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6-10单元)】(学生版+教师版)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37讲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 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从海藻中提取生物柴油的未来发展可促进CO2的吸收,实现碳封存,获得更多的副产品及培养更优质的藻类品种,有关的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珊瑚虫以海藻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CO2的传递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珊瑚虫同化的能量可以以粪便的流向分解者
D.用海藻开发生物柴油供应工厂可提高生态足迹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足迹越大,代表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传递,A正确;
B、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B正确;
C、珊瑚虫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中的能量,属于海藻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错误;
D、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从海藻中提取生物柴油供应工厂,有助于降低生态足迹,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海洋环境被污染、土地荒漠化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
【详解】①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①正确;
②臭氧层能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对氟氯烃等化合物的使用及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使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引起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强,②正确;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排放,③错误;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主要原因是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④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B。
3.随着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差额进一步增大,生态赤字愈发严重。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
B.海水和其中的绿色植物均会吸收二氧化碳,全球的海洋面积属于碳足迹
C.在维持同一人口单位生存情况下,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大小也不同
D.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能不断提高生态承载力,有利于减少生态赤字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足迹越大,代表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详解】A、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A正确;
B、海水和其中的绿色植物均会吸收二氧化碳,全球的海洋面积属于生态足迹,B错误;
C、在维持同一人口单位生存情况下,生活方式不同,消耗的资源不同,生态足迹大小也不同,C正确;
D、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能不断提高生态承载力,改变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生态赤字,D错误。
故选B。
题型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苍南红树林是我国“种养耦合”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典型案例之一,红树林根系发达,能有效防止海浪对海堤的侵蚀且具有净化海水等作用。在红树林周围建立大型青蟹养殖区,青蟹取食藻类、浮游动物和人工饵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初生演替
B.生态保护修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
C.养殖区中所有藻类和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青蟹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答案】B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
3、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
【详解】A、苍南红树林的修复过程是在原有一定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生态保护修复能够为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正确;
C、养殖区中所有的藻类、动物以及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仅藻类和动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
D、青蟹取食藻类属于初级消费者,取食浮游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B。
5.2023年5月22日:济南市一水库发现一条体长45厘米的鳄雀鳝,该鱼为入侵物种,是肉食性鱼类.在该地区缺乏天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鳄雀鳝与湖中其他鱼类的关系为种间竞争
B.鳄雀鳝的食物和天敌属于制约鳄雀鳝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鳄雀鳝的入侵会降低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不具备生物学研究价值
D.鳄雀鳝在食物链中最低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A
【分析】密度制约因素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详解】A、鳄雀鳝是肉食性鱼类,与湖中其他鱼类的关系可能为种间竞争或捕食,A正确;
B、鳄雀鳝的食物和天敌属于制约鳄雀鳝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鳄雀鳝的入侵会降低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但本身具备生物学研究价值,C错误;
D、鳄雀鳝是肉食性鱼类,鳄雀鳝在食物链中最低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
故选A。
6.据英国《卫报》报道,2018年7月3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气温达到了32℃。极地高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北冰洋海冰大面积融化,严重威胁北极熊和海豹的生存。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资源
B.就地保护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C.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烟尘排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情况
D.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但不会对内陆地区造成太大影响
【答案】B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使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的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既可以就地保护,也可以易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
C、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引起的温度上升,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情况,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也会对内陆地区造成大的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雪融化加快,D错误。
故选B。
题型三 生态工程
7.通过比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可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足迹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B.食用植物比食用同等质量的植食性动物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
C.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当生态足迹总量小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详解】A、碳足迹指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A正确;
B、食用植物比食用同等质量的植食性动物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小,B错误;
