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第1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第2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问题,,完成练习,文言文阅读,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阅读,小古文阅读《翠鸟移巢》,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古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
    例如 “之”,在 “知之为知之”(《论语》)中是代词,代指知识;在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中是助词,可译为 “的”;在 “一人虽听之”(《学弈》)中又是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再如 “其”,“为是其智弗若与”(《学弈》)中的 “其” 是代词,指代 “那个人”;“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中的 “其” 是 “那、那个” 的意思。
    古今异义
    像 “走”,在文言文中常是 “跑” 的意思,如 “走马观花”(古代);而在现代文中主要是 “行走” 的意思。
    “汤” 在古代是 “热水” 的意思,如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现在一般指 “食物煮后的汁水”。
    通假字
    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中的最后一个 “知” 通 “智”,是 “智慧” 的意思。
    (二)文言虚词
    常见虚词及用法
    “之”“乎”“者”“也”“其”“于” 等是常见的文言虚词。
    “乎” 可表疑问语气,如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相当于 “呢”;也可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者” 常和 “也” 连用,构成 “…… 者,…… 也” 的句式,用于判断句,如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
    (三)文言文翻译
    基本方法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如 “孔子东游”,“孔子” 直接保留。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如 “一儿以日初出远,(一儿)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要把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
    删: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此处仅为示例,非五年级上册内容)中的 “夫”,可删除。
    换:将文言词换成现代词语。如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矛与盾》),“吾” 换成 “我”,“莫” 换成 “没有”。
    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句 “何陋之有”(《陋室铭》,此处仅为示例,非五年级上册内容),翻译时要调整为 “有何陋”。
    (四)文言文理解
    把握文章主旨
    如《古人谈读书》主要是谈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通过孔子、朱熹等人的言论,让读者明白读书要诚实、用心等道理。
    《少年中国说(节选)》主旨是表达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希望中国少年能够奋发图强,让国家繁荣富强。
    分析人物形象
    在涉及人物的文言文中,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其性格特点。例如在《司马光》一文中,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行为,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字词解释题
    题型描述
    直接解释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解释 “弗若” 的意思。
    答题技巧
    结合平时积累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回忆该字词在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常见意思,同时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准确的解释。
    (二)句子翻译题
    题型描述
    要求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如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题技巧
    按照翻译的基本方法(留、补、删、换、调),逐词逐句进行翻译,注意句子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文意理解题
    题型描述
    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事件因果关系的把握等。如 “《学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题技巧
    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联系文章背景和作者意图来理解文意。对于人物形象分析,要从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方面入手。
    (四)拓展延伸题
    题型描述
    结合文言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或其他知识进行拓展。如 “在《古人谈读书》中提到的读书方法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题技巧
    以文言文内容为基础,思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与其他知识的关联,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要明确,论述要有理有据。
    真题重现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小题)
    1.(2023秋•金华期末)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书黄筌①画雀(节选)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③。乃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务⑥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五代后蜀画家。②或:有人。③信然:确实如此。④审:精审细密。⑥大者:指更大的事。⑥务:致力。
    请借助注释读懂本文并完成以下练习:
    (1)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①下面三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②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飞鸟/缩颈则展足
    B.②虽画师/且不能
    C.况其大/者乎
    (2)这篇文言文也与艺术有关,请摘录文中能体现艺术之美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摘录:
    我的启发:
    2.(2023秋•渭滨区期末)思辨性文本阅读(二),完成练习。
    慎行论(节选)《吕氏春秋•论》
    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注释:①孰,深,透。这里引申为深思熟虑,全面思谋。②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沟。③计,谋划。④行,行动。⑤则,那么。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君子计行虑义 小人计行其利
    (2)“行不可不孰。”用现代汉语改为肯定句:
    (3)“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写出句子的意思。

    (4)多项选择:原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直接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
    (5)对比阅读,注意加点的字,试着解释句子的意思。
    ①行不可不孰。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3.(2023秋•金东区期末)文言文阅读。
    曾国藩谈读书
    ㅤㅤ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B.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D.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在《古人谈读书》中朱熹提到读书有“三到”: 、 、 。曾国藩对于读书也有独到的见解,请你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完成信息图。
    (3)“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以此猜测“河伯观海”也应该指的是 的人。
    (4)曾国藩作为读书大师,向我们介绍了读书的“三有”,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你认为读书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写下自己的看法吧!
