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6-10单元)】(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有2条食物链
B.碳在A和C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流动的
C.B分解A、D、E的遗体的同时,利用了其中全部的能量
D.E在图中食物链中最高是第三营养级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通过光合作用和细包呼吸,物质和能量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进行再生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人工生态系统需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自然生态系统则不需要
题型二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3.生活在潮间带的滨螺常以小型绿藻浒苔为食,下图1表示该潮间带中的藻类物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图2中甲、乙表示该潮间带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滨螺可能会改变潮间带中藻类的优势种
B.随着滨螺密度增加,浒苔密度将先下降后增加
C.浒苔中有机物的能量会有10%~20%进入滨螺体内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乙种群密度一直上升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b1/(a1+b1+c1+d1)×100%
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D.图中的a、b、c可分别代表每个营养级的呼吸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题型三 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及特点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中的生物成分能构成多条食物链B.图示能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规律
C.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D.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6.在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狼是鹿的天敌,因此下令捕杀狼群,以保护鹿群的数量。这一决策导致狼群数量急剧下降,鹿群数量则迅速增加,总数超过了十万只。然而,这种人为干预导致了森林后期出现植被破坏、土壤裸露等问题,最终鹿群的数量锐减至八千只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后期鹿群的数量减少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B.狼捕食鹿后最终可以获得鹿个体中10%~20%的能量
C.森林中各种生物构成食物链的数量金字塔都是正金字塔
D.森林碳循环过程中,CO2仅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题型四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7.氮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氮必须通过I过程才能被大多数生物利用
B.生态系统中氮流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Ⅱ过程进行的
C.部分土壤微生物合成的脲酶能在Ⅲ过程中发挥作用
D.氮循环是指氮气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流动
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进行的
C.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D.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B、E
题型五 碳循环
9.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B.过程b只能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C.能参与过程a、b的生物必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
D.通过过程a,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
10.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题型六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保证了物质在巢湖生态系统内部自给自足、循环利用
B.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C.从巢湖岸边浅水区到深水区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巢湖生态系统中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较大
12.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1~4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
B.图中甲、丙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C.由生物1向生物2传递的能量最多占生物1同化量的20%
D.大气中CO₂的来源除了①③④,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题型七 生物富集
13.下图为碳循环模式图,2020 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传递
B.该图中“碳中和”可表示为①=②+③+④
C.图中P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是最多的
D.DDT 可以通过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这种现象具有全球性
14.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发展。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进行消杀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A。一段时间后,该草原土壤及不同种类生物中监测到杀虫剂A的平均值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杀虫剂A沿“草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这条食物链表现出生物富集现象
B.若该草原生态系统最终演替为荒漠,则影响演替的关键环境因素是降水量
C.消杀害虫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
D.长期喷杀虫剂A,会导致害虫发生抗杀虫剂A变异,最终破坏生态平衡
一、单选题
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图中的X、Y、Z代表稻作区“水稻→昆虫→河蟹”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 X、Y、Z分别代表河蟹、昆虫、水稻
B.该图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特点
C.昆虫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粪便流向分解者
D.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可减少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水稻产量
2.某农户仅用池塘里的鱼就可做出几十种美味的佳肴,这成了其“农家乐”的经营特色。几家农户联合起来,重点经营人工鱼塘,同时进行种桑、养蚕、养禽、养菇、制酒等,形成了新型的桑基鱼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生物量金字塔都不会倒置
B.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不需要人管理
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鱼以蚕粪为食,则能量在蚕和鱼之间的传递效率高于10%
3.某陆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属于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2-b2
C.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3/a2
D.能量流经③的途径与流经其他消费者的相同
4.湿地作为重要的碳库备受生态学家的关注。某研究团队采集若尔盖湿地的淹水土壤和排水土壤进行实验,向土壤中添加等量的13C标记的葡萄糖用来研究 CO2的来源。设置不添加葡萄糖的土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 CO2 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13CO2来自葡萄糖
B.排水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效率
C.相比于排水,淹水条件下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更快
D.有机质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释放的物质和能量被植物重新利用
5.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
B.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F+G+H)/C×100%
C.G所示能量包含蚕粪便中的能量
D.F所示能量包含蚕丝中的能量
6.在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美洲狮、灰熊和狼是马鹿的主要捕食者,研究者仔细分析了最近20年内401只马鹿个体的监测记录,图柱顶端的整数为捕食致死的个体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数据推测,迁徙的一种可能原因是规避被捕食的风险
B.图示这几种生物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C.由图中数据可知,该马鹿种群的能量在向东迁徙时只流向美洲狮
D.美洲狮的集中分布区域可能在马鹿分布区以东
7.海洋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藻类,其中虫黄藻等微藻与珊瑚虫构成珊瑚,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栖息场所和无机盐,虫黄藻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若离开虫黄藻,珊瑚虫生存受到很大影响。假设珊瑚礁生态系统只存在“藻类→食藻鱼类→食肉鱼类”捕食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褐藻和红藻分别分布在海水的上、中、下层,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
B.珊瑚虫和虫黄藻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属于原始合作关系
C.若流经藻类、食藻鱼类和食肉鱼类这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a、b、c,则a>b+c
D.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是上窄下宽,藻类位于最底层
8.水稻→褐飞虱→拟水狼蛛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Bt毒蛋白转生态水稻中含有的CrylAb杀虫蛋白可以和目标昆虫肠道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杀虫效应,CrylAb杀虫蛋白可通过食物链转移至褐飞虱和拟水狼蛛体内,并产生富集效应,但不会对其存活、行为带来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褐飞虱和拟水狼蛛肠道内缺乏Cry1Ab受体
B.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Cry1Ab的含量就越少
C.富集效应的产生和生物体内不含CrylAb水解酶有关
D.Cry1Ab在褐飞虱体内积累可能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
9.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最终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酸化既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存,也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B.增加海洋中消费者或分解者的数量可以缓解海洋酸化
C.海洋酸化与人体内CO2过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下降的原理相同
D.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CO2过量排放的重要途径
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a—e表示某些生理过程,乙中的纵坐标表示生物的能量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丁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乙中存在一条A→B→C→D的食物链
C.bde过程可以没有线粒体参与
D.该生态系统中,使CO₂进入生物群落的是甲
11.下图为浙江省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树植株有机物中的能量