C、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
D、当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会出现生态赤字,当生态足迹总量小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会出现生态盈余,D错误。
故选B。
8.我国南方某地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14%~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稻田中养殖的鱼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B.鱼的粪便提供了有机肥,水稻可以利用有机肥中的物质和能量
C.通过合理布设生物种类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主要体现了自生原理
D.稻田养鱼可以减少鱼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降低生态足迹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详解】A、依题意,鱼会吃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可知稻田中养殖的鱼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A正确;
B、水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不能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生依赖生物组分的自组织、自我调节等,因此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因此通过合理布设生物种类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主要主要体现了自生原理,C正确;
D、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稻田养鱼可以减少鱼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从而降低了生态足迹,D错误。
故选B。
9.202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福祉”,主旨是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共同的家园。某城市对某一遭到破坏的湿地公园进行修复,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荷花带等湿地长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该湿地公园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
B.进行湿地生态恢复主要是为了追求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用净化能力强且互利共存的当地水生生物修复湿地,体现了自生、协调原理
【答案】B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该湿地公园最有效的方法,A正确;
B、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属于生态方面的作用,所以主要是为了追求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不同的区域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荷花带,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差异,故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用净化能力强且互利共存的当地水生生物修复湿地,处理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和自生原理,D错误。
故选B。
一、单选题
1.小天鹅是长途迁徙鸟类,一年中会有两次往返于越冬栖息地和繁殖栖息地的迁徙行为,鄱阳湖区域是小天鹅重要的越冬栖息地。2003-2015年冬季鄱阳湖区域超过10年记录到有小天鹅分布的湖泊中小天鹅被记录次数(利用频次)及其平均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鄱阳湖区域,决定小天鹅越冬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据图可知,青岚湖是小天鹅最青睐的越冬地
C.通过建立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天鹅实施保护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D.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研究,这属于潜在价值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是对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 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 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 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等。此外,生物 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生态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 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决定着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直到近几十年来,才逐渐 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潜在价值。
【详解】A、鄱阳湖区域是小天鹅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在越冬栖息地小天鹅是不繁殖后代的,因此在鄱阳湖区域,决定小天鹅越冬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正确;
B、据图可知,由于大湖池区域内小天鹅的平均数量最大,利用频次也很高,因此小天鹅最青睐的越冬地是大湖池,B错误;
C、通过建立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天鹅实施保护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C错误;
D、直接价值是对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生态学问题可供研究,这属于科研价值,因此小天鹅的这种价值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2.珙桐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另外,在瘠薄和干旱的地方生长不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某山坡上珙桐的种群密度
B.引种栽培和人工繁育是保护珙桐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
C.干旱和日光都属于影响珙桐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欲预测珙桐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需要研究其年龄结构
【答案】B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前者可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力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详解】A、珙桐属于保护植物,数量少,故调查山坡上的珙桐数量可以采用样方法也可以逐个计数,A正确;
B、为了保护这珙桐,最有效的办法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B错误;
C、干旱和日光都属于非生物因素,它们是影响珙桐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欲预测珙桐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需要研究其年龄结构,因为年龄结构可通过预测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B。
3.我国的干旱沙化地区自然蒸发量通常远大于降水量,给当地的绿化恢复带来较大困难,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修建光伏电站,形成沙障,且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并发展农牧业,以实现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伏板吸收部分太阳能,使光伏板下面沙地的自然蒸发量下降
B.光伏板下种植的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C.“棚下养殖、概上发电”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畜牧—光伏互补的生态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B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对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光伏板吸收部分太阳能,光伏板下面沙地接受的光照会减少,自然蒸发量会下降,A正确;
B、光伏板下种植的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共生关系,而不是寄生关系,B错误;
C、“棚下养殖、棚上发电”,植物数量增加,增加了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的固定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正确;
