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咏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
2、通过阅读,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重点
1、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氛围,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
难点
1、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
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曹冲称象……
请同学们分别讲讲你所知道的这些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讲故事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谢太傅的侄子和侄女两人对雪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点拨:其侄女的比喻更好。其侄子把漫天飞雪比喻为撒雪空中,缺乏美感,且语言生硬,不生动。而其侄女把飞雪比喻为“柳絮因风起”语言生动形象且极具美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并体会句子的生动性。
培养学生比较语言的生动性和描写的生动性的能力。
知识积累
走近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学生做笔记。
督促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义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学生做笔记。
了解《世说新语》一书。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志人小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它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简义丰。
看。
了解相关文体知识,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预习检测
生难字
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òu) 差(chā)
可拟(nǐ) 无奕(yì)
撒(sǎ) 柳絮(xù)
读,并做好笔记。
扎实基础知识大关。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古今异义字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
俄儿: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大致差不多。差,大概;拟:相比较。
讲授新课
一、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义
点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到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感知课文内容
(1)大雪天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诗文,作者却一再写谢太傅的表情,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你认为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学呢?
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在意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种写法?
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思考问题,整理答案。
讨论交流。
品味文章语言。
讨论交流。
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考查学生对神态描写的作用的把握。
培养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主题归纳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做笔记。
培养学生归纳主题思想的能力。
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学生思考,整理答案。
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女( )
点拨:xù nǐ zhòu
fù yùn yì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撒雪/空中/差可拟。
D.末若/柳絮因/风起。
点拨:D
解析:“因风”是一个词语,不能被分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俄儿雪骤。(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末若柳絮因风起。( )
点拨:(1)不久 (雪下得)很猛
(2)大致可以(和它)相比
(3)不如
完成作业。
加强对课文知识的巩固。
作业布置
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乐令女》,学会翻译,把握大意。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课后完成作业。
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一是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咏雪》一文并末对谢家儿女的答案加任何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一大特点。
二是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做笔记。
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
课堂板书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道韫才气
欣赏赞扬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身份尊贵(侧面衬托)
补充 谢无弈之女
王凝之之妻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咏雪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反复吟咏,读出韵味,角色扮演,读出趣味,精彩辩论,辩出意味,比较阅读,读出余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师生共读,感知课文,由浅入深,理解文意,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拓展延伸,开拓视野,品味其语言简洁,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