    盖学生读书,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
    4.(2023秋•黄岩区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望梅止渴
    ①魏武①行役,失汲道②,三军皆漏。操寻思少顷,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饶③子,甘酸可以解漏。”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
    注释:①魏武:曹操。 ②汲道:取得水的道路。 ③饶:多。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三军皆渴
    ②操寻思少顷
    (2)把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3)曹操的行为可以用 来形容。(填序号)
    A.诡计多端
    B.饥不择食
    C.急中生智
    D.言不由衷
    (4)“望梅止渴”后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义词是 。
    5.(2023秋•尧都区期末)
    读书
    ㅤㅤ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①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②不知读书,故③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④于禽兽何异?
    [注释:①营:建造。②惟:只。③故;所以。④则:那么。]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B.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C.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D.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2)下列对“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给自己休息。
    B.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经营巢穴给自己休息。
    C.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
    D.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经营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
    (3)飞禽走兽不如人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6.(2023秋•曹县期末)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ㅤㅤ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仔细。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1)下面的“晓”与“自晓其义也”中的“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破晓
    B.晓得
    C.报晓
    D.揭晓
    (2)“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对这句话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很多遍,想不理解其中隐藏的道理都难。
    B.读书一千多遍,就能明白它蕴含的深刻道理。
    C.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D.读书的遍数多了,就可以懂得非常多的道理。
    (3)朱熹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而这篇短文中,告诉我们读书要努力做到 。(至少两点)
    7.(2023秋•荣成市期末)小古文阅读《翠鸟移巢》。
    翠鸟先①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③,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④益爱之,又更下巢⑤,而人 遂⑥得⑦而取⑧之矣。
    【注】①先:起。②患:祸患。③坠:落,掉下。④复:又,再。⑤又更下巢:又把巢做到更低的地方。⑥遂:于是,就。⑦得:得以。⑧取:拿到。
    (1)给文中两个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分别是 。
    A.用来
    B.认为
    C.助词,相当于“的”
    D.代词,指小翠鸟
    (2)翠鸟把在高高地方做的窝移到稍微低一些的地方,是因为 ,可结果是 ,翠鸟的故事告诉我们 。
    8.(2023秋•荆州区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须有疑
    宋•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本文提到的读书方法是 。
    A.速度法
    B.质疑法
    C.提问法
    D.动笔法
    (2)作者怎样一步步梳理出“读书须有疑”的?完成下面导图。
    未知有疑→ → → →都无所疑
    (3)怎样读书才算长进?试着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2023秋•蚌埠期末)古文阅读
    曹冲称象
    [西晋]陈寿《三国志》
    ㅤㅤ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①,咸莫能出其理②。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③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①群下:手下群臣。②咸莫能出其理: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③校:同“较”,比较。
    (1)联系上下文,为下面几个同音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横线里填上序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三国志》就是《三国演义》,是西晋陈寿所著。
    2)“则校可知矣”中的“校”同“较”,是“比较”的意思。
    (3)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写一写你的理由。

    10.(2023秋•大同期末)围绕古诗文名篇阅读主题,班级开展了“学贵有疑•且学且思”学习活动。请你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任务。
    ㅤㅤ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ㅤㅤ【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1)读好短文。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B.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D.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积累字词。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
    ①不敢以一得自足
    ②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3)疏通文意。结合注释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读懂短文。曾国藩说读书要做到三点,他是这样说,平时也是这样做的。根据方框的提示用原文来回答。
    (5)学以致用。文中的哪些读书观点对你有启发?请你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11.(2023秋•泗阳县期末)读古文,完成练习。
    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①学。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假借④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⑤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嗜:喜爱。②无从:没有办法。③致:得到。④假借:借。⑤计日:计算日子。⑥弗之怠:不懈怠,这里指不放松抄写。⑦走:跑。⑧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⑨以是:因此。
    (1)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没有钱买书读,文中“我”的解决方法是 、 。可见,“我”是一个 的人。
    12.(2023秋•许昌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任务。
    欧阳修苦读