D、畜牧—光伏互补的生态模式通过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同时在光伏板上发电,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D错误。
故选B。
4.生态位可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生态足迹可以理解为一只负载和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对生态位和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引入相似生态位的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土著物种减少甚至消失
C.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的树林面积
D.与食用牛肉相比,吃蔬菜会缩小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低碳生活
【答案】B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就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等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称为这个种群的生态位。
【详解】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A正确;
B、似生态位的外来物种入侵,在与土著物种的竞争中不一定会占优势,所以不一定会导致土著物种生存区域减少甚至消失,B错误;
C、在生态足迹中,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C正确;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与食用牛肉相比,吃蔬菜会缩小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低碳生活,D错误。
故选B。
5.某生态学家在2006年—2012年间调查了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结果如表,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A.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表现为下降一回升一下降
B.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C.在7年间,该市生态盈余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环境压力较小
D.创立生态农业和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有利于降低该市的生态赤字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盈余。
【详解】A、据表中数据可知,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表现为下降一回升一下降,A正确;
B、据表中数据可知,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知,在7年间,该市的生态承载力一直小于生态足迹,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口环境压力较大,C错误;
D、创立生态农业可提高该市的的生态承载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可降低该市的生态足迹,两者有利于降低该市的生态赤字,D错误。
故选B。
6.下表为福建省2010-2019年期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情况调查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010-2019年福建省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A.调查期间我省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B.调查期间我省生态赤字有所降低,主要和生态承载力的提高有关
C.居民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主要通过提升生态承载力,以减少生态赤字
D.通过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可以减少生态赤字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调查期间我省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处于生态赤字状态,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调查期间我省生态赤字有所降低,主要和生态承载力的提高有关,B正确;
C、居民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主要通过降低生态足迹,以减少生态赤字,C错误;
D、通过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减少生态赤字,D错误。
故选B。
7.神农架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物种和国家极度濒危物种,研究者于1977年首次在湖北神农架发现川金丝猴种群,随后我国在神农架建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禁止猎杀、加强栖息地植被保护等。栖息地碎片化是指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栖息地被分隔成小面积不连续的栖息地斑块的过程。一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安全区范围影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的速率
B.R/H增大,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存压力随之减小
C.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导致神农架川金丝猴形成不同的种群,产生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
D.增加相邻“碎片”的连通性,R值增大,有助于生态恢复
【答案】B
【分析】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详解】A、相对安全区范围影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的速率,相对安全区范围越小,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的速率越快,A正确;
B、R/H增大,说明捕食者可以深入到被捕食者栖息地的深度更小,被捕食者生存压力随之减小,B正确;
C、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导致神农架川金丝猴形成不同的种群,产生地理隔离,导致遗传多样性下降,C错误;
D、增加相邻“碎片”的连通性,栖息地增大,R值增大,有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恢复,D错误。
故选B。
8.生态好不好,鸟儿来“投票”。雄安新区白洋淀的淀区水质优良且保持稳定,使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增加,重现淀水清澈、鸥鸟翔集的美丽画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洋淀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可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调查白洋淀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
C.鸟类迁入不仅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加速物质循环
D.将濒危野生鸟类迁入动物园集中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答案】A
【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白洋淀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说明白洋淀地区能为生态平衡做出贡献,因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红外相机触发法需要拍摄到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才可进行调查,可用于调查白洋淀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B正确;
C、鸟类迁入不仅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且鸟类作为消费者还能加速物质循环,C正确;
D、将濒危野生鸟类迁入动物园集中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有效补充,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
故选A。
9.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超载放牧等的共同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出现了冰川消融、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现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减弱。为恢复青藏高原的生态功能与稳定性,在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前提下,我国在该区域开展了多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变化和活动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C.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D.该区域生态在自然恢复过程中,主要遵循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答案】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的生态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气候变化和活动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B正确;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C错误;
