收复了河南河北的失地后兴奋之情。题干表述正确。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及其赤诚的爱国热情。题干表述正确。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心。题干表述正确。
故选A。
推荐线路三:跟着故事游齐鲁
阅读。
选文一:田忌赛马(节选)
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②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③……
④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 ① ,一点儿都不着急。
⑤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 ② 。
⑥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 ③ 了。
选文二:鸟
①齐景公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烛邹专门负责养。几天后,鸟就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②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③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1. 在选文一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选项。
A 微微一笑 B. 满意地笑了 C. 不动声色
12. 读选文二,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把内容填写完整。
烛邹养的鸟飞走了,齐景公要杀他→( )→( )
13. 对比两篇选文,完成任务。
请在导图上补充人物特点。
14. 联系材料,我知道孙膑使用了( )招数;晏子使用了( )招数。
15. 晏子说话有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在山东游玩时,一位游客点了一支烟,笑着说:“我在家不敢抽,在这可以边看美景边抽烟了。”你会怎样巧妙地劝说?( )
A. 先生,请您手下留情!B. 先生,您看,这里写着“禁止吸烟”!
C. 先生,您不怕家里人知道吗?D. 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答案】11. CAB
12. ①. 晏子细数烛邹的三条罪状,然后让齐景公杀了烛邹。
②. 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良苦用心,最后放了烛邹。
13. ①. 如果用同等级的马去比拼,最终的胜负难以预料,应该按照策略调整马的出场顺序。
②. 的马不如齐威王的马 ③. 借着宣布烛邹的罪状,去提醒齐景公不应该因为一只鸟而杀人。
14. ①. B ②. C
15. D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结合第④段“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一点儿都不着急”中田忌输了第一场比赛却一点不着急,可见他心中有数,对应“不动声色”,形容态度镇静。
结合第⑤段“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胜了第二场比赛,心里自然是开心的,但比赛还没结束,对应“微微一笑”,指不明显的、不出声的笑。
结合第⑥段“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赢了跟齐威王的比赛,他的策略成功了,对应“满意地笑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由选文二的第②段: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可知,经过是:晏子数出三条齐景公应当杀掉烛邹的理由。
由选文二的第③段: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可知,结果是:齐景公醒悟不该为了鸟而杀害大臣。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选文一的第②段“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可知,孙膑十分善于观察,他在发现马的等级后会想如果利用这一点让田忌来赢得比赛。
结合题干中“孙膑不仅知马力,还识人心”是因为田忌和齐威王的身份差异,自然是齐威王的马更胜一筹,故推测孙膑知道田忌的马不如齐威王的马,所以要调整马的出场顺序。
结合选文二中“晏子在一旁请求”“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和“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可知,晏子并非是真的支持齐景公杀掉烛邹,他借着数落烛邹的罪状,让齐景公明白烛邹只是没有看管好鸟,不应就此取他性命。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选文一可知,孙膑用田忌下等马去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让齐威王先获得一局胜利,以为他不自量力,实则是消耗掉了齐威王最好的马,对应“欲擒故纵”,故选B。
结合选文二可知,晏子为了提醒齐景公,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假装站在齐景公这一边,实则是借着数落烛邹的罪状,让齐景公明白烛邹只是没有看管好鸟,不应就此取他性命,对应“旁敲侧击”,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结合题干中游客说“我在家不敢抽”,我们可以委婉地劝说他,那你应该跟在家里一样,暗示他不要抽烟。
故选D。
指南二:感悟旅行意义
阅读。
西游记(节选)
①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疯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
②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③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6. 以上选文选自第二十七回。请你补充章回题目: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______
17. “好行者!疯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八戒为什么这么说?( )
A. 猪八戒趁机挑拨离间,让唐僧念紧箍咒。
B. 孙悟空除掉了三位妖精,猪八戒为此感到骄傲。
C. 猪八戒认为孙悟空发疯了,一连打死三个人,怒极反笑。
D. 猪八戒见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高兴得不得了。
18. 对“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难理解,联系上下文,这句话写出了( )
A. 孙悟空能上天入地。B. 孙悟空动作迅速。C. 孙悟空又做了坏事。
19. 读第一、二自然段,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唐僧?请画出相关句子,并批注。
20. 下列歇后语和这一章节的内容有关,请连一连。
白骨精骗唐僧 原形毕露
白骨精遇老孙 痴心妄想
唐僧遇见白骨精 敌我不分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21. 读原著时,同学们讨论孙悟空是否需要戴紧箍咒。请你发表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美猴王 17. A 18. B
19.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唐僧糊涂固执、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20. 21. 需要,①孙悟空本事太大了,一般人根本控制不住他,所以唐僧需要紧箍咒这个工具来控制孙悟空,这个才能帮助其成功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②孙悟空在整个唐僧团队中是最不听话的,也就是最不听上级领导的,唐僧为了更好的管理团队,必须要给孙悟空戴这个紧箍咒。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拟写。