B.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二个营养级
D.蚕茧的生产量最终依赖于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
12.碳达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CO₂排放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的状态。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前提和阶段性目标。如图表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某县碳吸收和排放量在最近10年中的变化(横坐标表示年份相对值,纵坐标为碳吸收和排放量,单位为万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在当地以CO₂的完成碳循环
B.当地在第3年即实现碳中和,此后一直处于负排放
C.当地的碳排放中燃料燃烧可能是最主要来源
D.当地第3年后生态足迹一定处于逐年减小状态
13.如图是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细菌线虫的存在说明能量可以被重复利用
B.食草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
D.植食性线虫与沼蟹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14.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近些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加重。可通过清理湖底淤积的腐殖质,从湖岸线向湖心方向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并进行定期收割等措施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理湖底淤积的腐殖质,可以减少水体中N、P的含量
B.在湖中种植植物,可抑制蓝细菌、绿藻等的繁殖,防止水华的发生
C.从湖岸向湖心方向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只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对湖中植物进行定期收割,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多选题
15.“稻蟹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是某“稻蟹综合种养”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时要在密集处取样
B.稻田昆虫、底栖动物、河蟹等动物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随着自身的残体和粪便流向分解者
D.为保证河蟹的饵料充足,应根据种养区密度加大投喂量
16.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黑鱼,含能量最多的是小球藻
B.图1食物网中包含 2条食物链,银鱼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C.图2部分物质循环过程中缺少无机环境→丁和甲→丙两个过程
D.图2甲→乙→丙过程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进行传递
17.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碳达峰”是指因化石燃料使用而导致的CO2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陆、海生态系统吸收及其他技术方式固存的碳量之间达到平衡,即CO2净排放量为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
B.图中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回到非生物环境的过程有②③④
C.中耕松土促进了④过程的发生,所以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D.甲是大气中的CO2库,碳元素以CO2的在甲和生物群落间流动
18.“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养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其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下图为科学家在河北省祥云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调查得到部分食物网和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示(注:碎屑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只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浮游动物,蟹类只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B.图2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7%
C.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图1中的生物共同组成祥云湾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
D.由于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祥云湾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可能为上宽下窄
19.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J/(cm2·a)
20.“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⁴ 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
B.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6.8%
D.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三、非选择题
21.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和碳循环过程如图3。图3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 ,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 (填“是”“否”或“不一定”)。
(2)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包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 个/mL。
(3)图2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 。调查发现青鱼、乌鱼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原因是 。
(4)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填字母)。图3中,碳元素以CO2传递的过程有 (填数字序号)。
(5)若将图3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 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 (填数字序号)。
22.如图是某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单位:103kJ/(m2·a)]。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3kJ/(m2·a)。图中的“未利用”是指 。
(2)能量传递较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 。
(3)按图中能量传递效率,若顶级肉食动物多获得1kJ能量,则生产者需多具有 kJ能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4)如果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上述生物中 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23.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2代表的是图1所涉及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金字塔”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能够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下来的生物成分是 (填图中字母),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是 。
(2)图2建构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Ⅰ的生物属于 (填成分),处于Ⅲ中的生物为第 营养级。
(3)从图2“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一、单选题
1.(2024·江苏·高考真题)为了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研究者在藕田套养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的泥鳅、黄鳝,并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止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
B.3种套养方式都显著提高了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混合套养中泥鳅和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
D.生物防治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D.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5.(2024·河北·高考真题)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古籍中描述了很多体现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农作行为。下列对相关描述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凡种谷,雨后为佳”描述了要在下雨后种谷,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区中草生,茇之”描述了要及时清除田里的杂草,体现了种间竞争对生物的影响
C.“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没有共同的生态位
D.“六月雨后种绿豆,八月中,犁䅖杀之……十月中种瓜”描述了可用犁将绿豆植株翻埋到土中肥田后种瓜,体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多选题
6.(2024·吉林·高考真题)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A.E是太阳照射到生态系统的能量
B.E2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C.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36%
D.E3的产生过程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
三、非选择题
7.(2024·湖南·高考真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脲酶活性可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组如下:不施肥(CK)、有机肥(M)、化肥(NP)、麦秸还田(S)、有机肥+化肥(M+NP)、麦秸还田+化肥(S+NP),其中,NP中氮肥为尿素,麦秸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 ,施用的肥料属于 。M、NP和S三种施肥方式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是 。
(2)研究还表明,与CK组相比,S组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据图a分析,其原因是 ;秸秆可用于生产畜禽饲料和食用菌,畜禽粪便和使用过的食用菌培养基用于还田,该利用方式能降低生态足迹的原因是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氮的循环效率
②施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
③为提高土壤肥力,短期内施用有机肥比化肥更有效
④施用有机肥时,松土可促进有氧呼吸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题型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题型三】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及特点
【题型四】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题型五】碳循环
【题型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题型七】生物富集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土壤
草本植物
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
0.95mg·kg-1
5.58mg·kg-1
13.26mg·kg-1
121.42mg·kg-1
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鸡
7
10
1
3
套养方式
莲藕食根金花虫防治率(%)
藕增产率(%)
单独套养泥鳅
81.3
8.2
单独套养黄鳝
75.7
3.6
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
94.2
13.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