D、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物质、能量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D错误。
故选B。
10.中华穿山甲一般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栖息地人为干扰较少,乔木郁闭度适中,林下灌草层覆盖程度高,食物(如蚂蚁等)丰富。人们常强调中华穿山甲成为濒危物种是由过度经济利用导致的,却忽略了其栖息地丧失、碎片化严重等主要原因,这不利于科学有效地制订保护策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栖息地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之间对土壤、阳光的利用存在竞争关系
B.研究中华穿山甲的生态位时通常也要研究其与蚂蚁的关系等
C.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形成许多小种群,有利于提高中华穿山甲的遗传多样性
D.科学制订对中华穿山甲的就地保护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答案】B
【分析】种间竞争指的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详解】A、栖息地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之间对土壤、阳光等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研究动物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正确;
C、、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导致种群之间的生态交流减少,从而影响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和发展,C错误;
D、就地保护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11.生物多样性通过影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位的占据,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配置对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因生态系统类型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通常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会受到环境压力的调节
B.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增强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力,但会降低其对干扰的恢复力
C.遗传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内物种的适应和进化中起关键作用,但对生态系统功能无影响
D.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在短期内影响生态系统的某些功能,但自身能通过内部调节来补偿
【答案】AB
【分析】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会受到环境压力的调节,A正确;
B、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会使食物网更加复杂,从而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但是其结构变复杂,其对干扰的恢复力会降低,B正确;
C、遗传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内物种的适应和进化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会通过影响物种多样性,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C错误;
D、生物多样性丧失会使生态系统结构变得简单,会在短期内影响生态系统的某些功能,若生物多样性减少至一定程度,则无法通过内部调节来补偿,D错误。
故选AB。
12.生态浮岛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种植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载体上,利用植物根系及微生物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达到水质净化、营造景观等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生态浮岛技术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时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的外来物种
B.生态浮岛技术中的微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
C.生态浮岛技术能达到营造景观的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浮岛技术中合理布设水生植物修复水体,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答案】BC
【分析】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元素含量高,因此,利用浮床进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浮床植物应选择对N、P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同时要注意尽量选取本地植物,这是因为本地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应该尽量从本地物种中选择吸收N、P能力较强的植物 用于浮床的建设。
【详解】A、选择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物种,A正确;
B、生态浮岛技术中的微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蓝细菌和分解者,B正确;
C、生态浮岛技术能达到营造景观的效果,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
D、生态浮岛技术中合理布设水生植物修复水体,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错误。
故选BC。
13.鱼塘中饵料的投放以及鱼类等养殖生物的粪便会使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增加、溶氧量减少,水体透明度下降,通过在鱼塘旁边建立一个人工湿地可以对鱼塘水体进行净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水生蔬菜可以降低水体中无机盐浓度,从而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
B.人工湿地可以增加水体中氧气的浓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水生蔬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流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该湿地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BD
【分析】该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是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湿地塘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由于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无机盐,所以为了减少水体中N、P等含量,可以在其中栽植水生蔬菜起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详解】A、植物可以吸收无机盐,减少水体中N、P等含量,故种植水生蔬菜可以降低水体中无机盐浓度,从而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A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 碳、供氧等功能;人工湿地可以增加水体中氧气的浓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水生蔬菜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题干信息,鱼塘中会投放饵料,可见流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该湿地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投入的有机物的能量(如饵料中的能量),D错误。
故选BD。
14.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新模式。生态农场的作物秸秆、废弃菜叶送往养殖场加工成饲料;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成为燃料;沼渣、沼液部分运往池塘养鱼,部分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场建设遵循了自生、整体等生态工程原理
B.生态农场减少了废弃物和化肥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C.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D.生态农场建设实现了物质再生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AB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 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A、该生态农场建设是打造生态农业一田园综合体,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整体等原理,A正确;