    ㅤㅤ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③士人④家借而读之,或因⑤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失去父亲。②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闾里:乡里、邻里。 ④士人:此指读书人。⑤因:趁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抄录未毕
    惟读书是务
    (2)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3)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小题)
    1.(1)①A;②C;
    (2)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艺术创作需要细致观察,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严谨认真、实事求是,要多学习多请教,避免因观察不仔细而犯错。
    (1)①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A.一致,“验之信然”的“然”表示“这样”,是说经过验证是这样的情况;“处士笑而然之”的“然”也是“这样”的意思,表示处士认可牧童所说的话,这两个“然”意思相同。B.不一致,“乃知观物不审者”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今乃掉尾而斗”的“乃”是“却”的意思,二者不同。C.不一致,“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的“好”是“喜欢”的意思,“好书画”的“好”也是“喜欢”的意思,但这里问的是与艺术有关的内容。故选:A。
    ②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朗读停顿。AB.正确;C.有误,“况其大者乎”,正确的停顿应该是“况/其大者乎”,这里“况”表示“何况”,引出后面的内容,原句停顿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文中“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这句话体现了艺术之美,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黄筌所画飞鸟有其独特的姿态。从这篇文章整体来看,后面提到有人指出飞鸟正常不会颈足皆展,经过验证确实如此,由此启发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像黄筌这样即使是有名的画师也会有观察不细致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包括艺术创作时,都需要仔细观察,要明白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事物,如果观察不仔细也可能出错,同时要保持好学多问的态度,避免因主观臆断而产生失误,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或完成其他事情。
    故答案为:
    (1)①A;②C;
    (2)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艺术创作需要细致观察,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严谨认真、实事求是,要多学习多请教,避免因观察不仔细而犯错。
    2.(1)道义;私利。
    (2)行必孰。
    (3)如果有懂得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好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讲道理了。
    (4)B、C。
    (5)①行动不能不深思熟虑。“孰”的意思是:深思熟虑。
    ②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呢?“孰”的意思是:谁。
    ③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孰”的意思是:什么。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在“君子计行虑义”中,根据上下文及传统文化中对君子的定义,君子行事遵循道德准则,这里的“义”结合文意可知是道义、正义的意思,从“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的对比中可看出与小人所追求的“利”相对,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在“小人计行其利”里,与君子的“义”相对比,可知“利”是私利、利益的意思,因为文中强调小人行事只考虑对自己有好处的方面,从“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也能看出这里的“利”是一种狭隘的个人利益追求。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转换能力。“行不可不孰”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里“不可不”表肯定强调,改为肯定句就是把“不可不”去掉,得到“行必孰”,这是根据文言文句式转换的基本规则,保持原意不变,只改变句子的形式。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从字词来看,“有……者”表示“有……的人”,“知”是知道、懂得,“不利之利”需要结合文意理解,这里指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则”是就,“可”是可以,“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意为和他,“言理”是讲道理。综合起来就是如果有懂得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好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讲道理了,是根据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逐字理解并结合上下文连贯起来。
    (4)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能力。文中使用了比喻论证,如“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把不深思熟虑行事比作奔赴深谷,形象地说明了不深思熟虑的后果,这是典型的比喻论证;还使用了对比论证,“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将君子和小人行事的出发点和考虑因素进行对比,突出二者的差异,所以答案是 B、C。是根据对不同论证方法特点的掌握和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得出的。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理解。①“行不可不孰”中的“孰”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深思熟虑的意思,从“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能看出强调行动要经过思考,不然会有严重后果。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的“孰”是“谁”的意思,这是常见用法,表示反问,意为任何人都可能犯错。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孰”是“什么”的意思,这里表示一种递进的反问,强调对某种情况的不可容忍程度,是根据对不同语句中字词含义的积累和对文言文语境的理解来分析的。
    故答案为:
    (1)道义;私利。
    (2)行必孰。
    (3)如果有懂得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好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讲道理了。
    (4)B、C。
    (5)①行动不能不深思熟虑。“孰”的意思是:深思熟虑。
    ②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呢?“孰”的意思是:谁。
    ③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孰”的意思是:什么。
    3.(1)B;
    (2)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甘为下流 无不成之事;
    (3)坐井观天 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4)制订阅读计划 抓住主要内容 保证阅读质量。
    (1)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根据句子的意思断句即可。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意思是:有志向,那么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根据句意可知,停顿正确的是: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故选:B。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朱熹提到读书有“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根据“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分析概括:《曾国藩谈读书》有独到的见解是:有志、有识、有恒,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无不成之事。