阅读短文可知,选段主要讲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伤人性命,违反戒律,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故可概括为: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结合第①段中“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疯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可知,猪八戒见孙悟空打死了三个人,便趁机挑拨离间,让唐僧念紧箍咒,表现了他爱搬弄是非,煽风点火,鼓动挑唆,以此来激怒唐僧。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③段中“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可知,从“顷刻之间不见影”可以看出他速度之快,“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描绘了孙悟空离开时的动作,他一头撞进坡前的草中,两脚蹬翻了地上的藤蔓。结合这个动作表现出他的决心和果敢,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艰难险阻。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结合第①段中“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可知,从“又信了他”可以看出唐僧没有主见,容易被蛊惑;
结合第②段中“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可知,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唐僧迂腐,忠奸不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歇后语。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文中指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第一次变成村姑接近师徒们,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先后变成年迈的老妇、老头儿,都被悟空识破并打死替身。这则歇后语体现出白骨精的狡猾多变和诡计多端。
白骨精遇老孙 ——原形毕露:文中指白骨精被孙悟空识破本来面目,伪装完全暴露。
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文中指唐僧不仅没有识破白骨精的伪装,还因此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激化了师徒矛盾。这告诉我们对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知人识人要深入了解。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痴心妄想:文中指白骨精发现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在经历多次变化后,最终被孙悟空识破继而将她打死。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熟读原著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从中表达孙悟空是否需要戴紧箍咒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需要,孙悟空是因为不听唐僧的话而被戴上紧箍咒的,唐僧四人连马五口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实际上这是一个团队,是一个组织,是组织就要有纪律,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就是观音给这个团队立的纪律,不遵守纪律是不行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
阅读。
材料一:
西湖秋意(节选)
①碧云天,黄叶地……
②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③枫叶正红。那一片片红五星般的叶子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都燃烧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漫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在秋天的西子湖畔,红枫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展示出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④依然有绿。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樟、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西子湖畔沉着地吐着绿,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畔春天的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沉的。
(作者:赵丽宏 选文有删改)
材料二:
6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揭晓了,它的名字是“湖山”,有______、______之意。奖牌主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章俊杰介绍,“湖山”在设计上融入了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
22. 读材料一,完成西湖旅行手账。
23. 材料一画线句用______(静动)态描写,加上联想,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此时______的心情。
24. 读材料一,下面的理解分析错误的是( )
A. 散文开头的“碧云天,黄叶地”突出了“秋”,紧扣题目“秋意”。
B. 花港枫叶令作者“身心为之一振”,是因为它让人想在秋风里吟诵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C. 作者用香山红叶来衬托花港枫叶的特点,进而突出西湖秋天的亮色。
D. “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这片水杉树的绿色给人庄重、深沉的感觉。
25. 联系以上材料,在材料二的横线上应填哪两个词?( )( )
A.湖光山色 B.高山流水 C.名山大川 D.青山绿水
26. 暑假里,小鹿在杭州游玩的同时,报名参与“亚运小小讲解员”活动。作为讲解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对有关杭州和亚运的资料进行分类,并整理了讲解提纲。
B. 介绍亚运奖牌的设计灵感时,可从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开始讲解。
C. 介绍大运河的施工过程时,假如游客们不感兴趣,就要讲解得更加细致。
【答案】22. ①火红,鲜艳 ②常青树木
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23. ①. 动 ②. 激动和愉悦 24. B
25. ①. A
②. D
26.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③段中“枫叶正红。那一片片红五星般的叶子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可知红枫叶的特点是火红和鲜艳。从第④段中“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樟、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西子湖畔沉着地吐着绿,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可知特点是墨绿、深绿的是众多常青树木。