B、生态农场使废物资源化,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了废弃物和化肥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B正确;
C、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B。
15.沙漠化防治一直是困扰的难题。为了固定流沙、保障包兰铁路的运行,我国人民探索出将麦草插入沙丘防止沙流动的“草方格”固沙技术。流沙固定后,“草方格”内原有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群落逐渐形成,沙漠化得到治理。在“草方格”内种植沙生植物,可加速治沙进程。古浪八步沙林场等地利用该技术,成功阻挡了沙漠的侵袭,生态效益显著,成为沙漠化治理的典范。关于“草方格”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植被恢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B.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在未经人工种植的“草方格”内,植物定植、群落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实施“草方格”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
【答案】ABD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系基本原理。
【详解】A、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生长、发育、繁殖,使植被逐渐恢复,该过程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确;
B、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时考虑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正确;
C、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草方格”内保留有原有沙生植物种子,故该群落形成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草方格”固沙技术能防止沙子流动,有利于植被恢复,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16.厦门筼筜湖经生态治理后环境宜人,成为城市会客厅,是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原因是 。
(2)湖区的红树林可提高固碳效率、净化水体。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 (答出2点即可)。
(3)湖区水质改善后鸟类的种类和数目增加。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鸟类属于 ,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答出2点即可)。
(4)生态修复后湖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
【答案】(1)N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含量过多会使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过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
(2)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碳酸盐,在体内转变成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将制造的有机碳传入其他生物
(3) 消费者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等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详解】(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湖泊水体中含有超标的氮类物质时,会使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过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因此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碳酸盐,在体内转变成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将制造的有机碳传入其他生物等。
(3)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等。
17.早年我国引种互花米草最早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随时间推移发展,其已被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图1、2为是某沿海湿地在互花米草入侵初期和入侵12年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网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能够防风固沙、阻挡潮流,因而最初被引进用于生态修复,主要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态价值。
(2)与图2相比,图1表明引入初期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网的复杂性较高,这是因为初期的互花米草植株矮小细密,且生物量较低,可为底栖动物提供 。入侵12年后,浮游植物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 。
(3)互花米草的迅速扩张严重影响到沿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开展互花米草的控制和综合利用研究。
①下列对互花米草的治理方法不属于生物方法的有 。
A.在互花米草分布区筑堤并在堤内大量灌水,改变土壤湿度
B.使用无人机喷洒灭草剂
C.在近海滩涂种植海桑、秋茄、红树等植物
D.春季萌芽期,对互花米草分布区采取全区域的刈割或“刈割+翻耕”
②图3是科研人员利用麋鹿食互花米草构建“互花米草防治与麋鹿保护耦合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在构建该生态系统时,须合理确定麋鹿的 。麋鹿适当强度地采食和踩踏会使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能量用于 ,从而阻断互花米草繁殖,降低群落优势度。
(4)从互花米草的引入,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
【答案】(1) 间接 小于
(2) 食物和栖息场所等 互花米草大量生长,遮挡水面的光线,浮游植物光照不足而不能生长、繁殖
(3) ABD 投放数量和季节 自身的生长
(4)外来物种的引入要考虑生态安全,且防控时间要适度延长;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时优先选择本地伴生物种;对外来物种的引入要建立防溢出机制
【分析】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以及目前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对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此外,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生态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潜在价值。
【详解】(1) 生物多样性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生态价值(间接价值)。
(2) 在生物群落中,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互花米草入侵12年后,由于互花米草大量生长,遮挡水面的光线,浮游植物因为光照不足而不能生长繁殖,导致浮游植物消失。
(3)①A、在护花米草分布区内大量灌水,改变土壤温度和湿度,属于物理防治,A正确;
B、利用灭草剂消灭护花米草,属于化学防治,B正确;
C、种植海桑、秋茄、桐花树、海榄雌、红树等植物防治护花米草,利用了群落中种间竞争的原理,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刈割+翻耕”利用机械直接清除护花米草,属于机械防治,D错误。
故选ABD。
②在构建生态系统是,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即需要合理确定麋鹿的投放数量和季节;麋鹿适当强度的采食和踩踏,导致护花米草植株受伤,不再适合繁殖,将导致护花米草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
(4)从互花米草的引入,提示我们外来物种的引入要考虑生态安全,且防控时间要适度延长;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时优先选择本地伴生物种;对外来物种的引入要建立防溢出机制。
18.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大国责任,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由 构成(填图中的字母)。用图中的数字可将碳中和量的关系构建成数学模型,即 。
(2)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说明生态足迹 (填“越大”或“越小”),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农作物秸秆用于生产畜禽饲料和食用菌的利用方式能 (填“降低”或“增大”)生态足迹,其原因是 。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人工林碳储量增加,且与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______。
A.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人工林——遵循协调原理
B.关注不同种类人工林对碳储量的影响——遵循循环原理