    (3)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
    结合文言文内容,由“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可知,“井蛙之窥天”说的是一个人有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形容人眼界狭小,如同井底之蛙,而与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是“坐井观天”。“河伯观海”源自一个寓言故事——河伯原本很自大,认为自己是世间最伟大的存在。当看到大海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从而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不应盲目自大。综上可知,“井蛙之窥天”“河伯之观海”指的都是一个人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4)考查开放探究。结合自己的读书学习经历完成。
    我认为读书还应该注意第一要制订阅读计划、第二要抓住主要内容、第三要保证阅读质量。
    故答案为:
    (1)B;
    (2)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甘为下流 无不成之事;
    (3)坐井观天 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4)制订阅读计划 抓住主要内容 保证阅读质量。
    4.(1)①都;②一会儿;
    (2)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结了很多梅子,那些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3)C;
    (4)画饼充饥。
    (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三军皆渴 的皆:在这个句子中,“皆”表示全部、所有的意思。所以“三军皆渴”意思是整个军队都感到口渴。②操寻思少顷 的少顷:在这里,“少顷”指的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即一会儿。所以“操寻思少顷”意思是曹操思考了一会儿。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可以翻译为: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结了很多梅子,那些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面对全军口渴的紧急情况时,曹操迅速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提到前面有梅林来激发士兵们的口水分泌,从而暂时缓解他们的口渴。这体现了他在紧急情况下的聪明才智,因此用“急中生智”来形容最为恰当。
    (4)本题考查近义词,“望梅止渴”原本是曹操用来激励士兵的故事,后来引申为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而“画饼充饥”也有类似的意思,指的是通过想象来满足实际的需求,两者都表达了用虚幻的东西来填补实际的空缺。因此,“画饼充饥”是“望梅止渴”的近义词。
    故答案为:
    (1)①都;②一会儿;
    (2)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结了很多梅子,那些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3)C;
    (4)画饼充饥。
    5.(1)D;
    (2)C;
    (3)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1)考查文言断句。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根据句意进行停顿,即: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故选D。
    (2)考查句子翻译。知:知道。食:吃。营:建造。为:作为。故“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译为: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由“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可知,飞禽走兽不如人的原因是是不知读书。
    故答案为:
    (1)D;
    (2)C;
    (3)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6.(1)B;
    (2)A;
    (3)心到 眼到 口到 须整顿几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1)自晓其义也: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故“晓”明白。
    A.破晓:天刚亮。故“晓”指黎明或清晨。
    B.晓得:知道、明白、了解。故“晓”明白。
    C.报晓:用声音使人知道天亮了。故“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D.揭晓: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来。故“晓”使人知道清楚。故选B。
    (2)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是看书时,多看几遍,仔细琢磨,就能理解书中的含义.而且能够灵活的运用书中所说的方式方法。故选A。
    (3)朱熹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这篇短文中,告诉我们读书要努力做到须整顿几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故答案为:
    (1)B;
    (2)A;
    (3)心到 眼到 口到 须整顿几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7.(1)A、D;
    (2)担心小翠鸟从树上掉下来 小翠鸟被人捉住 过分娇惯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1)考查字词解释。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以:用来。故选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之:代词,代指翠鸟的孩子。故选D。
    (2)考查内容理解、情感主旨。由“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可知,翠鸟把在高高地方做的窝移到稍微低一些的地方,是因为担心小翠鸟从树上掉下来。由“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可知,结果是小翠鸟被人捉住。这篇古文通过讲述翠鸟生宝宝后,担心宝宝从巢里摔下来,将巢做得越来越低。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父母一定不要溺爱、娇惯子女,否则是害了他们。即过分娇惯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故答案为:
    (1)A、D;
    (2)担心小翠鸟从树上掉下来 小翠鸟被人捉住 过分娇惯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8.(1)B;
    (2)渐渐有疑 节节有疑 疑渐渐释;
    (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
    (1)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短文题目“读书须有疑”可知,本文提到的读书方法是质疑法,故选B。
    (2)考查了内容理解和按原文内容填空。从“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知,朱熹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疑渐渐释——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据此填空即可。
    (3)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从“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B;
    (2)渐渐有疑 节节有疑 疑渐渐释;
    (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
    9.(1)③;
    ④;
    ①;
    ②;
    (2)1)×;
    2)√;
    (3)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曹冲利用石头和船解决了称象的难题,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考查字词解释。智意所及: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智:智力。故选③。
    时孙权曾致巨象: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致:送。故选④。