从第①段中“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可知,作者认为,秋天的本色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枫叶正红。那一片片红五星般的叶子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由“抖动”“燃烧”可知运用动态描写,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激动和开心的。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从第③段中“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可知身心为之一振是因为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令我振奋。
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湖光山色: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B.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C.名山大川: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D.青山绿水:青绿色的山脉、河流。
结合材料二可知,亚运会奖牌的名字是“湖山”,故有“湖光山色”和“青山绿水”之意。
故选A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介绍大运河的施工过程时,假如游客们不感兴趣,就不要再细致地讲解了,只要简单介绍就行。
故选B。
指南三:记录旅行收获
27. 习作。
旅行中,我们不仅可以用照片、视频去定格美好的瞬间,也要用文字留存美好的记忆。请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习作。题目自拟。
任务一:向大家推荐一个你感兴趣的地方,将这个地方介绍清楚。
任务二:记录一个在旅行中印象深刻的人,可以是遇见的陌生人,也可以是与你同行的人。通过典型事例,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答案】例文一:
神奇的灵山大佛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我们盼来了一年一度的秋游。当我们得知这次秋游是去灵山大佛时,同学们都沸腾了。10月21日一早,我们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进灵山公园,我们就来到九龙灌浴广场。没过一会儿,长号齐鸣,“佛之诞”音乐奏响了,喷泉也随着音乐跳跃起来,烟雾迷蒙,一种神圣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广场。六瓣莲花缓缓绽开,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这时,九龙喷出的水柱直喷莲花,像是在给太子洗澡。在巨大的水幕中,太子缓缓地自转了一周……真是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我们都看呆了。
看完九龙灌浴,我们上了218级台阶就来到了大佛的脚下。灵山大佛高8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大佛宏伟庄严,颜慈微笑地看着芸芸众生。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设在莲花宝座里的万佛殿,里面供奉着九千九百九十九尊灵山大佛的真身像。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回校的时间了。虽然我们没有摸到佛脚,但是我们摸到了佛手,还看到了九龙灌浴,这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灵山大佛真是“佛大山灵”啊!
这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你一定也会喜欢!
例文二:
善良的阿姨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思绪仿佛被疾风牵引着,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遨游……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有很多,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陌生阿姨。
暑假里,我和妈妈奔赴了期待已久的桂林。一天早上,我们要搭公交车去遇龙河坐竹筏,听说去晚了可是没有位的呢。不一会儿,一辆公交车缓缓向我们驶来。我们上了车,妈妈准备掏零钱,妈妈把衣服口袋、裤子口袋全都翻遍了,可就是没有找到零钱。最后妈妈只好尴尬地问司机:“我可不可以扫微信呀?”司机说:“对不起,没有微信支付。”我心想:老妈啊,老妈,你怎么能忘带零钱?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妈妈拉我准备下车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我这里有两块钱,你拿去用吧。”我和妈妈一回头,原来是一位比妈妈稍大的阿姨。她的眼睛大大的,显得很有神,鼻子小小的,嘴巴粉粉的,脸上挂着微笑,手里还握着两块钱。妈妈赶紧说:“不用了,不用了,我回家拿就行了。”阿姨说:“没事,拿着吧,就两块钱,谁在外面不会遇到一点事呢?”妈妈不好意思的收下了钱,说:“要不我们加个微信,我把钱转给你吧。”阿姨说:“没关系,不用了。”
我和妈妈找位子坐了下来,途中我还时不时的偷偷地望着阿姨。后来,我们顺利地坐着竹筏游玩了遇龙河,得亏那位阿姨的帮助呢!现在我还会时不时地想起那位善良的阿姨。这就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位阿姨,一位不知名的阿姨。
在五彩的世界里,经常会有一些不大起眼的人和事,触动人的心灵,引起人的注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题干中二选一的话题作文,选择其一作答即可。
示例:选择任务一。
写作时,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
开头:简单交待你推荐的地方;也可以由一次活动引出这个地方。
中间:抓住地点的特征和重点,详写推荐的原因。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推荐的原因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把这个地方推荐给读者。
选择任务二:
写人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旅行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是谁,这部分可以略写。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引出人物,衬托人物的品质。
中间:描写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主人公,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这部分要详写。
结尾:首尾呼应,表达“我”的难忘之情。略写。
→
:读到“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我觉得他真是“善观察”。此时,孙膑会想:________
:孙膑不仅知马力,还识人心。他知道田忌________;还知道齐威王不会换马的出场顺序。
:晏子也是识人心的。从他的神态、语言,我们推测他之前的想法:_________
A.走为上策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B.欲擒故纵
指为了更好地控制对方,故意先放松一步。
C.旁敲侧击
用一种委婉、间接的方法表达观点,避免正面冲突。
我的感悟:赵丽宏认为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跟着他游玩后,我感悟到秋的本色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语段阅读,节假日来江心屿游玩的人很多,了解南塘历史,◎研究塘河治理,◎探寻龙舟文化,联系上下文,并根据对话理解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温州瑞安市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聪慧少年故事传,友好少年美名扬,追梦少年好榜样,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温州乐清市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