C.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遵循自生原理
D.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的非生物因素——遵循整体原理
【答案】(1) A、B、C ⑩=①+②+③+④
(2) 越大 降低 可以减少秸秆的焚烧和浪费,使更多的碳储存在生物体内,从而降低生态足迹
(3)CD
【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
【详解】(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由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构成。 ①②③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烧,①②③④能将含碳有机物分解成CO2回到环境中去,⑩是光合作用,是将大气中的CO2合成含碳有机物引入到生物群落中,碳中和即进入生物群落的碳和释放到大气中的碳相等,因此碳中和时⑩=①+②+③+④。
(2)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说明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农作物秸秆用于生产畜禽饲料和食用菌的利用方式能降低生态足迹,其原因是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秸秆的焚烧和浪费,使更多的碳储存在生物体内,从而降低生态足迹。
(3)A、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人工林,物种单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不符合协调原理,A正确;
B、关注不同种类人工林对碳储量的影响,是考虑了物种多样性,而不是循环原理,B错误;
C、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更新,遵循自生原理,C正确;
D、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的非生物因素,是从整体上考虑系统的效益和影响因素,遵循整体原理,D错误。
故选BD。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高考真题)1961年到2007年间全球的生态足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61年到2007年间的生态足迹从未明显下降过
B.2005年的生态足迹约为地球生态容量的1.4倍
C.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生态足迹
D.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详解】A、由图可知,1961年到2007年间的生态足迹一直在上升,从未明显下降过,A正确;
B、由图可知,2005年的生态足迹为1.4个地球,约为地球生态容量1.0个地球的1.4倍,B正确;
C、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态足迹,C错误;
D、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这种意识让人们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时,共同应对,携手合作,D错误。
故选B。
2.(2024·北京·高考真题)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一度濒临灭绝。我国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在陕西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如今的万只以上,其中北京动物园38岁的朱鹮“平平”及其27个子女对此有很大贡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动物园所有朱鹮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种群
B.朱鹮数量已达到原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
C.“平平”及其后代的成功繁育属于易地保护
D.对朱鹮的保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③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生态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④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北京动物园所有朱鹮属于同种生物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种群,A正确;
B、我国朱鹮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朱鹮数量还没达到原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B错误;
C、“平平”及其后代离开原来的栖息地来到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C正确;
D、对朱鹮的保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3.(2024·浙江·高考真题)生物多样性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城市动物园饲养濒危动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B.在培育转生态生物时需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C.酸雨、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会威胁生物多样性
D.通过立法、宣传教育,让人们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生态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详解】A、在城市动物园饲养濒危动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而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A正确;
B、在培育转生态生物时,如果转生态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所以需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B正确;
C、酸雨会导致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全球变暖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这些生态环境问题都会威胁生物多样性,C正确;
D 、通过立法可以从法律层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共同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D错误。
故选A。
4.(2024·甘肃·高考真题)沙漠化防治一直是困扰的难题。为了固定流沙、保障包兰铁路的运行,我国人民探索出将麦草插入沙丘防止沙流动的“草方格”固沙技术。流沙固定后,“草方格”内原有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群落逐渐形成,沙漠化得到治理。在“草方格”内种植沙生植物,可加速治沙进程。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等地利用该技术,成功阻挡了沙漠的侵袭,生态效益显著,成为沙漠化治理的典范。关于“草方格”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植被恢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B.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在未经人工种植的“草方格”内,植物定植、群落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实施“草方格”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
【答案】B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系基本原理。
【详解】A、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生长、发育、繁殖,使植被逐渐恢复,该过程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确;
B、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时考虑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正确;
C、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草方格”内保留有原有沙生植物种子,故该群落形成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草方格”固沙技术能防止沙子流动,有利于植被恢复,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D错误。
故选B。
5.(2024·广东·高考真题)“碳汇渔业”,又称“不投饵渔业”,是指充分发挥生物碳汇功能,通过收获水产品直接或间接减少CO2的渔业生产活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践行“大食物观”的举措之一。下列生产活动属于“碳汇渔业”的是( )
A.开发海洋牧场,发展深海渔业
B.建设大坝鱼道,保障鱼类洄游
C.控制无序捕捞,实施长江禁渔
D.增加饵料投放,提高渔业产量
【答案】A
【分析】碳汇渔业定义:按照碳汇和碳源的定义以及海洋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碳汇渔业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CO2,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
【详解】A、开发海洋牧场,发展深海渔业可获取水产品且不需要投饵,属于“碳汇渔业”,A符合题意;
BC、建设大坝鱼道,保障鱼类洄游、控制无序捕捞,实施长江禁渔,均没有收获水产品,不属于“碳汇渔业”,BC不符合题意;