    置象大船之上:把象放到大船上。置:安放。故选①。
    而刻其水痕所至: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至:达到。故选②。
    (2)1)考查文学常识。《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的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原题说法错误。
    2)考查字词解释。则校可知矣: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校:同“较”,比较。原题说法正确。
    (3)考查内容理解。短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
    故答案为:
    (1)③;
    ④;
    ①;
    ②;
    (2)1)×;
    2)√;
    (3)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曹冲利用石头和船解决了称象的难题,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0.(1)D;
    (2)满足 绝对、一定;
    (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4)有恒 有志;
    (5)文中讲的读书要有见识对我很有启发。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心得体会就知足,就骄傲自满,不知道天高地厚。像井底之蛙那样见识短浅。有见识,就是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故应为: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应为: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故选D。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不敢以一得自足”的意思是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足:满足。
    ②“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是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断:必然、一定。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士人”指泛指知识阶层。“志”指“志向”。“识”指“见识”。“恒”指恒心。故“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的意思是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短文中曾国藩讲了三个读书的要点。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结合给出的关键信息“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可知,学习要坚持,他做到了有恒。根据给出的关键信息“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可知,学习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他做到了有志。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根据短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即可,答案不唯一。如:文中说的读书要有恒心,对我很有启发。我之前读书都坚持不了太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没什么大的进步。以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每天读书半小时,我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要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放松懈怠,即使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眼看就要成功了,也只是相当于走了一半,更应该小心谨慎、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成功。
    故答案为:
    (1)D;
    (2)满足 绝对、一定;
    (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4)有恒 有志;
    (5)文中讲的读书要有见识对我很有启发。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心得体会就知足,就骄傲自满,不知道天高地厚。像井底之蛙那样见识短浅。有见识,就是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11.(1)余/幼时/即嗜学。
    (2)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3)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刻苦学习,诚实守信。
    (1)考查文言断句。余幼时即嗜学: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结合释义进行停顿,即:余/幼时/即嗜学。
    (2)考查句子翻译。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假余:借给自己。故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为: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3)考查内容理解。由“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文中的“我”解决方法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通过读短文可知,文中的“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他为了能够学习,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同时,他能按照约定时间按时还书,也是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约定的人。
    故答案为:
    (1)余/幼时/即嗜学。
    (2)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3)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刻苦学习,诚实守信。
    12.(1)完成 只;
    (2)C;
    (3)D。
    (1)考查字词解释。
    “抄录未毕”的意思是:还没有抄完。毕:完成。
    “惟读书是务”的意思是:只是致力读书。惟:只。
    (2)考查字词解释。
    A、B、D正确;
    C.有误,“使学为诗”的意思是:让他学习写诗。为:写。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联系上下文理解,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欧阳修刻苦攻读。
    故选:D。
    故答案为:
    (1)完成 只;
    (2)C;
    (3)D。A.验之信然
    处士笑而然之
    B.乃知观物不审者
    今乃掉尾而斗
    C.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好书画
    ①安放
    ②达到
    ③智力
    ④送给
    曾国藩虽极忙,也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

    他做到了
    曾国藩曾说“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

    他做到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相关试卷

    专题04 字义和查字典-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字义和查字典-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查字典知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看拼音写汉字-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3 看拼音写汉字-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字词,我会读拼音,写词语,阅读倡议,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字词练习,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字形-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2 字形-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形知识点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