D、增加饵料投放,不符合“不投饵渔业”,不属于“碳汇渔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湖北·高考真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规范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物种入侵,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
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属于异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错误;
C、规范活动,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C正确;
D、生态廊道指适应生物迁移或栖息的通道,可将保护区之间或与之隔离的其他生境相连,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D错误。
故选B。
7.(2024·吉林·高考真题)关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
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活动有关
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
【答案】B
【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详解】A、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A正确;
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养殖过程中大量饵料及产生的排泄物等有机物长时间的累积,对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会产生各种影响,B错误;
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活动有关,如过度砍伐森林等,C正确;
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D错误。
故选B。
8.(2024·浙江·高考真题)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努力,其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措施对于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是( )
A.分析种间关系,迁出白头叶猴竞争者
B.通过监控技术,加强白头叶猴数量监测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
D.对当地民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生态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生态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是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ABD错误。
故选B。
9.(2023·重庆·高考真题)垃圾分类有利于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如图为分类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流程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压榨出的油水混合物可再加工,生产出多种产品
B.添加的木屑有利于堆肥体通气,还可作为某些微生物的碳源
C.X中需要添加合适的菌种,才能产生沼气
D.为保证堆肥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不宜对堆肥体进行翻动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A、压榨出的油水混合物可再加工,生产出多种产品,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添加的木屑有利于堆肥体通气,木屑也可作为某些微生物的碳源,B正确;
C、X中需要添加合适的菌种,通过分解有机物才能产生沼气,C正确;
D、为保证堆肥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可以对堆肥体进行翻动,D错误。
故选A。
10.(2023·辽宁·高考真题)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等)、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的调节功能)和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
【详解】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正确;
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
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的维护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
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11.(2023·江苏·高考真题)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B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
①含义: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详解】A、天然林由于组成成分复杂,群落结构就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强,但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天然林的成长,A正确;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形成的过程,但不能消除已经形成的温室效应,B错误;
C、碳循环中无机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正确;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12.(2023·湖南·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答案】A
【分析】1、生态系统的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3、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
B、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
C、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
D、综合运用自生、整体、协调、循环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13.(2023·河北·高考真题)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塞罕坝分布着大面积针叶纯林。现计划引入多种阔叶树种,把部分纯林改造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后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B.营造复层混交林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D.人为改造森林应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
【答案】BC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改造后的森林增强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正确;
B、与纯林相比,营造复层混交林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纯林植被单一,改造为混交林后,增加了植被类型,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
D、人为改造森林应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D错误。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
14.(2024·重庆·高考真题)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类型之一。
(1)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热带雨林独特的群落结构特征有 (答一点)。
(2)群落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进行测定,取样面积要基本能够体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的种类(即最小取样面积)。热带雨林的最小取样面积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北方针叶林。
(3)研究发现,热带雨林优势树种通过“同种负密度制约”促进物种共存,维持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①题图所示为优势树种的“同种负密度制约”现象,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填选项)。
a.母树附近光照不足,影响了幼苗存活
b.母树附近土壤中专一性致病菌更丰富,导致幼苗死亡率上升
c.母树附近其幼苗密度过高时,释放化学信息影响幼苗的存活率
d.母树附近捕食者对种子的选择性取食强度加大,降低了种子成为幼苗的概率
e.母树附近凋落叶阻止了幼苗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
A.abd B.ace C.bcd D.cde
②“同种负密度制约”维持热带雨林极高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
(4)热带雨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这一观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答案】(1) 物种组成 垂直分层多且复杂(或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2)大于
(3) C 优势树种降低其周围幼苗种群密度,为其他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资源
(4)直接和间接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价值:对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③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物种组成是群落的最基本特征,所以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热带雨林降雨比较丰富,所以特的群落结构特征有垂直分层多且复杂(或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2)相对于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较高,所以为体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的种类,最小取样面积应该大于北方针叶林。
(3)从图中看出,后代与母树的距离越远,种子数量越少,后代存活的概率越高,这是“同种负密度制约”现象。
a“同种负密度制约”现象,可以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说明母树周围也存在光照且能够满足其他物种的生存,说明该现象不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A正确;
b、母树附近土壤中专一性致病菌更丰富,可以使同种的生物不能存活,导致幼苗死亡率上升,引起“同种负密度制约”现象,b正确;
c、母树附近其幼苗密度过高时,可能会释放化学信息影响幼苗的存活率,使周围的本物种数目减少,符合题意,c正确;
d、母树附近可能存在捕食者对种子的选择性取食强度加大,使母树周围本物种种子数目减少,符合题意,D错误;
e、如果母树附近凋落叶阻止了幼苗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则其他物种也不能生存,不符合题意,e错误。
bcD错误。
故选B。
“同种负密度制约”使母树周围的同种生物减少,优势树种降低其周围幼苗种群密度,为其他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资源。
(4)热带雨林是水库、粮库、钱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碳库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5.(2024·河北·高考真题)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大熊猫实施保护,但在其栖息地一定范围内依旧存在活动的干扰。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六个山系,各山系的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回答下列问题:
(1)割竹挖笋和放牧使大熊猫食物资源减少,人和家畜属于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 因素。采矿和旅游开发等使大熊猫栖息地的部分森林转化为裸岩或草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 。森林面积减少,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下降,这些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与 和 呈正相关。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且 资源增多,提高了栖息地对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而旅游开发和路网扩张等使大熊猫栖息地丧失和 导致大熊猫被分为33个局域种群,种群增长受限。
(3)调查结果表明,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竹林面积最大,秦岭山系的秦岭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资源最丰富,这些环境特征有利于提高种群的繁殖能力。据此分析,环境资源如何通过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大熊猫种群密度: 。
(4)综合分析,除了就地保护,另提出2条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
【答案】(1) 生物(密度制约) 减少 间接
16.(2024·宁夏四川·高考真题)鸟类B曾濒临灭绝。在某地发现7只野生鸟类B后,经保护其种群规模逐步扩大。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鸟类B采取“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模式。就地保护是 。
(2)鸟类B经人工繁育达到一定数量后可放飞野外。为保证鸟类B正常生存繁殖,放飞前需考虑的野外生物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
(3)鸟类B的野生种群稳步增长。通常,种群呈“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4)保护鸟类B等濒危物种的意义是 。
【答案】(1)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
(2)天敌、竞争者、食物等
(3)存在环境阻力
(4)增加生物多样性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生态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为保证鸟类B正常生存繁殖,放飞前需考虑的野外生物因素有减少天敌以及竞争者的存在,同时增加鸟类B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3)种群呈“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以及竞争者和天敌的存在,即存在环境阻力。
(4)保护濒危物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17.(2024·全国·高考真题)厦门筼筜湖经生态治理后环境宜人,成为城市会客厅,是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原因是 。
(2)湖区的红树林可提高固碳效率、净化水体。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 (答出2点即可)。
(3)湖区水质改善后鸟类的种类和数目增加。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答出2点即可)。
(4)生态修复后湖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
【答案】(1)N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含量过多会使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过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
(2)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碳酸盐,在体内转变成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将制造的有机碳传入其他生物
(3)加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等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1)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详解】(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湖泊水体中含有超标的氮类物质时,会使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过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因此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碳酸盐,在体内转变成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将制造的有机碳传入其他生物等;
(3)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等。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题型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题型三】生态工程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时间/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人均生态足迹/(hm2/人)
4.5363
4.3550
4.5172
4.7553
4.7994
4.4454
4.0068
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
0.5090
0.5451
0.5427
0.5430
0.5364
0.5377
0.5483
年份/年
2010
2014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生态足迹/hm2
2.1776
2.2464
2.1631
2.2788
2.5034
2.4401
2.3479
1.7745
1.9161
2.1828
生态承载力/hm2
0.3783
0.3942
0.3845
0.3898
1.1456
1.0568
0.9767
0.8807
1.000
1.3224
生态赤字/hm2
1.7993
1.8522
1.7786
1.889
1.3578
1.3833
1.3712
0.8938
0.9161
0.86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6讲体液调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6讲体液调节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6讲体液调节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